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絲綢是什麼
絲綢(sī chóu),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長絲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
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而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為"真絲綢"。
絲綢也特指桑蠶絲所織造的紡織品。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漢族勞動人民是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漢代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⑵ 一()絲綢
串個只座張匹圈層根對件幅
⑶ 絲綢的製作過程
生絲經加工後分成經線和緯線,並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生織和熟織兩類:生織,就是經緯絲不經煉染先製成織物,稱之為坯綢,然後再將坯綢煉染成成品。
這種生產方式成本低、過程短,是絲織生產中運用的主要方式。熟織,就是指經緯絲在織造前先染色,織成後的坯綢不需再經煉染即成成品。這種方式多用於高級絲織物的生產,如織錦緞、塔夫綢等。
在織造前,還需做好准備工作,如使絲膠軟化的浸漬、能改善產品性能的並絲和拈絲,還有整經、卷緯等。同時,由於蠶絲吸濕性強,還要做好防潮工作。絲織生產使用的自動化織機主要有:用於生產合成纖維長絲織物的噴水織機和於生產多色緯提花織物的劍桿織機。
(3)絲綢擴展閱讀:
絲綢的原料:
1、天然纖維
絲綢所含的天然纖維主要是蠶絲纖維,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
2、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非天然纖維,分為再生纖維和化學纖維兩種。再生纖維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經溶解後製成紡織溶液,然後噴絲紡製成纖維狀的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纖維
⑷ 絲綢是什麼意思
解釋: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長絲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織成的織品的總稱。
是由蠶的蠶繭抽絲後編製取得的天然蛋白質纖維,再經過精心編制而成的紡織品,人們通過養蠶,當蠶結繭准備羽化成蟲時,將蠶繭放入沸水中煮,並及時抽絲。[編輯本段]絲綢特性 第一,舒適感。真絲綢是由蛋白纖維組成的,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對人體的摩擦刺激系數在各類纖維中是最低的,僅為7.4%。因此,當我們的嬌嫩肌膚與滑爽細膩的絲綢邂逅時,它以其特有的柔順質感,依著人體的曲線,體貼而又安全地呵護著我們的每一寸肌膚。
第二,吸、放濕性好。蠶絲蛋白纖維富集了許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親水性基團,又由於其多孔性,易於水分子擴散,所以它能在空氣中吸收水分或散發水分,並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正常氣溫下,它可以幫助皮膚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膚過於乾燥;在夏季穿著,又可將人體排出的汗水及熱量迅速散發,使人感到涼爽無比。正是由於這種性能,使真絲織品更適合於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因此,人們都把絲綢服裝作為必備的夏裝之一
絲綢不僅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還有很好的保暖性。它的保溫性得意於它的多孔隙纖維結構。在一根蠶絲纖維里有許多極細小的纖維,而這些細小的纖維又是由更為細小的纖維組成。因此,看似實心的蠶絲實際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這些空隙中存在著大量的空氣,這些空氣阻止了熱量的散發,使絲綢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塵、耐熱性。真絲織物有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與吸氣性,所以除製作服裝外,還可用於室內裝飾,如真絲地毯、掛毯、窗簾、牆布等。用真絲裝飾品布置房間,不僅可以使屋子纖塵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內安靜。由於蠶絲具有吸濕、放濕性能以及保濕性、吸氣性和多孔性,還可調節室內溫濕度,並能將有害氣體、灰塵、微生物吸掉。另外,真絲纖維的熱變性小,比較耐熱。它在加熱到100℃時,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數合成纖維的熱變度要比真絲大4~5倍。蠶絲的燃燒溫度在300~400℃,屬難燃纖維,而合成纖維的燃燒溫度在200~2600C,即易燃、易熔。