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擴展閱讀
我愛我家股票行情吧 2025-09-02 03:13:16
貨幣政策股票價格下降 2025-09-02 02:42:41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發布時間: 2021-09-15 01:35:11

1.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1947年7月成立,主要職責是:統一有關美國國家內政、軍事和外交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但不是決策機構,不能制訂政策,只是總統有關安全政策的統籌、協調、參謀機構,是與國務卿密切合作協助總統制訂長期對外政策的思想庫,是為總統提供有效軍事安排的事務機構。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上達成的意見,須經總統採納,才成為政策。自成立以來,歷屆總統大多很倚重,特別是處理重大危機時,常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實際上成為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由總統任委員會主席,其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美國國防部長、美國財政部長、緊急准備局局長、中央情報局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及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日常事務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主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亦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是對總統負責的顧問,因此直接由總統任命,不需要得到國會的批准。

2. 在冷戰中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美國的什麼東西相互對應

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其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國內其它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同時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該機構的組織、人員、經費和活動嚴格保密,即使國會也不能過問。

3.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簡史

美國國安會是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為總統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方面的決策提供參考。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國家,美國總統為國安會主席。目前,定期參加會議者包括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此外,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國安會法定軍事顧問,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是法定情報顧問。經常參加會議的還有白宮辦公廳主任、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等重要官員。艾森豪威爾時期設立了一個總統特別助理來處理國家安全事務,後來這個頭銜定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也習慣性地被稱為「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是國安會日常工作的負責人,由總統直接任命,無需經過國會批准。當然,其實際權力的大小,完全取決於總統的信任度和政治需要。
美國的國安會誕生於冷戰的風雨之中。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富爾頓發表了一個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這個講話,被後人視為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一年後的7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國安會由此誕生。國安會下設中央情報局,協調政府各部門的情報工作。
美國的國安會起初並無太多權力。時任總統杜魯門擔心這個機構權力太大,會影響自己的權威。1947年9月26日,他第一次參加了國安會會議,此後國安會的會議他只參加了1/5。國安會工作人員缺乏,不能經常開會,總統也常繞過它決策,並直接指示各部部長執行。
隨著冷戰的加劇,國安會身上的「情報血統」得以凸顯,這讓杜魯門看到了國安會的價值。當時,擔任國安會情報顧問的是中情局局長。國安會開會時,經常由中情局局長率先匯報有關情況,然後進行討論。此後幾十年,抓情報和採取秘密行動一直是國安會的重要功能之一。由於一些秘密行動被曝光後給總統帶來尷尬,里根時代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蘭克·查爾斯·卡盧奇改組了國安會,提出國安會主要職能是向總統提供政策咨詢,協調政府工作,秘密行動應由中情局去執行。
然而,這並未改變國安會在安全領域統攬全局的地位。目前,美國有16個情報機構,除中情局這個獨立情報機構外,還有國防部下屬的國防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等軍情部門,司法部下屬的聯邦調查局和美國緝毒局。此外,國土安全部、能源部、國務院和財政部也各有情報機構。這些情報機構由國家情報總監統管,他又將情報匯總到國安會。
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國安會可以在東西方情報戰中大打出手,也可以推動震驚世界的秘密外交,更可以站到反恐的第一線。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樓遭到恐怖襲擊。從那一刻開始,美國的國安會有了一個新的使命:反恐。當天晚上9時,時任總統小布希對全美發表電視講話,隨後立刻召開國安會會議,拍板「嚴懲策劃和發動這些襲擊的組織及任何庇護這些組織的國家」。10月7日,美國主導的聯軍開始進攻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反恐戰爭」正式打響。小布希還成立了國土安全委員會,建立了國土安全部,與國家安全系統平行,以加強美國的國內安全工作。

