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軍民融合8個重點領域是什麼
1、基礎設施軍地合建共用
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信息、戰略物資儲備、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充分考慮和貫徹落實國防需求,增強基礎設施的軍事功能。此外,要挖掘軍事基礎設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發揮區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2、深化國防教育改革
健全國防教育機構,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五進」活動;依託城市公園或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發揮駐區部隊軍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繼續抓好「雙擁模範城」爭創活動,大力培育和宣傳國防教育先進典型。
3、推進國防動員與應急管理機制融合
依託區國防動員委員會和區應急委員會,組建黨政軍警合成、分工合作、權威高效的聯合指揮部,統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和戰爭災害;搭建應急應戰一體化指揮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構建適應應急應戰需求的動員預案體系。
4、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融合建設
按照「統一編、融合建、聯合用」的思路,加強寶安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一體化建設;整合軍地人才、技術、場地等資源優勢,促進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在教育、訓練、管理與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
健全軍地聯訓聯演制度,規范用兵程序,注重在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專業救援等任務行動中用兵練兵強兵。
5、深化兵役工作調整改革
依託戶籍管理系統和新一代兵役登記、預備役登記統計系統,落實兵役登記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並依託區人武部和區民政局相應常設徵兵工作辦公室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辦公室,負責平時兵員徵集、戰時兵員徵召、優待撫恤、退役安置等工作;
加強高校武裝機構建設,探索大學生兵員徵集實施辦法;逐步提高現役士兵及其家庭優待金標准,抓好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
6、加強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化建設
按照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建設的要求,加強區民防指揮中心和通信警報設施升級改造;加強人口疏散基地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掩蔽防護、物資供應等功能;
依託學校、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防空防災教育訓練,普及防空防災知識;按照實戰化要求,修訂完善重要經濟目標防護預案,明確防護責任。
7、推進軍地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與成果轉化
鼓勵民用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國防科研、生產,對落戶本地的軍工企業或從事軍品科研、生產的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依託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人才、技術、設備、成果等儲備;加強軍地先進文化建設合作,廣泛開展「社會文化進軍營」、「軍營文化進社會」活動。
8、推進駐區部隊保障社會化改革
積極探索駐區部隊醫療、物資、交通、生活、營房等社會化保障;依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退役軍人安置和優撫工作;健全完善軍人維權、生活服務、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就業、重點優撫對象生活保障等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南方網-寶安率先發布文件從8大領域深入推進
㈡ 軍民融合的戰略意義有些什麼
1、通過軍民深度融合,盤活存量資產,吸引各種渠道資源進入安全領域,促進創新,加快武器裝備升級換代;
2、解決原有中國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中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由原來的「輸血」轉為「造血」,促進軍工產業升級。
3、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軍民融合重點領域
1、基礎設施軍地合建共用
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信息、戰略物資儲備、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充分考慮和貫徹落實國防需求,增強基礎設施的軍事功能。此外,要挖掘軍事基礎設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發揮區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2、深化國防教育改革
健全國防教育機構,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五進」活動;依託城市公園或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發揮駐區部隊軍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繼續抓好「雙擁模範城」爭創活動,大力培育和宣傳國防教育先進典型。
3、推進國防動員與應急管理機制融合
依託區國防動員委員會和區應急委員會,組建黨政軍警合成、分工合作、權威高效的聯合指揮部,統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和戰爭災害;搭建應急應戰一體化指揮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構建適應應急應戰需求的動員預案體系。
㈢ 囍聯集團的軍民融合體現在哪些方面
作為民營企業,囍聯把「軍民融合大戰略」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根本,為此,公司制定實施了「兩優一補」政策,為解決退伍士兵的生活就業問題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㈣ 什麼是軍民融合
軍民融合就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美國建立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即是「軍民融合」的一個典型。美國國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軍民融合給美國國防部每年節約300億美元,相當於其采辦費總額的20%以上。
(4)軍民融合擴展閱讀
20世紀50-70年代,處於「軍民結合」階段。1958年,毛澤東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方針後,開始對國防科技工業進行管理機構改革,從而拉開了軍轉民的序幕。
這一時期,國防工業與國民經濟各成體系,雖然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國防工業實行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但軍隊、政府間職能不清,加上國家實行面向國防建設服務的戰略,使得國防工業依然獨立於民用,還是民用為軍用服務,為發展武器裝備業服務。
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提出「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兩頭兼顧、協調發展」以及「提高軍民兼容程度」等思想,有力促進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緊密結合。同時,江澤民指出中國要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並反映時代特徵的國防現代化建設道路。
㈤ 軍民融合有哪些項目
1、中國廣水導航技術軍民融合產業園。
該項目為軍民融合高科技項目,佔地面積298畝,總投資12個億,主要建設6棟12萬平方米廠房,擁有國內頂尖研發和管理團隊以及國際一流的六條激光陀螺、光纖陀螺和慣性導航系統自動化生產線,從事慣性導航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車船、軍機、導彈、潛艇、無人機等的精確制導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網-中國廣水導航技術軍民融合產業園隆重開工奠基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型激光熔覆合金材料項目落地我省
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西部(柴達木)飛機綠色回收中心項目可行性
青海省人民政府-萬噸碳纖維項目落戶青海
中國網-日媒:北斗系統成科博會明星 堪稱軍民融合典範
㈥ 簡述軍民融合發展的目標
1、深入理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目標指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國家主導,注重融合共享,發揮市場作用,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2、緊緊扭住強化頂層設計這個著力重點。
破解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關鍵是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同步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體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標准建設。
3、扎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任務。
軍民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以聚焦重點領域帶動整體水平的提升。要推進基礎建設軍民一體,統籌軍民一體化的國家科技基礎、工業基礎、人才基礎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家一份投入、多份產出。
推進國防軍工軍民結合,推動軍工行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構建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推進科技創新軍民協同,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
(6)軍民融合擴展閱讀:
未來格局
總理指出,在未來時期,軍民一體化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形成各要素的多領域和高效的發展模式,豐富形式的整合,擴大范圍的集成和提高集成水平。
必須加強改革和創新,和地址的制度壁壘,限制發展軍用和民用集成、結構性矛盾和政策問題,努力形成一個統一領導,靈活協調,順利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系統,政府主導,對動力的需求,統一的工作市場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完整的,有凝聚力,有效激勵政策體系。
加強戰略規劃,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問責機制,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和執行力度。我們應該加強保護法治,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方法促進軍民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在調節、指導,並確保軍民聯合綜合發展的發展,並使其更加法制化。
㈦ 囍聯集團的軍民融合具體是什麼
我聽人提起過這個。為幫助退伍軍人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