㈠ 司履生的介紹
司履生,男,1936年3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
㈡ 形象修復理論視角下的高校危機傳播管理
高校是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思潮的匯聚地,伴隨信息傳播技術和溝通方式的巨大變革,思想的交融碰撞尤為活躍。其中,高校危機事件,如學術造假、論文抄襲、學生墜樓、校園安全等,其發生頻率、傳播范圍和負面效應也史無前例,不僅暴露出高校對危機事件薄弱的管理意識,嚴重損害了高校的形象,也使其陷入公眾的信任危機。班尼特(Benoit)形象修復理論(Image Recovery Theory)在危機傳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對高校在危機後的形象修復值得借鑒,對高校構建良性的危機傳播管理機制意義重大。一、高校危機傳播與形象修復的理論概述(一)高校危機傳播的概念危機傳播管理,作為組織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指組織整合運用大眾傳媒等手段,在化解危及自身發展的危機事件時,對信息傳播的各個環節加以有效控制,化解危機並創造機遇的行為。危機傳播研究於20世紀80年代,隨美國強生公司泰諾膠囊有毒事件引發企業危機而進入公眾視野。為應對變幻莫測的社會環境,企業越來越重視提升危機意識,關於危機化解之道的研究也從未停止。與企業化解危機的初衷相類似,高校危機傳播活動也是致力於減輕危機事件造成的破壞,以及由此衍生的負面影響,確保高校發展和師生權益得到保障。當前高校頻發的危機事件涉及四大類,主要包括:一是社會安全類,如煽動鬧事、遊行示威等;二是公共衛生類,如食物中毒、疾病疫情等;三是事故災害類,如踩踏、火災等;四是信譽類,如學術腐敗、權錢交易等。進入全媒體時代,公眾媒介素養的提高和媒介應用的普及,擴大了危機事件的傳播范圍和負面影響。以往通過控制信息源及單一傳播途徑,或以沉默應萬變的狀態一去不復返。危機事件發生時的各種言論甚囂塵上,嚴重干擾了高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也使得高校危機傳播管理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日益加大。(二)形象修復理論形象修復理論的核心要義是修復和維護個人或組織的形象。該理論將形象視為重要資產,強調通過五大策略,即否認、規避責任、減少敵意、糾正行為和表達歉意,從戰略角度對形象加以維護,並最大限度地提高這一資產的價值。[1]形象修復關注的焦點是責任、責難以及冒犯等威脅形象的因素[2]。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要策略是否認。或直接否認危機事件的發生,否認公眾對其行為的指責;或將危機事件的責任歸咎於第三方,轉移公眾攻擊的目標。否認能夠迅速與危機事件撇清關系,但運用不當也存在背負逃避責任罪名的風險。第二步策略是規避責任,包括正當回應、無力控制、意外、本意良好四種方式。第三步策略是減少敵意,包括強化支持、最小化危機、區別化、超脫、反擊、補償等方式。第四步策略是糾正行為,是指通過聲明、承諾或制定製度措施確保不再發生類似的危機事件。第五步是道歉,在承擔責任的基礎上,通過道歉獲得公眾的支持和理解。五項策略整合運用,共同幫助組織迅速化解危機,維護形象。二、當前高校危機傳播管理存在的問題(一)對信息發布主動權的忽略一方面,高校視危機為洪水猛獸而「諱疾忌醫」,錯失信息發布的「黃金時間」。面對危機,高校為維護校園和諧穩定,通常會禁止師生間交流或傳播有關信息,以「無可奉告」應對大眾媒介,阻止公眾深挖真相,希望通過封鎖消息,穩定師生情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在融媒體日益普及的當下,信息傳播的途徑、速度和范圍早已超出以往的認知。危機事件可能在4小時內被大量轉發,並在24小時內成為輿論焦點。[3]高校如若不能在輿情處置「黃金4小時」范圍內發布權威信息,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霸佔輿情引導先機,高校進而將步入危機的深淵。另一方面,高校對公共關系的不夠重視也是其錯失信息發布主動權的又一誘因。公共關系是組織利用大眾媒體宣傳或維護形象的過程[4]。利用專業的公關團隊,危機時刻向受眾傳遞最適宜的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方能維護和提升組織的形象。美國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們深_此道。大選之戰往往也正是公共關系之戰。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憑借雄厚實力和群眾基礎,利用嫻熟的公關技巧,准確定位形象,並重視利用新媒體技術以迎合新生代選民高漲的政治熱情,順理成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高校對公共關系的不重(二)對融媒體重要作用的低估融媒體,是在媒介技術充分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新舊媒體在信息源、信息內容以及傳播手段等方面的共享,[5]如電子報刊、網路電視、手機報等。由於某種輿論導向一旦被大眾所廣泛接受,就容易迅速形成社會輿論,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一定的傾向性,因此在危機溝通中傳媒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危機事件發生時,高校對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尚能採取遞交通稿、組織座談等形式維護形象,但普遍低估了融媒體的重要作用,融媒體運用失當,甚至缺位,使得公眾無法及時、全面地獲取信息,導致「小道消息」大行其道,引發更深層次的危機。2006年上海交通大學「漢芯微處理器晶元造假事件」被網路舉報曝光後震驚全國。上海交通大學雖撤銷了當事人的職務,相關部門也收回了榮譽稱號和相應撥款,但學校並未追究當事人及與之相關的其他專家學者們的法律責任,其官方對此事更是保持沉默,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四川大學在面對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該校魏於全院士造假事件中的做法值得借鑒。該校在獲取相關訊息後,主動邀請國家及地方數十家媒體記者,召開專門的新聞發布會,並組織專門小組進行調查。調查結束後,及時通過各種媒體公布調查情況。該校運用形象修復理論,重視利用融媒體,利用事實依據否認不實傳言,有效地維護了自身形象,值得借鑒。來源:高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