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荊州有幾個是幾個區
荊州市是湖北省一個地級市。
荊州市轄荊州、沙市2個區,公安、監利、江陵3個縣和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
② 荊州有哪些縣市
截至2016年,荊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3個縣和3個縣級市。
2個市轄區:荊州區、沙市區;
3個縣:江陵縣、公安縣、監利縣;
3個縣級市: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
(2)荊州開發區擴展閱讀: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參考資料:網路-荊州
③ 荊州有老的商務區在哪未來的CBD在哪個區
CBD是現在的說法,作為荊州人,老的商業街還是能說上來的,荊州市有沙市區荊州區開發區江南新區,開發區江南新區談不上繁華,沙市區幾十年前只有沙市船碼,現在的商業也是以船碼頭為中心,當然現在的船碼頭的熱鬧已經褪去,最繁華的地段以北京路為中心的江漢路、便河廣場、紅門路、北至江津路南至中山路。荊州區主要以花台到荊州天橋路段最為繁華,但由於古城內的規劃原因沒有太大型的的商業中心,在建中的商業中心有荊州城東門的萬達廣場,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CBD。荊州大學城南環路一線發展較快商住學生經濟也不錯。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④ 荊州開發區的概 況
荊州開發區是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荊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范化簡稱,於1992年5月掛牌成立,並於同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1994年12月,沙市區聯合鄉整體劃歸荊州開發區管轄。
1997年8月,鹽卡新港區納入荊州開發區管轄。
2000年7月,沙市農場整體劃入荊州開發區管轄。
2011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荊州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荊州開發區。荊州開發區成為湖北省第八個國家級開發區。
2011年12月,隨著荊州成為全國第五個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荊州開發區成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
2012年4月,荊州開發區再次擴容,託管江陵縣灘橋鎮、岑河原種場以及沙市區岑河鎮四個村、資市鎮三個村等區域,由此成為全省同類城市中區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面向沿海招園區,面向世界招園區,以外資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為基礎,興辦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工業園。(深圳電子工業園、佳海浙商工業園、台灣工業園、美國工業園、德國工業園、法國工業園、英國工業園、日本工業園等)
⑤ 荊州工業園和荊州開發區區別
荊州開發區剛升格了。現在是國家級開發區了。。管理區域大。。現在把岑河鎮,鑼場鎮等地區都劃進去了。。
荊州工業園就是一般的區域性的工業園。。比荊州開發區低幾個檔次。。
⑥ 荊州開發區現在發展的怎麼樣啦灘橋鎮有發展嗎
灘橋已納入荊州開發區的地域范圍,短期內應沒有多少變化,長期來看,會有一些影響。當然,主要還是看開發區政府,如果將重化工企業放在灘橋范圍,對當地居民有百害無一利。
⑦ 荊州區和沙市區怎麼劃分
以武德路為界,武德路以西是荊州區,武德路以東是沙市區;沙市區和荊州開發區(東區)又以豉湖路為界,以西屬沙市區,以東屬開發區。
⑧ 荊州的行政區劃
荊州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紀南文旅區、荊州高新區3個功能區。
全市有13個街道辦事處、102個鄉鎮、2619個村居委員會。
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60萬,
(8)荊州開發區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沿革:
1、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荊州專區),專署駐江陵縣荊州鎮,轄荊門、京山、鍾祥、天門、潛江、公安、松滋(駐新江口鎮)、江陵等8縣;同月,析江陵縣之沙市鎮建沙市市,屬省轄市。
同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1951年駐沔陽縣新堤鎮),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
2、1951年5月26日,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荊州區專員公署」;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駐仙桃鎮)、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
3、1952年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駐洪湖。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駐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農場成立;7月1日,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荊州地區總人口541.02萬人。1955年撤銷荊江縣,並入公安縣,公安縣遷駐原荊江縣址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同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區管轄。1960年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署領導。1961年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歸荊門縣領導。1968年3月27日,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
4、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地區駐江陵縣,轄沙市市及江陵、荊門、鍾祥、京山、監利、石首(駐綉林鎮)、天門、潛江、沔陽(駐仙桃鎮)、洪湖(駐新堤鎮)、公安(駐陡市鎮,即原陡湖堤鎮)、松滋(駐新江口鎮)等12縣。1975年全地區「撤區並社」,撤銷119個區(鎮),將721個小公社合並為221個大公社。1978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地區行政公署。
5、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轄;由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荊門市,由荊州地區領導。1983年3月,全區開展「政社分開,建立鄉政權」,公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和縣轄鎮分別改為105個區,596個鄉,5720個村和58個縣轄鎮;8月19日,國務院批准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並入荊門市(1985年設立東寶區、沙洋區)。
6、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1987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130號)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1987年9月28日,公布省批準的撤區並鄉方案:全區設鄉鎮和市轄辦事處240個,其中鄉67個、鎮158個、辦事處15個。1990年7月1~10日,開展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為10919475人,總戶數2601461戶。
7、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99號):
(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沙市區北京路。
(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沙市區轄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勝利路、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路;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3)荊沙市轄原荊州地區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和新設的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鍾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轄。湖北省政府批准,鍾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荊州市代管。
8、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號)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99號)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全市總面積14032平方千米,人口約613.8萬人,市政府駐沙市。轄沙市、荊州、江陵3區,公安、監利2縣,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
9、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荊州市總人口6279990人。其中:沙市區591572人、荊州區585578人、公安縣1009690人、監利縣1363132人、江陵縣389653人、石首市602649人、洪湖市877775人、松滋市859941人。
10、2001年,荊州市轄荊州、沙市2個區,公安、監利、江陵3個縣和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全市轄103個鄉鎮、l2個街道,421個居委會、2927個村委會,24476個村民小組。全市國土面積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l558平方千米,市區建成面積53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12個街道、88個鎮、14個鄉。
⑨ 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怎麼樣
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