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越南地震
擴展閱讀
甘肅省大唐發電股票行情 2025-08-29 19:29:43

越南地震

發布時間: 2021-07-15 03:38:52

『壹』 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是否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有許多海溝海島,圍繞一個重大的環。

圍繞著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後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紐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裴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台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

環太平洋地震帶

這條地震帶容易發生許多地震,目前地球上許多地震都是發生在這條地震帶上,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地震,無論是大震還是小震都很容易發生的。

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國家: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汶萊、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宏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國、吉里巴斯、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尼加拉瓜、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圖瓦魯、美國等地方

『貳』 哪些國家發生大地震

地理分布——地震帶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質條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規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不穩定的部位,特別是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形成地震活動活躍的地震帶。全世界主要有三個地震帶:
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經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直至紐西蘭,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帶是在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二是歐亞地震帶 ,大致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緬甸經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帶是在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帶包含延綿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極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帶僅含全球約5%的地震,此地震帶的地震幾乎都是淺層地震。
中國的四大震區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大小地震帶上。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時間29日零時9分)發生里氏8.7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十一大最強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十一次大地震的基本情況(按震級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級(又有報為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此次地震為歷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2、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級,發生在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省。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國,導致約30萬人失蹤或死亡。
3、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級。此次引發海嘯,導致125人死亡,財產損失達3.11億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區、加拿大育空地區及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強烈震感。
3(並列)、厄瓜多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級,發生在厄瓜多及哥倫比亞沿岸。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聖-費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3(並列)、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里氏8.8級。
4、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級,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亞島及烏那克島附近海域。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島。
4、(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8、(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級,震中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離三個月前發生9.0級地震位置不遠。目前已經造成1000人死亡,但並未引發海嘯。
8、(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級。地震引發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10、中國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5級。2000餘座房屋及寺廟被毀。印度雅魯藏布江損失最為慘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10、(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
10、(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班達附近海域。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噴發,人員及財產損失慘重。
10、(並列)俄羅斯千島群島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級,並波及日本及俄羅斯等地。
●世界震級最大的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級地震
●中國震級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5級地震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83萬人,其次是1976年7月27日的唐山7.8級地震,官方數據死亡25.5萬人(估計可達65.5萬人)
●波及范圍最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的中國汶川8級大地震,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影響范圍: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海南、香港、澳門、西藏、江蘇、上海、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叄』 越南近2個月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越南近2個月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經濟損失慘重,人員的傷亡以及農業的巨大損失

一、造成了經濟損失慘重以及人員傷亡

據報道,當地時間12月2日,越南當局表示,過去兩個月的多場自然災害,已經給該國造成了30萬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5億元)的經濟損失。還導致192人死亡、57人失蹤,中部省份損失尤為慘重。越南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兩個月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已超過了2019年全年。

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的生命。人類盡管可以改造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無法控制的。如今,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如台風、地震、旱災、洪災等都可以直接間接地威脅人類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們還有理由不好好愛惜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嗎?

『肆』 中國發生過的著名的地震

陝西岐山地震 發生於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國語·周語》)。三川即今陝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可達7級以上。

北邊郡國地震 發生於西漢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據史書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漢書·五行志》)。京師即今陝西省西安市。漢時北邊郡國應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史書對這次地震有「水出地動」的記載,這可能是中國關於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最早記載。

甘肅金城、隴西地震 發生於東漢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據初步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候風地動儀放在洛陽,距震中約700公里。東漢時的金城郡包括今蘭州市在內。震級估計為埿級。地震時,「二郡山岸崩,地陷」(《後漢書·順帝紀》),「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後漢書·五行志》)。

山西洪洞、趙城地震 發生於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 9月17日)。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元史成宗紀》)。破壞區沿汾河地塹延伸長達 400多公里。震級約8級或更大。

