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省,以長江為界限,南北兩邊各有哪些城市
江南: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江北: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
2. 江蘇省長江北屬於哪個區
如果你問的是南京市江北屬於什麼區,浦口區好六合區。而江蘇省在長江北面,分屬很多個城市,揚州,泰州,南通,這是3個靠著長江邊的地級市。再往北還有徐州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宿遷市。
3. 哈爾濱市政府哪年搬到江北的
在市政府廣場爆破後,哈爾濱市政府暫遷到了友誼路的哈爾濱軍分區。後來,哈爾濱市政府投資40億在松北開發區2005年建成的政府辦公大樓,2005年正式搬遷到江北。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江蘇省內,屬於蘇南,但是又叫做江北,都有哪些地方啊
南京句容鎮江金壇,地理位置雖然在蘇南但是使用江淮官話,因此又叫做江北。蘇北是一種血統,不光地理上的,操江淮官話的人蘇北血統無疑,有的人屬於地理上的蘇北人,有的人屬於人文上的蘇北人。
5. 江蘇省人發政府是否會搬到淮安
我是淮安人 在漣水讀書 聽這南京人說 只要南京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能夠申請直轄市的時候 省會將會搬到淮安 也聽說家鄉淮安在建省政府 或許吧 呵呵
6. 江蘇省省政府要搬到淮安嗎具體位置在哪
南京洋是申請直轄市成功的話,江蘇省省會會搬遷,而且搬到淮安的可能性最大。
一條大河波浪寬,由大江南北構成的江蘇,南北差距之大實為罕見。究竟其問題的根結在那?我具一分析之。
一。江蘇有三角即蘇州,南京和徐州。蘇州仰上海之鼻息已是蘇老大了,徐州雖然是四省通衡,但是偏偶一方,他和連雲港市一樣作為蘇北地區歷來是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主。而南京這六朝古都,民國的首都如今不僅不能和大上海相比了,就是比蘇州也差了一茬了,這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二。南京不能長速發展的原因,我認為是不能直轄,一個不能充分發展的空間。這在如山東的濟南和青島,內蒙的呼市和包頭,其中四川的重慶和成都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直轄市重慶的發展勢頭是眾所共知的。
三。作為省會城市,南京沒有起到很好的區域帶動作用。南京市和安徽的許多城市接壤,也和浙江搭界,就是和本省沒有多大聯系,這是不爭的事實,往蘇北過了六合就到了莫名其妙的安徽天長市。在江南和鎮江靠的近些,可好象沒有多大作用。南京市,一個處安徽腹地的,對安徽也沒有多大作用(和上海比)的,一個對蘇南諸侯城市可有可無的,對蘇北貧困地區沒有多大幅射能力的邊緣性城市。
四。如果省會遷入淮安,這個差一點成為紅色首都的地方,我想會對江蘇的南北差距有一個徹底改變,首先,淮安離蘇北各省轄市百公里,到長江邊也只有150公里,最重要的她能和上海,南京形成金三角,使蘇州無錫等發達地區和蘇北的溝通更加密切和便捷了。
四。南通會成為一個上海最親密的夥伴城市,蘇通大橋的開通,崇啟通道和滬崇通道的立項,南通市會是一個北上海,而且是不須費多大力的事情。
五。蘇中地區的揚州,泰州等地也因為省會不須過江,距離又得到縮短,自然是利好的多了。
六。徐淮鹽連宿這佔全省一半以上的面積,四成以上的人口無疑是最直接的收益者。這從此改變了長江以北直到山東青島之間還沒有一個大城市的歷史,也就是在長三角和山東半島之間聳立一個新的具備幅射能力大城市。
七。淮安此處有京滬高速,寧連高速,鹽徐等多條高等級道路,鐵路規劃也是縱橫交錯,是一個樞紐,而京杭運河又經此,她往北一百公里就是連雲港港,一個國際性的門戶港。她和徐州,和安徽的宿州也是相距不遠。
八。多年來,所謂的蘇北是邊遠的地區是因為我們人為把她拒之於大城市之外了,現在面對蘇南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一大批有污染的項目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向蘇北轉移。今日之太湖之痛就是蘇北的明天,怎樣走出怪圈,我認為把省會遷入蘇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世紀偉業
