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擴展閱讀
600496股票價格 2025-09-12 12:48:30
東方永虹股票行情 2025-09-12 12:48:27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發布時間: 2021-07-17 08:22:52

『壹』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1、(1)赫拉克利特說的是「不能兩次」,即一次。克拉底魯說的是「一次也不能」,即是零次。克拉底魯的話轉述出來應該是這樣的:人踏不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根本不存在同一條河流。
(2)解答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不存在了。赫拉克利特只踏進了同一條河流一次,共踏進兩次,第二次踏進時河流已變,即第一次踏進河流A,第二次踏進河流B。克拉底魯的情況復雜一些,踏進了一次,但是認為所踏進的不是同一條河流,因而無所謂是什麼;換句話說他踏進了某一無名無定之物,既非A也非B,而是毫無確定性可言東西。因此若是問赫拉克利特你踏進了什麼東西,赫拉克利特會說:我踏進了一條河,但它現在已經不是原來那條河了。而問克拉底魯同樣的問題,他只會說:我也不知道我踏進了什麼。換句話說,否認了相對靜止必然導致不可知論。
2、相對一詞表示有條件的、短暫的。對於赫拉克利特而言,在他踏入河水的那一刻,河水是靜止的,即是相對靜止。而對於克拉底魯而言,在任何一刻河水都不是靜止的。

『貳』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與"人甚至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分別體現哲學中的什麼觀點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正確的,因為它強調世界的絕對運動,在強調絕對運動的同時並沒有否認相對靜止,這是自然辯證法的觀點。

"人甚至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是錯誤的,因為它在強調世界的絕對運動時,否定了相對靜止。必然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是典型的詭辯論。

(2)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擴展閱讀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開創的研究領域。自然界本身的辯證法是通過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日益被揭示出來的,兩個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聯,不可分割。

在目前中國的學科體系中,自然辯證法專業的哲學名稱是科學技術哲學。1990年之前,「科學技術哲學」的名字是「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界曾經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運動的前列,引領風氣和時尚。由於歷史傳承的原因,現在仍稱此名。

《自然辯證法》是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來對自然科學研究的總結。對19世紀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學成就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進行了概括,並批判了自然科學中的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觀念。

在恩格斯去世後1896年發表了其中一篇論文《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1898年發表了其中另一篇論文《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科學》,直到1925年才在前蘇聯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譯本對照的《馬克思恩格斯文庫》中全文發表。

自然辯證法成為馬克思主義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詭辯論是違背邏輯規律而做的一種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證。在宣傳中論證一個命題或說明一個問題時,詭辯論者不去如實地、以有力的邏輯力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而是從主觀出發,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乾的一些現象製造虛假的聯系、因果關系和主從關系,達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目的,為其荒謬的言論製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

詭辯論有時從多方面因素論證自己的命題,口若懸河,廣泛地證明自己的論點,實則是冒充辯證法,以歪曲辯證法來破壞辯證法。詭辯論有時承認事物的永久運動,而否定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概念的確定性;有時又以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事物的永久變動,把靈活性視作原則性。

詭辯論脫離現實的具體條件,不尊重事物轉化的規律性,把對事物解釋的靈活性依據主觀意志任意運用。詭辯論的認識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在解釋命題時,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虛,用華而不實的辭藻美化相對主義的說教。

正如列寧所說:「從赤裸裸的相對主義的觀點出發,可以證明任何詭辯都是正確的。」(《列寧全集》第14卷第136頁)

參考資料:網路-自然辯證法

參考資料:網路-詭辯論

『叄』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用哲學怎麼解釋

這一觀點是赫拉克利特的觀點,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隱含著,人們還是可以踏進這條河流的。

前者觀點符合辯證法思想,後者,否認相對靜止,是形而上學的思想。

絕對運動導致萬事萬物都是流變的,所以一個事物此時和彼時並不相同。但同時事物也具有相對靜止的特性,所以事物自身具有統一性,在本質沒有變化之前這個事物還是它本身。

(3)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擴展閱讀: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闡述"變"的哲學在米利都學派和畢達戈拉斯學派之後,愛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創立了一種變的哲學。他的哲學充滿了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辯證法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認宇宙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火不斷地轉化為萬物,萬物也不斷地再變成火,變化的思想必然會在他的哲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致於後來人稱他的哲學為變的哲學。

