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承佛教和水承佛教有什麼區別
沒聽說佛教會有大承跟水承之分,只有大乘跟小乘。
② 佛教里的大承佛法主要講的是什麼
【大乘】(術語)Mana%ya%na,梵語摩訶衍,譯言大乘。大者對小之稱,乘以運載為義,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滅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謂之小乘。此中有聲聞緣覺之別,使開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別。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十二門論曰:「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寶積經二十八曰:「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無上乘、無上上乘、無等乘、不惡乘、無等等乘。」
┌十住(第一發心住內,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須經一萬大劫)┐資
初│十行├糧
僧│十迴向────────────────────────────┘位
只─┤暖──────────┐四尋思觀──────────────┐
劫│頂──────────┘│加
│忍──────────┐├行
└世第一───────┘四如實智──────────────┘位┌入心────────────────通達位(即見道位)
┌初地─┤住心───────────┐
│└出心│
│二地│
二│三地│
僧─┤四地│
只│五地│
劫│六地├修習位(即修道位)
└七地│
│
三┌八地│
僧─┤九地│
只│十地│
劫└等覺───────────────┘妙覺────────────────────────────究竟位 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佛教內部由於對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有不同的理解和闡發,先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可歸納為大乘和小乘兩大基本派別。
「乘」是梵文yana(音讀「衍那」)的意譯,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濟渡眾生,象舟,車能載人由此達彼一樣。「小乘」(Hinayana ,音讀「希那衍那」),原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讀「摩訶衍那」)出現後(約公元一世紀左右),對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紀至四世紀時期,釋迦牟尼及其三、四傳弟子時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一世紀時期上座部、大眾部各部派佛教)的貶稱,而「大乘」則為該派對自己的褒譽。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各國,所傳為小乘系統佛教,但至今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現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稱謂,則並不寓有褒貶之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主要可以從信仰修證和教理義學兩個方面來考察。
首先,從信仰修證方面來說,小乘部派佛教奉釋迦牟尼為教主,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釋迦牟尼,不能同時有兩個佛。信仰者通過「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養,可以達到阿羅漢果(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迥)和辟支佛果(觀悟十二因緣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則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同時存在,釋迦牟尼是眾佛中的一個。信仰者通過菩薩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可以達到佛果(稱「菩薩」,意為具有大覺心的眾生),擴大了成佛的范圍。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斷除自己的煩惱,以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為主,從了生死出發,以離貪愛為根本,以滅盡身智為究竟,純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譏諷他為「自了漢」。大乘佛教則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國凈土為目標。他認為,修證需要經過無數生死,歷劫修行,以「摩訶般若 」(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覺),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眾生為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眾生。
其次,從教理義學方面來說,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佛教則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認為法無我,即同時否定法我的實在性。在乘佛教對「法無我」的理論分析,又可以分為兩大派:一為初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一世紀至五世紀),由龍樹、提婆創立的中觀學派(在我國稱為大乘空宗)。它主要闡發諸法「性空假有」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諸法)都是因緣(各種條件)而起,是無自性的,因而是空。但這種空又不是虛無,其假有的現象還是有的。所謂假有是針對小乘認為諸法在概念上是實有的理論而發的,也就是說諸法只是一種「假名」而已。龍樹、提婆認為,用這樣的理論來分析諸法,既不著有(實有),也不著空(虛無的空),這就是所謂的「中道觀」。二為中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五世紀至六世紀),由無著、世親創立的瑜伽行派(在我國稱為大乘有宗)。它主要闡發「萬法唯識」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均依「阿賴耶識」(亦稱第八識,藏識等)緣起,阿賴耶識能發生一切法。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一切法都存在於認識之中,認識無非是心意識的分別作用,因此整個宇宙除了各種不同的認識外,再沒有什麼實體了,因此叫做「萬法唯識」。公元七世紀後,印度佛教開始走向衰微,密教(後期大乘)代之而起,已無重要義理可言了。
此外,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編集的經典作為立論之依據。小乘佛教的主要經典(以漢譯名稱)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等。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則有:《大般若經》、《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大涅盤經》、以及《大智度論》、《中論》(龍樹造)、《瑜伽師地論》(傳為彌勒造)、《攝大乘論》(無著造)、《唯識三十論》(世親造)等等。
佛教約在西漢末、東漢初(公元一世紀左右)傳入我國,至東漢末,才開始有佛經的大量翻譯。當時有兩位著名的譯經者,安世高和支婁迦讖。安譯出大量小乘經典,支則譯出大量大乘經典,在社會上都有相當的影響。因此,在我國,大小乘佛教幾乎是同時傳入。然而,就佛教以後在我國發展的情況看,主要是大乘佛教的發展。小乘佛教雖也出現過一些學派和學者,但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小乘佛教的各種經典、教理和戒律等只是備參考而已。
