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卡洛斯一世
擴展閱讀
臨床費 2025-09-12 08:16:01
平板看股票如何 2025-09-12 08:00:57
N地鐵股票行情 2025-09-12 06:17:06

卡洛斯一世

發布時間: 2021-07-17 06:12:00

❶ 卡洛斯一世的頭銜

查理(卡洛斯、卡瑞爾、卡爾、卡洛、夏爾),托上帝鴻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永遠的奧古斯都、羅馬人民的國王、義大利國王、全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萊昂、納瓦拉、格蘭納達、托萊多、巴倫西亞、加利西亞、馬略卡、塞維利亞、科爾多瓦、穆爾西亞、哈恩、阿爾加維、阿爾赫西拉斯、直布羅陀、加那利群島)國王、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薩丁尼亞與科西嘉國王、耶路撒冷國王、東與西印度群島國王、奧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洛林公爵、施蒂里亞公爵、卡林西亞公爵、卡爾尼奧拉公爵、林堡公爵、盧森堡公爵、海爾德蘭公爵、符騰堡公爵、阿爾薩斯領地伯爵、那慕爾藩侯、弗蘭德伯爵、哈布斯堡伯爵、蒂羅爾伯爵、戈里齊亞伯爵、巴塞羅那伯爵、夏洛萊伯爵、阿瓦圖伯爵、勃艮第-普法爾茨伯爵、埃諾伯爵、荷蘭伯爵、聚特芬伯爵、魯西永伯爵。 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
出生於:1500年2月24日逝世於:1558年9月21日 統治者頭銜前任:馬克西米連一世羅馬人民的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年—1556年(1530年加冕)繼任:斐迪南一世奧地利大公施蒂里亞公爵卡林西亞公爵克拉尼斯卡公爵蒂羅爾伯爵1519年—1521年前任:斐迪南二世阿拉貢國王巴塞羅那伯爵巴倫西亞國王馬略卡國王魯西永伯爵那不勒斯國王西西里國王撒丁尼亞國王1516年—1556年菲利普二世前任:卡斯蒂利亞的胡安娜卡斯蒂利亞國王萊昂國王納瓦拉國王1516年—1556年前任:美男子腓力布拉班特公爵林堡公爵盧森堡公爵阿圖瓦伯爵弗蘭德伯爵埃諾伯爵荷蘭伯爵澤蘭伯爵勃艮第-普法爾茨伯爵那慕爾藩侯1506年—1555年

❷ 卡洛斯一世的主動退位

1555年在擊潰新教諸侯的最後努力失敗後,查理五世就開始淡出朝政。鑒於其領土太過廣大分散,他將國土分由弟弟斐迪南與兒子腓力繼承。
他把自己的個人帝國——西班牙和低地國家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把奧地利大公與神聖羅馬帝國分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禪讓尼德蘭王位給腓力;1556年1月16日禪讓西班牙王位給腓力;1556年9月12日禪讓神聖羅馬皇帝帝位給斐迪南)。
腓力二世繼位後,繼續進行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先後在皮卡第的聖康坦戰役和格拉沃利訥戰役擊敗法軍,俘虜了法國大元帥蒙莫朗西。查理欣喜於兒子的勝利,寫信對腓力二世說:「乾的好我兒,接下來你可以向巴黎進軍了!」但腓力卻回答說:「可是我需要更多的錢。」於是在1559年,資源耗盡的兩國簽署《卡托-康布雷齊和約》(不久先後宣布破產,抵賴國債),永久確認西班牙在義大利的主權,並徹底結束了從1494年開始的義大利戰爭。
查理五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度過。他可能患上了神經系統疾病。查理五世死於1558年,在他生命的後20年中,他一直受到痛風的折磨。

