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上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是一類重要的免疫效應分子。是由動物免疫系統淋巴細胞產生的蛋白質,經抗原的誘導可以轉化為抗體。
注射疫苗或類毒素後產生的抗體本質上就是免疫球蛋白。
⑵ 免疫球蛋白E
免疫球蛋白E(IGE)超標過量的,我們都稱之為「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irritable the physique)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葯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葯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
從免疫學角度看,「過敏體質」的人常有以下特徵:
①免疫球蛋白E(Ig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倍~10.000倍。
②正常人輔助性T細胞1(Th1)和輔助性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占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IL-4)物質,它能誘導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
研究證實,唾液乳桿菌,加氏乳桿菌都具有顯著的抗過敏功能,其中福敏康益生菌中的唾液乳桿菌是研究最多的抗過敏的乳酸菌分離菌株,唾液乳桿菌集中存在益生菌當中,採用了具有增強抗過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組合物,通過促進白介素質12(IL-12)和干擾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應過度的過敏現象的方法。抗過敏益生菌菌株和腸道壁上的樹突裝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活化細胞內的轉譯蛋白移至核內而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屬於先天免疫的一個環節,因此,藉由其細胞壁多糖尿病類物質如肽聚糖、脂多糖、多糖等,經先天免疫系統,確實能活化T細胞的發育。
⑶ 免疫球蛋白有哪幾種各有什麼作用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存在於血漿中的一類具有抗體活性的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也見於其他體液、組織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漿內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數存在於丙種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約占人血漿丙種球蛋白的70%,分子量約15萬,含糖2~3%。IgG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其中分子量為2.5萬的肽鏈,稱輕鏈,分子量為5萬的肽鏈,稱重鏈。輕鏈與重鏈之間通過二硫鍵(—S—S—)相連接。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受抗原(如病原體)刺激後產生的,其主要作用是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時也有致病作用。臨床上的過敏症狀如花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青黴素導致全身過敏反應,皮膚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劑能增強人體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盤中提取的丙種球蛋白制劑可防治麻疹、傳染性肝炎等傳染病。
⑷ 免疫球蛋白的定義
免疫球蛋白是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蛋白質,存在於丙種球蛋白中,即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和免疫球蛋白E,臨床上主要測定前三種。正常情況下,這些抗體對人的組織不發生作用,只有在病理情況下,人的正常組織發生改變,形成了抗原性,則機體就產生了相應的抗體與之結合
⑸ 人體免疫球蛋白
我父親2000年肺穿孔,肺結核住院,當時已經到咳血的程度。非常嚴重。後來在醫院治好後,出院前打了人體免疫球蛋白。住院前體重嚴重下降,基本可以說是皮包骨。出院後因結核病人需要在平時飲食中補充營養,大概一年不到體重恢復到正常水平,臉上略顯發福。在後來的10年,也就是2010年止。肺結核及其他炎症都為發生,客觀的說這個人體免疫球蛋白還是對肺結核免疫低的人群有一定提高作用。在第一次住院到2010年間因父親抽煙和喝酒的原因,導致肺穿孔,肺積水,胸膜炎增厚再次住院。到今天一共7次,今年9月按慣例來了一次出院後,大前天因空氣質量和天氣驟冷導致呼吸困難又來進來了,還用上呼吸機了。來一次身體就要差,醫生說是肺功能失常最嚴重的級別,恢復不了的,之前就要求醫生跟我父親再打一次人體免疫球蛋白的,但是醫生都是不建議打。因為存在一定安全性(葯本身的供給體)自身可能也會有耐葯性(或葯品質量的好壞是非能到達第一次的效果現在很難說)。我也咨詢過我做護士的同學,她的建議也是不要打,因為不知道供給體是否健康(我的理解是擔心不是正規渠道生產的吧)她說提高免疫力還不如吃胎盤,起碼知道供給者的健康狀況。醫院有熟人就可以了。(關於吃人肉是不是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我不知道也不討論),到目前我對人體免疫球蛋白還是抱好感的,因為確確實實對我父親是起了很大作用,只怪我父親透支身體,煙酒不戒也不在意營養的補充。所以今天再打一針人體免疫也為遲已晚。這東西對於你我正常人或者未到達免疫力低下者都不需要使用,但確確實實對我父親當時對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的人卻是一根救命良葯。
⑹ 什麼是免疫球蛋白
指具有抗體活性的動物蛋白。主要存在於血漿中,也見於其他體液、組織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漿內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數存在於丙種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約占人血漿丙種球蛋白的70%,分子量約15萬,含糖2~3%。IgG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其中分子量為2.5萬的肽鏈,稱輕鏈,分子量為5萬的肽鏈,稱重鏈。輕鏈與重鏈之間通過二硫鍵(—S—S—)相連接。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受抗原(如病原體)刺激後產生的,其主要作用是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時也有致病作用。臨床上的過敏症狀如花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青黴素導致全身過敏反應,皮膚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劑能增強人體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盤中提取的丙種球蛋白制劑可防治麻疹、傳染性肝炎等傳染病。