小布希的8年總統任期,「反恐」是其底色。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把持國安會的是兩位鷹派人物: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缺少軍方背景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康多莉扎·賴斯對反恐戰爭比較外行,但小布希非常信任賴斯,無論出訪國外還是在戴維營度假,他身邊總有賴斯的身影。白宮甚至流傳這樣的說法:總統會聽副總統切尼的意見,對國務卿鮑威爾的提議也很重視,但總是和賴斯商量後做最後決定。
2009年,奧巴馬上台。他對小布希的「反恐戰爭」一直持批評態度,力主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抽身。入主白宮後,他做出一些改革姿態,包括將國土安全委員會並入國家安全委員會,精簡了機構設置,強化反恐情報的共享。
在加強反恐措施方面,奧巴馬毫無鬆懈。他選擇了海軍陸戰隊上將瓊斯擔任自己的第一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以彌補自己在安全事務方面經驗的不足。接替瓊斯的是他的副手湯姆·多尼倫,後者在個性上與奧巴馬更合拍,與奧巴馬核心圈關系也很密切,其妻子凱西曾是副總統拜登夫人的辦公室負責人。如今的安全事務顧問蘇珊·賴斯,更是奧巴馬的親信。在國安會領導之下,刺殺拉登等一系列反恐行動得以展開,美軍的無人機襲擊行動也在全球多個熱點地區進行。美國反恐專家穆德表示,「基地」組織曾是美國的心腹大患,如今其影響力已大大消退,意圖襲擊美國的恐怖組織也減少了,雖然始終有恐怖分子揚言襲擊美國,但行動能力今非昔比,而這也證明了國安會反恐機制的有效。
美國國安會從無到有半個多世紀,產生了不少「明星型」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基辛格,他是尼克松主政時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在基辛格之前,時任總統肯尼迪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邦迪權力很大,肯尼迪及其繼任者約翰遜不斷升級越南戰爭的行動,就是在邦迪等人的催促下實施的。邦迪還搞過與中國有關的「秘密動作」。上世紀60年代,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決心和新中國建交。1963年秋,他派前總理富爾以私人名義訪華,商談建交。10月24日,邦迪收到中情局的情報,認為中法不會建交,戴高樂「得看華盛頓有什麼反應」。但邦迪不放心,仍多方試探戴高樂的態度。11月2日,毛澤東接見了富爾,中法建交談判順利結束。1964年1月,法方通知美方,法國即將與中國建交。約翰遜急壞了,找邦迪商議。邦迪說,這時唯一的辦法是不讓台灣的蔣介石當局宣布與法國斷交,企圖造成「兩個中國」的現實,讓北京難堪。但這樣的小動作,最終被證明無濟於事,淪為笑談。
接下來的基辛格吸取了邦迪的教訓,表現不俗。為結束1973年到1974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基辛格乘飛機輾轉往返於以色列、埃及和敘利亞進行調解,「穿梭外交」一詞因此而誕生。他還在中美關系解凍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1971年7月,他秘密訪華,周恩來與他舉行會談。當時,周恩來嚴肅地批評了美國對越南的侵略,也批評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基辛格恭恭敬敬地聆聽。中美關系是基辛格一生引以為豪的成就,因為這改變了世界局勢。他是唯一一位健在的見過所有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美國政治家,至今在中美關繫上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辛格之後,活躍於外交舞台成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一個傳統,這個位置上又先後出了不少外交名人。卡特時代的布熱津斯基,老布希時代的斯考克羅夫特,小布希時代的康多莉扎·賴斯,奧巴馬時代的多尼隆、蘇珊·賴斯等都是如此。當然,假如總統更看重國務卿,或希望大權獨攬,情況就不同了。里根就不重視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執政期間換了6名顧問,且他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不能直接向總統報告,是歷屆總統班子里最沒權力的顧問。

4.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介紹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United States(U.S.)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寫NSC,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美國總統幕僚機構之一。

5. 外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做什麼的

導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日(11月12日)閉幕。按照慣例,全會閉幕當日晚間發表了公報。其中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國安」是做什麼的?外國也有類似的機構嗎?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是為了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根據《環球時報》的分析: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利於對國家安全利益的跨部門維護,防止它們因為各部門的工作分治而被削弱。

過去國人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大多局限於傳統安全領域,如國防建設、大國博弈、領土安全等等。但21世紀中國國家安全的內容遠不止這些,還包括經濟、特別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異軍突起,信息安全,也就是互聯網領域啦,以及其他很多很多領域。

總而言之呢,這個「國安」比北京那個國安要生猛很多,成立後將無處不在,主要職責是為了安全和穩定。

因為還沒有成立,所以也就是各種撲朔迷離,還停留在專家分析「應該怎麼做」的階段。看看國外的安全委員會,倒是個很好的參考。

美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NSC),主要是總統的幕僚機構,也是國家安全方面的最高決策或咨詢機構。它成立於1947年,當時美蘇兩國關系日益緊張,美國的大佬們覺得單憑外交已經搞不定蘇聯了,所以就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用以協調海陸空三軍以及國內情報和安全機構——沒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FBI和CIA的頂頭上司。NSC的主要職責是向總統提建議,制定統一的的外交政策。

