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新民的人物履歷
1994.08-1995.06 隴西縣永吉鄉幹部
1995.06-1997.01 隴西縣農委幹部
1997.01-1999.03 隴西縣委辦公室幹部
1999.03-2000.01 隴西縣縣委辦副科級督查員(其間:1999.09-2001.12參加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班學習)
2000.01-2001.10 隴西縣綜合目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2001.10-2003.03 隴西縣永吉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2003.03-2004.07 隴西縣三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4.07-2005.08 隴西縣菜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5.08-2006.08 隴西縣首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08-2009.06 隴西縣首陽鎮黨委書記
2009.06-2011.09 隴西縣首陽鎮黨委書記、首陽鄉鎮企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副縣級)
2011.09-2011.10 中共隴西縣委常委、首陽鎮黨委書記
2011.10 至2013年9月中共隴西縣委常委(專職)
2013年9月任中共臨洮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貳』 陳新民《竹山縣民俗志》的具體出版信息有誰知道
《中國民俗通志》在編修中力圖體現「通」與「志」兩大特性。所謂「通」旨在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國范圍,以民俗事象為綱加以貫通。全書共分為22卷,計有:節日誌、生養志、婚嫁志、喪葬志、生產志(上、下)、商貿志、服飾志、飲食志、居住志、交通志...
『叄』 陳新民的生平概況
陳新民,祖籍在安徽省望江縣,1912年11月生於河北省清苑縣(今保定市)。由於家庭四處遷移,影響了他的入校讀書。他沒有上小學,僅斷斷續續讀了幾年私塾,在家自學了全部小學課本,一躍考入久負盛名的天津南開中學。這里崇尚新學,民主和科學的氣氛濃厚,他萌發了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志向。他勤奮學習,終於在1931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化工系。
1935年夏,陳新民獲理學士學位。本來他也應試過研究生,而且考分是化學專業當年第一,但是,由於華北事變發生,日寇威脅平津,「偌大一個華北,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他想走實業救國的道路,實現自己為國效力的抱負,於是去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做技術工作。不久,又因華北局勢動盪,他南下應聘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1937年,日寇大舉入侵。是年冬南京淪陷,陳新民隨企業內遷至湖北大冶,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1938年10月,華中淪入敵手,他跋山涉水撤到蘭州,先後在甘肅省建設廳任技士和省科學教育館任助理研究員。1939年冬,他輾轉到達雲南昆明,在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從事潤滑油、精鹽等抗戰急需物資的生產研究,為祖國的抗戰出力。
1940年冬,他在昆明參加了清華大學公派留學生的選拔考試,考分列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9月,與幾位同學取道香港乘船赴美。他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每天帶上幾塊「三明治」,在圖書館一坐就是十來個小時,有時在實驗室里通宵達旦地工作。因為長時間地觀察1600℃以上高溫實驗,以至右眼視力明顯減弱。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積累了數十本資料和數據,在導師啟普曼的指導下,於1945年6月順利地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他撰寫的論文《熔鐵中的鉻—氧平衡》 ,首次以實驗方法測出,熔鐵內的鉻含量增加,會降低鐵內氧的活度,從而證明了氧的活度系數的對數與鉻含量呈向下傾斜的直線關系。這一發現是J.啟普曼等人後來提出的「交互作用系數」的實驗依據,其數據被同行公認並廣泛引用。這篇論文被選登在美國金屬學會會志上,為中國留學生爭得了榮譽。美國一些企業爭相聘請他去工作。他一度在卡內基鋼鐵公司所屬芝加哥南廠任冶金研究員,從事鋼中氫含量等的研究。
身在海外,但他的心卻始終與祖國聯系在一起。不久,國內傳來抗日戰爭勝利的消息,他毅然放棄美國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1946年冬啟程回國。
歸國之初,他在天津北洋大學冶金系工作。1948年7月回母校清華大學執教。他本想在事業上大幹一番,可是,冷酷的現實使他內心燃起的希望之火很快熄滅了。國民黨發動內戰,把中國人民拖入絕境,使他開始了嚴峻的思考。他參加過進步教師座談《新民主主義論》的讀書會,支持過學生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特別是在北平解放前夕,參加領導了清華大學的護校斗爭。
