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於是是什麼意思
於是的意思是: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某種結果。
1、拼音:yú shì
2、近義詞:所以、因此、因而、以是
3、引證解釋:
(1)現代·丁玲《阿毛姑娘》第二章:不知男的說了一句什麼話,於是女的就笑了。
(2)1983年《袁家山簡介》:忽然眼前出現呂洞賓形象,於是(袁可立)急忙禱告,懇求保佑。
(1)於是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因此
1、拼音:yīn cǐ
2、釋義:指因為這個。
3、引證解釋:
(1)現代·孫犁《關於<聊齋志異>》:蒲松齡過的是清寒士子的生活,他兼理家務,可得溫飽,因此,他可以專心著書。
(2)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見官人經過,想必是個有才學的,因此相煩官人替寫一寫。(白話文:看到官人從這里經過,想來一定是個有學問的人,因此想麻煩官人替我寫一寫。)
二、近義詞:所以
1、拼音:suǒ yǐ
2、釋義:一般用於表示因果關系。
3、引證解釋:現代·趙樹理《三里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里邊的情況很熟悉。
❷ 文言文「於是」的翻譯
文言中的「於是」,從結構上看,是介詞
它可以表示時間,可譯作「在這時」.
它可以表示處所,可譯作「在這里」.
它還可以表示條件、原因等.
有時,也可以用現代漢語的連詞「於是」來譯,但實際上乃是介賓片語的虛化,內里仍有表時間、處所、條件、原因之意.
❸ 於是在古文中的意思
「於是」在文言文中是兩個虛詞的連用。「於」介詞,「在」「從」的意思;「是」代詞,作「此」「這」解。如:「從此;在這里;因為這個,因此;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如:
造次行於是,平生志在茲。——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我正窮於是,君寧念及茲。——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
辭猶未已,色若愧恥,於是墮者止,偃者起。——陸龜蒙《戰秋辭》
衰懷激烈,不覺黯然,於是飲之酒,而贈之以歌,實乙巳三月下瀚一日也。——劉敏中《滿江》
子由初赴南京,送之出東門,登城上,覽山川之勝,雲此地可作樓觀,於是始有改築之意。——蘇軾《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並寄子由二首》
黔驢之技止於是,君王用意徒為爾。——王冕《宣和殿畫驢圖》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於是越北沚。/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曹植《洛神賦》
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營勞軍。」——『周亞夫軍細柳』《資治通鑒》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於是余有嘆焉。
❹ "於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劉基中的"於是"是什麼意思
「於是」在文言文中是兩個虛詞的連用.「於」介詞,「在」「從」的意思;「是」代詞,作「此」「這」解.如: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於是余有嘆焉.
❺ 古文中的於是怎麼翻譯
「於是」在古漢語中的用法主要有二:
①在這時,在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議兵》:「然後刑於是起矣。」意思是說,接著,「刑罰」這件事情(同位結構)就發生了。
②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於是」(連詞)。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 意思是說,於是乎派遣御史詳盡了解案卷並問訊各位讀書人。
在古文中,「於」的含義有:
①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荀子.天論》:「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啟:萌芽;蕃:茂盛;畜:蓄;臧:藏。)《列子.湯問》:「達於漢陰。」《史記.孫臏傳》:「請救於齊。」《韓非子.顯學》:「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上述各例句中的「於」可分別翻譯為在、到、向、從、對於。
②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過」。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③介詞。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④動詞詞頭。《詩經.周南.葛覃》:「黃鳥於飛。」
注意:「於」作嘆詞時讀wū,不簡化為「於」。
在古文中,「是」的含義有: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潛《歸去來兮辭》:「覺今是而昨非。」
②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荀子.王霸》:「若是則百吏莫畏法而遵繩矣。」又:這樣看來,由此看來。《韓非子.孤憤》:「是明法術而逆主上者……」組詞「是以」、「是故」意義和用法同「因此」。《韓非子.五蠹》:「是故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③系詞。王充《論衡.死偽》:「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
❻ 古文中的「於是」意思是什麼
「於是」在文言文中是兩個虛詞的連用。「於」介詞,「在」「從」的意思;「是」代詞,作「此」「這」解。如: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於是余有嘆焉。
❼ 文言文中於是的翻譯
於是 yú shì
1. 如此。
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惡。」
2. 亦作「於時」。連詞。表示承接。
例:《晏子春秋 內篇雜上十一》:「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於是令刖跪倍資無征,時朝無事也。」
3. 在此。
例:《穀梁傳·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餚之岩吟之下,我將屍女於是。』」
4. 當時;其時。
例:《新唐書 陳子昂傳》:「時高宗崩,將遷梓宮長安。於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東都勝塏,可營山陵。」
5. 如此。
例:宋歐陽修《<牡丹記>跋尾》:「君謨之筆,既不可復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書以傳兩家子孫。」
6. 連詞。因此。
例:《史記 鄭世家》:「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於是鄭伐滑。」
7. 語氣詞。相當於焉。
例:《公羊傳 庄公八年》:「吾將以甲午之日然後祠兵於是。」
❽ 古文中「於是」的用法!
「於是」在古漢語中的用法主要有二: ①在這時,在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議兵》:「然後刑於是起矣。」意思是說,接著,「刑罰」這件事情(同位結構)就發生了。 ②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於是」(連詞)。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 意思是說,於是乎派遣御史詳盡了解案卷並問訊各位讀書人。 「問題補充」的回答: 在古文中,「於」的含義有: ①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荀子.天論》:「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啟:萌芽;蕃:茂盛;畜:蓄;臧:藏。)《列子.湯問》:「達於漢陰。」《史記.孫臏傳》:「請救於齊。」《韓非子.顯學》:「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上述各例句中的「於」可分別翻譯為在、到、向、從、對於。 ②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過」。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③介詞。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④動詞詞頭。《詩經.周南.葛覃》:「黃鳥於飛。」 注意:「於」作嘆詞時讀wū,不簡化為「於」。 在古文中,「是」的含義有: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潛《歸去來兮辭》:「覺今是而昨非。」 ②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荀子.王霸》:「若是則百吏莫畏法而遵繩矣。」又:這樣看來,由此看來。《韓非子.孤憤》:「是明法術而逆主上者……」組詞「是以」、「是故」意義和用法同「因此」。《韓非子.五蠹》:「是故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③系詞。王充《論衡.死偽》:「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
❾ 「因此」與「於是」意思上有什麼區別
二者主要區別有,意思不同、側重表達不同、引證解釋不同,具體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因此
指因為這個。
2、於是
表示後一事承接前一事,也指這時。
二、側重表達不同
1、因此
指因為這個。例如:
①、減了稅,因此怨聲也少些了。
②、他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室內的空氣因此輕鬆了很多。
③、他努力學習,因此他通過了考試。
2、於是
①、表示後一事承接前一事。例如:
看看離開會的時間還早,於是我們去逛書店了。
②、指這時。例如: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三、引證解釋不同
1、因此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見官人經過,想必是個有才學的,因此相煩官人替寫一寫。」
白話文:
「看到官員經過,想必是個有才學的,因此打擾官員替寫一寫。」
2、於是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
「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惡。」
白話文:
「每次發一封信,那麼書百幅,選擇使用的十分之一。於是煩不勝煩,人們厭惡。」
❿ 「於是」的近義詞什麼
於是的近義詞:
所以 因此 因而 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