因此,採用蠶絲纖維作為室內裝飾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塵、保溫作用,還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線。絲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此絲綢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功能。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是十分有害的。當然,絲綢在吸收紫外線後,自身會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使絲織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黃。
第五,和玻璃棒摩擦可以是玻璃棒帶正電。 [編輯本段]絲綢分類 絲綢的十五大類:
根據織物組織、經緯線組合、加工工藝和綢面表現形狀的綢品種劃分14大類。其中除紗、羅、絨不論花部、地部組織外,蓁大類均按地部組織為根據。每大類綢面都可具有素(練、漂、染)或花(織、印花)的表現。
(1). 紡:應用平紋組織,採用生織或半色織工藝,經緯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綢面較平挺,紡的牲是質地輕薄而又堅韜。
(2). 縐:應用平紋或其他組織,經或緯加強捻,或經緯均加強捻,呈明顯縐疚並富有彈性的織品。
(3). 緞:應用緞紋組織,綢面平滑光亮的織品。
(4). 綾:應用斜紋組織或變則斜紋組織,綢面呈明顯斜向紋路的織品。
(5). 紗:全部或部分應用紗組織的織品,由甲、乙經絲每隔一緯絲扭絞而成的。
(6). 羅:全部或部分應用羅組織的織品,由甲、乙經絲每隔個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數緯絲方扭絞成的,即謂羅。
(7). 絨:全部應用絨組織,綢面呈絨毛或絨圈的織品。
(8). 錦:應用緞紋、斜紋組織,花紋精緻多彩絢麗的色織提花織品。
(9). 綃:應用平紋或收紗組織的輕薄透孔織品。
(10). 呢:應用各種組織和較粗的經緯絲線,質地豐厚,有毛型感織品。
(11). 葛:應用平紋、斜紋及其變化組織,經屈緯疏,經細緯粗,質地厚實,綢面呈橫向梭紋的織品。
(12). 綈:應用平紋組織,長絲作經,棉或其他紗線為緯,質地較粗厚的織品。
(13). 絹:應用於平紋組織,質地細膩、平整、挺括的織品。
(14). 綢:應用平紋或變化組織,經緯交錯緊密的織品。
(15) . 緙(刻):通過通經斷(回)緯的方式製造的平紋或其他組織的特種絲織品
⑸ 真絲和絲綢有什麼不一樣
1、光滑程度不同
緞面絲綢一般是光的,真絲不是光的。
2、處理方式不同
真絲富含18種氨基酸與蛋白質,對人體有著很好的營養作用;真絲衣物的正確洗滌與保養十分重要,否則將影響真絲衣物穿著壽命。
真絲衣物與人體皮膚一樣偏微酸性,不宜使用鹼性洗滌劑或肥皂洗滌。
最好用少量中性洗滌劑(如洗碗精或蔬果洗潔劑)。
3、用途不同
真絲是絲綢中的一種真絲面料比較薄一般用來做睡衣或夏季的單衣(高級的真絲面料也用來做旗袍)但容易起皺緞子的面料比較厚多用來做冬天棉襖的面子或是棉被的面子(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4、材質不同
真絲:
真絲一般指蠶絲,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真絲被稱為「纖維皇後」,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來的人的青睞。真絲,屬於蛋白質纖維,絲素中含有1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可以幫助皮膚維持表面脂膜的新陳代謝,故可以使皮膚保持滋潤、光滑。
絲綢:
絲綢,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長絲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
⑹ 絲綢的特點
絲綢的特點:
1、舒適感。
真絲綢是由蛋白纖維組成的,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對人體的摩擦刺激系數在各類纖維中是最的,僅為7.4%。因此,當我們的嬌嫩肌膚與滑爽細膩的絲綢邂逅時,它以其特有的柔順質感,依著人體的曲線,體貼而又安全地呵護著我們的每一寸肌膚。
2、吸濕性、放濕性好。
蠶絲蛋白纖維富集了許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親水性基因,又由於其多孔性,易於水分子擴散,所以它能在空氣中吸引水分或散發水分,並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夏季,又可將人體排出的汗水及熱量迅速散發,使人感到涼爽無比。正是由於這種性能,使真絲床品更適合於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
3、保暖性。
絲綢不僅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還有很好的保暖性。看似實心的蠶絲實際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這些空隙中存在著大量的空氣,這些空氣阻止了熱量的散發,使絲綢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4、抗紫外線。