❸ 卡洛斯一世的廣大領地的主人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身於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一世與卡斯蒂利亞的女王胡安娜(瘋女胡安娜)之子,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瑪麗的孫子,生於根特,在低地國家被撫養長大。他童年時的教師是烏得勒支的艾德里安(即日後的教皇哈德良六世)。
查理五世的具體國籍很難說明。從父方來看,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員,但他不是純粹的德國血統。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也是他的帝國的核心,但他在西班牙卻經常感到自己是個外來者。他的母語是法語,那是他長大的地方「低地國家」(包括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法國的北部-加來海峽大區)的貴族們通用的語言,然而法國正是他終生的敵人。
查理於1506年(他的父親死於那一年)繼承了低地國家和弗朗什孔泰。當他強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後,他成為一片巨大領地的擁有者,這片領地包括他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和斐迪南二世統治的阿拉貢、納瓦拉、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以及整個西屬美洲(在他統治時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於征服墨西哥和秘魯又擴大了好幾倍)。他剛抵達西班牙就不得不與爭取自治的城市作戰,一些西班牙貴族則對他在卡斯蒂利亞為一些佛蘭德人安插官職感到不滿。最終所有的反抗都被他壓服,一個順從而強大的西班牙構成他日後在歐洲馳騁的基礎。他持續拓展西班牙的絕對君主制,並以之建立稱霸基督歐洲的西班牙帝國。
1518年卡斯蒂利亞議會宣布承認查理五世為國王,但向其提了一系列要求,如學習西班牙語等。
在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後,查理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通過向選帝侯行賄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銀行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他在1519年打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競爭,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❹ 胡安·卡洛斯一世的人物故事

