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呂惠卿
擴展閱讀
睿再捷科技股票行情 2025-09-11 13:01:36
開心汽車股票價格 2025-09-11 13:00:25
當日賣虧了股票再買 2025-09-11 11:58:31

呂惠卿

發布時間: 2021-09-09 00:41:55

❶ 呂惠卿的主要成就

參考詞條:王安石變法
北宋期間的王安石變法,雖然在頒布後都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還是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神宗時期國家收入進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兼並勢力,並依靠軍事制度上的幾個行之有效的改革取得了如熙河開邊等軍事成就。
作為王安石變法的第二號人物,呂惠卿在變法革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熙寧初年,呂惠卿任」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檢祥文字」,「事無大小,安石必與惠卿謀之;凡所建請章奏,皆惠卿筆也。」熙寧初年間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等法令的頒布,他都有重要的參與。王安石曾說:「法之初行,議論紛紛,獨惠卿與布(曾布)終始不易,餘人則一出焉一入焉爾!」
主管司農寺期間,「主行常平、農田水利、免役、保甲諸法」,工作出色,成績卓著,神宗皇帝贊曰:「呂惠卿言農行 ,事甚善,然尚未了五分,若司農,即天下事大定矣。」
呂惠卿主持國子監期間,積極建議學校挑選貢舉,選通經術、諳政事的人主判太學,以有學行藝術者為教授。與此同時,在全國各地設立學校。王安石接受他的意見,罷停製舉,整頓學校,從中央至地方,學官、教授全改由經過中書或國子監選擇之人充任。
他主管軍器監時,經一番整頓,裁定中外所獻槍刀樣式,規定槍刀質量標准, 又編制《弓箭》一書,供製造弓弩參照。自此,所制兵械精利,改善了宋軍的武器裝備,增強了抵禦能力。
在呂惠卿任職參知政事期間,繼續推動新法的進行,不僅廢罷了制科,還保證了市易法的繼續推行。兩次災荒(1073-1974年)期間,呂惠卿等變法派在汴京糶賣了數以萬計的糧食,穩定了京師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河北、江浙等為地區,利用貯的青苗錢米,募集受災農民興建水利和從事其他工役,度過災荒。
呂惠卿守邊時,推廣了置將法等新法,並改變了許多現象——「陝西緣邊漢蕃兵各自為軍,每戰則以蕃部為先鋒,而漢兵城守,伺便乃出戰。惠卿始合之為一,先搜補守兵而出其選以戰,隨屯置將,具條約上之。「呂惠卿守邊期間還在元豐八年(1085年)和紹聖三年(1096年)取得了兩次大的勝利。

❷ 呂惠卿的介紹

呂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號恩祖,漢族,泉州南安水頭鎮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為推動變法做出了許多貢獻。和王安石情同師徒,後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後半生一直在朝外輾轉,歷任翰林學士、知軍器監、參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職1。嘉祐二年(1057年)中進士,因和王安石政治理念相合而獲得他的器重,還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2在熙寧初年王安石執政時期,幫助他推動了青苗法、市易法等數項改革。3王安石第一次被罷相後,呂惠卿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4,繼續推動變法,變法過程中,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展開了激烈的斗爭。5成為參知政事後與王安石發生矛盾,二人關系破滅,王安石回朝後,呂惠卿因連坐其弟罪責被貶出京,從此遠離政治中心。6在邊鏡,呂惠卿歷任鄜延路經略使、知太原府等職,繼續推動置將法等軍事改革的進行。7宋哲宗即位後,呂惠卿被高太後支持的保守派迅速打倒,貶為建寧軍節度副使。89在哲宗親政後,又得到任用,但再也無法進入政治中心。10宋徽宗年間,於醴泉觀使任上致仕,死後被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11後追謚「文敏」12。呂惠卿大半生都被捲入新舊黨的爭斗,宦途也因此非常波折,評價也出現極大分歧,史書上認為他背信棄義、禍國無恥,人格低劣;而在後世對王安石變法重新定義後,認為他是卓有才能的政治改革家。

❸ 為啥呂惠卿跟王安石會從「蕭規曹隨」變成「你死我活」



鄧綰本來是王安石變法的助手,王安石罷職後,他倒向呂惠卿,成為呂惠卿的政治盟友,兩人狼狽為奸,對王安石落井下石,幹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王安石復出之後,鄧綰的處境很尷尬。

他知道王安石與呂惠卿兩人嫌隙已生,他不可能在兩人中間左右逢源,必須從中選一人作為自己效忠的對象。

鄧綰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呂惠卿不是王安石的對手,於是選擇了王安石。

為了彌補以前的過失,重獲王安石的信任,鄧綰決定反戈一擊,出賣呂惠卿。他背著王安石,暗中與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商量,控告呂惠卿勒索華亭商人銅錢五百萬緡。

御史蔡承禧也欲取悅於王安石,上表彈劾呂惠卿,說他欺君玩法,結黨營私。

趙頊對呂惠卿已然厭惡,看了鄧綰等人彈駭呂惠卿的奏摺後,便將呂惠卿貶出京城,出任陳州知州。

❹ 北宋著名改革家呂惠卿簡介 呂惠卿是怎麼死

呂惠卿人品太差 起初,呂惠卿迎合王安石,很快升為執政,王安石罷相,他又極力排擠王安石,甚而親自上書詆毀王安石。王安石退處金陵,往往寫福建子三字,是他十分後悔被呂惠卿所害。章停、曾布、蔡京當國,都害怕、討厭他,不敢召他人朝。因此,他一直在朝外輾轉為官,直到死去。