陝西華縣地震 發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這是中國歷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該地區長期沒有中小地震活動。但震前8小時左右,在震中區有「地旋運,因而頭暈」)《隆慶·華州志》)的記載。這次地震首次記載到地震時「地中出火」(地光)的現象。震後,災民曾考慮用木板作房牆,以便抗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

廣東瓊山地震 發生於明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瓊山縣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地區歷史上最大地震。這次地震前礦井中還發生形變坍塌現象。「是日午時銀礦怪風大作,有聲如雷,動搖少頃,坑岸崩,壓挖礦人夫以百計。夫外處震於亥時,而礦內午時先發,所謂本根傷而枝葉動。」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 發生於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據《康熙郯城縣志》記載,「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極震區延伸方向與郯廬大斷裂方向相一致。最遠的有感地區距震中達1000公里。據《康熙海州志》記載,地震時海水有顯著變動。震中附近地區在此震前後,歷史上並無其他破壞性地震的記載。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發生於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三河知縣任塾震後作記:「七月二十八日巳時,余公事畢,退西齋假寐。若有人從夢中推醒者。視門方扃,室內闃無人。正惝恍間,忽地底如鳴大炮,繼以千百石炮,又四遠有聲,儼數十萬軍馬颯沓而至,……。次日人報縣境較低於舊時,往勘之。西行三十餘里及柳河屯,則地脈中斷,落二尺許。漸西北至東務里,則東南界落五尺許。又北至潘各庄,則正南界落一丈許」(《乾隆三河縣志》)。顯然,地震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面形變。

山西臨汾地震 發生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級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雲南東川地震 發生於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中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寬者四五尺,田苗陷於內,狹者尺許,測之以長竿,竟莫知淺深,相延幾二百里,至尋甸之柳樹河止,……」(《雍正東川府志》)。地震後人們注意到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這是中國地震史料對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寧夏平羅、銀川地震 發生於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范圍半徑達380公里。震級估計為8級。極震區長軸與銀川地塹方向一致。《乾隆寧夏府志》記載:「酉時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平羅及郡城尤甚,東南村堡漸減。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地多坼裂,寬數尺或盈丈,……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餘人」。又據故宮檔案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這是中國內陸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濫成災的一次震例。

雲南嵩明地震 發生於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范圍半徑達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雲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黃沙四塞,昏曉不能辨,凡三晝夜,……震之時聲自北來,狀若數十巨炮轟,……最烈則嵩明之楊林驛,市廛旅館,盡反而覆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聞見錄》)。

台灣基隆近海地震 發生於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寧夏海原地震 發生於1920年12月16日。地震震級為8.5級,震中烈度Ⅻ度,有感范圍遠達上海、北京、汕頭、香港,甚至越南海防的擺鍾也因此停擺。日本東京的放大倍數僅為12倍的地震儀也記錄到環繞地球的面波。這是中國歷史上有感地震波及面最大的一次。地震時震中區出現了長達200多公里的斷層帶,走向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錯動,也有垂直向錯動。這次地震是中國第一次用現代科學觀點進行調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國地學工作者開始研究中國地震。

新疆富蘊地震 發生於1931年 8月11日。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了170公里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震斷裂帶的特點是,斷裂帶的走向不沿阿爾泰山主體構造走向,而沿著同其斜交的一個分支構造的走向。(見彩圖)

台灣苗栗地震 發生於1935年 4月21日。地震震級為7.1級,是台灣省有史以來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時在地面上造成了長約37公里的斷層。特點是其中有一段15公里長以垂直錯動為主,另一段12公里長以水平錯動為主。

西藏墨脫地震 發生於1950年 8月15日。地震震級為 8.6級,波及范圍很大。建築物倒塌嚴重。山崖崩垮,山峰崩頹十之九。道路毀壞,交通斷絕,地形改觀,河道改易。震前半年左右有 6級前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最大的一次地震。

廣東河源地震 發生於1962年 3月19日。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水庫誘發地震。地震前幾年內小震甚多,但臨震前17天內小震突然變得很少,小震的震源深度在臨震前有加深的現象。