1938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羅馬的他,在出生的時候,祖父阿方索十三世已經流亡海外 。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內戰前最後一位國王,他當政的時期,世界和西班牙政局都在激烈動盪。他竭力使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維持中立,卻無法應對十月革命對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國內局勢的沖擊。事後,歷史學家說,在那個時候,西班牙只有「軍隊和無產階級的對決」。這也是此後西班牙內戰對決的基本陣營。
史家公認,他確實是想避免西班牙的更多流血沖突。可是,他在位的後期,西班牙已經是暴力沖突的流血之地。他能夠做的,也就是潔身自好,讓自己的手上不再更多濺上西班牙人的鮮血。而作為一個君主,這等於是在承認,自己無力面對和處理國家的混亂。閱讀西班牙歷史,對歐洲君主制傳統會有更多了解。無疑,君主把國家看作是「自己的」,可是,從另一面說,這種傳統也意味著,國王必須「愛自己的子民」,這是國王的責任。
在局面終於面臨崩潰的時候,1931年,阿方索十三世選擇了引退,出國流亡。歷史書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最後時刻,他手下官員報告說要懲處抓住的反國王人士,阿方索十三世說了一句被載入史冊的話:「我再也不要看到流出一滴西班牙的血了。」面對上個世紀最初20年裡左右翼思潮湧入西班牙,在那塊炙熱乾旱的土地上形成互不相讓的沖突局面,面對暴力和混亂,阿方索十三世出走後還說過另一句被載入史冊的話:「我再也不愛我的人民了!」這句話所傳達的絕望,大概只有王族能夠真正理解。
在他離開的時候,他看到了舊制度下君主的悲哀。臨離開王宮的時候,他手下的人對他說,在外面大廳里,有將近50個人在那裡等候著和他告別。宮外的局面已經非常危險,他非常感動地說,我一定要見見他們,竟然還有人冒如此危險前來告別。當他走進大廳,他發現,那都是宮中的僕人和廚娘,還有這些人的家屬甚至孩子們。當他是一國君主時,圍繞在他身邊的顯貴們,一個都沒有出現。他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發青的嘴唇一直在顫抖。
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法國又轉到羅馬,直至去世,再也沒有離開。歐洲的王室有一種說法,就是王室應該是遊走的,你必須深入自己的民眾,讓百姓了解你,你也了解自己的百姓。而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家族是被迫流浪在外。阿方索十三世的兒子,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父親起初想住在今天以電影節聞名的法國戛納,可是,不久西班牙內戰爆發,在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壓力下,法國政府迫使他們離開。他們先到義大利的米蘭,然後轉到羅馬。胡安·卡洛斯一世就在這個時候出生,正是西班牙內戰的後期。給他施洗的是一個紅衣主教,也就是後來的教皇皮烏斯十二世。西班牙內戰後,義大利在法西斯墨索里尼帶領下又開始備戰,環境凶險。他的父母後來去了葡萄牙。雖然流亡在外,胡安·卡洛斯一世似乎從一出生就在西班牙的氛圍里,他的父親就是一個王子,他長在一個王子的環境里。不論他的家在哪裡,父母身邊永遠圍繞著許多西班牙人,其中不乏王室支持者。他從小是聽著許多西班牙的真實故事長大的,而這些故事又常常帶著暴力和血腥。做皇後的祖母告訴她,在她的婚禮那一天,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如何朝她的馬車扔上一束鮮花來,而鮮花里包裹著一個炸彈。於是,新婚的白色衣裙濺上了馬兒和車夫的血。當然,還有祖父阿方索十三世離開西班牙的故事。
多少年後,胡安·卡洛斯一世曾經被問到,你是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是個西班牙人的。沉穩的國王突然有點激動,他說,我躺在襁褓中,耳邊聽到的就已經滿是西班牙、西班牙了。 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眼中,佛朗哥是個明白人,完全知道在他死後西班牙絕不會維持不變。對於作為他的權力繼承人的「國王」位置,他也並不認為是舊制度下的絕對君權。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明確表明,在他執掌西班牙之後,他要實行民主制度。在去世之前,佛朗哥逐步向下屬轉移權力,他的部下也開始嘗試對於新聞自由等立法的嘗試。可是,獨裁體制本身,以及地下反對派和地區獨立運動的沖擊,往往使得任何改革都處於進兩步退一步的搖擺中,不可能有本質的轉折。在佛朗哥病危的時候,胡安·卡洛斯一世去看他,佛朗哥拉住他的手,用力握住說:「陛下,我對您唯一的請求是維持西班牙的團結。」在表面上看,佛朗哥似乎留給他一個完整的西班牙,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人似乎是「團結的」,可是,胡安·卡洛斯一世清楚地知道,這個團結只是一個假象。因為,處於另一端的西班牙人並不能發出自己的反對聲音。在那一端,有流亡海外的左翼政黨,有在高壓下如火山間歇噴發的區域獨立運動等等。在高壓撤出的那一刻,很可能立即分崩離析。
獨裁政治與生俱來的問題,就是權力的濫用,獨裁政治下有太多的侵犯人權的殘酷事件發生。獨裁政治的另一個問題,哪怕是明白自己只是一個過渡政權的獨裁者,仍然本能地害怕權力的退讓,因為手上沾染的鮮血太多。因此,即便是明白的過渡者,也往往把過渡時期的長度定為自己生命的長度。這都是具有民主思維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所無法認同、甚至常常感到難以忍受的,雖然他比其他任何人更理解佛朗哥的復雜處境。這也是他和佛朗哥在感情上始終無法真正走近的根本原因。試圖提前脫離這種獨裁困境的一個嘗試,是以明確的對獨裁者不予追究的承諾,來換取他早日交出權力,換得國家的早日解脫。這就是智利對皮諾切特的做法。皮諾切特是一個和佛朗哥十分相近的獨裁者。智利人民讓皮諾切特在獨裁執政17年後提前交出了權力。可是,智利對皮諾切特處理的後續發展證明,這樣的做法顯然還是具有極大的爭議。最後開始試圖起訴皮諾切特的正是後來民主化以後的西班牙。
在這樣的獨特處境下,胡安·卡洛斯一世學到了「觀察、傾聽、自己保持沉默」。1974年,胡安·;卡洛斯一世對一位歷史學家說:「我要做一個現代的國王,維護國內和平,否則任何進步、任何發展、任何公正都是不可能的。而目前我還不能有任何作為。」佛朗哥的統治維持了40年,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看來,變化應該可以更早到來,後期的佛朗哥其實是在浪費他和西班牙人民的時間。然而也由於他對佛朗哥的更多了解,在胡安·卡洛斯一世成為國王以後,人們注意到,他從來不在公眾面前批評佛朗哥。 2007年11月10日第17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閉幕。出席峰會的各國首腦當天分別進行閉幕發言。查韋斯發言中提到西班牙前任首相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時,稱他是「一名法西斯分子」。「法西斯分子不是人,相比之下,一條蛇更像人,」查韋斯用他一貫的尖刻口吻說。
查韋斯的攻擊性言辭招致西班牙現任首相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的不滿。輪到薩帕特羅發言時,他要求查韋斯尊重其他國家領導人,在言詞中講究點外交藝術。「前首相阿斯納爾由西班牙人民主選舉產生,是西班牙人的合法代表,」薩帕特羅說,「烏戈·查韋斯總統,我認為對話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尊重與被尊重,我們應該避免辱罵。」
薩帕特羅的發言引來下面一片掌聲。查韋斯幾次想反駁,但他面前的話筒處於關閉狀態。看到查韋斯躍躍欲試的樣子,坐在薩帕特羅旁邊的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再也按捺不住。年近70的老國王指著查韋斯喝道:「你啊!」(¡Tú!)查韋斯依然故我,胡安·卡洛斯俯身向前,轉頭望住查韋斯道:「為什麼你不閉嘴?」西班牙語中,「你」一詞的使用對象通常是用於朋友,家人或小孩,在其他情況,可以被視為侮辱。查韋斯和薩帕特羅稍稍注意他,依樣持續地爭論,毫不在意胡安·卡洛斯的話,但此事被報道以後,這句話廣為流傳,一夜成名,網路爆紅,大眾吹捧,被惡搞為電話鈴聲、域名、比賽口號、T恤標語、YouTube的視訊等等。
稍後,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抨擊西班牙干預該國選舉,並抱怨在尼加拉瓜活動的西班牙能源公司後,胡安·卡洛斯怒氣沖沖離開了會議廳。這一事件是史無前例的,因為胡安·卡洛斯從來沒有在公眾面前如此展現憤怒過。

