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攻堅
擴展閱讀
最低能買多少錢股票 2025-09-07 13:02:00
絕味股票價格 2025-09-07 12:51:07
股票兩面針價格 2025-09-07 12:49:32

攻堅

發布時間: 2021-09-12 11:43:07

㈠ 什麼是三大攻堅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

㈡ 三大攻堅戰都有什麼

三大攻堅戰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要分別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攻堅擴展閱讀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2020年重點經濟工作中,被列為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經過前期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深度貧困地區已成為目前脫貧的焦點和難點所在,也是檢驗任務是否全面完成的關鍵。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能夠給人民群眾帶來最直接、最切身的獲得感、滿足感的一項舉措。在鐵腕治污的工作推動下,生態環境質量近年來持續好轉,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更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環境保護的成效還不穩固,尤其是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部分地方有存在放鬆環境監管的風險。對此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過去是三大攻堅戰之首,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相關表述調整到第三位,並指出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了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目前,在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的背景下,當務之急是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壓實各方責任,將已經部署的有效措施落實好。

㈢ 決戰攻堅什麼意思

決戰攻堅那意思就是到了決戰的時候。這個工程是特別堅固的,是很難以取下來的很難攻下來。是一個特別硬的堡壘是一個難以取得的勝利希望採納。

㈣ 攻艱與攻堅的區別是什麼

在當代二者大多數時是通用的,但攻艱,現多指技術方面的難關,而攻堅,是攻打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

「堅」「艱」同音,但意思不同。聽領導講話,我們經常會聽到「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說法。堅,意為牢固的、不動搖的;艱,意為困難。

「攻堅」就是攻克難關,攻克堡壘。1977年,「科學的春天」來到,葉帥寫了首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攻堅gōngjiān(1)∶攻打強敵或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柔,怠惰),乘瑕則神。——《管子·制分》(2)∶花大力氣去突破科學、生產技術上的難題。攻艱克難是指攻克艱難困苦,指的是環境:而攻堅克難是指的某個事物堅險而去攻克。

㈤ 攻堅相關成語

見多識廣 察言觀色 高瞻遠矚 左顧右盼 調兵遣將

成語: 見多識廣 jiàn ō shí guǎng
解釋: 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示例: 她是每天上街去買菜的,自然見多識廣,知道這東西的時價。(茅盾《過年》)
成語: 察言觀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解釋: 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出處: 《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示例: 我沒有察言觀色的能力。
成語: 高瞻遠矚 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釋: 瞻:視,望;矚:注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出處: 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
示例: 他們的切身的問題,也使他們無暇去高瞻遠矚的去關心與分析世界問題。(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成語: 左顧右盼 zuǒ gù yòu pàn
解釋: 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出處: 晉·左思《詠史》詩:「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示例: 都尉朝天躍馬歸,香風吹人花亂飛。銀鞍紫鞚照雲日,左顧右盼生光輝。(唐·李白《走筆獨孤附馬》詩)
成語: 調兵遣將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解釋: 調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動安排人力。
示例: 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

㈥ 攻堅開頭成語

「攻艱克難」
「攻無不克」
「攻城掠地」
「攻城拔寨」
「堅不可摧」
「堅定不移」
「堅持不懈」

㈦ 攻堅工程是什麼意思

重點下力氣的工程 意味著這個工程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而且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工程

㈧ 戮力攻堅什麼意思

「戮力」是齊心協力的意思。
「戮力攻堅」,原來指齊心協力攻取敵人的堅城,後引申為齊心協力克服困難。

㈨ 什麼叫攻堅時期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鏟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沖。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准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後告發韓信准備謀反。呂後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後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後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自以為立有戰功,應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者,即使希望戰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 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筆》記錄下這句話,並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㈩ 什麼是攻堅戰

攻打敵人有堅固防禦工事的陣地,曰攻堅戰。通常像螞蟻啃骨頭,一個碉堡一個碉堡地爆破等。
後來也比喻要克服的困難很大、很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