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著名詩人有哪些
初唐詩人:駱賓王、王勃、盧照鄰、宋之問、杜審言、楊炯、陳子昂、沈全期、王績、李世民
盛唐詩人:李白、杜甫、張九齡、王維、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齡、賀知章、王之渙、李頎、崔顥、顧況、元結、劉長卿、岑參、邱為、高適、祖詠、王翰、錢起、綦毋潛、常建
中唐詩人:柳宗元、孟郊、韓愈、白居易、盧綸、李賀、李益、劉禹錫、賈島、張繼、韋應物、李坤元、稹張祜、杜秋娘、張 籍、戴叔倫、顧況。
晚唐詩人:李商隱、溫庭筠、杜牧、陳陶、馬戴、杜荀鶴。
(1)盛唐擴展閱讀:
1、初唐詩人的詩歌創作:
初唐詩壇有兩大創作取向:宮廷詩人詩歌的戲樂取向和初唐四傑、陳子昂等人儒家「詩言志」的創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詩人分為二類:一類是圍繞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則天身邊的宮廷詩人;另一類是與宮廷關系較為疏遠、或者是飄游在山野之中的詩人。詩人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直接影響著他們詩歌創作的取向和詩歌風格的形成。
2、盛唐詩人的詩歌創作:
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後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這個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藝術取得輝煌的成就,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處於極盛時期。詩歌創作在唐代已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朝廷的科舉制度也由寫論文取士改變為詩賦取士。在流傳下來的文學典籍《全唐詩》中,就輯錄了兩千三百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 唐代詩歌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
㈡ 盛唐是什麼時候
①政治上的盛唐
1.指上古帝王唐堯的時代。
2.指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大致相當於公元八世紀上半葉。這時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後盛唐成為尊頌唐王朝之詞。
②文學上的盛唐
指唐代自開元至大歷間,為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期者稱為盛唐,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於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准備和醞釀,至此終於達到了全盛的高峰。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後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
㈢ 為什麼唐朝被稱為盛唐
唐朝的前朝由於沒有內憂外患,其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自貞觀至開元年間,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糧食產量都大大超過了前朝。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也為之後大力發展手工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體比較,就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但就社會發展階段而言,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是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㈣ 唐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何劃分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這個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藝術取得輝煌的成就,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處於極盛時期。詩歌創作在唐代已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朝廷的科舉制度也由寫論文取士改變為詩賦取士。在流傳下來的文學典籍《全唐詩》中,就輯錄了兩千三百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
唐代詩歌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
初唐(618年--712年)時期,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逐漸完成了詩歌聲律化過程,奠定了中國詩歌中律詩的形式。使唐代詩歌呈現出自己的面貌。經過他們的努力,詩歌的題材從宮廷的奢靡走向社會的大眾生活,風格也從纖柔卑弱轉變為明快清新。初唐最傑出的詩人是陳子昂,他主張恢復詩歌反映現實生活的優良傳統。陳子昂的詩歌剛健樸素,為唐詩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從公元712年到762年稱為盛唐,這時期是詩歌最為繁榮,成就最高的時期。盛唐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各異,有人歌頌自然,有人嚮往邊塞,有人高歌英雄主義,有人發出失意的嘆息。眾多的詩人在浪漫的氛圍中自由地創作,共同 營造出震撼後世的「盛唐氣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岑參以寫邊塞詩 見長,高適的詩歌較能反映民間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詩壇的大詩人當推「詩仙」李白 和「詩聖」杜甫。他們的詩歌對中國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唐(762年--827年)詩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賀等人。白居易以諷喻詩見長,他在詩歌中諷刺橫征暴斂,反對黷武戰爭,攻擊豪門權貴,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詩歌語言更加通俗、流暢,生動感人,因而也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李賀是一個短命的詩人,只活了二十餘年,他生活窮困潦倒,仕途不順,但他的詩歌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較濃厚的唯美傾向、傷感情緒。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時期,是詩人李商隱和杜牧活躍的時代。杜牧的詩歌將清新與冷峻熔為一爐,這非常適合他在詩歌中表達政治抱負和激情。李商隱則以精心的結構,瑰麗的語言,沉鬱的風格,體現出自己在仕途上歷盡的坎坷,詩歌常流露出傷感的情調。他著名的《無題》詩究竟是愛情之作,還是隱喻政治內容,中國詩歌評論界至今還有爭論。
