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謂言之不預
擴展閱讀
一森園林股票價格 2025-09-11 02:04:43
發展的英文 2025-09-11 01:54:23

謂言之不預

發布時間: 2021-09-10 09:09:29

⑴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麼意思

直言命題主、謂項的周延性問題:
在直言命題中,一個項如果能指代其全部外延,則稱這個項是周延的;一個項如果不能指代其全部外延。則稱這個項是不周延的。因此,如果主項能指代其全部外延,則稱主項周延;主項不能指代其全部外延,則稱主項不周延。如果謂項能指代其全部外延,則稱謂項圍延,謂項不周延則是指謂項不能指代其全部外延。
直言命題主謂項的周延情況是由命題的邏輯形式決定的。分析周延性問題須從分析直言命題的形式入手。
直言命題主項的周延情況是由量項決定的。全稱量項描述了主項全部外延,因此全稱命題主項圍延;特稱量項沒有表達主項的全部外延,因此特稱命題的主項不周延。
直言命題謂項的周延情況是由聯項決定的。聯項肯定的命題形式為
s是p
肯定聯項沒有表達謂項p的全部外延情況,因此,肯定命題的謂項不周延。
否定聯項則不同,在否定命題中「s不是p」謂項指代了它的全部外延,謂項是同延的。
由此我們得到a、e、i、o四種命題的主謂項周延情況。
a命題「所有s是p」,作為既全稱又肯定的命題、它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
e命題「所有s不是p」,作為既全稱又否定的命題,它主項s周延,謂項p也是周延的。
i命題「有s是p」,作為既特稱又肯定的命題,它的主謂項都不周延。
o命題「有s不是p」,作為既特稱又否定的命題,它的主項s不周延,謂項p是周延的。
表3-1直觀地顯示了a、e、i、o幾種命題的周延情況。
表3-1
命題主項謂項
sap周延不周延
sep周延周延
sip不周延不周延
sop不周延周延

⑵ 「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什麼意思

意思是: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一、拼音:

勿謂言之不預也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

二、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嘗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釋義:凡是屬下的所有官員,如果仍然有重蹈覆轍的,以及有意在言語行動上討好別人,希望嘗試的人,一旦調查發現,彈劾的奏章是不講感情的,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2)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勿謂言之不預也」被視作中國准備開戰的信號。

近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曾數次引用此句。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我國外交部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用「勿謂言之不預也」。

另外使用兩次,分別是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

這篇社論就侵入「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印軍「向我邊防哨兵進攻,造成我邊防軍官和士兵的傷亡」發出了異常嚴厲的警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自己的國土任意被印度侵佔,決不能坐視自己的邊防人員慘遭殺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⑶ 勿謂言之不預是什麼意思

翻譯: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出處: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

原文:「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嘗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翻譯:但凡屬於這里的官吏,有重蹈覆轍的,以及故意違心趨奉迎合,試圖這樣做的人。一旦發現,不要怪彈劾的奏章無情。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近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曾數次引用此句。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 我國外交部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用「勿謂言之不預也」。另外使用兩次,分別是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

(3)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官場現形記》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官場現形記》是一部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力作,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上自軍機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全方位地攝入筆底。書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為藍本。

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們官職有高有低,權勢有大有小,手段各不同,但都是「見錢眼開,視錢如命」、魚肉百姓的吸血鬼。

《官場現形記》所寫的不是個別的貪官污吏,而是整個政治體制的腐朽,無官不貪,無吏不污,賣官鬻爵、貪贓納賄已成為官場的運行機制。書中兩大參案,都是最骯臟卑鄙的政治交易。如浙省參案,本是朝廷有意照應欽差,「好叫他撈回兩個」。書中勾勒出一幅八表同昏的官場群醜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勿謂言之不預也

⑷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麼意思

釋義:勿:不要;謂:說;預:預先;言之不預: 沒有預先說明白。

指的是不要說事先沒有說明白,事前已經跟你說過講清楚了,事後不要後悔。

⑸ 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什麼意思

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出處: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嘗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翻譯:凡所屬官吏,仍然有重蹈覆轍的,以及有意歡迎,很少考慮嘗試的人,一經調查發現,白簡無情,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近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曾數次引用此句:分別是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因此被視作中國准備開戰的信號。

(5)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1949年2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了公布由毛澤東親筆撰寫,以林、羅名義致傅的公函。公函歷數傅作義的罪責並提出警告和通牒中曾使用到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

歷史背景: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佔我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

印度方面的不斷挑釁行徑最終升級為戰爭,《人民日報》在開戰前夕,發表了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

其中錚錚有力的一句:「局勢是險惡的,後果是嚴重的,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勿謂言之不預也。」

⑹ 是可忍孰不可忍 勿謂言之不預什麼意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什麼。現代漢語的意思是: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典出《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勿謂言之不預。預:預先。指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表示事前已講明白。語出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9回:"一經覺察,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⑺ 「勿謂言之不預也」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句話沒有下一句。

釋義: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出處:出自晚清李伯元的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

原文:

「今本署院力祛積弊,冀挽澆風,豁免辦差,永除供億。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嘗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雲雲。」

背景:《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作者李伯元。小說共五編60回,是我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全書講了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雜小吏等,開創了近代小說批判現實的風氣。

