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8同城為什麼收購趕集網 趕集網被58同城合並內幕曝光
趕集網與58同城強強聯合,是大勢所趨。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合並後,成立聯合公司,運營兩個網站,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擴大市場,同時降低成本,也是投資方的意願。
Ⅱ 58趕集合並消息是真的假的啊
58趕集合並消息是真的。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戰略入股分類信息網站趕集網。根據最終協議,58同城將以3400萬份普通股(合1700萬份ADS)及4.122億美元現金獲得趕集網完全稀釋後43.2%的股份。
2018年9月21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網信辦針對58集團旗下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等產品未能有效履行平台監管責任,導致平台上長期大量存在出售「小產權房」、出租「群租房」等違法違規的房源信息和「黑中介」內容。
經督促整改效果不明顯的情形,依法約談58集團主要負責人,責令立即開展專項整治,整治期間(自9月21日18時至9月25日18時止)暫停其網站所有北京房源信息發布。
(2)58收購趕集擴展閱讀:
1、58和趕集網合並後,業務也合並
兩家合並是所有的業務,包括到家,包括趕集好車,兩家品牌下所有的業務都是合並的,58沒有一個公司是不在合並里的,甚至包括58投身的企業。
2、兩家的合並不是受到垂直O2O領域創業的壓力
不是因為垂直領域的很多公司的崛起而合並,因為那些公司不對分類信息業務構成壓力,因為機會成本,合並後在新的業務上可以投入的資源,人力,精力的分配都會更大。
已經做的所有新業務成功概率會變高,有更大的資源投入,兩家可以也能分出更多的精力關注新業務,而不是只在老業務上打駕。
Ⅲ 關於58同城和趕集網是否合並
根據雙方協議,合並了,兩家公司將保持品牌獨立性,網站及團隊均繼續保持獨立發展與運營。
1. 58同城戰略投資趕集網後,雙方的合同效應將加強,包括降低市場投入,以提升行業利潤率水平,以及繼續在產業鏈深化布局,促進商業模式升級
2. 58同城與趕集網在業務層面上,都依賴在本地市場的口碑和知名度。除去在網路上投放關鍵詞廣告,雙方都長期在各類本地媒體投放廣告,包括電視廣播、公交樓宇廣告等
3. 在多年的激烈競爭後,58同城戰略投資趕集網,將有利於控制雙方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同時加強協同效應,進一步在O2O方向上進行布局,深化原有的業務模式。
(3)58收購趕集擴展閱讀:
戰略合並,2015年4月15日,58同城和趕集網合並。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戰略入股分類信息網站趕集網。根據最終協議,58同城將以3400萬份普通股(合1700萬份ADS)及4.122億美元現金獲得趕集網完全稀釋後43.2%的股份。
58同城與競爭對手趕集網合並,並稱兩家公司已於達成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宣布交易。
二家公司合並後,58同城創始人兼CEO姚勁波和趕集網CEO楊浩涌將擔任合並後新公司的聯席CEO。
作為市場領導者,58同城規模約相當於趕集網2倍。,兩家公司希望通過合並來降低巨額營銷費用。據悉,2014年58同城的營銷費用增長223%至7340萬美元,占營收比例為28%。58同城高達223%的營銷費用增幅,輕易超出了公司81.8%的營收增幅。
此外,TheStreet評級團隊給予58同城股票「賣出」(Sell)評級、評級得分為「D」。TheStreet在一份投資報告中指出,「我們給予58同城『賣出』評級,是因存在一些擔憂:認為,58同城應有更大的影響力而非僅體現在優勢方面。
與所關注的大多數股票相比,58同城可能更難使投資者取得積極成果。公司在多個領域暴露出弱點,比如凈利潤、估值增長給人印象不深,每股收益增長乏力等。」
Ⅳ 聽說58准備並購趕集網是真的嗎
是真的,兩天前58同城宣布了收購趕集,一對歡喜冤家經歷了數年的對抗終於走到了一起。本次收購趕集網作價30億美元,58增發1700萬ADS加上4億美元(此前對騰訊發股獲得的現金)獲得了趕集43.2%的股權。
Ⅳ 58收購趕集網對58 的影響有哪些盡量詳細點謝謝!
