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歷史沒有記載具體時間,大概是15世紀前後傳入中國的。
玉米傳入中國己經有400多年,在我國種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廣引進品種,結合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獲得適應中國環境的品種。1950年以前,中國僅進行了極少的雜交種選育研究,沒有在生產上應用。實際上,玉米雜交能增產的理論研究在美國早在1909年就己經開始。我國對雜交玉米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從1949年開始,為了迅速提高糧食生產,國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雜交種推廣方案,全國各主要院校相繼開展了品種間雜交種的選育工作,並在生產上同步推廣。那時不需要品種審定,新品種一旦表現良好就地推廣。代表品種有坊雜2號、齊玉25號、小粒紅x東崗黃馬牙等。
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單交種是河南新鄉農科所於1963年組配成功的,產量在4500一6o00kg/hmZ,t匕當時的品種增產30%一40%,1965年開始推廣種植。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白單4號也開始推廣。到70年代,中國科學院的群單105、廣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東市農科所的丹玉6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的中單2號等新品種也相繼育成推廣。
參考資料:玉米-網路
② 玉米什麼時候引進中國
1、我國玉米育種起始於20世紀初。1900年,京師大學堂羅振玉率先在書刊中介紹歐美玉米良種和栽培技術。隨後,《農學報》開始宣傳玉米良種及栽培知識。
2、從1926年起,金陵大學的王緩等分離自交系並組配雜交種供教學使用,1930年中央大學的趙連芳等開始選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銘賢學校在太谷進行美國玉米品種引種試驗,中選育出金皇後品種,推廣種植到華北、東北、西南等各省。
(2)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1、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我國對玉米的栽培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播種: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
③ 玉米引進中國的時間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1367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里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所謂御麥面,不過是專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黃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志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④ 玉米是什麼時候由誰引入中國的
傳說是哥倫布環游世界的時候。史書記載明朝中後期,開始從美洲傳入中國的美洲高產旱地農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在乾隆時期才普遍種植。
⑤ 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志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⑥ 玉米是什麼年代引進中國的
歷史沒有記載具體時間,大概是15世紀前後傳入中國的。
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志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
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6)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玉米的地方叫玉麥、棒子、包穀,還有玉高梁、包蘆、珍珠米、六穀米等不同叫法。由於玉米曾為宋徽宗皇親嘗過,又博得了「御麥」的美稱。玉米的祖籍並不在我國。一般認為,玉米的原產地在南美洲。
人們熟知的秘魯,在印第安語中就有「玉米之倉」的說法。考古學家們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遺跡中,發現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魯的海岸附近至今還保存有古城遺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築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圖案。分析這些遺跡,考古學家們推測,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遠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開始廣泛種植玉米了。
⑦ 玉米 傳入中國的時間當時中國所處的朝代謝謝
概17世紀
期
玉米
土豆
辣椒
番薯都
明朝末期由呂宋傳入
(註:呂宋
今非律賓
前
直
附屬
)
我記
徐光啟撰寫
[
工
物]
面
(註:徐光啟
明代著名
理
家
農科
家
物理
家
數
家
科
家)
⑧ 玉米何時傳入中國
1492年哥倫布在美洲發現印第安人以玉米為食物,於是將其帶回歐洲, 隨後傳播種植到世界各地。在傳入歐洲55年後,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縣志》就出現了關於玉米在中國的最早文字記載;四年後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當時,由雲南土司進貢的玉米在送入北京的途中經過河南鞏縣,又被《鞏縣志》留下記載。
這種在中國出現的新奇植物,為了撰寫《本草綱目》行走四方的李時珍(1518-1593),在1552至1578年遊走采寫的過程中,也發現了玉米在長江中下游的種植,但他對當時玉米的描寫是「種者亦罕」。
⑨ 土豆 玉米 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兩者傳入中國的時間分別是:土豆是在1628年前;玉米是在1531年。
1、土豆
17世紀之前,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徐光啟 (1562—1633) 所寫的《農政全書》中記載有「土豆」。在《農政全書》卷二十八記載有下述一段話: 「土芋, 一名土豆, 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 潔白如玉。」
由此可見, 土豆的引進在1633 年前無疑;更准確地說,馬鈴薯在1628 年前已傳入中國,並且廣為人知、普遍栽種, 因為1628 年為《農政全書》出版的大致時間。
2、玉米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9)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1、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葯及優質保健品。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
2、玉米傳入中國己經有400多年,在我國種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廣引進品種,結合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獲得適應中國環境的品種。1950年以前,中國僅進行了極少的雜交種選育研究,沒有在生產上應用。實際上,玉米雜交能增產的理論研究在美國早在1909年就己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