(7)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官場現形記》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官場現形記》是一部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力作,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上自軍機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全方位地攝入筆底。書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為藍本。

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們官職有高有低,權勢有大有小,手段各不同,但都是「見錢眼開,視錢如命」、魚肉百姓的吸血鬼。 舉人出身的王仁開館授徒,為了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他說讀書方可做官,而做官的好處則十分誘人,「點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出起門來,開鑼鳴道。」

此書是上不得檯面的話,他居然堂而皇之在課堂宣講。不難想像,這種教育思想熏陶下的門徒,除了禍國殃民之外,還能有別的什麼出息?讓這種人充斥官場,官場該當是何等的丑態。《官場現形記》所寫的不是個別的貪官污吏,而是整個政治體制的腐朽,無官不貪,無吏不污,賣官鬻爵、貪贓納賄已成為官場的運行機制。

通過慈禧太後之口,道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裡來的清官?」(第十八回)何藩台與其胞弟三荷包,內外聯手,將府州縣缺明碼標價出售。賈潤孫攜十萬兩銀進京謁見,立刻被一幫手眼通天的掮客包圍,他們專門替朝中大老兜攬生意,進納苞苴。軍機處儼如坐地分贓的議事廳。書中兩大參案,都是最骯臟卑鄙的政治交易。

⑻ 中國曾經對外說過幾次「勿謂言之不預也」,都是在什麼時候

1、1949年1月28日的新華社廣播,毛澤東以中共發言人身份,發表關於對國民黨的最後通牒;「倘有逃逸情事,必以縱匪論處,決不姑寬,勿謂言之不預。」命令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蔣介石等內戰罪犯。兩個月後,渡江戰役啟動,百萬雄師渡大江,第三個月,南京解放,蔣家王朝覆滅。

2、1962年9月22日的《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

社論結尾處:「局勢是險惡的,後果是嚴重的,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勿謂言之不預也。」警告印度尼赫魯政府,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兩個月後,我駐邊部隊奉命自衛反擊,第三個月,中國全殲入侵印軍,結束了中印邊境沖突,以第三世界領袖自居的尼赫魯隨後鬱郁而終。

3、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通訊。通訊指出「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我國外交部向蘇修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更是點明「勿謂言之不預也」。經過兩年准備充分的沈陽軍區實施「珍寶島反擊戰」,一個月後,我軍奪回珍寶島。

4、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們要嚴正警告越南當局,如果你們仗恃有蘇聯的支持,得寸進尺,繼續恣意妄為,必將受到應得的懲罰。我們把話說在前面,勿謂言之不預。」

兩個月後,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2月17日拂曉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第三個月,我軍完成自衛反擊作戰任務,全軍撤回國內。

5、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

6、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 我國外交部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用「勿謂言之不預也」。

7、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

(8)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是:勿謂:不要說;預:預先。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這句話被視作中國准備開戰的信號。

這句話表明了中國大陸對台灣地區強硬的態度。但細讀文章,字里行間無不透漏著「統一」的思想,並且文章結尾處的署名是「安平」,說明「開戰」不是大陸地區的第一意願,還是希望台灣方面能夠看到大陸方希望和平統一的強烈願望。

⑼ 中國曾經對外說過幾次「勿謂言之不預也」,都是在什麼

歷史上,新中國通過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一共使用了四次這句話。

而每次我國官方放出這句話的時候,也代表著我方已完成備戰,手握殺手鐧,敢於對他國進行最後通牒並完成一擊必殺。

第一次,是1949年1月28日的新華社廣播,毛澤東以中共發言人身份,發表關於對國民黨的最後通牒。「倘有逃逸情事,必以縱匪論處,決不姑寬,勿謂言之不預。」命令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蔣介石等內戰罪犯。

兩個月後,渡江戰役啟動,百萬雄師渡大江,第三個月,南京解放,蔣家王朝覆滅。

第二次,是1962年9月22日的《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結尾處:「局勢是險惡的,後果是嚴重的,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勿謂言之不預也。」警告印度尼赫魯政府,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

兩個月後,我駐邊部隊奉命自衛反擊,第三個月,中國全殲入侵印軍,結束了中印邊境沖突,以第三世界領袖自居的尼赫魯隨後鬱郁而終。

第三次,是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通訊,指出「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我國外交部向蘇修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更是點明「勿謂言之不預也」。

經過兩年准備充分的沈陽軍區實施「珍寶島反擊戰」,一個月後,我軍奪回珍寶島。

第四次,是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們要嚴正警告越南當局,如果你們仗恃有蘇聯的支持,得寸進尺,繼續恣意妄為,必將受到應得的懲罰。我們把話說在前面,勿謂言之不預。」

兩個月後,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2月17日拂曉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第三個月,我軍完成自衛反擊作戰任務,全軍撤回國內。

(9)謂言之不預擴展閱讀

勿謂言之不預也

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出處:①太平天國·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領事書》。②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

近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曾數次引用此句:分別是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因此被視作中國准備開戰的信號。

摘要

近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曾數次引用此句。1967年7月3日新華社發表「就蘇聯駐華商務代表處人員在我國非法進行竊取情報的活動 我國外交部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文章結尾處用「勿謂言之不預也」。另外使用兩次,分別是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