河北邢台地震 發生於1966年 3月。地震活動屬於震群型。3月8日在隆堯縣的馬蘭村一帶發生了 6.8級地震;3月22日在寧晉縣的東汪鎮一帶又發生7.2級地震;3月26日在寧晉縣的百尺口一帶再次發生6.2級地震。這3次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遠,並依次向東北方向遷移。這次地震活動拉開了華北地區20世紀地震高潮活動的序幕。邢台地震發生後,中國的地震科學研究進入了以地震預報研究為主的階段。

遼寧海城地震 發生於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極震區長軸為北西西向。這是中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並在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從而極大地減少了居民傷亡。這次地震的前震活動比較典型,是這次地震預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期預報的依據有「震中遷移」、「地震空區」和水準測量。短期預報的依據有各種宏觀前兆。

河北唐山地震 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同日18時43分,又在距唐山40餘公里的灤縣發生 7.1級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工業城市,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這次地震有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受傷。與唐山地區毗鄰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很大,波及遼、晉、豫、魯、內蒙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 250公里。此震發生於觀測台網較多的地區,但短期和臨震預報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沒有前震活動;其他前兆現象出現較晚;震區是工業城市,對前兆觀測的干擾大。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調查表明,震前已有預滑現象發生。

『伍』 地震用越南語怎麼說

越南語對每個對象不同就不同的說法爸爸,媽媽對孩子:B? (m?) yêu con 孩子對父母:Con yêu b? (m?) 男女談戀愛:(男對女) Anh yêu em (女隊男)Em yêu anh

『陸』 20080512是不是地震

那是汶川地震的時間,十多年了。哎!至今還有些難過。

『柒』 越南地震會牽連廣西么

廣西的東興、憑祥、靖西、天等一帶有和越南接壤~~~
我現在就在越南留學,完全沒有聽到說越南要有地震的任何消息……請不要亂相信謠言~~~去年「5·12」之後,還有人說9月15南寧會有一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結果那天什麼也沒發生……

『捌』 越南的地震帶 越南經常地震嗎

據越南青年報網站13日報道,越南科技協會聯盟日前召開地震研討會,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專家與會。越南國家全球物理所副主任阮洪方(音譯Nguyen Hong Phuong)在會上發出了這個警告。 阮洪方說,越南是個地震高風險國家,西北地區曾發生過多次6.8級以上地震,越南一些主要的城市地區對地殼移動和輕微震動非常敏感。 他指出,河內可能發生里氏8.0級地震。盡管胡志明市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小得多,但由於其地質構造薄弱,可能更易受到小地震影響。 越南20世紀發生過兩次

據越南青年報網站13日報道,越南科技協會聯盟日前召開地震研討會,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專家與會。越南國家全球物理所副主任阮洪方(音譯Nguyen Hong Phuong)在會上發出了這個警告。

阮洪方說,越南是個地震高風險國家,西北地區曾發生過多次6.8級以上地震,越南一些主要的城市地區對地殼移動和輕微震動非常敏感。

他指出,河內可能發生里氏8.0級地震。盡管胡志明市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小得多,但由於其地質構造薄弱,可能更易受到小地震影響。

越南20世紀發生過兩次大地震,都在現在的北部奠邊省。第一次是1935年,6.8級地震,1983年6.7級地震,470公里外的河內一些房屋出現裂縫。

2008年5月,寮國北部發生6.1級地震,河內有震感。

『玖』 東南亞地區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東南亞地區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地帶(擠壓碰撞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地震。

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面積約448萬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萬。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兩大部分。

世界各國習慣把越、老、柬、泰、緬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而將馬、新、印尼、文、菲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群島區和半島的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半島北部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礦物以錫、石油、天然氣、煤、鎳、鋁土礦、鎢、鉻、金等為重要。東南亞是檸檬、黃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檳榔、木菠蘿、馬尼拉麻等熱帶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盛產稻米、橡膠、香料、柚木 、木棉、金雞納霜及熱帶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