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王荷波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分檔 2025-08-29 09:01:57

王荷波

發布時間: 2021-09-15 09:58:38

1. 1927年的八七會議選舉出以誰為首的臨時中央政治局

瞿秋白。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為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

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中央政治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1)王荷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毛澤東發言時強調「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關於軍事工作,毛澤東尖銳地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他著重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這是一個對中國革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論斷。這個論斷是從大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中取得的,它指出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實際上提出了以軍事斗爭作為黨的工作重心的問題。他建議「此次會議應重視此問題,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堅強起來注意此問題」。

2. 王小波是怎麼死的

王小波是病逝的。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

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游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2)王荷波擴展閱讀: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這些反烏托邦小說都凸顯出作家對國人生存狀態的關懷。張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義思想。人權意識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反烏托邦小說所揭示的正是「個人」的危機。無論《白銀時代》, 還是《黑鐵時代》,主流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已失去了一個個體的地位, 處於一種被奴役的地位。

人性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這是極權, 是那種被置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造成的。王小波以這個文革這個特殊的時代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的荒謬的生存體驗, 作者對這段荒唐歷史進行了反思與批判。

其作品中的理性與知識的現實意義。理性不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學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點。他本是個欣賞邏輯學、數學、科學的人,終身追求著理性與知識。這 可以從《有關「錯誤的故事」》、《科學與邪道》、《科學的美好》、《對待知識的態度》等雜文了解到王小波的思想觀點。

王小波把文革時期作為其作品的時代背景,這與他崇拜理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傳統文化以道德為宗旨,從道德價值的角度來剖析世界。這種看法當然有著它先進性的一方面,然而這種看法 認為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3. 中共北方局是個什麼性質的行政機關

中共北方局歷史上共設立過三次,非行政機關,性質上是負責某一地區的黨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黨委。歷史上的中共北方局:
一、1924年12月7日,中共中央、青年團中央和共產國際代表聯席會上,決定成立「常設性」、「享有全權」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李大釗任書記、譚平山為副書記。北方局負責直隸、山西、山東、河南、內蒙古、滿洲等地黨的工作。1925年初即撤銷。
二、1927年八七會議後,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並派王荷波、蔡和森赴北方局,張太雷赴南方局工作。9月初,中央北方局在北京成立,書記王荷波,秘書長蔡和森,委員有彭述之、張昆弟、劉國庄、楊善南。負責領導順直、山東、滿洲、山西及內蒙古的黨組織。9月下旬,北方局從北京遷駐天津。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被捕,不久犧牲。由蔡和森主持北方局工作。11月11日,中央決定撤銷北方局。
三、1930年8月,由順直省委改組而重建北方局。書記賀昌,組織部長阮嘯仙,宣傳部長余澤鴻,秘書長陳復,軍委書記張兆豐。1933年3月孔原任書記。1935年5月高文華任書記。1936年4月,劉少奇任書記,彭真任組織部長,陳伯達任宣傳部長,林楓任秘書長。抗日戰爭時期,楊尚昆、彭德懷、鄧小平先後任書記,領導華北敵後抗戰、根據地建設及敵占區黨的組織。1945年8月20日,改稱晉冀魯豫中央局。

4. 中共三大正式決定了什麼

中共三大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黨的中心工作,決定採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解決了中國革命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推進了中國革命的進程,這是中共三大的重大歷史功績。

在中國無產階級力量還相當薄弱的當時,中共三大正式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有力推動黨和革命力量迅速壯大,成為黨建設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新起點。

黨對國共合作的態度的幾個轉折

中共一大時,我們黨對國共合作持一種排斥的態度。中共一大之後,黨逐漸認識到當前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必須尋找同盟者,要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與國民黨實行合作。

1922年7月中下旬,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思想,這屬於黨外合作的形式,共產黨與國民黨平起平坐,這是第二個階段。

到了第三階段,中國共產黨考慮從聯合戰線轉到黨內合作。中共三大決定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從而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推向一個嶄新的進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共三大:黨史上首開統戰工作先河

5.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有哪些

1、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陳慶同,陳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

2、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3、博古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憲,乳名長林,字則民,江蘇無錫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卓越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和社會活動家。領導創辦了《解放日報》。

4、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雙,後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於江蘇常州。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5、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號琥璜,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一個農民家庭,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6. 想知道: 南京市 王荷波紀念館 在哪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基地

門票:免費開放

紀念館建築和展陳面積近千平方米,共展出200幅照片、20則故事、40件實物,其中許多照片和實物屬首次向社會公開。紀念館的電子翻書系統容納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文物圖集,參觀者還可觀看廉政影視、聆聽廉政歌曲。

7. 電影《忠誠與背叛》中的何夢蘭和徐雲天,歷史上有這兩個人嗎,還是杜撰出來的

徐雲天是杜撰出來的,但何夢蘭是有歷史原型的,其角色原型是當年籌備成立中國監察委員會的核心人物。

《忠誠與背叛》通過真實可感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譜寫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十名監察委員忠於職守、為黨履職的光輝篇章,著力塑造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的英雄形象,熱情謳歌了老一輩黨的紀檢幹部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忠於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劇情簡介——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變節者有之,腐化墮落者有之,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人的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面臨嚴峻考驗,建立一個中央一級的監察機構監督黨員、純潔組織已成當務之急。

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和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委員楊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義向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終於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



(7)王荷波擴展閱讀:

《忠誠與背叛》(原名:鑄劍1927)是由張玉中執導,王暉、劉之冰、徐箭、張曦文等主演的歷史類電影。

該片主要講述是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 王荷波和楊匏安以代表的名義向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終於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故事。

角色簡介——

1、王荷波

中共中央局委員、全國鐵路工會總書記,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帶領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因叛徒出賣起義失敗。在領導人決定籌建監督機構時候,四處奔波,並在中共五大成為監督委員,在新戰場不幸被捕壯烈犧牲。

2、楊匏安

中共駐國民黨黨團副書記,在蔣介石發動政變後,公開呼籲懲治殺人兇手,罷免蔣介石的職務。積極籌建監督委員會,並成為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委員。1931年慘遭殺害。

3、何夢蘭

徐雲天的未婚妻,在徐雲天背叛革命後奉命鋤奸狙擊徐雲天。

8. 四大代表分別是誰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陳潭秋、張太雷、周恩來、彭述之、李立三、羅章龍等20人(其中有表決權者14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

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張國燾、彭述之、李大釗、譚平山、李維漢、項英9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鄧培、王荷波、張太雷、羅章龍、朱錦堂5人為候補委員。會後,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閘北淞滬鐵路旁橫浜橋附近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的一棟石庫門住宅內舉行。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時、彭湃、陳喬年等20人代表當時全國994名黨員參加大會。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會議。大會選舉了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項英、瞿秋白、彭述之、譚平山、李維漢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因受馬林路線牽連,被維經斯基排擠,沒有參加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