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的翻譯
皇上認為他賢能就放了他,改任滎陽縣令。
整篇發給你,容易對比一些.
【汲黯傳】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寵於古之衛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庄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裡。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誅,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閨閣內不出。歲余,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
當是時,太後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蛉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史記·汲鄭列傳》)
【參考譯文】
汲黯,字長孺,是濮陽人。他的先人被古時的衛君寵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為父親而襲任官位。在孝景帝時做了太子洗馬,因為嚴肅使人畏懼。孝素帝駕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謁者。東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觀察。汲黯還沒到達那裡,到了吳郡就回來了,報告說:「越人互相爭斗本來是他們的風俗,不足以勞頓天子的使臣前往。」黃河以北地區失火,連著燒及千餘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視察情況乙汲黯回來報告說:「家裡人弄著了火,房子並排,所以連帶燒了,不值得擔憂?臣經過黃河南面。黃河南面的窮人有萬余家受到水災、旱災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殘食,臣以職務之便,拿令牌分發了黃河以南倉庫的粟米來賑濟貧民,臣還回令牌,請皇上治我假傳聖旨的罪過。」皇上認為他賢能就放了他,改任滎陽縣令。汲黯恥於做縣令(這么小的官職),就託病回家鄉了。皇上聽說,就把他召回來任為中大夫。因為汲黯多次急諫,不能久留宮內,改任東海郡太守。汲黯學習黃老學說,領導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靜,選擇郡丞和書吏來任用他們。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細節。汲黯多病,躺在內室里不出來,一年多,東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們稱贊他。皇上聽說了,召見他,任命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務求無為而治,宏揚大體,不拘泥文書法令。
這個時候,太後的弟弟武安侯田蛉為丞相,職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來拜見,田蚡都不答禮。但是汲黯見田蚡不首行跪拜禮,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會做文章和有學問的人,皇上說我想如何如何,汲黯應答說:「陛下內心多慾望卻表面上行仁義,怎麼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說話,怒氣沖沖,變了臉色下了朝。公卿都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後,對左右的人說:「太過分了,汲黯真是鹵莽!」群臣中有人責備汲黯,汲藉說:「天子任命公卿等輔佐的大臣,難道讓我們討好奉承,把主上置於不義的境地嗎?況且我已身在其位,縱使愛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沒朝廷呢!」
Ⅱ 《通鑒前篇序》及《通鑒前篇後序》
「朱子曰:『古史之體,可見者《書》、《春秋》而已。《春秋》編年通紀,以見事之先後;書則每事別紀,以具事之始末。意者當時史官既以編年紀事,至於大事則又采合而別記之。若二典所記,上下百有餘年,而《武城》、《金縢》諸篇,或更數月,或歴數年,其間豈無異事?蓋必已具於編年之史,而今不復見矣。』履祥按:《竹書紀年》載三代以來事跡,然詭誕不經,今亦不可盡見;《史記》年表起周共和庚申之歲,以上則無紀焉。歴世浸逺,其事往往雜見於他書,靡適折衷。邵子《皇極經世》,獨紀堯以來,起甲辰為編年歴;胡氏《皇王大紀》,亦紀甲辰以下之年,廣漢張氏因《經世》之年,頗附之以事。顧胡過於詳,而張失之簡。今本之以經,翼之以諸家之論,且考其系年之故,解其辭事,辨其疑誤,如東萊呂氏《大事記》,而不敢盡仿其例。起帝堯元載,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接於《資治通鑒》名曰《通鑒前編》。昔司馬公編輯《通鑒》,先為長編,蓋長編不嫌於詳,而《通鑒》則取其要也。後之君子,或有取於斯焉。要刪之以為《通鑒前紀》,是亦區區之所望也。景定甲子正月丁丑朔序。」