❺ 卡洛斯一世的與法國和土耳其的戰爭

查理五世把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視為在歐洲僅有的需要認真對待的對手。為爭奪義大利和有爭議的勃艮第領地,他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進行多次戰爭(1521年-1525年,1527年-1528年,1536年-1538年,1542年-1544年)。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之戰中俘虜了弗朗索瓦一世,並迫使他簽署了1526年馬德里條約,在這份文件中法國承諾放棄對義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弗朗索瓦一世被釋放之後立刻讓巴黎議會宣布馬德里條約非法,因為它是強迫簽署的。之後查理五世為了打擊法國,幾次和英王亨利八世結成同盟,讓英軍從西面騷擾法國。他甚至在1554年安排兒子腓力二世與英國瑪麗女王結婚,促使英西聯軍合攻法國,卻導致英國失去歐陸最後的據點加來(被法軍的優秀統帥刀疤的吉斯攻取)。
152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教皇克萊芒七世締結科涅克同盟,聯手發動反查理的科涅克同盟戰爭,當弗朗索瓦一世撕毀與查理五世的馬德里條約時,教皇以上帝的名義認可條約無效,給予弗朗索瓦一世神聖的加持。作為報復,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軍侵入義大利,包圍羅馬。因為主帥意外死亡,西班牙軍隊在暴亂中焚掠了羅馬並掠走了教皇,是為羅馬之劫。此後一百年內,教宗常常受到西班牙國王的壓力和巨大影響(西班牙正式在義大利稱霸),使其無法批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離棄查理的姨母阿拉貢的凱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發動宗教改革。
1529年法國在蘭德里亞諾戰役被西班牙再次擊敗,正式放棄米蘭予西班牙;教宗更與查理簽署巴塞隆那和約,結束科涅克同盟戰爭並建立更和諧關系。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倫巴第)。 奧斯曼帝國是另一個甚至更令人畏懼的敵人。土耳其的軍事機器極為強大,其海軍控制著地中海。從1526年開始,查理五世與蘇丹蘇萊曼一世(立法者)進行激烈的爭斗,爭奪的目標是1526年國王戰死後的匈牙利王國,造成匈牙利的三分。為了對抗奧斯曼帝國,查理五世在1529年維也納之圍以後,嘗試建立哈布斯堡-波斯同盟,獲得一定的成效。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西亞取得了一次關鍵的勝利,然而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蘇萊曼一世結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並佔領薩伏依公國。盡管弗朗索瓦一世於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約,他並沒有放棄和土耳其人結盟的想法,也沒有歸還薩伏依(法國一直到1559年才歸還薩伏依公國)。
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與奧斯曼帝國聯合。查理五世則與亨利八世聯盟(1543年),並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在隔年(1544年)簽署了克雷皮昂萊奧諾瓦和約。查理後來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妥協(1547年),雙方都想從龐大的戰爭開支中脫身,但是勢弱的查理必須每年向蘇丹繳納三萬杜卡特金幣,以換取和平(條約並規定查理只能在蘇萊曼一世面前自稱西班牙國王,不能使用有「凱薩」意涵的皇帝,以表示蘇萊曼才是至高無上的凱薩)。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對查理深懷怨恨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與西班牙發生沖突,法軍佔領了西北方的三個主教區。為了奪回梅茲主教區,1552年查理親率六萬大軍圍攻梅茲,但他卻被守城主將刀疤的吉斯羞辱,補給困難與疲病交加,迫使查理於1553年1月慚憤撤軍,死傷兵數將近四萬人。這一次戰役的失利,對晚年不堪病痛的查理更是雪上加霜,促成他在兩年後的退位。

