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執行力
擴展閱讀
大家都買股票會漲 2025-09-11 05:04:36
中鐵二局集團股票行情 2025-09-11 03:55:25

執行力

發布時間: 2021-09-10 05:39:07

1. 什麼是執行力

何為執行力?笑來老師給了一個特別清晰明確的定義:執行力是指一個人是否清晰地知道要怎麼一步一步做下去。

由於生理結構,黑馬(直覺)的反應要比白馬(情緒)快,白馬的反應要比騎手(理智)快。但並不是說直覺、情緒和理智是相互矛盾的關系,他們沒有誰要消滅誰的意思。

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覺是情緒的快捷方式。

所以,你的駕車性能提升的路徑應該為讓騎手調教白馬,然後讓白馬調教黑馬。

最有效的調教白馬的手段很簡單:讓騎手不斷學習新的概念,打磨你的理智和思考能力,操作系統不斷升級,反復思考,反復應用,然後把它交給白馬(建立正確的情緒),白馬用的多了,就會由情緒轉化為黑馬的直覺,黑馬正確的直覺建立的多了,也就越來越能和白馬配合好,車才會越跑越快。

所以,當你的理智發布了一個指令後,請一定要讓騎手多贏幾次,這樣他才有機會慢慢強大。

你的執行力之戰其實就是騎手、白馬和黑馬之間的協商,而你到底要讓誰贏。


‍‍公眾號:向30歲進發,ID:CPA-Caroline,聽一個注冊會計師給你講講認知迭代的故事。

2. 什麼是執行力

何謂執行力?執行力「就是按質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個人執行力的強弱取決於兩個要素——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能力是基礎,態度是關鍵。所以,我們要提升個人執行力,一方面是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煉來增強自身素質,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態度。那麼,如何樹立積極正確的工作態度?我認為,關鍵是要在工作中實踐好「嚴、實、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著眼於「嚴」,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責任心強弱,決定執行力度的大小;進取心強弱,決定執行效果的好壞。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把工作標准調整到最高,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決不消極應付、敷衍塞責、推卸責任。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二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干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每個人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就能幹出一番事業。好高騖遠、作風漂浮,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發揚嚴謹務實、勤勉刻苦的精神,堅決克服誇誇其談、評頭論足的毛病。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良好習慣。 三要著眼於「快」,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 每項工作都要立足一個「早」字,落實一個「快」字,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刻把握工作進度,做到爭分奪秒,趕前不趕後,養成雷厲風行、干凈利落的良好習慣。 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創新,才有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變化日趨迅猛的今天,創新和應變能力已成為推進發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決克服無所用心、生搬硬套的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執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勢和傳統經驗的束縛,不斷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執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養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總之,提升個人執行力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你按「嚴、實、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3. 什麼是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
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
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
而衡量執行力的標准,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執行》一書中對執行力的定義:執行力不僅是一個戰術層面上的問題,也是一個戰略層面上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門學問,它必須充分融入到一個公司的各個方面,滲透到它的戰略、目標、文化等各個方面。
聯想集團總經理柳傳志從人力資源角度闡述了什麼是執行力:執行力就是積極選拔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上,即選好人、用好人。
默克頓認為:執行力就是每個員工在每個階段都做到一絲不苟。
一個單人的執行力可表現為辦事速度,對問題與事情分析深度還有廣度,掌控事物發展規律之後採取辦法的正確程度 [編輯本段]企業的執行力 企業的執行力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
一個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完整的肌體,企業的執行力也應該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的執行力。
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
只要企業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帶頭人,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管理執行力就一定會得到最大的發揮,企業就一定能創造百年企業的目標。
企業要實現「辦一流企業、出一流產品、創一流效益」的經營宗旨,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在員工中打造一流的企業執行力。
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必然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具有高素質員工隊伍的企業,必定是充滿希望的企業。
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不僅要提高企業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的執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只有這樣,才會形成企業的系統執行力,從而形成企業的執行力,競爭力。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立馬見效。
而中國企業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心態,做一件事,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而不能急功近利。