右通鑒前編起帝堯元載甲辰止威烈王二十三年戊辰凡一千九百五十五年通為十八巻二帝三王之事麤見首尾大抵出於尚書諸經者為可考信其出於子史雜書者不失之誕妄則失之淺陋葢其智不足以知聖人而流俗傳聞其髙者既以絕世拔出而大道必絕出於事物常情之表故其說失之誕妄其下者則又以世俗之腹量聖人之心故其說又失之淺陋惟以尚書之僅存者於今為帝王全書劉道原外紀之作尚書不入雖曰尊經避聖然帝王之事舍尚書則諸家真稗官小說之流耳今不敢從外紀之例而從胡氏大紀之例焉顧尚書一經諸儒解者雖已精詳但似未嘗潛泳反復以推篇章之全意而句解字釋意或不屬履祥因為之注釋章㫖隨意所到雖不能詳然聖經之篇章與聖人之體用似或得之至於子史雜書之不棄者則以古今共傳不可盡廢帝王世逺談者日希禮失求諸野此猶不愈於野乎故存其近似削其誕淺或加之辨釋焉但惟此編本名表年惟當於書史上闌之外表著其年而附證於章後爾既編年表例須表題或嫌於春秋綱目之例然所用者既史記年表之法而所表題又書經本語之文雖間或増損君子鑒其非僭可也周平王以後春秋自有全書但左氏收拾國史以翼經事於隠公之篇多誤庄公之篇多缺其間亦多有所遺如楚隨所以爭起於請爵管仲所以霸本於內政皆略不書甚而孔子出處述作亦俱不書焉以其書主於解經而其事或具於外傳諸史秦誓之作在於封餚屍之後傳既不及而書序又謬其時衛輒父子爭國夫子自楚反陳久之至衛明年即反魯而記者多謂夫子久於在衛履祥所編欲止平王而諸若此類不可不辨獲麟以後事多亡逸欲備古今以接通鑒則於春秋所不能避亦不敢盡入也春秋一書固聖人晚年哀痛之意然孔子周遊無位典冊不備未必盡得周史因見宗魯一國之䇿多違舊章就加筆削以示大法其餘多因舊史不盡改也則其歲月名號改以從周未必謬聖人之意況又自有皇極經世之例遂倂論次以接通鑒焉嗚呼荀恱申監之書志在獻替而遭值建安之季王仲淹續經之作疾病而聞江都之變然流涕曰生民厭亂久矣天其或者將啟堯舜之運而吾不與焉則命也履祥末學非二公比而其生不辰罹此百憂其所以拳拳綴輯者特不為憂悴廢業耳覆醤瓿固可知也劉道原外紀後序傷於廢疾愚嘗三復其辭而深悲之孰知吾之所悲又有大於道原者耶幸而天運循環無往不復聖賢有作必有復興三代唐虞之治於千載之下者區區此編之所望也上章執徐之歲冬至之日金履祥後序
Ⅲ 處當師顏原,出當致唐虞中的顏原,唐虞為何人
顏原,是顏回和原憲兩個名人的並稱。顏回是孔子的弟子,那部電影里為了撈落入長江的經書淹死的那位,不過那是虛構的情節,人是真實的人。原憲也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字子思,今山東臨沂市平邑縣仲村鎮南屯人。一生安貧樂道,不肯與世俗合流。孔子為魯司寇時,曾做過孔子的家臣,孔子給他九百斛的俸祿,他推辭不要。孔子死後,原憲隱居衛國,茅屋瓦牖,粗茶淡飯,生活極為清苦。一次,子貢高車駟馬,拜訪原憲。原憲衣著破爛,出來迎接。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可見生活極其清苦。
又,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止足》:「自喪亂已來,見因托風雲,徼幸富貴,旦執機權,夜填坑谷,朔歡 卓 鄭 ,晦泣顏原者,非十人五人也。」 宋林逋 《湖山小隱》詩之二:「 顏原遺事在,千古壯閑心。」
唐虞:也是遠古賢明帝王——堯帝和舜帝的並稱,堯帝又名唐堯,舜帝又名虞舜,合起來簡稱為唐虞。 的並稱。一般用來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伊呂 ,世似唐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詩:「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時代以前。」
Ⅳ 下面這是首整詩嗎如果不是請補充;這是首詩是誰寫的
少年中國說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啟超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任公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發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拿破崙之流於厄蔑,阿剌飛之幽於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捲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吒,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處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傑且然,而況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於此人也,而慾望以拿雲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而今頹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人懷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嗚呼!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對,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任公曰: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如其老大也,則是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澌滅,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此國,而今漸發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製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於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或為家族之國,或為酋長之國,或為諸侯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於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嬰兒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體之一二官支,先行長成,此外則全體雖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為胚胎時代,殷周之際為乳哺時代,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為童子時代。逐漸發達,而今乃始將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長成所以若是之遲者,則歷代之民賊有窒其生機者也。譬猶童年多病,轉類老態,或且疑其死期之將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成未成立也。非過去之謂,而未來之謂也。