㈤ 盛唐時期什麼意思
①政治上的盛唐
1.指上古帝王唐堯的時代。
2.指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大致相當於公元八世紀上半葉。這時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後盛唐成為尊頌唐王朝之詞。
②文學上的盛唐
指唐代自開元至大歷間,為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期者稱為盛唐,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於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准備和醞釀,至此終於達到了全盛的高峰。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後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
盛唐詩人主要分為山水田園派與邊塞詩派兩派。山水田園派以王維與孟浩然為首;邊塞詩派則以王昌齡為佳。
王維與孟浩然並稱「王孟」。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別》、《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代表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庄》、《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送朱大人入秦》等篇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歷元年(690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從軍行》,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除上述兩大詩派外,在盛唐還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兩大詩人。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詩文均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等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公認的華夏詩歌的最高峰,被稱為「詩聖」。杜甫的詩集前代之大成,內容上地負海涵,成一代詩史,藝術上沉鬱頓挫,波瀾老成,深受後世推崇。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統稱三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通稱三別)、望岳(最好的泰山詩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水調歌頭、江南逢李龜年。
宋朝的大文豪蘇軾曾寫過:「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之,而古今之能事畢矣。」自中唐以來,杜詩普遍被認為是中國詩歌的根基,杜甫是自李白以來華夏詩壇第一人。
㈥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詩人是哪幾位
初唐詩人
1、王勃約650年—約676年
初唐四傑之一,他的滕王閣序是千古名篇,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送別詩中的傑作: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少年既有英明,可惜年紀年紀輕輕落水而死。 當年唐高宗因為王勃的《檄英王雞文》將其逐出王府。多年以後,唐高宗也讀到這篇《滕王閣序》時,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贊嘆「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唐高宗得知王勃當時已經落水而亡時,連稱可惜。否則王勃的未來不可限量。
2、陳子昂:659年—702年
在唐詩的發展過程中,陳子昂大概是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修竹篇序》里,曾經痛批當時的詩風: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在那個時期, 陳子昂的這篇文章如同一隻號角,標志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
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陳子昂《感遇詩之一》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王勃的這種復古之風,在後來的李白處得到了發展,李白曾有詩雲: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與陳子昂的觀點一致。
3、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是李白的伯樂之一,李白"謫仙人"稱呼就來自賀知章。賀知章是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八十六歲時告老還鄉,當時朝野上下紛紛作詩紀念。他回鄉後,做了兩首《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二、盛唐詩人
1、李白:701年-762年
李白不用介紹了,和杜甫是唐詩中的泰山北斗,以古體擅長,五言律也頗多佳作,七言律略少,絕句和王昌齡相提並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王維:701年-761年,或699年—761年
王維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安史之亂時,王維被迫出任偽官,後因當時作的一首絕句證明其心跡和立場,避免了受到嚴厲懲罰。