就象創造名牌產品,打造知名企業,在國外,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美國,一個名牌,每年的廣告投放至少需要3000萬美元,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在我們中國,很少有企業在做名牌時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和心態,似乎做了一段時間,投了那麼多的錢,品牌知名度還沒達到一定高度,就急不可待,而[1]做出來一定知名度的,往往又是過不了多長時,就又蹤影全無了。
企業執行力也是一樣,這是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又是最難做的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長的過程,所以,企業在提高企業執行力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此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作為一個企業,再偉大的目標與構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強有力地執行,最終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要加強企業執行力的建設,就要在組織設置、人員配備及操作流程上有效的結合企業現狀,將企業整合成為一個安全、有效、可控的整體,並利用在制度上減少管理漏洞,在目標上設定標准,在落實上有效監督,藉此,企業執行力度自然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執行力差是企業的最大內耗,不僅會消耗企業的大量人才、財力,還會錯過機會,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
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首先要從管理上得以體現,用管理的方法來形成企業的整體風格和氛圍,最後使整個企業和人員都具備這種能力。
在這個世界裡,人之所以有優秀與一般之不同,在於優秀者更有實現構想的能力,這就是一個人的執行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企業亦如此,一個優秀的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做著同樣的事情,只是比別人做得好,落實更到位,執行更有效果 [編輯本段]企業執行力的三個層次 執行力就是競爭力,這樣的命題對於每個管理者已經不再陌生,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再去質疑它了,這不僅是這些年來各種管理培訓者的功勞,也是在市場變動下管理者的感悟,更是經濟危機以來的經濟環境變化和組織效力的證實。
執行力曾經反復被管理培訓者提起,更是接受培訓的管理者作為法寶的東西,但是執行力到底是什麼東西?我曾經聽到某經理說其下屬「沒有執行力」,仔細思考一下這句話,發現原來講這句話的人根本沒有了解什麼是執行力。
執行力就是執行的能力。
什麼是執行?泛東軟體董事長胡劍鋒認為執行至少有三個層面的解釋:第一個層面是按照命令和規則做事的過程,簡單講就是能夠聽話照做;第二個層面是按照預定的計劃行為的過程,簡單講就是做事章法;第三個層面是將想法變成現實的過程,簡單講就是規劃實現。
執行的第一層面比較簡單,尤其是對不太聰明的人來說(例如一塊錢倆、五毛錢不賣),這絕對沒有貶義的意思,正是因為很多人太聰明了,以至於簡單的事情就很難做好,聽話照做很難。
這是對組織來說最基本的一種執行:對規范和流程的尊重,只有如此才能讓組織的基本行為協調一致,才能有基本的效率(忽然想到,其實很多的流程破壞者恰恰是領導者,也就是說很多領導者缺乏最基本的執行)。
但對一個組織來說,第一個層面的效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第二個層面的執行,按照計劃來做事情。
看起來第二個層面和第一個層面好像是一回事,其實不然。
對第一個層面來說,要做的事情是片段的、非連貫的,但對第二個層面來說是連續的、整體的。
一個計劃並不是一兩個步驟做好就行,而要將整體的順序都做好才能達成效果(例如健身計劃,就絕不是一兩個動作做標准就能解決的問題)。
有了第二個層面的執行,組織的運轉就有了相對較高的效率,但仍然不夠,這就需要第三個層次的執行:創新規劃並落實執行。
組織的進步在於創新、在於設計、在於策劃、在於走出習慣的自我,而且不僅僅是要有想法,還要有實現想法的能力,這就是第三個層次的執行。
這三個層次的執行是逐步支撐的,第一個層次是第二個層次的保障,第二個層次是第三個層次的保障,只有到了第三個層次的執行,組織的效率才能夠真正提升。
很多管理者強調各種規劃,但常常沒有能獲得預期的結果,其本質並非規劃得不好,而是在於執行的保障體系不好,也就是問題在第一、第二個層面。
遇到這種問題,真正反省的應當正是管理者本身。
真正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腳踏實地,深知自己所處的大環境、認清真正問題所在,敢於面對。
「知易行難」這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管理者制定規則之後需要自身也參與執行,只有在執行過程中才能夠准確及時地發現執行是否能夠實現策略,以及原來策略有哪些應該調整,從而做到根據執行的情況隨時調整策略,這樣的策略才是應變環境的良方。
如果管理者角色定位錯把忽視執行當成必要的授權,等到發覺策略不能執行,這時候再修改調整策略,可能已經晚矣。
泛東軟體-解決企業執行力工具 在執行過程中,必定要有具體可操作的「工具」來完成管理者的意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工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泛東協同管理系統做為執行力的一種「工具」,不僅自身有一套先進的管理體系,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企業應用過程中的管理知識與經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執行力管理模式,幫助企業解決管理中的「短板」和「軟肋」,從而避免管理者的宏圖大略最終流於形式與空談。
[編輯本段]如何強化企業執行力 制度是一個標准而並不是一張網,僅憑制度創造不出效益,一個不能生發制度文化的制度不可能衍生盡責意識,如何將強制性的制度升華到文化層面,使員工普遍認知、認可、接受以達到自覺自發自動按照制度要求規范其行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轉化,是構建制度文化真正內涵。
「知行合一」。
「知」乃「行」的前提,以利益為導向激發員工自律意識。
當今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使得員工素質日益提高,其自我實現意識日趨成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的傳統觀念難以適應而今企業管理民主化的潮流,員工關注的不僅埋頭苦「干」,更為關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為的真正動力。
員工個體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不盡同質,因此企業不能盡靠整體利益激勵員工,諸如「企業利潤翻幾翻」,而且更多注重「對員工個體受益具體承諾」的激勵。
「利之所趨」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心理,企業應使員工明白,制度是企業整體利益與員工個體利益價值、利益的形式轉換,強制性制度約束隱含著可取利益,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從而激發員工群體的盡責意識。
文武兼具。
古代兵家「先廉恥而後刑法,先起親愛而後律其身」的治軍理念對於今天企業制度文化構建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文而化之,「強制性」是制度自身屬性所決定的但同時也表明了企業的價值取向,本身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企業通過對員工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教育、引導,通過架構尊重人、關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環境來提高廣大員工盡責意識,藉以強化執行的速度與力度。