合並的理由
如姚勁波所言,58同城與趕集網的競爭即便不如2011年的廣告大戰那麼激烈,也遠比2013年要緊張得多。但2011年是兩家行業新貴定座次、判輸贏的市場競爭。而58同城與趕集網現在的競爭卻顯得沒多大意義。
那麼,在分類信息領域,趕集網可能將繼續維持其專攻少量垂直品類的策略。
如果2011年是運動戰的話,現在趕集網就是在打純消耗的陣地戰。趕集網進攻但是攻不上來,作為產品、商業模式、用戶群基本類似的同業,趕集網若想在分類信息領域壓倒58同城,得再拿超過58同城融資額一倍的錢。粗略計算大約為10億美元。根據趕集網最新的融資傳言,楊浩涌只打算要2億美元左右。所以,趕集網不會再大舉進攻。58同城防守輕松但也滅不了對方。
在前述態勢下,除了廣告公司、代言人、網路等利益相關方挺高興之外,58同城、趕集網的大量相關人士恐怕都不輕松。如果合並的話,新公司的市場費用會大幅減少至健康水平。沒有這種消耗式的競爭,向網路等上游的議價能力也能相應提高。
資本市場樂見其成。一旦兩家合並,那新公司能獲得接近壟斷的市場地位。新公司對客戶的影響力將會顯著加強。所以這兩天58同城收購趕集網的消息甚囂塵上後,58同城的股價接連大漲,截止我發稿時已經漲到了67美元。
老大、老二的行業排名成型後,雙方都沒以前那麼關注彼此。楊浩涌去琢磨二手車,姚勁波在做投資並關注著58到家。但兩人的精力中必須得有相當部分放在分類信息業務上。因為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仍然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競爭對手。
但如果兩家合並了,姚、楊中的一人甚至兩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更值得開拓的o2o領域中去。趕集網的投資人徐新2015年初在《創業家》的一個活動上也談到了這一點,「趕集和58同城合作並不一定能夠拿到壟斷地位,但是他們可以很大程度上獲取利潤。他們之前互相打人才戰、價格戰,沒有力量去搞創新。」
不合並的理由
當然,如果58同城沒收購趕集的話,理由或許更充分。
企業文化的融合是個問題。雖然姚勁波、楊浩涌之間沒有私人恩怨,雙方公司的競爭也大致處於道德范圍內。但我進出58同城、趕集網數次,能明顯感覺到盪漾其間的對於彼此的不屑、輕微的敵意。比如談到流量時,這邊說自己是第一,那邊就接上一句「我們是它的好幾倍」。這邊說自己年收入已達多少量級,那邊就表示其直營城市太少,利潤太薄。雙方的數千名員工已經在這種氛圍里沉浸了數年之久。大范圍的調整心態,認可彼此的能力費時費力而且事倍功半。楊浩涌願意給姚勁波打下手嗎?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收購同質化企業鮮見成功案例,可能是大家不知道該如何完成這類整合。兩家產品、用戶、客戶分布、商業模式基本一致的公司合並之後效果不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優酷土豆了。無論是從經營數據還是競爭態勢上,優酷土豆至今未發揮出明顯的協同效應。
沒有外力促進。滴滴和快的合並的基礎在於兩家的勢力范圍大致有個區分,兩家的估值也差不多,但400億美元估值的Uber進入中國擔當了直接的催化劑。突然之間,滴滴和快的同時感受到了來自一個方向上的壓力,於是兩者合並了。但58同城的日子過得很舒服:信息業務連續增長,O2O業務開展得有條不紊,當初說要投10億美元的承諾正在一一兌現。趕集網過得也挺愜意。趕集的二手車業務已經引起了業內的忌憚,傳統的信息業務亮點涌現,趕集網要獨立上市的姿態開始逐漸明朗。他們在信息業務上沒有外敵,craigslist在中國大陸從來不成氣候。那些嚷嚷著要顛覆他們某個品類的服務業O2O公司都還處於確立產品模型、探索商業模式的階段,誰滅了誰都還不一定。
2014年底,姚勁波向《創業家》表示,他當初說「趕集網的用戶量是58一個子集」的話語「有錯嗎?」他的下一句話是,「即使收購了趕集網,我也把它關掉。確實沒有意義,用戶不需要兩個差不多的東西。」
考慮到兩家公司的內外環境均未發生顯著變化,在可見的未來,我實在看不到它們合並的理由。不過,從消滅低水平重復新聞源的角度來看,這兩家公司合並了倒是挺好。
Ⅵ 趕集被58收購,還會上市嗎
趕集和58是55換股合並,成立58趕集有限公司,品牌保持獨立性還是自己運營自己的!並不是你說的收購合並後還會獨立上市
Ⅶ 趕集網與58是同一家公司嗎
原來是兩家有競爭關系,也是最大的兩家分類網站。15 年左右合並成一家公司但是獨立運營!現在實際主要是發展58,逐漸放棄趕集!