大乘佛教在我國可以說得到了創造性的發展。東晉時期大乘空宗般若學受到當時玄學的影響,在社會上十分流行,對般若「性空說」的解釋,有「六家七宗」之多。東晉名僧僧肇,著《物不遷論》、《不真空論》等評述了各家理論的得失,對以龍樹為代表的大乘中觀學派的思想作了通俗、准確的闡發。這一學派發展到隋代,形成了以吉藏為代表的「三論宗」(以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為所依經典),它基本上繼承了印度大乘中觀學(空宗)的思想。而唐初著名學僧玄奘西行求法,回國後大力弘揚無著、世親的思想,譯出《唯識三十論》以及護法、難陀等十家解釋「唯識」義的《成唯識論》一書,其大弟子窺基又著《成唯識論述記》等,從而創立了「唯識宗」,它基本上繼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有宗)的思想。
除此之外,陳隋之際形成的「天台宗」和唐代中期創立的「華嚴宗」,則已不能簡單地用原來印度大乘某派的說法予以框范了。因為在他們的理論中,吸收了大乘各學派的說法,以至中國道教、儒家等思想因素,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了。當然,如果就「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所依經典說,可以說空宗色彩稍多些。「華嚴宗」以《華嚴經》為所依經典,則可說有宗色彩稍多些。至於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禪宗」、「凈土宗」等宗派,則更是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國佛教徒所獨創的大乘佛教宗派。他們具有通俗、簡明的教理,廣泛的融合和適應性,因此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大乘密教也在中唐時期傳入我國,以後主要在西藏、內蒙古等地區得到發展,流傳至今。
可做參考從佛教的分布來說,通常說北傳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國為中心而至日本、韓國、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傳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錫蘭為中心而至泰、緬等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實,這是出於北傳佛教徒的區分法,南傳佛教徒根本否認這種區分法的正確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雜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雜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攝法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載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論境界上的發揮,北傳佛教,超過了南傳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實踐上,北傳地區未必全是大乘的,南傳地區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傳的中國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沒有什麼比南傳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國大乘佛學的成就,因了中國老莊思想所形成的玄學清談,在魏晉時代特別風行,所以上流社會的士君子們,也把佛學當做消遣及清談的玄理,中國的天台宗及華嚴宗的理路,確也受有這一風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學者木村泰賢,批評中國的佛教是屬於學問的佛教,而非實踐的佛教,實亦不無理由,事實上,天台華嚴的思想架構,也多出於中國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並沒有足夠的依據。因此,中國真正的大乘精神,從未普及到民間去過,更說不上成為中國民間生活信仰的依歸了。所以也有人說:中國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為。
③ 《大承數經》是什麼意思
大者:博也;承者:傳承;數者:數術;經者:專著;
理論創始人:陳韻而
④ 《大承數經》是什麼理論是誰提出的
《大承數經》理論是由陳韻而提出的,是全新的數術學理論。
傳統易學派別眾多,是不斷分支的過程,《大承數經》是合的理念,把當今數術學的幾大主流學派:四柱、八宅、玄空、飛星、紫微、(其他正在陸續編入)等的精髓,融匯在一個等腰六角星盤,用0至9的純數字排列,精簡推廣,易學易用易推廣。初學者無需基礎,像查字典一樣,方便、快捷、科學、實用、值得推廣!
傳統的易學,不斷分支,門派眾多、各師各法,表現形式非常復雜,有的大師更是誇大其詞,故弄玄虛,其實理論根據都是大同小異,初學者需要大量時間精力,而且不知師從何派?《大承數經》解決了這一難題。
陳韻而的《大承數經》推廣十幾年來,最終定稿是因為有緣得到蔡伯勵大師的點化,借鑒蔡真步堂通勝所用的大量天文數據,又得益於廣東易學會會長黎石國先生大力支持, 才能最終定稿並進行推廣。《大承數經》推廣中心地址:龍江世埠沿江路73號,龍江爾雅文化產業促進中心。
你要知道,沒有人敢這么做生意的,100倍啊,他能賺到什麼錢? 那就是非法渠道咯,他連游戲公司都敢打劫,那騙你一個普通玩家不是分分鍾的事?
⑥ 山東大承教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大承教育始建於北京,是專注於中高考應試與素質培養結合的高端教育品牌,目前是淄博高端教育輔導品牌的領航者和龍頭。
法定代表人:趙玲
成立時間:2015-10-1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淄博市張店華光路與西六路交匯處黃金1號公館2號樓101、102號
⑦ 上海大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大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月,下屬上海、北京、無錫三個分支機構,上海大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為運營總部,北京大承、無錫大承為研發中心。上海大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已有五年的發展歷史,已發展成為一家集團化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明
成立時間:2008-09-16
注冊資本:1118.24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109001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達爾文路88號12幢201-203室
⑧ (一)回目中,「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 」指什麼 (二)寶玉挨打的原因有哪些
(一)回目解釋:
「手足耽耽小動唇舌」:賈環是寶玉兄弟,卻耽耽相視,出言誣陷。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寶玉過錯太多,賈政對其大打出手。
(二)寶玉挨打的原因:
1.戲弄金釧兒,使後者投井自殺,還被賈環誣陷「強奸未遂」。
2.與忠順王所喜戲子蔣玉菡來往過密,得罪忠順王,至使其派人到賈府索人,令賈政大為不滿。
⑨ 浙江大承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大承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原浙大機器人實驗室核心團隊組建而成。公司在服務機器人整機、空間自主定位導航以及三維人體測量領域擁有完整的技術知識產權。公司創始團隊均為原上市公司高管,現有人員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公司50%以上。現公司已獲得來自於上市公司的首輪數千萬投資,未來將繼續深耕在人工智慧及視覺演算法領域。
法定代表人:唐杭生
成立時間:2017-08-17
注冊資本:37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52200020416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街道陳王路與太湖大道交叉口科技園綜合樓802室
⑩ 傳入中國的是大承還是小承
你是問佛教吧?傳入中國的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目前多在泰國等東南亞一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