。
7. 江蘇兩座「宜居」城市一座在江南,一座江北,哪兩座城市
8. 江蘇省政府未來要遷往哪裡
不要相信謠言,不會搬
9. 所謂的江南和江北是以江蘇省那些地方做分屆的
蘇南、蘇北兩個行政公署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以「蘇南」、「蘇北」命名的權威行政區
劃單位,也是現代人「蘇南」和「蘇北」概念的源頭和基本認知點。從這個角度放到
現在來看,蘇南的范圍應該為蘇州、無錫、常州和鎮江四市以及他們所轄的縣和代管
的縣級市,蘇北的范圍應該為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
八市以及他們所轄的縣和代管的縣級市,南京是個例外,不屬於任何一家,這種觀點
也是目前絕大部分中國人對江蘇的基本認識。「江蘇」這個概念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
說都停留在一種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狀態,也就是以蘇南的文化特徵為主,不少人江
蘇和浙江也分得不是很清楚,對於江蘇還有像徐州、淮安等地的漢文化、江淮文化並
不是太熟悉。對於江蘇的劃分,大多數中國人都是以長江為界的,江南即蘇南,江北
即蘇北,這和人們對中國的劃分也基本一致。雖然嚴格從地理和氣候上說秦嶺、淮河
一線才是大致劃分中國南北的分界線,但在一般人概念里,長江就是劃分中國南北的
分界線,江南是南方,江北是北方。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蘇南」即「蘇錫常」而沒有鎮江,這是因為在80年
代開始蘇錫常三市所創造的經濟上的「蘇南模式」而形成的概念(有一種觀點認為南
通曾經屬於蘇南版快,也是錯誤的,盡管南通和蘇錫常三市也在一起被稱做「四小虎
」,但那時候並沒有什麼「蘇南版快」的概念),這種概念在江蘇以及附近一帶還是
有較強的市場的,不過放到全國范圍來看,就沒有太多的人清楚了。畢竟除了蘇州以
外,無錫、常州包括鎮江在全國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很多人雖然知道這幾個城市的名
字,但真正了解就很少了,更談不上什麼「蘇錫常」這樣的概念。也許你聽過「蘇錫
常」這個名詞,但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含義。再加上鎮江市區的口音不是蘇錫常地區
所說的吳方言,也被蘇錫常人有點人為地劃開的意思,畢竟這三地的認同感還是頗強
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即江蘇省人民政府把江蘇從理論上劃成三塊:蘇南為江南五市(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蘇中為江北沿江三市(揚州、泰州、南通);蘇
北為江北其餘五市(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依據基本上是經濟發展水
平。其中南京和鎮江在「九五」期間還屬於蘇中,由於經濟發展情況較好,「十五」
期間被劃為蘇南。不過這種劃分明顯是一種政府行為,不要說外省人,就連很多江蘇
人本身都不清楚,在民間是得不到絕大多數人認可的,尤其是「蘇中」這個名詞,除
了出現在政府公文和黨報文章上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市場。最近揚州、南通等市都
提出要加快發展積極融入「蘇南版塊」,其實這只是經濟上的一種政府概念,不要說
現在的「蘇中」,即使真的融入了所謂的「蘇南版塊」,也不會得到民間絕大多數人
認可的,當然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10. 寧波江北區政府搬到什麼地方
暫停了吧 沒聽說現在重啟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國務院規定樓、堂、館、所政府投資性項目一律停止審批,沒有開工建設的一律停止建設,區政府大樓何時建設要根據政策而定。江北區信訪局
200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