那是1948年12月,平津戰役已經打響,校長跟隨國民黨軍隊退到北平城內,清華園一片混亂。中共地下黨組織發動師生護校,推選出以周培源、錢偉長為首的巡防委員會和以陳新民、王遵華為首的生活委員會,負責維持學校秩序,安定師生情緒。陳新民還與幾個師生代表,去青龍橋迎接解放軍到來。有一次,國民黨的飛機往清華園投了6枚炸彈,還派特務散布:「誰投靠共產黨,腦袋要搬家。」陳新民等沒有被嚇倒,更加努力工作,一直堅持到清華大學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懷抱。
『肆』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召誇鎮召誇村12組陳新民,性別男,1967年2月25日生,身份證號
身份證號碼應該是3208271967022500XⅩ
『伍』 陳新民的冶金學術
1957年,40多歲的陳新民正值年富力強、想大展宏圖的時候,不幸,他在反右派斗爭中蒙受冤屈。他雖被撤職,但仍以報國之心,忠實地履行教師的職責。他先後講授物理化學、冶金熱力學、普通冶金學、冶金計算、冶金分析、金屬X射線、金屬腐蝕與防護等課程。他以清晰的思想、淵博的知識啟迪學生,教學效果極佳。學生評論:「陳老師娓娓道來,妙趣橫生,深入淺出,易懂易記,像被帶進了科學與藝術的殿堂,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1959年冬,他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擔任了教研室主任,開始創設以有色冶金為特色的冶金物理化學新專業。有色金屬品種繁多,工藝復雜,除採用火法冶煉、氧化還原等方法外,還有硫化、氯化、羰化等過程,以及濕法冶金和電化學等方法。
萬事開頭難,陳新民在創辦新專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攔路虎。他夜以繼日地查閱文獻資料,殫精竭慮地奮筆耕耘,與教研室的同志一起,編寫了近百萬字的講義。缺乏實驗設備,他帶領幾個教師從廢舊倉庫中找代用品。例如,找到一台報廢的醫用X光機,就把它改造成用於觀察高溫冶金熔體的X射線裝置,用這台設備開展了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他們還結合實驗,撰寫了一批科研論文。此後,他們將這個專業發展為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濕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冶金電化學三個分支,並主攻了以下研究方向:(1)常見有色金屬氧化物氯化平衡的研究;(2)有色金屬主要礦物硫化物焙燒時氣體平衡組成的研究;(3)冶金過程反應的動力學研究;(4)金屬—氧系的熱力學研究;(5)熔融法測定金屬中氣體的熱力學分析的研究;(6)高溫冶金熔體X射線裝置及應用的研究等。
1976年後,他主編的《物理化學》 、《冶金熱力學導論》 、 《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等教材先後出版。其中《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他的論文多次在《金屬學報》等刊物上發表,或在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上宣讀。其中, 《氯化鎂水合物熱分解的綜合研究》 、 《金屬中氣體分析的熱力學基礎》等論文,獲冶金部和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特別是「金屬—氧系熱力學和動力學」、「高溫熔體物化性質」的研究成果,為中國有色金屬的開發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在一些重點建設項目中得到了應用。
他是中國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主持制訂了中南工業大學培養研究生的一整套制度,已編印成《研究生手冊》供湖南省高校使用。自1984年以來,他指導的學生撰寫的論文有6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獲獎。如國家教委博士基金項目《高溫冶金熔體X射線影視儀及其實驗技術》於1985年通過鑒定,被認為是「國內首創,達到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1987年獲湖南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屬—氧系熱力學性質及β-鎢亞穩性質研究》也通過國家鑒定,被評為1988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他培養的博士生李晶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冰銅熔煉過程的界面現象與金屬損失的研究》 ,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青年科技獎,並被破格提升為教授。
他積極創導和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曾當選為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冶金物理化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從事教學和科研之外,陳新民擔負了繁重的社會工作,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冶金學科評議組副組長,湖南省教育系統高級職稱評委會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第五、第六、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湖南省政協常委、副主席,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和湖南省委主任委員等職。