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於此地球之上者既數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也。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時代也。幽、厲、桓、赧,則其老年時代也。高、文、景、武,漢朝之少年時代也。元、平、桓、靈,則其老年時代也。自余歷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謂為一朝廷之老也則可,謂為一國之老也則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猶一人之老且死也,於吾所謂中國者何與焉。然則,吾中國者,前此尚未出現於世界,而今乃始萌芽雲爾。天地大矣,前途遼矣。美哉我少年中國乎!
瑪志尼者,義大利三傑之魁也。以國事被罪,逃竄異邦。乃創立一會,名曰「少年義大利」。舉國志士,雲涌霧集以應之。卒乃光復舊物,使義大利為歐洲之一雄邦。夫義大利者,歐洲之第一老大國也。自羅馬亡後,土地隸於教皇,政權歸於奧國,殆所謂老而瀕於死者矣。而得一瑪志尼,且能舉全國而少年之,況我中國之實為少年時代者耶!堂堂四百餘州之國土,凜凜四百餘兆之國民,豈遂無一瑪志尼其人者!
龔自珍氏之集有詩一章,題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嘗愛讀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國民而自謂其國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國民而自知其國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諺有之曰:「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然則,國之老少,又無定形,而實隨國民之心力以為消長者也。吾見乎瑪志尼之能令國少年也,吾又見乎我國之官吏士民能令國老大也。吾為此懼!夫以如此壯麗濃郁翩翩絕世之少年中國,而使歐西日本人謂我為老大者,何也?則以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幾十年八股,非寫幾十年白折,非當幾十年差,非捱幾十年俸,非遞幾十年手本,非唱幾十年喏,非磕幾十年頭,非請幾十年安,則必不能得一官、進一職。其內任卿貳以上,外任監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備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飲食步履視聽言語,尚且不能自了,須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於此而乃欲責之以國事,是何異立無數木偶而使治天下也!且彼輩者,自其少壯之時既已不知亞細亞、歐羅巴為何處地方,漢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猶嫌其頑鈍腐敗之末臻其極,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腦髓已涸,血管已塞,氣息奄奄,與鬼為鄰之時,然後將我二萬里山河,四萬萬人命,一舉而畀於其手。嗚呼!老大帝國,誠哉其老大也!而彼輩者,積其數十年之八股、白折、當差、捱俸、手本、唱諾、磕頭、請安,千辛萬苦,千苦萬辛,乃始得此紅頂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號,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畢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兒拾金一錠,雖轟雷盤旋其頂上,而兩手猶緊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顧也,非所知也,非所聞也。於此而告之以亡國也,瓜分也,彼烏從而聽之,烏從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兩年內,洋人不來,強盜不起,我已快活過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幾個衙門;賣三幾百萬之人民作仆為奴,以贖我一條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難辦?嗚呼!今之所謂老後、老臣、老將、老吏者,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手段,皆具於是矣。西風一夜催人老,凋盡朱顏白盡頭。使走無常當醫生,攜催命符以祝壽,嗟乎痛哉!以此為國,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歲而殤也。
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恆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隸,則烹臠棰鞭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選自《飲冰室合集》
Ⅳ 以唐或它諧音開頭的褒義成語
馮唐易老
求馬唐肆
唐突西子
唐哉皇哉
馮唐白首
馮唐頭白
荒唐無稽
求馬於唐肆
唐突西施
馮唐已老 求馬於唐市 唐臨晉帖 唐虞之治
祝你好運!