❻ 卡洛斯一世的查理五世與美洲

1523年,查理五世授權聖多明各法官艾利翁探查今日美國卡羅來納州一帶的陸地。後者在當地建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點。1550年查理五世在巴利亞多利德召開會議,討論對美洲印第安人殘忍地使用武力是否有違道義。
在商業方面,卡斯蒂利亞帝國的早期表現不好。其殖民擴張,的確刺激西班牙的貿易和工業,並且讓一些大城市發展,但到了1546年,當時墨西哥薩卡特卡斯和上秘魯(今玻利維亞)波托西的大銀礦開業,卡斯蒂利亞及其王室因此從航運得到大量白銀,以之為不斷增加的主要收入。
在新大陸開拓殖民地的西班牙征服者當中,最成功的西班牙殖民者領袖,可能是埃爾南·科爾蒂斯。他帶領一支小軍隊,並同時有大約二十萬名美洲原住民的支持,於1519至21年間征服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將墨西哥納入西班牙帝國版圖,作為建立新西班牙的基礎。此外,1530年代佛朗西斯科·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後來更成為秘魯總督,可說是同等重要。征服墨西哥後,黃金城市的傳言(北美洲的基維拉和西沃拉Quivira、Cíbola;南美洲的黃金國El Dorado)引起更多遠征活動,不過很多都空手而回;即使找到城市的人,都發覺所得的比預期少得多。
西班牙在新大陸上的擴張,讓查理五世說出了舉世聞名的豪語:「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❼ 卡洛斯一世的反對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為天主教奉獻了全部忠誠乃至狂熱。他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並企圖建立一個「世界天主教帝國」。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傳喚馬丁·路德參加沃爾姆斯宗教會議(許諾保證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這次會議上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為非法(1521年沃爾姆斯敕令)。
1524年有鑒於德國爆發農民起義而新教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查理五世決定把德意志事務交給弟弟斐迪南(即日後的斐迪南一世)全權辦理。
1545年天特會議(特倫特公會議)的召開宣告了歐洲天主教勢力反對宗教改革的浪潮的開始。查理五世決心懲罰德意志的新教王公。1546年查理五世與施馬爾卡爾登聯盟開戰。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的第一階段(1546年-1548年)他打敗了薩克森選侯約翰·腓特烈,並將投降的黑森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監禁起來(1547年-1552年)。然而,他先勝後敗。新的戰事於1552年爆發後,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與諸侯簽訂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❽ 為什麼費利佩六世的爸爸不是費利佩五世而是胡安·卡洛斯一世

費利佩是名字,六世是指以前還有過五個也叫費力佩的國王

❾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具體來說是航母還是兩

來看看網路的簡介吧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送艦(英語:Juan Carlos I Strategic Projection Ship)是西班牙海軍的一艘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軍艦。
本艦具有直通飛行甲板和艦艏的滑躍甲板,適合艦載機的垂直或滑躍起飛和垂直降落,可適應鷂式戰斗機以及未來的F-35戰斗機的起降。該艦將優先地作為航空母艦使用,特別是在西班牙金融和經濟困境中退役了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之後,將接替其航母職責,該艦得名於西班牙前任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所以它既是航母,也是兩棲攻擊艦,反正看任務需求,要是對空對海作戰,全部上垂直起降戰機就是了,要想登陸用,換成直升機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