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簡述及評述
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噴涌而出,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十
年。墨西哥灣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
主要是石油公司在此時間上沒有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沒有及時的上措施導致。道高大號打海盜的
Ⅱ 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簡介及危害。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又稱英國石油漏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發生的一起墨西哥灣外海油污外漏事件。[1]起因是英國石油公司所屬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的外海鑽油平台故障並爆炸,導致了此次漏油事故。爆炸同時導致了11名工作人員死亡及17人受傷。
據估計每天平均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漏到墨西哥灣,導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蓋著。專家們擔心此次漏油會導致一場環境災難影響多種生物。此次漏油還影響了當地的漁業和旅遊業。
Ⅲ 墨西哥灣石油泄漏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
墨西哥灣石油泄漏的原因是水合物堵塞管道,致使油管道爆管。
解決的辦法除了在海面上石油除油劑和機械除油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的除油辦法之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
至於泄漏的油井只能夠堵漏。
Ⅳ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始末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位於美國墨西哥灣的一座半潛式鑽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時後,平台沉沒,11名工作人員遇難。鑽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並引發了大規模原油污染。事故發生後,英國石油公司表示為此次原油泄漏事故負責。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受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影響,美國5月25日宣布將當地禁漁區域擴大2萬平方公里。由於泄漏油井遲遲得不到封堵,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外界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執政能力受到質疑。
Ⅳ 簡述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及其深遠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用「該地區從鵜鶘到政客都會受到影響」來形容浮油影響之廣泛。就經濟而言,墨西哥灣地區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都將受到拖累。石油、漁業、旅遊和運輸是墨西哥灣地區的四大主要產業。據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2007年發布的報告,石油產業每年創造的經濟收益為1240億美元,占墨西哥灣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漏油事件對該地區經濟、乃至奧巴馬政府政策最直接的打擊就是近海石油鑽探的暫停。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底宣布禁止未來6個月啟動深海石油鑽井新項目,並決定中止在墨西哥灣進行的33個鑽探項目。一些參議員日前致信奧巴馬稱,如果禁令持續到6月底,美國淺水石油開採的損失就達1.35億美元,如果持續半年將增加數千失業人口。
此外,漏油事件給墨西哥灣地區漁業、旅遊業等造成的損失也不可小視。到6月2日,墨西哥灣美國專屬經濟區內禁漁水域達22.8萬平方公里,占該區域面積的37%,與5月18日時相比翻了一番。漏油事件不僅直接打擊墨西哥灣沿岸年產值為18億美元的漁業,其影響還將延伸到美國其它地區,因為墨西哥灣地區提供的海產品佔到全美消費的海產品總量的15%。旅遊業的損失同樣巨大。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旅遊委員會透露,取消的旅遊訂單已佔訂單總量的一半。美國政府尤為擔憂的是,鑒於油污對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正在緩慢復甦中的美國經濟有可能再遭重創甚至導致二次觸底。一些投資公司估計,政府的赤字將由此增加數百億至上千億美元。 漏油事件對墨西哥灣地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的影響也將很深遠。路易斯安那州濕地佔美國總濕地面積的40%,是數十種鳥類和魚類的家園,當下的初夏季節正是各種生物繁殖生長的時機。總部位於佛羅里達的國際鳥類救助研究中心目前正受雇於英國石油公司負責清理「油浸」鵜鶘,該中心預計受污染的鳥類數量會迅速上升,有些鳥類和魚類已經死亡。就海洋而言,墨西哥灣方圓上千平方公里的海域遭到污染。此外,泄露的原油對沿岸居民和清理人員的健康已經帶來不良影響。
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石油泄漏事故救災總指揮薩德·艾倫表示,即便泄漏油井被堵住,清理海面原油也需要4至6周,而墨西哥灣沿岸的生態環境恢復則需要數年。有專家悲觀地認為,徹底清理油污可能需要5年,漏油事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就目前來看,沒有人能准確預測漏油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用「深不見底」來形容也並不為過。奧巴馬8日在早間電視節目中談及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時措辭嚴厲。他指出,原油泄漏事件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持續下去。
Ⅵ 墨西哥灣石油泄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墨西哥灣石油泄漏的原因是水合物堵塞管道,致使油管道爆管。 目前的解決辦法除了在海面上石油除油劑和機械除油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的除油辦法之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 至於泄漏的油井只能夠堵漏。 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n/sites/china/cn/company/energy-challenge/word-from-the-experts.page
Ⅶ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經過
美國海岸警衛隊2010年4月24日說,「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沉沒約兩天,海下受損油井開始漏油。這口油井位於海面下1525米處。海下探測器探查顯示,鑽井隔水導管和鑽探管開始漏油,估計漏油量為每天1000桶左右。「我們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溢出事故,」海岸警衛隊軍官康尼-特雷爾說,「我們正竭力協助清理浮油。」租用鑽井平台的英國石油公司出動飛機和船隻清理海面浮油,但因天氣狀況惡劣,清理工作受阻。
形勢惡化
美國海岸警衛隊2010年4月28日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在墨西哥灣沉沒的海上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約5000桶,5倍於先前估計數量。油井當天繼續漏油,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新發現漏油點
