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糧食增產
擴展閱讀
睿再捷科技股票行情 2025-09-11 13:01:36
開心汽車股票價格 2025-09-11 13:00:25
當日賣虧了股票再買 2025-09-11 11:58:31

糧食增產

發布時間: 2021-09-09 03:31:07

1. 如何使糧食增產

1.選擇優良高產品種。
2.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
3.勤奮。比如:開墾荒地,增加種植面積。

2. 中國糧食年年增產嗎

據農業部消息,2011年糧食總產有望邁上11000億斤的新台階,從2003年來已實現連續八年增產。

3. 國家統計局表示,2020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今年糧食增產了多少

國家統計局在12月10日發布的通告顯示,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和去年相比,增加了113億斤,同比增長了0.9%,而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六年都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

一直以來,我國對於農業生產都非常關注,現在我國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農業結構進行優化,改變農業種植技術,完善現在的經濟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根據農民的現在情況,建立新型的農業補貼政策,若是如此,未來我國糧食產量還會一直增加。

4. 1952中國糧食產量增長說明了什麼

根據全國31個省(區、市)糧食產量抽樣調查,200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46947萬噸(9389億斤),比上年增產3877萬噸(775億斤),增長9.0%。糧食單產水平和當年糧食增產量均創歷史最高。<br> <br> 一、分季節看,夏糧、早稻、秋糧均增產<br> <br>2004年我國夏糧產量10104萬噸(2021億斤),比上年增加467萬噸(93億斤),增長4.8%;早稻產量為3208萬噸(642億斤),增加260萬噸(52億斤),增長8.8%。秋糧產量33635萬噸(6727億斤),增加3150萬噸(630億斤),增長10.3%。<br> <br>二、糧食單產創歷史最高<br> <br>2004年我國糧食增產主要得益於單產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根據調查結果測算,全年糧食單產為4620.5公斤/公頃(308.0公斤/畝),每公頃比上年提高288.0公斤,增長6.6%,糧食單產水平創歷史最高。單產水平的提高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75%。<br> <br>三、糧食主產區增產幅度大<br> <br>13個糧食主產區增產幅度較大,共增產3536萬噸(707億斤), 增長11.6%,增產量佔全國糧食增產量的91%。<br> <br> 四、糧食增產的主要原因<br> <br>根據各地的調查,今年糧食增產的原因概括起來為:政策好、價格高、天幫忙、人努力。<br> <br>(一)中央出台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br> <br>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據有關部門的初步測算僅「三補兩免」使廣大農民得到的實惠就達400多億元。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4年前三季度農民稅費負擔人均為22.5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0元,下降33.0%。糧食主產區農民人均稅費負擔為29.4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7元,下降34.8%。<br> <br>(二)市場糧價上漲因素的拉動作用<br> <br>從2003年10月開始,市場糧價迅速上漲,到今年3月末、4月初部分糧食品種集市價格已處於歷史高位。農民種糧的預期收益明顯提高。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因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人均出售農產品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04元。<br> 政策推動和市場糧價的拉動作用,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種植面積增加。 2004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近220萬公頃(約3300萬畝) 。<br> <br>(三)有利的氣候條件<br> <br>2004年主要農區氣象條件較好,最為有利的氣象條件是冬春偏暖,大部分時段光熱充足,夏季氣溫正常,東北無明顯「涼夏」天氣,南方地區高溫酷熱天氣持續時間相對較短;關鍵農時主要農區降水適時,無長時間連陰雨天氣,有利於病蟲害防治;春、夏旱發生范圍相對較小、影響偏輕。雖然部分農區先後出現了乾旱、低溫、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對作物產量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對全國總體的影響相對較小。<br> <br>(四)農民投入增加<br> <br>2004年前三季度農戶農業生產投入人均4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元,增長22.3%,同比增速快19.1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投入增加額占前三季度生產投入增加額的88.7%。農民在增加投入的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化肥深施、配方施肥、秸桿還田等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實用技術推廣面積也大幅度增加。<br> <br><a href=" target="_blank">