Ⅷ 聽說58准備並購趕集網是真的嗎
是真的
兩天前,58同城宣布了收購趕集,一對歡喜冤家經歷了數年的對抗終於走到了一起。本次收購趕集網作價30億美元,58增發1700萬ADS加上4億美元(此前對騰訊發股獲得的現金)獲得了趕集43.2%的股權。
盡管美國媒體發布這個消息之後盤間大漲了33.5%,但市場依舊有不同的意見,主要糾結於:1、這次聯姻並不是「自由戀愛」,而是「家長逼婚」,如同優酷土豆,滴滴快的;2、趕集的楊浩涌在後續的整合過程中不見得能夠起到主導作用,而若他以及他的團隊淡出58,則團隊整合的難度可能加大;3、以及雙方業務依舊有不少重合度,短期之內難於產生1+1>2的效果。
我們對這次合並謹慎看好,看好的主要原因和大家類似:市場上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兩家不用陷入漫無邊際的拉鋸戰,在品牌上可以形成合力,營銷推廣費用端上能夠省出一大截。
下面主要從財務與投資方面說說謹慎的一面:
第一是測算趕集網2014年的收入。趕集網沒有公開披露2014年的收入與利潤,但由於楊浩涌公開發言去年2014光是在線招聘營收就是7.68億元,也就是1.25億美元。此外,由於52元(收購兌價)時點上58市值為45.8億美元,因此58:趕集大約為3:2。以58同城2014年2.65億美元的營收按照相同的市銷率折算,趕集大約為1.77億美元收入(可能與實際數字會略高,畢竟二級市場估值較高)。
第二是測算趕集網100%合並後的總股本。這個不算太容易,因為第二期並購時間,約束條件現在都未可知,但比較簡單的演算法是:按照這次的收購價格52元,30億美元總估值測算,100%收購的前提下,58的總股本為14565萬ADS(考慮騰訊的增發股權,其中本次交易完成為11288萬ADS)。以周五收盤價格70.5元計算,現在的市值為102億美元。
第三是測算合並後未來幾年的收入。按照公司Bloomberg一致預期,15、16、17年收入分別為4.2億美元,6.19億美元,我們推算17年收入9億美元(這樣下來,三年的增速為58%,47%,45%)。再來測算趕集,楊浩涌提及,2015年、2016年趕集網招聘業務的營收目標分別為15億和30億元。我們按照如此樂觀的預測(當然目標可能完不成),預測趕集15-17年的收入分別為3.36億,5.71億,8.84億美元(三年的增速為90%,70%,55%),這樣算下來,趕集以快於58的速度增長,在2017年雙方收入同時達到9億美元,合並收入18億美元。
那個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PE了,O2O是重生意,美國的craigslist由於網站只有幾十人運營,因此它具有1億多美元的收入(又說3億美元),但有80%的凈利潤,但58、趕集都是地推模式,該模式很難較傳統的網路游戲、線上廣告的利潤能力相比,因此,我個人認為15%-20%的凈利率水平應該不算低了,於是,在2017年的58,凈利潤大約為2.4-3.6億美元,摺合現在,對應的市盈率為29-38倍。假若2018-2020年,其CAGR在30%,我們會發現,這個PEG已經在1倍左右了,與目前絕大多數中概股的PEG相當甚至略貴,問題是,這個市盈率已然透支了2到3年的成長性。
因此,58同城欲有更大的市值空間,它需要證明的是:1、O2O是個巨大的市場,它可以保持高速發展而不是3年後掉落到30%左右的准傳統企業增長水平;2、由重到輕,提高人員復用效率和軟體替代人工能力,讓人能夠相信15%-20%的凈利潤水平是可以實現的;3、順利實現整合,挽留住人才,能夠使得趕集招聘高速增長而不是人才流失而增速快速放緩;4、在面對BAT的全面平台化競爭,美團/點評的橫向擴張,汽車之家、易車、搜房等垂直門戶的競爭中保持游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