其詩《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雲: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3、杜甫:712年—770年
老杜被認為是集大成者,各體兼工,每一種詩體幾乎都有超一流的作品,後人學詩多從杜甫的近體學起,陳師道在《後山詩話》中轉述蘇軾的評價:
蘇子瞻雲:"子美之詩,退之之文,魯公之書,皆集大成者也。
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矩故可學。退之於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爾。學杜不成,不失為工。
杜甫七言律詩《秋興八首之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他的七律《登高》被後人成為古今七律第一: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三、中唐詩人
1、孟郊:751年—814年
中唐有一個詩派被稱為韓孟詩派(韓愈和孟郊)。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韓愈曾經寫道:
低頭拜東野,願得始終如驅蟄。東野不回頭,有如寸進撞鄰鍾。
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東野是孟郊的字,其《過彭澤》寫道:
揚帆過彭澤,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2、白居易:772年-846年
白居易與元稹合稱元白,作詩追求老嫗能解,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
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因為白居易特意印刷保存了自己的詩集,因此在唐代詩人中,白居易的詩作數量可算是名列前茅 。
《垂釣》: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3、劉禹錫:772年—842年
劉禹錫當年與王叔文相善,和柳宗元一道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永貞革新失敗以後被貶,十年後回來做了一首絕句《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得罪了執政,於是又被外放為連州刺史。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郞去後栽。
又過了十年,劉禹錫再次游歷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游玄都觀絕句》: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兩首詩二十年,歲月蹉跎,光陰似水。可見劉禹錫的性格。
4、賈島:779年—843年
賈島與孟郊齊名,曾經出家為僧後來還俗,是著名的苦吟詩人。他寫過一首五律《送無可上人》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據說他寫出」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後,非常感慨的寫了一首《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佳句難得如是。
5、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
李賀是唐朝詩人的另類,被稱為鬼才,深受韓愈的賞識,可惜因為父親名字里有一個「晉」字,不能參加進士科舉,韓愈還專門寫文章為其鳴不平。
《春坊正字劍子歌》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鷳尾。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四、晚唐詩人
1、李商隱 (約813年-約858年),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他的七言律《錦瑟》 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解釋的作品之一。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杜牧
杜牧和李商隱合稱為」小李杜「,在《唐詩三百首》中,杜牧的七言絕句被收錄了九首。
㈦ 盛唐是指什麼時期到什麼時期
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段時間.其中以武則天的後周為過渡.即從唐太宗李世民到他的重孫李隆基這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國的經濟實力在世界上絕對是名列前茅.那時候國庫里的銅錢多的數不過來.以至於穿銅錢的繩子都斷了.
根據詩歌.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比較有名的地方有:
洛陽(武則天時.寒冬臘月.女皇帝突然想賞花.於是命令御花園里的百花開放.唯有牡丹仙子不畏強權.沒有開放.於是被發配到洛陽.可是牡丹到了洛陽之後反而開的異常嬌艷.所以說洛陽牡丹甲天下)
驪山.山上有一座宮殿.叫做華清宮(杜牧曾做過一首詩.叫做<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華清宮里最著名的東西就是溫泉.當年的楊貴妃就是在這里[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最後以至於[六宮粉黛無顏色".
大明宮.從李治和武則天時開始建造.一直到李隆基才建成.他和楊貴妃的醉生夢死的地方.大多就是這里.
在唐朝.國力強盛.並且每個男人都以當兵殺敵為榮.所以那時候唐朝的經濟.政治.軍事無一不是世界強國.那時候的匈奴.少數民族.稍有侵犯.便給以迎頭痛擊.使得他們只能年年納貢.歲歲朝拜.當然.這些都是在盛唐時期的情況.但是強盛的大唐帝國卻瓦解於一場[安史之亂"![安"即安祿山.胡人.楊貴妃的干兒子.其實他的年齡比楊貴妃還要大,[史"即史思明.勾結安祿山.那時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暮年了.多少年來.他沉溺於音樂歌舞(他本人創作的<霓裳羽衣曲>當時可是絕唱.他的音樂天賦很高)不理朝政.以至於朝廷大權先後落入李林甫.楊國忠之手.可謂內憂外患.於是在逃往馬嵬坡時.眾將士認為這一切都是楊貴妃造成的.要求殺死楊貴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被亂箭射死.楊貴妃也被上吊賜死.白居易的<長恨歌>里記載了整個故事的經過.其中[婉轉蛾眉馬前死"正是[安史之亂"後楊玉環的下場.其實國家的滅亡.和一個弱女子能有多大的關系呢?純粹是給昏庸的帝王們找借口.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盛世就算結束.在此後的百年裡.可謂是慘淡經營.後面的君主都沒有什麼建樹.漸漸的走向滅亡.
