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嫦娥五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中國的嫦娥五號發射的時間是2020年11月24日。
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11月24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嫦娥五號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嫦娥五號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嫦娥五號合體分離。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采樣及封裝。12月2日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采樣封裝。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嫦娥五號的價值意義
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執行此次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嫦娥五號
㈡ 嫦娥5號是什麼
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過的區域收集塵埃和碎片並將其送回地球,以便於分析月球形成演化歷史。
嫦娥五號樣本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這些來自月球的物質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精準地確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根據計算隕石坑的方法,月球也是為其他行星測年的重要參考。
11月24日
「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2月1日
「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采樣工作。
12月2日
「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采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
12月3日
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
12月6日
「已裝車」——嫦娥五號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
12月17日
「已送達」——嫦娥五號重返地球。
㈢ 中國嫦娥五號發射時間
中國嫦娥五號發射時間是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3)嫦娥5號擴展閱讀:
嫦娥五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探測器系統。
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發射、測控與回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抓總研製地面應用系統,負責科學數據和樣品的接收、處理、存儲管理等工作。
㈣ 嫦娥五號登月的主要任務是
嫦娥五號是我國2019年或者2020年將要實施的月球探測項目,目的是利用無人探測器探測月球,並且採集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也需要攜帶專門的可行走的設備。
作為我國「繞、落、回」無人探測月球的第三步,應該已經開始相關設備的研製,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用上我國以往航天活動的很多技術,包括飛船分離、交會對接、軟著陸等,也將是更復雜的一次。應該是降落到月面機械手動作拿走月球土壤,然後就返航,行走就沒必要了。任務不同功能也不同,以完成主要任務為主。現在行走的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行走,各方面的數據收集已在進行中。
㈤ 嫦娥5號登月時間
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采樣及封裝 。
12月2日,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采樣封裝 。
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 。
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准備擇機返回地球 。
12月8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離軌降落在預定落點 。
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
12月16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
(5)嫦娥5號擴展閱讀:
嫦娥五號主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同時,嫦娥五號的系統設計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是「分離面多」。相較於神舟飛船和「嫦娥三號」均只有兩個部分需要分離,即兩個分離面,「嫦娥五號」有5個分離面,分別是軌道器和著陸器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道器和支撐艙及軌道器與對接支架。這些分離面都必須「一次性成功」。
第二是「模式復雜」。探測器需要經歷多個飛行階段,還需要完成月面采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著陸等關鍵環節,並且設計約束多。其中,上升器與軌道器需要在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在這里無法藉助衛星導航的幫助,需要依靠探測器自身實現交會對接。
第三是「細節嚴酷」。為獲取月壤樣品,「嫦娥五號」無人采樣器將通過采樣鑽頭深入月球內部和采樣機械臂月球表面采樣兩種方法,再把樣品轉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最終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
第四是「溫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溫度約零上180攝氏度,夜間零下150攝氏度,晝夜溫差約330攝氏度。另外上升器發動機點火瞬間達到上千攝氏度,如何避免燒毀上升器和著陸器,對研製團隊提出挑戰。
第五是「瘦身壓力」。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有嚴格的約束,一方面要盡可能對分系統進行「瘦身」,另一方面,因為備份產品較少,必須確保質量可靠
㈥ 發射嫦娥五號的目的以及意義是什麼
嫦娥五號執行此次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2020年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6)嫦娥5號擴展閱讀:
研製歷程
2020年9月,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透露,嫦娥五號將於2020年底前發射,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
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同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註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至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12月4日,旗開月表,五星閃耀。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㈦ 嫦娥五號是什麼
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7)嫦娥5號擴展閱讀:
研製單位
嫦娥五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探測器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發射、測控與回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抓總研製地面應用系統,負責科學數據和樣品的接收、處理、存儲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