❺ 王安石是呂惠卿的恩師並且對他不薄,而且王安石的人品也不差,呂惠卿為什麼還有背叛他

呂惠卿是王安石的學生,也是王安石一手捧上來的政治盟友,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不是你看到的表面上那麼簡單的。樓主你還是個學生吧,社會黑暗的一面特別是政治斗爭你還沒有機會見到,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絕對的利益,「忠誠是因為背叛的代價不夠」。當王安石把持朝政、變法改革時,內有宋神宗、皇太後的支持,外有門生古吏的實施,所以呂惠卿當然要支持他的老師啦;變法失敗後,司馬光當政,代表者大地主的門閥們開始要求廢除新政,王安石的變法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呂惠卿他們反對是必然的,自然不可能讓王安石重新回到政治中樞的。這與王安石的人品和個人魅力沒有什麼大的關系,政治斗爭就這樣子;所以我也說,一個人不一定從政,但是必須懂政治,因為我們要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

❻ 王安石與呂惠卿情同師徒,最後為何分道揚鑣呢

呂惠卿在北宋的時候其實也很出名,跟王安石一起合作推動變法,他是當時變法時期的二號人物。不過他的名氣並沒有王安石那麼大,在後來的影響也沒有王安石那麼廣,但是這並不能,我們否認他在推行變法過程中做出的一些貢獻。

但是後來呂惠卿卻跟王安石反目成仇,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兩家的親戚因為一些利益斗爭產生了糾葛,王安石在處理這件事情上,跟呂惠卿產生了一些偏差,導致兩個人最後貌合神離,而王石在這一段時間因為其他官員的彈劾主動辭職,呂惠卿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了自己的小揪揪,他准備阻止王安石再次上位。就是這樣的想法導致兩個人的矛盾激,不過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呂惠卿當初的做法的確有失公正。因為他的倒戈導致王安石變法失去了一大助力,而且王安石也因此遭受到了打擊,從此鬱郁不振。不過從推動變法的角度來看,呂惠卿這個人的確有些才能

❼ 北宋呂惠卿的主要事跡

這變法與反變法斗爭的嚴重時刻,呂惠卿以一位改革家的大無畏精神,堅定地同其他變法派一起力挽狂瀾。他一方面同司馬光進行面對面所劇烈廷辯,針對司馬光誣蔑縣官靠法令威逼室借青苗錢一事,進行義正詞嚴的駁斥,一針見血地指出此事富室為之害民,縣官為之利民。青苗錢民願取者給予,不願取者不強借。一「 害」,一「利」,旗幟鮮明,言辭鋒利,態度堅決,刺中司馬光的要害。另一方面 ,呂惠卿又發動監司,郡守向神宗這利害關系,還「從容白帝(神宗)下詔,言終不以史違法之故,為之廢法」。與此同時,他還慮及一旦王安石離職,必定招致新法動搖的嚴重惡果,所以用各種辦法上書神宗挽留王安石。由於呂惠卿等變法派的堅決斗爭,促進了神宗迅速改變態度。幾天後,神宗召見王安石說:青苗法,朕誠為眾論所惑,寒食假中,靜思此事,一無所害。神宗的轉變,使王安石繼續執政, 新法繼續堅定地推行,變法派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重大勝利。這個勝利的取得,呂惠卿起了很大的重大的作用,這一點王安石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法之初行,議論紛紛,獨惠卿與布(曾布)終始不易,餘人則一出焉一入焉爾!」

❽ 安石是呂惠卿的恩師並且對他不薄,而且王安石的人品也不差,呂惠卿為什麼還有背叛他

呂惠卿人品太差
起初,呂惠卿迎合王安石,很快升為執政,王安石罷相,他又極力排擠王安石,甚而親自上書詆毀王安石。王安石退處金陵,往往寫福建子三字,是他十分後悔被呂惠卿所害。章停、曾布、蔡京當國,都害怕、討厭他,不敢召他人朝。因此,他一直在朝外輾轉為官,直到死去。

❾ 呂惠卿是誰

(1032年~1111年),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變法期間的第二號人物。他在變法中分十分活躍,富有建樹,後來官至參知政事。

❿ 呂惠卿的個人作品

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朝廷設經義局,令王安石為提舉,呂惠卿與王安石之子、太子中允王雱同修《三經新義》。《三經新義》對《書》、《詩》、《周禮》作出新解釋。
元豐元年(1078年),呂惠卿向宋神宗上表章,並遞上所撰《道德真經傳》4卷(收入道教經籍總匯——《道藏》),希冀作為治國之道。
其他著作還有《孝經傳》1卷、《道德經注》4卷、《論語義》10卷、《莊子義》、《呂吉甫文集》、《新史吏部式》2卷、《呂吉甫奏議》70卷、《縣法》10卷、《弓試》1部、《建安茶用記》2卷、《中太乙宮碑銘》等。其中《縣法》、《新史吏部式》、《弓試》和《奏議》,都是變法和經國治世的重要著作。
呂惠卿的著作現在可以看到的有收入《道藏》的《道德真經傳》4卷和收入南安《豐州集稿》的《縣法·序》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