海岸警衛隊官員瑪麗·蘭德里2010年4月28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租用「深水地平線」的英國石油公司工程人員發現第三處漏油點。蘭德里說:「英國石油公司方面通報,在海底油井處又發現一處漏油點。」海岸警衛隊和救災部門提供的圖表顯示,浮油覆蓋面積長160公里,最寬處72公里。從空中看,浮油稠密區像一隻只觸手,伸向海岸線。
蘭德里介紹,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油井漏油量每天5000桶左右,是先前估計數量的5倍。英國石油公司不認同這一數量。營業部經理道格·薩特爾說,先前日漏油大約1000桶的估計應該是准確的。
漏油處理
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救災人員著手試驗燒油。救災人員把數千升泄漏原油圈在欄柵內,移至距離海岸更遠海域,以「可控方式」點燃。海岸警衛隊發言人謝里·本—伊埃紹說,如果當天「燒油」效果良好,救災人員可能實施更大規模「燒油」行動。
當地時間2010年4月28日下午前,浮油「觸角」已伸至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37公里處海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專家查理·亨利預計,浮油可能將於30日晚些時候漂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博比·金德爾呼籲聯邦政府提供更多援助。金德爾說,路易斯安那州一處沿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或將首當其沖,受到浮油破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和阿拉巴馬州已在海岸附近設置數萬米充氣式欄柵,圍成一道防線,防禦浮油「進犯」。
堵漏作業仍在繼續。英國石油公司先前嘗試用水下機器人啟動止漏閘門,未能成功。工程人員定於29日打一口減壓井,以遏制原油泄漏,預計耗資上億美元,工期長達數月。工程人員還考慮建造一個罩式裝置,把浮油罩起來,而後用泵把浮油抽上輪船。 2010年5月29日,被認為能夠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灣漏油局面的「滅頂法」宣告失敗。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進一步升級,人們對這場災難的評估也愈加悲觀。「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美國白宮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顧問卡蘿爾·布勞納在5月30日表示,如果現行所有封堵泄漏油井的方法都無法奏效,原油泄露可能一直持續到8月份減壓井修建完畢後才會停止。
「每天原油泄漏量可能將近80萬加侖,而且這一數字很可能接近100萬。」據美聯社消息,有科學家在考察墨西哥灣井噴情況後表示,墨西哥灣泄露的原油量至少比原先估計多兩倍,最高多五倍。而據美國有線廣播公司稱,每天原油的泄露量達1.2萬至2萬桶。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2010年6月23日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監控墨西哥灣海底漏油油井的攝像頭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漏油油井裝上新的控油裝置後再無原油漏出的跡象。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據美國媒體報道,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後,接下來需要觀察此舉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現漏油點。
英國石油公司管理人員此前曾表示,即使新裝置能完全控制漏油,英國石油公司將繼續打減壓井,因為這是永久性封住漏油油井的最可靠方法。
Ⅷ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介紹
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很多國家向美國運送了設備及人員,以幫助美國盡快處理污染問題。伊朗雖然與美國在核能項目上存在嚴重沖突,也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的技術。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Ⅸ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德專家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原因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開采開放過早
多米尼克說,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具體操作失誤,但首先美國石油開采政策就有問題。雖然鑽探和開采技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在相應的防漏等災難應對技術、尤其是應對深海作業事故的技術相對滯後的情況下,不應該過早開放深海開采。
雖然,數十年來鑽探和開采技術不斷完善,安全性已經超過90%,但每個鑽井都有著不同特徵,儲油層深度越大,地層壓力也越大,危險性也越高。英國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線」鑽井平台的開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對開采者來說,他們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開採的危險性。
至今的各種防漏和災難應對技術多數是在陸上和淺水地區開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伊拉克戰爭後應對油井燃燒的方法等,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很好地轉化到深海開采中。因此,英國石油公司此次的應對方法捉襟見肘,而且給予他們「補課」的時間很短。
忙趕工期釀成大禍
多米尼克說,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鑽探工作於2009年10月正式開始。在鑽到4000米深度時,深海中預料之外的強大壓力導致大量的鑽井液流失,導致成本迅速增加。鑽井液是一種水和黏土顆粒的混合物,能在鑽井內形成向下的壓力,防止儲油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倒湧向輸油管。
由於墨西哥灣上的颶風影響,鑽探工作一度中斷,到2010年1月才重啟。2月份,鑽井再遇4000米問題區域,令鑽探進度一再推遲,直到4月中旬才達到目標深度。在油氣鑽探和開采領域時間就是金錢,每天的鑽井運作成本逾百萬美元。英國石油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拚命趕工,為事故埋下禍根。
在4月16日停止鑽井後的4天,施工方對鑽探儀器進行了各種安全測試,並發現了漏油的跡象,但這一情況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到20日,鑽孔內持續增加的壓力已經令施工方疲於應付,而本來配套的「自動防噴器」也失靈,最終釀成大禍。
幾項建議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說,可以應用一種德國製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一是在海底漏油點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並以多相流泵將漏出的石油與天然氣一起排走;二是為正在鑽探的減壓井也配備多相流泵。這些措施能實現引流區壓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
此外,不同於目前使用的單獨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議擴大封堵漏油點周圍的面積,這樣能更好地防止旁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