5. 誰說糧食每年增產呢到底是事實還是說說而已能有幾個人相信

說了跟不說都一樣,好多人都吃外國糧食,而且中糧的又不是收入項目,再增產也有個瓶頸,土地就那麼多

6. 糧食增產是因為農葯化肥還是雜交水稻

糧食增產是有多個條件的,不能單一的說是「農葯」,是「化肥」,還是「雜交水稻種子」。過去曾經有個「農業八字憲法」,其中在土壤,水利條件,合理密植,精心管理,耕種工具都良好的情況下,優良的「雜交水稻」種子是增產的關鍵,施足化肥(肥料)是增產的重要因素,使用農葯一類是增產的保障,幾者缺一不可。

7. 都在說中國糧食連年增產,為何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我國糧食連年增產,卻仍是世界第一大糧油產品進口國,很多人對此感到迷惑,我國真的有這么缺糧食嗎?首先我們明確一點,我國的糧食到底夠不夠吃?夠!但是糧食並不僅僅是夠吃就行的,吃得飽也要吃得好。

我國的糧食確實是連年增產,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進口糧食了,我們很難、也完全沒必要全靠國內來解決糧食問題。

8. 糧食增產誰的貢獻更大

制度的貢獻更大,80年以前就有雜交水稻,但是當時中國人吃不飽,超級水稻是這幾年才有的,可中國人早就解決了吃飯的問題。當然袁隆平等一大批科學工作者的貢獻也蠻大

9. 我國糧食增產有什麼重大意義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數據,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5億7121萬噸,比2010年增產2473萬噸,增長4.5%
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今年是標志性的年份,我們不僅解決了糧食的八年之爭,同時,今年糧食出現明顯增產,在當前形勢下,我們糧食有如此大幅度的增強,對於我們穩定整個物價,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生產至關重要,所謂「無糧不穩」,對於我們抗通脹和保持價格穩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0. 糧食增產主要靠化肥的使用嗎

在農業生產中,有一個「八字經」:肥、水、光、葯、密、溫、氣、種。

將「肥」列在「八字經」之首,當然說明肥料的重要性,一般認為植物生長至少需要16種營養元素的參與,其中所需要最多的碳、氫、氧因為能從自然環境中得到充足補充而不必人為施用,而氮磷鉀則是植物生長所需要補充的三大營養元素,其次是鈣鎂硫這三種中量元素,接下來則是氯硼鋅鐵銅鉬錳等微量元素。

(4)葯:人為影響作物健康和生長發育的一個關鍵切入口。如果能及時治住作物病蟲草害,並保持住作物生長發育,就非常利於實現豐產豐收。

(5)密:合理密植,發揮作物群體優勢,利於光合作用,抑制植株徒長,是豐產的重要一環。比如玉米緊湊型的品種一般畝留苗4500株上下,部分品種可達6000株。但是過度密植,玉米不僅易倒伏,穩產、豐產性反而下降。而舒展性品種一般畝密度在3500-3800株,過度密植不利於豐產穩產。

(6)溫:每種作物生長發育都需要適宜的溫度,所以應根據每種作物對溫度要求的不同而合理安排播種期,以免因為環境不適而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7)氣:植物本身既要進行光合作用,又要進行呼吸和蒸騰等作用,所以就需要新鮮的空氣進行補充。冬季棚室內因為流通性差,往往需要在生長旺盛期補充二氧化碳。

但是,棚室內又易因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和碳銨等易揮發肥料產生氨害、氣害,所以不能施用上述肥料。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自然災害問題。明明要豐收了,可能一場天災就會讓人的期望化為泡影。往往很多時候,對於天災,我們幾乎無能為力。

總之,糧食要豐產、穩產,不能只盯著施肥,還應該把病蟲害防治等其它工作同時做好,做到天時、地利、人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