他多次在人大、政協等重要會議上,為國民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湖南的改革開放提出了許多積極的建議,其中最多的是有關教育問題的建議。他主張培養學生德育為首,全面發展;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強調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他認為校風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關鍵;有好的校風才能創造育人的好環境,促進人才成長。他說:「衡量一個學校水平高不高,標准主要看培養的學生是不是德智體全面發展。」這些真知灼見是他幾十年辦教育的切身體會。他為促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為國分憂,獻計獻策,是共產黨的忠實諍友。
1981年3月,陳新民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他先後出席過在北京、杭州、昆明、長沙召開的國際冶金學術會議;還應邀去美國、德國的一些大學講學或作校際學術交流訪問。為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冶金事業,他不遺餘力,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92年冬,陳新民八旬高齡仍被選為民盟湖南省主任委員。他是六屆中央常委,年底赴北京參加民盟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於心臟病突發,於12月23日22時20分溘然辭世。25日中共湖南省委根據他生前要求,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陸』 宿州市陳新民簡歷妻子
搜簡歷呢,重要人物可以去他所在單位的官網上面找,有詳細介紹。一些公眾人物可以去網路找。這邊的話,網路問問是禁止透露別人的隱私,所以如果一些沒有公開的人物,還是不要在這里搜,不會有答案。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信息被透露,你也不好受吧。
『柒』 陳新民的著作
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下冊)
行政法學總論
公法學札記
軍事憲法論
憲法學釋論
憲法導論
社會役制度
法治國家論
法治國家原則之檢驗
行政法(第二版) (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ISBN 957-661-686-7)
中國行政法學原理
『捌』 陳新民的有色冶金
1951年冬,陳新民剛從蘇聯和民主德國訪問歸來,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主任錢俊瑞請他去,提出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新中國急需培養礦冶類專門人才以適應重工業發展的需要,擬調他去有色金屬之鄉湖南籌建一所大學。他二話沒說,就放棄了清華大學校務委員兼秘書長的職位,在1952年元旦之後,迎著漫天風雪,趕到長沙。校址選在嶽麓山南麓的左家壠。這里有清華大學抗戰前夕准備南遷時蓋的兩棟教學大樓,因遭日本飛機轟炸和年久失修,已破爛不堪,被掩沒在樹叢之中,不通水電,只有幾戶居民,滿目荒涼。
陳新民帶領一批年輕人開始了緊張的籌建工作。他們修葺了舊樓,又搭起一批工棚,迎來了院系調整後轉來的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礦冶類專業的師生,又招新生1050人。寂靜的嶽麓山頓時沸騰起來了。陳新民響亮地提出:「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方法,艱苦奮斗,團結建校。」他帶頭把家屬從北京遷來。一間斗室,住宿、辦公、接待「三合一」。喝的是溪泉水,進餐打「游擊」(食堂無餐桌和凳子,只能端著碗到處走)。他領著全體師生發揚當年延安抗大的作風,人人振奮,在荒丘窪地上自己動手平地基、修操場、鋪道路、築水庫,開辟了一個萬人規模的校區。1952年11月1日,中南礦冶學院正式成立了,籌備處主任陳新民任第一任院長。
建校之初,學生吃住在草棚里,上課時一張小凳子隨身帶,條件異常艱苦;更困難的是整個教學體系都要從頭開始。舊中國高等學校只設系,不設專業。陳新民參照蘇聯經驗設計中國有色冶金類各專業,組織制定教學計劃,發動教師翻譯編寫教材。為響應「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他規劃科研方向,鼓勵教師多承擔科研課題,亦親自擔任學術指導,主持科研報告會,促使人才脫穎而出。
40個春秋過去了,中南礦冶學院(1985年改名為中南工業大學,現為中南大學)茁壯成長起來了。陳新民當初開創的事業,已花繁枝茂、碩果累累。教職工從100多人發展到3700多人,學生從1000多人發展到8000多人;建築面積從2萬平方米增加到40萬平方米;圖書和設備分別從2.7萬冊和1900台(件)增加到120萬冊和3萬台(件),初步建成了一所以有色金屬各專業學科為主、理工文管各部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玖』 我要查詢陳新民電工證是真是假
對於你這個問題,對於電工證來說,首先要看他頒發的部門兒。根據他頒發部門的網站進行查詢。也就是根據他的證號,這樣更能准確的查到。希望能幫到你,這只是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