他形象地表達了他關於變的思想,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沒有什麼是絕對靜止的和不變化的,一切都在運動和變化。

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個思想:「這個原始的、素樸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滅。」

但是現實中仍然會有人提出這樣一種情況:即在河水結冰的時候可以踏入,所以從形而上學的角度去分析這觀點有兩種錯誤:一種是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否認運動,只講靜止,將靜止絕對化的形而上學不動論;一種是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只講運動,否認靜止的形而上學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哲學家。他出生在伊奧尼亞地區的愛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來應該繼承王位,但是他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爾迪美斯廟附近隱居起來。據說,波斯國王大流士曾經寫信邀請他去波斯宮廷教導希臘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絕了。

參考文獻:網路-赫拉克利特

『肆』 如何理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這句話是赫拉克利特辯證法的最經典反映。
赫拉克利特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沒有什麼是絕對靜止的和不變化的,一切都在運動和變化.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個思想:「這個原始的、素樸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滅.」
赫拉克利特強調運動變化,並沒有否定靜止.在他的思想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可是,他的學生克拉底魯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變的哲學.老師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學生進一步說,連一次也不能.這樣,克拉底魯就完全否定了靜止的存在.如果沒有相對靜止,世界上不會有確定性質的事物了,整個世界將成為混沌一團.我們既不能認識事物,也不能解說一個事物是什麼了.因為,當我們還沒有說完「這是一張桌子」時,桌子已經變成其他東西了.克拉底魯把老師的正確辯證法思想變成極其錯誤的相對主義的詭辯論.這是理論思維一個十分深刻的教訓.它告訴我們,正確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度.超出它的度,說過了頭,正確的思想就會變成荒謬的東西.
赫拉克利特不僅承認世界萬物是變化的,而且認為變化是有規律的.他說,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燒,按照一定的分寸熄滅.土變成水還是以水變成土的同樣比例為尺度.他認為,規律不易被人們所認識.要認識規律,只靠一般的耳聞目睹是不夠的,還必須用心思索,要付出像從沙裡淘金一樣的艱苦勞動.
赫拉克利特還進一步揭示了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他認為,運動和變化都是對立面的斗爭和統一造成的.他提到了生與死、醒與夢、少與老、冷與熱、干與濕.善與惡、日與夜、冬與夏、戰與和等大量對立統一現象.他認為,這些成對的現象之間不僅存在著對立,而且存在著統一,可以相互轉化.如果沒有高音和低音的存在,就不會有和聲;如果沒有雄性和雌性的對立,也就不會有生物.
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思想在西方哲學史中的最早的表述.列寧稱他是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近代德國辯證法大師黑格爾說過,沒有一個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沒有被他納入他的邏輯學之中.
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人生也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當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讓我們記住赫拉克利特的另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伍』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為什麼是辯證法的觀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里特的話承認了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法的觀點。

形象地表達了他關於變的思想,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沒有什麼是絕對靜止的和不變化的,一切都在運動和變化。

(5)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擴展閱讀:

人的中心建立,使一切人的主觀體驗、價值具有了意義。人生在世便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一切皆變,人生無常到以人為本、安身立命,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承認了一切皆變的基礎現實時,人便在變的過程中處在了時間線上,人的經歷、經驗便成了不可或缺、不可抽空的實存,人因此獲得了在世的根基。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說的是在時間線上的人,說的是人的局限。「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不一樣,說的是時間的流逝感。「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也不一樣,說的是道。這種對時間的不同體驗成為東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分界之一。

赫拉克利特的表述讓時間具有了不可逆性,像河流一樣奔騰向前,而非晝夜、兩極可以循環往復。赫拉克利特是以人的視角在談人生在世時對時間的經驗,人經由時間性的存在的思想對後世哲學的發展影響巨大。

『陸』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對還是錯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是死人,不動的人,從同一個地方踏入河流的人。所以是對的。
人可以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是活人,運動的人,從另一個地方踏入河流的人。所以是對的。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人是變化的人,河是變化的河。人和河的變化快慢不一致,所以是對的。
人永遠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人是變化的人,河是變化的河。人和河的變化快慢一致(相對靜止),所以是對的。

『柒』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兩種說法: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話,承認物質是運動的。是辨正唯物主義。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是赫拉克利特的學生克拉底魯說的,否認相對靜止,是典型的詭辯論,是形而上學。