4. 「執行力」是什麼意思

何謂執行力?執行力「就是按質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執行力的強弱取決於兩個要素——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能力是基礎,態度是關鍵。所以,我們要提升執行力,一方面是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煉來增強自身素質,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態度。那麼,如何樹立積極正確的工作態度?我認為,關鍵是要在工作中實踐好「嚴、實、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著眼於「嚴」,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責任心強弱,決定執行力度的大小;進取心強弱,決定執行效果的好壞。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把工作標准調整到最高,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決不消極應付、敷衍塞責、推卸責任。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二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干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每個人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就能幹出一番事業。好高騖遠、作風漂浮,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發揚嚴謹務實、勤勉刻苦的精神,堅決克服誇誇其談、評頭論足的毛病。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良好習慣。

三要著眼於「快」,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

每項工作都要立足一個「早」字,落實一個「快」字,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刻把握工作進度,做到爭分奪秒,趕前不趕後,養成雷厲風行、干凈利落的良好習慣。

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創新,才有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變化日趨迅猛的今天,創新和應變能力已成為推進發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決克服無所用心、生搬硬套的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執行指令。

5. 執行力是什麼

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相對人必須實際履行行政行為確定的義務。如其拒絕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主體可以依法採取必要手段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其履行。拘束力是執行力的前提,執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執行力分為個人執行力、團隊執行力和能動執行力。

個人

個人執行力是指每一單個的人把上級的命令和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從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個人執行力是指一個人獲取結果的行動能力;總裁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戰略決策能力;高層管理人員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組織管控能力;中層管理人員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工作指標的實現能力。

團隊

團隊執行力是指一個團隊把戰略決策持續轉化成結果的滿意度、精確度、速度,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表現出來的就是整個團隊的戰鬥力、競爭力和凝聚力。

個人執行力取決於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與習慣,是否熟練掌握管人與管事的相關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確的工作思路與方法,是否具有執行力的管理風格與性格特質等。

團隊執行力就是將戰略與決策轉化為實施結果的能力。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也對此做出過自己的定義。通用公司前任總裁韋爾奇先生認為所謂團隊執行力就是「企業獎懲制度的嚴格實施」。

而中國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先生認為,團隊執行力就是「用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綜上所述,團隊執行力就是「當上級下達指令或要求後,迅速做出反應,將其貫徹或者執行下去的能力。

提高方法:

1、目標決定行動:執行力不強很多是目標不清晰導致地,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有利於快速行動起來,比如:設定自己一天工作需要達到的工作量,或者這天項目該進行到那個階段等。

2、從「被動」變「主動」:要提高個人執行能力就必須從內心進行改變,從「被迫」執行變為「主動自發」的執行,擺明自己做事的心態,用心去做,拒絕拖延,當日事當日畢。

3、合理安排時間:把自己每天的時間合理安排好,每個時間段該做什麼事就去做;不要在工作時間玩游戲,玩游戲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更會分散注意力。該工作就工作,該休息就休息。

4、結果導向:執行力強不等於你做事有多厲害,公司更看重的是你做事的效果怎麼樣,過程很完美,結果很落魄,那也不是執行力強的表現。做事不但要認真,而且更重要的是負責。

(5)執行力擴展閱讀:

原則:

溝通是前提。

這里有一個概念,既SMART原則。所謂SMART原則,即是: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6. 「執行力」的定義是什麼

「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行動力。

執行力的分類:

  1. 個人執行力,是指每一單個的人把上級的命令和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從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

  2. 團隊執行力,團隊執行力是指一個團隊把戰略決策持續轉化成結果的滿意度、精確度、速度,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表現出來的就是整個團隊的戰鬥力、競爭力和凝聚力。

  3. 能動執行力,是指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

執行力的分類:

  1. 意願:如果不想做,肯定做不好。執行的意願來自:目標、利益、危機。有目標才有願望,有利益才有動力,有危機才有壓力;

  2. 環境:企業文化環境影響行動,要行動就要給自己創造行動的環境;

  3. 能力:想做還要會做。提升方法、技能、知識。

執行力的名言:

  1. 行動不一定帶來快樂,而無行動則決無快樂。

  2. 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葯,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3. 投資知識是明智的,投資網路中的知識就更加明智。

  4. 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方能收獲別人所得不到的收獲。

  5. 生命之燈因熱情而點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7. 什麼叫執行力

執行力顧名思義就是執行事情的一種能力,執行力是建立在執行的基礎上,是執行的深化。執行力體現的是一種「度」,它往往能反映執行者的工作績效、優劣程度,執行力的強弱同時反映出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水平。

執行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對個人而言執行力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是經營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准,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團隊和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團隊或者企業的戰略目標。

8. 執行力解釋


《大學》中說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即:上自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一個人修身後,才能身正、意誠,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齊家);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國);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平天下)。

如何修身呢?

有的人認為修身就要多讀書學習;

有的人認為修身就是要經常自我反省;

有的人認為修身就是要與人性中的弱點作斗爭;

有的人認為修身就是要多做好事、少做壞事;

甚至有的人認為修身是個高大上的話題,知易行難,等等。

其實,《荀子》「修身」篇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而且荀子借「修身」的話題道出了成功成事的秘訣。

圖片
荀子首先說明君子要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看是否符合禮儀禮節,還要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與意見,繼而不斷進步。

緊接著,荀子說:用調理血氣來保養身體,就可以長壽;用修身來潔身自好,就可以得到好的名聲。不管處於人生順境,還是人生逆境,荀子都堅守一個修身的大原則:用禮法和信義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繼而做人做事無往不利。

他還藉此道出了一句名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這和古人所說的「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意思相仿,都是告訴大家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禮義,需要誠信。

所以說,簡單的修身,就是從誠信做人,以禮做事開始的。

圖片
大的道理都是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艱難。具體如何做呢?荀子緊接著給出了答案!

他舉例說明:千里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馬跑十天也能夠達到目的地。但是,如果用有限的氣力要去窮盡無盡的路途,追趕起來沒完沒了,那麼即使劣馬跑斷了骨頭,走斷了腳筋,一輩子也不能趕上千里馬啊!

但是,如果有了一個終點,那麼千里的路程雖然很遙遠,也不過是快點、慢點,早點、晚點而已,怎麼不能到達目的地呢?

由此可見,我們要想有所作為,就要設定好人生目標,在追逐夢想的同時,也就無形中實現了自我修身,正所謂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以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荀子又說:「當別人停下來等待我的時候,我就努力趕上去,這樣或慢或快,或早或晚,怎麼不能一同到達目的地呢?」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個不停,那麼即使瘸了腿的甲魚也能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