Ⅵ 姓唐,起名,兩字的
為您打雜三款候選:
唐嘯
唐虞之治、嘯吒風雲
字義嘯表示嘯歌、嘯傲、呼嘯,意義優美。
音律唐、嘯的讀音是táng、xiào,聲調為陽平、去聲。
字型唐為半包圍結構,姓名學筆畫10畫;嘯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6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10-16,五格俱佳。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唐唐 • 嘯傲」。成語唐虞之治 虎嘯風生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名言名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定風波》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岳飛《滿江紅》
唐頌
一曲雅歌和上下,幾弦妙曲頌古今。 和唐宋同音,唐宗宋祖
字義頌表示贊揚、祝願、頌祝,意義優美。
音律唐、頌的讀音是táng、sòng,聲調為陽平、去聲。
字型唐為半包圍結構,姓名學筆畫10畫;頌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3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10-13,五格大吉。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廣大 • 祝願」。成語唐虞之治 頌聲載道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唐蓬
朝氣蓬勃、蓬蓽生輝
字義蓬表示茂盛、蓬勃、蓬茸,意義優美。
音律唐、蓬的讀音是táng、péng,聲調為陽平、陽平。
字型唐為半包圍結構,姓名學筆畫10畫;蓬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17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10-17,五格俱佳。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廣大 • 茂盛」。成語唐虞之治 桑弧蓬矢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名言名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唐·杜甫·客至
希望幫到你,若滿意,望採納,謝謝!
Ⅶ 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的翻譯
內多欲而外施仁義」這句話應該理解為:你內心私慾很重而外表又裝出仁義。
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難道要效仿唐堯、虞舜治國的方法嗎?
Ⅷ 有哪些帶唐開頭的成語
唐突西子
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時美..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
437
唐哉皇哉
形容規模宏偉,氣勢盛大。也用於貶義..
《後漢書·班畸傳》:「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亘之哉?唐哉..
618
唐臨晉帖
臨:摹仿字畫;帖:書法、繪畫的範本..
明·陶宗儀《輟耕錄·論詩》:「德機詩如何?曰:『德機詩如唐..
44
唐突西施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
梁啟超《詩話》:「更會串一戲,曰《易水餞荊卿》,其第一幕『..
48
唐虞之治
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古代聖帝..
《古文觀止·王鏊〈親政篇〉》:「吳楚材等尾批『誰謂唐虞之治..
Ⅸ 夏商之前的所謂「唐虞之世」算不算朝代
不算。
除開文獻,沒有確鑿考古證據證明此時存在重大文明中心現象(實際上代表夏文明的二里頭遺址是最早的文明中心,無論是居住集聚性,還是化石,遺物數量,墓葬規格等。都和之前的遺跡不可同日而語。)
客觀上就算是文獻,司馬遷史記家天下也是從夏啟開始的,換言之,也即從夏啟開始,生產力發展,私有制出現,正式支撐起了國家,軍隊這個上層建築的存在(以及必要)。而此前,「中國非國」,而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
即便是贊同「唐虞之治」,也是古今基於對原始社會公有制,沒有剝削壓迫社會的嚮往。這和朝代也沒有什麼關系。
Ⅹ 急求;帶有唐的成語和帶有伊的成語必須是褒義詞的。兩個成語可以連在一起說。不要諧音。謝謝大家了~
唐虞之治 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古代聖帝賢君。舊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
匪朝伊夕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間之短。
蒹葭伊人 蒹葭:初生的蘆葦。伊人:那個人。指一心尋求思戀而不曾會面的人。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下車伊始 伊:文言助詞;始:開始。舊指新官剛到任。現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到一個地方。
馳志伊吾 伊吾,今新疆哈密。以之表示嚮往在邊塞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