(7)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擴展閱讀:

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它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形而上學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其是對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為是對科學以外、無形體、不可證明的事物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為它是脫離實踐的,用「孤立、靜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

形而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的意義,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指:以用超驗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觀或者無形世界的哲學體系,而非科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現象及規律;另一個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 ,用孤立 、靜止 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

『捌』 哲學:①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②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一個是辯證法,一個是相對主義詭辯論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正確的,它強調世界的絕對運動,在強調絕對運動的同時並沒有否認相對靜止,這是辯證法的觀點。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是錯誤的,它在強調世界的絕對運動時,否定了相對靜止。必然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這句話相當於說,事物沒有穩定存在的狀態,永遠處於變化之中,並且沒有相對靜止的時候。 任何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不可能有片刻的靜止和穩定。這正如一條河流,在我們剛剛踏入的一瞬間,它就變成了另外的河流了,所以,我們一次踏進去的就不是同一條河流了。

拓展資料: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 。闡述"變"的哲學在米利都學派和畢達戈拉斯學派之後,愛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創立了一種變的哲學。他的哲學充滿了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辯證法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他形象地表達了他關於變的思想,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沒有什麼是絕對靜止的和不變化的,一切都在運動和變化。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則乾脆說:「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赫拉克利特強調運動變化,並沒有否定靜止。在他的思想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可是,他的學生克拉底魯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辯證的哲學。老師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學生進一步說,連一次也不能。這樣,克拉底魯就完全否定了靜止的存在。

如果沒有相對靜止,世界上不會有確定性質的事物了,整個世界將成為混沌一團。我們既不能認識事物,也不能解說一個事物是什麼了。因為,當我們還沒有說完「這是一張桌子」時,桌子已經變成其他東西了。克拉底魯把老師的正確辯證法思想變成極其錯誤的相對主義的詭辯論。

參考資料:網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網路: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玖』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什麼意思根據什麼哲學觀點的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赫拉克利特強調運動變化,並沒有否定靜止。在他的思想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可是,他的學生克拉底魯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變的哲學。老師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學生進一步說,連一次也不能。這樣,克拉底魯就完全否定了靜止的存在。如果沒有相對靜止,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那時,世界上不會有確定性質的事物了,整個世界將成為混沌一團。我們既不能認識事物,也不能解說一個事物是什麼了。因為,當我們還沒有說完「這是一張桌子」時,桌子已經變成其他東西了。因此,克拉底魯主張用動手指代替說話。十分明顯,克拉底魯把老師的正確辯證法思想變成極其錯誤的相對主義的詭辯論。這是理論思維一個十分深刻的教訓。它告訴我們,正確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度。超出它的度,說過了頭,正確的思想就會變成荒謬的東西。 摘自(網路) 追問: 當我們說明一件事物時其實是在說明這個事物在時間和空間里的延續,也就是在說明這個事物的時空蟲,否則任何的說明都沒有意義。如果根據絕對運動的觀點,那麼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新舊事物的交替,即舊事物的滅亡而新事物的誕生。比如說某一條河流(如長江),它每一秒都在消失,而下一秒出現的只是和長江很像的一條河流而已。這樣說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再回到運動的理論,就像前面說的,那麼當我們指長江的時候,就是包括了長江的整個時空蟲。那麼兩次踏入長江成立,剛好是運動理論的解釋啊。為什麼又是「不能兩次踏入」才是它的觀點呢? 回答: 『 這樣說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追問: 什麼意思? 回答: 其實我本沒才智,也沒勝算爭論這個問題。無須多問。 你已經否定了把一件事物當成一個在絕對時空中存在的理論,也就是說你認為一件事物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即使性質有變,但它仍是它,不會變為另一件事物。 而赫拉克利特就是認為 變化了的東西就不再是本身了 。 追問: 抱歉。我只是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希望有人解決我的疑惑。 回答: 他就是把不在同一時間的事物當做不同的事物了。 依照他的觀點 他看到的河流和他在一秒鍾之後看到的同樣的河流 就是不一樣的。。他是說人不可能踩兩次只存在於某一個時空的河流,因為人不可能在某一個時空里存在兩次。 Ps 這的確沒有意義。a.z 的感言: 我明白你要說的了。大概也找到了我疑惑的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