NSC的核心成員包括:

·委員會主席:美國總統

·正式成員: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

·軍事顧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情報顧問:國家情報總監

·定期參與成員:白宮幕僚長、國家安全顧問等

·追加參與成員: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國土安全部部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等(臨時成員,根據會議內容名單發生變化)。

從名單上就可以看到,NSC其實就是總統的委員會。實際上自它成立以來,歷屆總統大多很倚重,特別是處理重大危機時,常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實際上成為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

NSC的決策體系包含如下層次:領導決策層:總統本人,擔任NSC主席,在NSC建議下作出正式決策;綜合咨議層:NSC的正式委員會,其組成人員包括法定成員和總統特許成員;一般咨詢、指揮協調與監督層:為了擴展NSC的參與者體系,這一層次容納了一般咨詢機構和立法部門,其中一般咨詢機構包括總統外國情報顧問委員會和國家對外情報委員會,指揮協調職能屬於國家情報主任,監督機構則包括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和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及附屬情報機構系統: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負責協調如下情報機構之活動,即國家情報委員會、國家反恐中心、國家反情報執行官辦公室、國家反擴散中心以及16傢具體的情報搜集與任務執行工作機構。

這16家機構處於安全決策體系的基層,包括CIA、FBI、國土安全部、各種情報組織等。可以看到,NSC的基本職能與機構網路已然鞏固並深深鑲嵌入美國的憲政體制之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基本情況大致如此了。

除除美國之外,巴西、智利、南非、土耳其、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國家安全委員會。

哦對了,蘇聯也有,叫做「克格勃」。

6. 什麼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什麼用途

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國家安全事務咨詢或決策機構。

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一些國家關於國內外安全和對外關系事務的高級咨詢或決策機構。如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是作為總統顧問,統一研究和制訂有關國家安全的內政、外交和軍事政策,並掌管情報部門。總統任主席。法定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以及總統任命並經聯邦參議院批準的其他官員。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法定的軍事顧問,中央情報局長為情報顧問。其工作班子是總統辦公室的一部分,由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領導。

7.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名單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名單:總統任委員會主席,其成員有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部長、財政部部長、緊急准備局局長、中央情報局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及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8.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美國於 1947年根據《國家安全法》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由總統任主席,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為法定的正式成員。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分別以軍事顧問、情報顧問身份法定列席會議。此外,總統可以根據需要指定有關人員列席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負責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在一切有關國家安全政策的統一與協調方面,向總統提出建議;協助總統制定、審查並協調與國家安全有關的內政、外交及軍事政策。前蘇聯\俄羅斯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克格勃」(俄文:?糊????育?????貐?她??袇??????桑怯傷樟サ姆醇淶埂捌蹩ā毖荼潿吹摹!捌蹩ā痹饢八嚳次被帷保牽骸八嗲宸錘錈暗」ぬ乇鷂被帷薄?/p>該委員會建立於 1954年 3月,當時稱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隸屬於部長會議,行使國家部一級的權力,1977年改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名稱變更表1917年12月: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1922年2月:國家政治保衛局1923年7月: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1934年7月:國家安全總局1941年2月: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1941年7月:國家安全總局1943年4月: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1946年3月:國家安全部1947年10月-1951年11月: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機構歸情報委員會管轄)1953年3月:內務部1954年3月: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1991年11月26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改為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FSB,中文音譯為「弗斯勃」)。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下轄國家安全局(原軍情五處)、秘密情報局(原軍情六處)、空軍情報局、海軍情報局,政府通信總部。 法國:部際情報委員會 ,始建於1989年4月,是法國最高的情報協調機構,受總理直接控制。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各情報機構的主要目標、任務,協調各情報機關的行動。該委員會由6名成員組成:總統辦公室主任、總理的情報協調人、對外安全局局長、領土監護局局長、國防秘書處秘書長、國防部情報局局長等。 德國目前有聯邦情報局、聯邦憲法保衛局、聯邦軍事情報局等。 日本:內閣調查室。 印度:研究分析處。世界上設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還有巴西、智利、南非、土耳其、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