最後的一個君主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不應該生在帝王家.否則他的才華也不會用來描寫失國失自由的哀傷--[故國不堪回首".他不是昏君.他也想經營好這個國家.只可惜.他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所以這樣的皇帝.在亡國之後更加叫人同情.
盛唐的帝王始於太宗李世民(其父李淵.為高祖).高宗李治.中宗李睿.李旦(二人為李治與武則天之子.無能.先後為武後廢)其後有2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為周.止於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
㈧ 盛唐是什麼意思
唐朝達到最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㈨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何劃分
唐朝四個歷史時期劃分:
初唐--玄武門之變以前
盛唐--玄武門之變以後到安史之亂以前
中唐--安史之亂以後到黃巢之亂以前
晚唐--黃巢之亂以後
1、初唐,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朝代,各方面都是一派欣欣向榮,就像一棵樹,就像一片莊稼,熱熱鬧鬧自由自在生長起來,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打擾。不錯,那時候唐朝的宮廷正殺得天昏地暗,唐太宗滅掉哥哥弟弟坐穩皇位,武則天如同一匹黑馬,在唐宮中攪起一陣旋風。
武則天之後,還有韋皇後、上官婉兒等人興風作浪。但是,這都是皇家自己的事情,彷彿他們是關了門在打鬥一樣。皇宮外面的天下風平浪靜,老百姓並沒有受到任何波及,都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直奔小康而去。
2、盛唐,這是一個紫醉金迷的朝代。杜甫號稱「詩史」,因為他的詩歌忠實地記載了這個時代的特點。「稻米流脂粟米白」,經濟何等的繁榮。杜甫還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寫了八個詩人的飲酒。
這八個詩人,上至丞相下至平民,其實已經說明了,全國人民都在飲酒作樂。人間總有悲傷,但是開元天寶年間的盛唐,那不是人間,那是天國的美景。
3、中唐,這是一個亂絲密網的朝代。我之所以做這樣一個比喻,是因為中唐的矛盾之多,問題之多,很難找到有一個朝代能跟中唐相比。
所有朝代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皇位更迭、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臣傾軋、邊患頻發等等,都能夠在中唐找到。你根本無法把初唐與盛唐的那種氣象與中唐掛上鉤。都不知道這么多問題,這么多矛盾,是從哪裡憑空冒出來的。
4、晚唐,這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朝代。沒有哪個朝代的末期有唐朝末期這么爛,這么無法收拾。中唐雖然矛盾多,但江山依然好好的,晚唐一下就壞了,一下就爛得不可收拾。
西漢末年爛掉了,後來有東漢復興。北宋末年爛掉了,有南宋復興。明朝末年爛掉了,南明還堅持了一段時間。可唐朝末年爛掉了,爛掉了就爛掉了,一點復興的機會都沒有。
(9)盛唐擴展閱讀
文學史上的分期,主要是分唐詩時用的: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盛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
中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
(一)初唐(618—712)
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義文學的延續,後五十年,四傑突破了宮體詩的題材,沈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陳子昂提倡建安風骨,痛斥齊梁詩風,為唐詩開辟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盛唐(713—766)
詩歌繁榮的頂峰,大詩人涌現,風格紛呈,題材廣泛,以李白為偉大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是盛唐詩歌的主流。政治詩和邊塞詩集中體現了唐的風格,杜甫帶著盛唐詩歌的偉大氣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戰亂後的現實,為中唐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中唐(766—835)
詩歌數量、流派最多、嚴峻、冷酷的現實使詩歌的主流轉向現實主義,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貫穿整個中唐。
(四)晚唐(836—907)
現實主義詩歌繼續發展,皮日休等人繼承新樂府運動的傳統,但在藝術上缺乏創造性,李商隱等人的詩里充滿遲暮黃昏的夢幻情調,愛情主題十分流利,通過溫庭筠、韋庄的奠基、詞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