絲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此絲綢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功能。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是十分有害的。
5、吸音、吸塵、耐熱性。
真絲織物有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與吸氣性,所以除製作服裝外,還可用於室內裝飾,如真絲地毯、掛毯、窗簾、牆布等。用真絲裝飾品布置房間,不僅可以使屋子纖塵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內安靜。由於蠶絲具有吸濕、放濕性能以及保濕性、吸氣性和多孔性,還可調節室內溫濕度,並能將有害氣體、灰塵、微生物吸掉。
(6)絲綢擴展閱讀:
絲綢不可皂洗:
一、因為自來水含有鈣、鎂竿,碰到肥皂,就會變成鈣皂或鎂皂。
二、加之真絲帶正電荷,肥皂帶負電菏,兩者容易結合,沉澱附在綢面上,會出現灰白色花斑,所以,絲綢最好用清水漂洗或用洗衣粉洗滌。
其次,真絲綢服裝洗滌時,用強力搓洗,會使絲纖維在魔攘、拉伸、扭曲力的作用下,產生擦傷,或發生「移位」,從而引起衣料變形,失去原有的平挺,縮短使用壽命。
此外,絲綢服裝久穿不洗,汗水中的鹽分可使淺色絲綢衣料表面泛出黃色斑點。絲綢服裝洗後一定要漂洗干凈。
⑺ 中國絲綢簡介
中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到了商代,絲綢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有了復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
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產絲綢,絲綢的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主要分為絹、綺、錦三大類。貿易的推動使得中原和邊疆、中國和東西鄰邦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路從古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一直西去,經過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
經幾個朝代的進一步發展,絲綢業逐漸壯大,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絲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間,中國生絲產量從3.6萬噸上升到5.7萬噸,增長了1.58倍;絲織物的產量增長了2倍多;絲織品消費量也從4億米增長到了12.2億米,增長了約3倍;出口的生絲佔世界生絲貿易量的80%以上,綢緞也要佔50%上下。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在世界絲綢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絲綢業成為國家的創匯支柱產業。
⑻ 什麼是絲綢
用蟬絲織出來的布,叫絲綢。絲綢,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布料,用絲綢縫制出來的衣服穿出來會顯得特別高貴。
⑼ 絲綢的由來,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真正能夠說明蠶繭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到的半個蠶繭。據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的研究,斷定為桑蠶繭。
繭殼長約1.36厘米,幅寬約1.04厘米,是用銳利的刀刃切去了繭的—部分。西陰村所處的時代為仰韶時期(距今約5600—6000年),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少不遲於良渚文化 。
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由於其編制技術在當時是一種復雜的工藝,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澤備受人們的關注,因而絲織品成為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國際貿易物資。
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絲綢業的快速發展令絲綢文化不斷的從地理上、社會上滲透進入中華文化。並成為中國商人對外貿易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高級物品。起初中國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
但朝鮮則在中國移民的協助下,與前200年成功實現養蠶技術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與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實現養蠶。不過羅馬帝國則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蠶種並發展養蠶技術。
(9)絲綢擴展閱讀:
絲綢的價值意義:
1、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本土的絲綢文化反作用於本土的紡織業,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與改革,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織物類型,進一步豐富了絲綢文化。
2、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絲綢文化在漢字的產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反映到漢字中表現為與桑、蠶、帛和大量「糹」部字及與其有關的漢字的產生和應用。《說文解字》中,收錄篆文9353字,其中含「糹」部的,共有248字,約占其篆文總數的3%。
此外,還有許多與絲綢文化有關的成語和典故,如作繭自縛、錦囊妙計、衣錦夜行、衣錦還鄉等[33]。另外,大量文學作品也以描寫蠶桑絲綢來抒發情感或反映社會現實,如李白的《陌上桑》,杜甫的《白絲行》等。
3、促進了民俗文化的衍生
絲綢文化中民俗色彩濃郁,中國人的蠶神崇拜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數千年來有關蠶神的神話傳說綿綿不絕,而且蠶神眾多,各地正宗的蠶神不下10種。眾多有關絲綢文化的歌謠、諺語、方言俗語,是歷史的活化,積淀著濃郁的民俗色彩,許多歲時習俗、社會習俗和人生禮儀習俗都與絲綢文化有關。
4、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
絲綢文化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影響著其它的藝術,甚至促進一些新的藝術門類的產生。
中國書畫宣紙的發明與古代絲綢「縑帛」、「絹布」有著直接的關系,實際上紙的發明還是受到絲綢的影響,紙的初意是絲在漂洗過程中積淀的絲屑,積淀成薄薄的一層,稱為紙。由此受到啟發,人們再用纖維代替絲纖維造紙,成為中國的一大發明。
另一個重大的發明印刷術也是發源於蠶絲業。經考證,中國古代絲綢的凸版印花是雕版印刷的前身,傳統的印刷工藝中,有很多部分直接來自印花技術。紙和印刷術的發明大大的促進了書法繪畫等多門藝術的發展。
5、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絲綢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貢獻很多,同時,國外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使本土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日本曾多次接納中國移民進入本國生活或是派遣使者進入中國學習絲織技術。
中國移民、大批的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隨同使團到日本後,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隋唐時期,隋唐文化對日本的社會和文化形成一次強烈的沖擊。在日本形成了規模空前的「仿唐文化」,並持續了200多年 。
作為回饋的日本文化進入中國以後,開闊了人們的精神視野,不少文化也成為詩詞歌賦的主題,一些絲綢以異域神祈祥瑞或傳說故事為圖案,被中國工匠所吸收,豐富了中國百姓的文化情趣。另外,絲綢也作為各國的「和平使者」,曾在各國外交中起到關鍵作用。
各國以絲綢貿易或互贈絲織品為突破口,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關系,為世界文明進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⑽ 絲綢有哪些種類
1、雙縐:就用平紋組織,經無捻,緯採用二左二右強捻絲,綢面呈均勻縐效應的織品。
2、喬其:應用平紋組織,經緯採用二左二右強捻絲,質地衡疏輕薄,綢面有紗眼和縐效應的織品。
3、碧縐,經無捻,緯採用碧縐線(20/22Dx3加S捻1600T/m,再並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細密皺紋的織品。
4、順紆:經無捻,緯用單向強捻絲,綢面呈直向皺紋的織品。
5、塔夫:應用平紋組織,經緯先練染,質地細密挺括的熟織品。
6、電力紡:桑蠶絲(柞於蠶絲)生織平紋織品。
7、薄紡:應用桑蠶絲生織,平方米綢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紋織品。
8、絹紡:經緯均採用絹絲的平紋織品。
9、綿綢:經緯均採用抽絲的平紋織品。
價值意義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絲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之一,與中國的禮儀制度、文化藝術、風土民俗、科學技術等有極多的聯系。帝王用絲綢彰顯其權威,百官用絲綢標識其等級;文人寫下詠嘆絲綢的詩詞,畫家在絲綢製成的絹帛上潑墨揮灑;老百姓向各路蠶神祭祀,祈求蠶絲豐產,而朝廷則下達課勸蠶桑的政令,並以此來評價地方官的政績。
四大發明中有兩項與絲綢有著直接的關系。「紙」的最初含義就是制絲綿過程中的茸絲的積淀物。印刷術的發明直接與絲綢上的凸版印花術有關,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絲織品已是大面積的多彩套印,比正式出現的唐代雕版印刷品要早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