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漆線雕是怎麼製作的
備料
漆線雕的材料採用天然大漆、磚粉等多種材料混合而成。磚粉經與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後,經過幾個小時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團一樣軟硬適中,可搓、可塑的漆線團料。
搓線
為了表現各種圖紋、形狀,輔以特別的搓板,用手工搓成各種粗細不同,柔軟而且有彈性的線。
盤繞形體
以連綿不斷的線緊密地盤繞,做出層次豐富而繁復的紋樣,並且重重疊疊,在光照下成立體狀。用這種紋樣製成的卷雲、柔水、繁花、纏草,令人嘆為觀止。
表層貼金
將金箔(據了解,這些金箔是自製的,一萬張金箔需用500克黃金捶打而成)貼在已繞出紋樣的漆線上,這樣一件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漆線雕就完成了。 第八章民間刻繪
② 廈門漆線雕
廈門漆線雕
編輯
廈門漆線雕即為泉州漆線雕。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源於泉州,是閩南(泉州)地區的傳統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漆線雕是福建泉州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精品,目前可考的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後在泉州流傳多年。
中文名
廈門漆線雕
起源地區
泉州
可考歷史
1400多年
類 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錄
1 歷史
2 製作
3 成就
4 保護
歷史
編輯
漆線雕是起於泉州的民間工藝美術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文化。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
泉州漆線雕技藝原為佛雕技藝的裝飾工序之一,迄今有據可考的為1400多年的歷史,泉州市永春縣仙洞山真寶殿偏殿祀奉著一尊隋代古佛「毗廬遮那佛」,佛像的衣襟、袖口上就飾有精美的漆線雕。
製作
編輯
泉州地區(泉州、晉江、莆田、惠安、仙游、永春、德化、安溪、同安[下轄廈門]、南安、大田、金門等縣)宗教信仰豐富多彩,大小寺廟林立,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藝術施展空間。佛雕藝人用熟桐油、大漆、磚粉等原料經反復舂、捶、揉、捻,成為富有韌性的漆線土,再用手工搓成細如發絲的「漆線」,運用盤、結、繞、堆等工藝,在佛像坯體上飾出各種圖案。
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雕像就隨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馳譽中外,遠銷東南亞各國。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於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它具備了本土、民族的最基本內涵。民國時期的收藏家曾著書言明:漆器之中尤以雕漆為最高貴,亦以雕漆為最有藝術意趣。
成就
編輯
近年來,漆線雕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滿目。目前,廈門工藝美術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合起來,創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製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於攜帶,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但由於成本的提高,近年,廈門的漆線雕多為來自泉州地區藝人所代工的產品。
保護
編輯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福建省廈門市的蔡水況為該市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之一。
「漆線雕」的命名,源於泉州佛雕技藝工藝之一的「漆線開金」。據說,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同安縣的蔡水況老先生有一定的淵源。10多歲起,蔡水況就跟隨父親蔡文沛學習漆線妝佛技藝,並從1956年起開始做「金木雕」,「文革」中這種技藝被打入冷宮。直到1973年,蔡水況首創在蛋殼、瓷盤和瓷瓶上創作設計漆線妝飾圖案獲得成功,並在當年的廣交會上大受歡迎。同年,蔡水況重新將其命名為「漆線雕」。
--摘自網路。
③ 漆線雕哪裡有賣,在廈門最好的漆線雕企業是哪家
漆線雕廈門挺多地方都有賣的,輪渡公交總站旁邊和滕王閣都有,漆線雕我推薦紀梵希漆線雕,畢竟是省市著名商標,而且打過不少廣告,實力和品質值得信賴,我買了幾次了。
④ 廈門漆線雕的成就
近年來,漆線雕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滿目。目前,廈門工藝美術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合起來,創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製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於攜帶,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但由於成本的提高,近年,廈門的漆線雕多為來自泉州地區藝人所代工的產品。
⑤ 廈門漆線雕專賣店
廈門漆線雕專賣店?
這個很多哦,畢竟漆線雕是廈門的特色禮品,都是開在繁華的街市口。()自己找一下吧。
記得採納哦。
⑥ 什麼叫廈門漆線雕
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雖然該產品的產地只局限於廈門地區,卻是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是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精品。
廈門漆線雕是純手工製作,相當繁復,以大漆等特殊材料精製成柔軟粗細的線條,盤、繞、堆、雕出各種精緻而浮突的紋樣、形體,其獨特的技藝為廈門獨有,是廈門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
漆線雕它集景德鎮陶瓷、福建脫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藍於一體。其主要原料是由漆樹上割取下來的天然生漆,實際上就是漆樹上分泌出的樹脂。古人有「百里千刀一兩漆」之說,意思是行百里路,割千刀後才能收到一兩漆,可見漆之珍貴。這種漆不僅有光澤而且堅固、防腐耐熱,並能與萬物粘合在一起。漆線雕每一件作品均為純手工製作,精細的漆線經條、盤、纏、堆、雕、刻等數十道特殊工序後,製作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為多,如龍風、麒麟、雲水、纏枝蓮等。
近十幾年來,經過藝人們的創新開拓,集中國傳統工藝材料與技藝於一體的漆線雕,成功實現了蛻變,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有的將漆線雕發展到裝飾瓷器、玻璃上,還有的將漆線染成各種顏色,使漆雕人物、盤、瓶、爐、小屏風顏色更加豐滿。這種新藝術品每一件均為純手工製作,將中國民俗藝術、宗教藝術、宮廷藝術中的禮器、祭器、貢品兼收並蓄。
⑦ 廈門漆線雕的歷史
漆線雕是起於泉州的漢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文化。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
泉州漆線雕技藝原為佛雕技藝的裝飾工序之一,迄今有據可考的為1400多年的歷史,泉州市永春縣仙洞山真寶殿偏殿祀奉著一尊隋代古佛「毗廬遮那佛」,佛像的衣襟、袖口上就飾有精美的漆線雕。
⑧ 廈門漆線雕是什麼製作而成的廈門都有那些做漆線雕的公司
漆線雕是廈門悠久歷史里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純屬手工製作而成。其歷史淵源悠久,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雕佛像就馳譽中外,遠銷東南亞各國。其主要素材取自天然植物漆,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擬出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流程有線條、盤形、纏繞、堆雕等數十道工序,相當繁復。而後在漆線雕自然風干後在其表面貼以純度為98%以上黃金、凸顯漆線雕的高貴典雅、富麗堂皇,純手工製作的民族工藝體現了漆線雕的最大價值也蘊含了巨大的收藏價值。漆線雕已經變成了廈門的標志,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頻頻被廈門市領導乃至國家領導選為國賓禮品。 製作漆線雕的公司:廈門泓藝漆線雕/廈門龍藝軒漆線雕/廈門蔡氏漆線雕/廈門優必德漆線雕/廈門鷺藝軒漆線雕.
⑨ 廈門漆線雕技藝的介紹
廈門漆線雕技藝是中國漢族傳統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是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漢族民間手工藝精品,在廈門流傳300多年,歷經蔡氏13代傳人。漆線雕工藝是古代佛像雕塑藝術的遺脈,是受宋元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的啟發而產生的。它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晚清時逐漸成熟,在廈門地區的發展與民間宗教的興盛及神佛雕塑行業的繁榮密不可分。漆線雕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從漆線雕大都只限於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逐漸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滿目,並且不斷推陳出新,表層還安貼24K金箔。2006年5月20日,廈門漆線雕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