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境保護政策有哪些
玖玖泰豐,十年驗廠老品牌,助您一次性通過驗廠!以下資料由深圳玖玖泰豐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現時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內點:
1、目的
保護和改善環境,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保障員工健康,締造一個清潔,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使用范圍:廠區與生活區
3、政策
3.1.1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協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做到發展生產方式與防止污染同步。
3.1.2倡導全體員工提高環境保護的認識,愛護工廠環境,促進生產,提高效益。
3.1.3貫徹執行國家,地方和本企業的相關環境保護法規,政策以及國家,地方或行業環境標准。
3.1.4自覺接受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機構的管理與監督。
3.1.5在生產中盡量採用無毒無害。低毒低害原料,保障生產人員的身體健康。
3.1.6採取綜合措施防治污染,使本企業產生污染影響符合地區的環境要求。
3.2空氣
3.2.1噴油程序中產生含有機苯,甲苯及其衍生物的有害物質,抽放之大氣。
3.2.2在噴油部天台上安裝環保風槽水池,將噴油產生的有害灰塵處理,再排放到大氣。
3.2.3每年下半年與當地環保監測部門聯系溝通,對本廠噴油部等有關地點進行空氣測試,以及簽法則與標准,大致及維持理想的空氣質數。
3.2.4對工作中頻繁接觸有害物質的員工,公司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3嗓音:
3.3.1公司的破料機,混料機,吹氣機,超聲波機等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機械嗓音。
3.3.2定期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系溝通,每年對上述機器工作點進行嗓音 測試。
3.3.3對於超過國家規定嗓音標準的工作人員,公司採取一定的個人勞動保護措施。
3.4水質
3.4.1工廠在日常生產運作過程中,不產生工業廢水,只產生生活污水。
3.4.2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城市污水管道,由城市統一管理,工廠每年向城市污水處理處交納污水處理費。
② 國家對環境保護有什麼政策和資金扶持
我國的環境管理政策核心是採取防範措施和加強環境管理,辦求不產生或少產生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一、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力。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防治污染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城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於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國家徵收的排污費用於污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對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業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環保法律有關規定,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採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2)環保政策擴展閱讀: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DDT)。
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呈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保護環境
③ 2016年國家都頒布了哪些環保政策
這個太多了,土十條、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環保稅法,具體 我 也不知道有多少,這些是比較重要的吧
④ 近幾年國家實行了哪幾條環保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台很多環保相關的政策,就比如垃圾分類回收等,都是為了環保的目的,如果你想要更多國家政策資訊,不妨從經濟帶網了解一下,必然會對你有所幫助
⑤ 國家在環保方面頒布了那些政策
我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起步雖晚,但相對於國際諸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計劃,我國有自 己的特色。總體上來講,如國際上其它國家的環境標志認證一樣,環境標志產品的技術要求 (即標准)制定工作在標志計劃實施體系中已確立了龍頭導向地位,並直接關繫到環境標志認 證的順利實施和認證工作的宏觀嚴肅性,是環境標志認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早在1994年5月,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成立之初,就同時頒布了7項環境標志產品技 術要求,即《低氟氯化碳家用製冷器具》、《無氟氯化碳氣溶膠製品(發用摩絲、定型發膠) 》、《無鉛車用汽油》、《水性塗料》、《衛生紙(廁用)》、《真絲綢類》和《無汞鎘鉛充 電電池》。5年的實踐證明,7項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為中國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奠定了 基礎,為我國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提供了科學依據,並基本構築出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技術 要求的主體框架。
� 在走過5年不斷探索、發展的道路之後,我國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適應 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編制模式。以政府頒布、雙優特性、全過程管理、環境行為明確 、定量檢驗和國際接軌六個基本要點支撐起總體框架,這將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環 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的制定方針。
�
一、政府頒布
� 第一批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就確定了「政府頒布」這一特性,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發達,又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立初期,諸多政策法規並不 完備,市場競爭相對混亂,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同時各種以利益驅動的民間認證更 是此消彼長。任何市場經濟體系確立的初期,均會經過這樣一段混亂過程,而在這一特殊歷 史時期,藉助政府機構的威信以區別於其它認證機構,提高環境標志的權威性,通過政府職 能的介入以保障環境標志計劃在中國健康發展,確保其第三方認證的客觀性,是在中國發展 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內在要求。作為政府職能介入環境標志認證的重要手段就是由國家環保 總局頒布每一項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以避免技術要求中的企業行為對技術要求的公正性 的影響,使每項技術要求都能客觀公正的評價每類產品的環境行為。
二、雙優產品
� 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規定獲得環境標志的產品必須是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的雙優產品。由 於環境標志一向所倡導的「綠色消費」的核心內容為: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即在 相同的質量要求下,引導廣大消費者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綠色產品。因為,環境行為優越的產 品,如果質量不合格,就將喪失其使用價值,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背離了綠色消費概念的前 提;反之,產品質量合格,但加重環境負荷的產品,就喪失了其環境價值,對生態環境造成 破壞,違反了綠色消費的主旨。只有具備環境行為優、產品質量優雙重特徵的產品,才符合 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的規定,才有資格成為環境標志產品。在技術要求制定工作的不斷發 展與完善過程中,產品質量必須符合相應的質量標准已被作為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的基本 要求之一,而環境行為優則體現在技術指標中,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了環境標志產品雙 優特性這一基本特徵。
�
三、全過程環境管理
�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14000系列標準的核心問題就是以生命周期評價為基礎,對產品實行環 境標志認證的同時,對生產產品的企業實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首先針對產品本身而言,從 其出生到走向墳墓的綜合生命周期評價,是環境標志產品制定技術要求的根本依據。結合中國國情,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先後在若干項標准中規定了對產品的原材料、包裝及其本身的回收利用的條款。其次,企業排污必須達標作為技術要求中的另一項基本要求已被確立 。生產綠色產品的企業本身對環境造成傷害顯然是自相矛盾的現象。根據我國企業整體水 平,將清潔生產的概念引入企業,提高其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識,並逐步實現對產品的全過程進行環境監控,是環境標志通過市場引導企業綠色理念的根本手段
�四、環境行為明確
� 在每一種產品的環境行為中,除對選料、包裝等附屬材料環境行為加以限制外,還應在技術 要求中規定產品本身的主要環境行為,如低毒、節能、降噪或可降解等。在保障產品質量的 基礎上,大幅度削減其對環境的影響。有些產品的質量指標本身就反映了其環境行為的表現 ,例如,噪音是家電空調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低雜訊同樣是其環境行為優越的表現。因此 ,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將環境標志產品具有明確的環境行為作為區別一般產品的硬性指標 。�
五、定量檢驗
� 認證區別於傳統的評獎、評優就在於客觀或主觀地評定產品的行為。環境標志認證作為認證 體系的一種,其客觀性體現在對產品環境行為的定量評定,而實現定量評定的唯一科學手段 就是檢驗。技術要求中的每一項技術指標盡可能做到定量化,並且配有相應的科學檢驗方法 。每一種申請環境標志的產品,都要按技術要求中規定的檢驗方法對其環境行為進行定量檢 測,這為環境標志認證工作的客觀性、科學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國際接軌
� 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的總體發展趨勢,是與國際接軌,實現各國間環境標志產品的互認。但是 現在看來,影響各國環境標志互認的最大障礙是技術要求中技術指標體系的差異,這是由不 同國家、地區,不同的產品結構和技術水平造成的。對我國而言,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的 指標體系一方面要考慮適應中國國情,另一方面又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盡量縮小差距,早 日實現與其它國家在環境標志上的互認。環境標志互認將鼓勵企業生產綠色產品,已獲得環 境標志的企業將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技術要求的標准體系與國際接軌,是環境標志 認證的發展方向。
� 綜上所述,以政府頒布、雙優為基本特徵,以對產品環境行為實施全過程監控為手段,以明確的環境行為為主旨,以定量檢驗為保障,最終實現與國際接軌,就形成了中國環境標志產 品技術要求的整體框架。
⑥ 中央有關環保的政策
解振華在第四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表示,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前景廣闊。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許多國家都將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作為解決經濟困境的新舉措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解振華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深刻轉型和國際產業分工的重新調整,各國的競爭優勢都將面臨新挑戰,加快培育節能環保產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他表示,中國政府已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十一五」(二00六—二0一0年)規劃綱要中,中國提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兩成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一成的約束性目標。為應對金融危機,在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中,官方將節能環保領域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投資方向。二00九年,中國中央政府安排資金五百八十一億元,用以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等節能環保和生態環境重點工程建設。官方還實施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節能空調五百萬台、高效照明產品一點二億只。政策利好和財政支持為節能環保產業帶來發展機遇。環保部副部長李干傑在同一論壇上透露,中國環保產業正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解振華稱,未來官方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重點節能環保工程。這將對節能環保產業形成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為鼓勵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官方還將完善已經出台的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環保設備政策。解振華表示,官方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鼓勵有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二00六年至二00八年間,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百分之十點一,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百分之八點九五和百分之六點六一。
⑦ 有關老百姓的環保政策有哪些
低碳經濟概念股一覽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概念股涉獵的行業眾多,產業鏈中包括了節能環保、風電、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新興行業。
低碳經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但其新興的特性決定其是持續性發展的,投資者需要在成長中摸索投資機會。正如張楷所提醒的那樣:「有些上市公司的低碳概念吸引人,但由於受制於技術,短期不會對公司的利潤有太大影響。」
在投資領域,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低碳經濟之路將按照碳減排的自然路徑、重要程度排序來看,依次是節能、減排、新能源、CDM。節能環保當屬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⑧ 政府出台哪些環保支持政策
1、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年9月5日,我國制定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1991年5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自1991年7月1日起施行。
3、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
到1982年,我國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綜合性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1983年國務院又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85年還制定了《海洋傾廢管理條例》,之後相繼制定了《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條例》(1990年)、《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1990年)等。
4、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環境標准方面還制定有《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漁業水質標准》(GB11607—89)、《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等。
5、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⑨ 現在國家施行了哪些環境保護措施呢
國家發行了一下法律法規來保護環境。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該規定表明:不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繳納環境保護稅;居民個人不屬於納稅人,不用繳納環境保護稅。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3、《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指出,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形成相應的鑒定評估管理和技術體系、資金保障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是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 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