臨床上補充免疫球蛋白一般採用注射的方法,而採用口服的方法簡直是笑話,正常人體胃酸PH值只有1~2,在這種條件下基本可以分解大部分食物,分解後的物質不具備原有的作用,因此部分營養品在口服情況下是無法起到廣告宣傳中的作用。
⑺ 免疫球蛋白有什麼作用或功效
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IgG 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占總的免疫球蛋白的75%,是初級免疫應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體,它僅以單體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體屬於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軍作用,它能夠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調理作用),中和細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結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細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G 在機體合成的年齡要晚於IgM,在出生後第3 個月開始合成,3-5 歲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在自然被動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 還具有調理吞噬和結合SPA等作用。 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兩種,血清型IgA可介導調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機體粘膜防禦系統的主要成分,覆蓋在鼻、咽、氣管、腸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著,減緩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對某些病毒、細菌和—般抗原具有抗體活性,是防止病原體入侵機體的第一道防線。外來抗原進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後,無需中央免疫系統的參與,自身就可進行免疫應答,產生分泌型抗體,即SIgA。已有研究證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兩者呈正相關。 IgM 是抗原刺激誘導體液免疫應答中最先產生Ig 的,IgM 不是細胞,但可結合補體,主要分布於血清中。由於IgM 有較高的結合價,所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體,其殺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 高500- 1000 倍,IgM 在機體的早期防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⑻ 免疫球蛋白是什麼
(immunoglobulin )具有抗體活性的動物蛋白,是一種糖蛋白。主要存在於血漿中,也見於其他體液、組織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漿內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數存在於丙種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約占人血漿丙種球蛋白的70%,分子量約15萬,含糖2~3%。IgG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其中分子量為2.5萬的肽鏈,稱輕鏈,分子量為5萬的肽鏈,稱重鏈。輕鏈與重鏈之間通過二硫鍵(—S—S—)相連接。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受抗原(如病原體)刺激後產生的,其主要作用是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時也有致病作用。臨床上的過敏症狀如花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青黴素導致全身過敏反應,皮膚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劑能增強人體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盤中提取的丙種球蛋白制劑可防治麻疹、傳染性肝炎等傳染病。
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是萬能的
首先,丙種球蛋白注入人體後產生的免疫力是被動給予的,不是自身主動產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後體內丙種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復到原來水平,要長期保持體內所含丙種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須每隔2周注射1次。
其次,應用丙種球蛋白有一定的適應症,因為該葯隨所含抗體量的不同而預防效果各異。普通的丙種球蛋白主要用於預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種球蛋白來預防各種疾病是不可能的。
第三,如果反復注射丙種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為抗原,刺激人體產生一種對抗丙種球蛋白的抗體,即抗抗體,一旦再注射丙種球蛋白,就會被抗抗中和,不能發揮其抗病作用。
第四,人體自身能夠合成丙種球蛋白,如經常使用外來葯品,就會抑制自身抗體的產生,從而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
第五,由於丙種球蛋白是血液製品,萬一在來源上把關不嚴,反而造成血源污染,使健康人體傳染上疾病,況且對人體來說,外來的丙種球蛋白畢竟是「異物」,個別人注射後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因此,把丙種球蛋白作為強化劑、補葯來使用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想通過反復注射該葯來長期預防疾病、增強體質也是不可能的。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Ig 分子的基本結構是由四肽鏈組成的,即由二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小的輕鏈(L 鏈)和二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大的重鏈(H 鏈)組成的。L鏈與H鏈是由二硫鍵連接形成一個四肽鏈分子,稱為Ig分子的單體,是構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現已知5 種免疫球蛋白中IgG、IgA 和IgD的H鏈各有一個可變區(VH)和三個恆定區(CH1、CH2 和CH3)共四個功能區。IgM和IgE 的H鏈各有一個可變區(VH)和四個恆定區(CHl、CH2、CH3 和CH4)共五個功能區。VL和VH 是與抗原結合的部位,單體由一對L鏈和一對H鏈組成的基本結構,只有2 個與抗原結合的位點,如IgG、IgD、IgE、血清型IgA;雙體由J鏈連接的兩個單體,有4 個與抗原結合的位點,如分泌型IgA(SIgA),所以SigA 結合抗原的親合力要比血清型IgA 高。五聚體由J 鏈和二硫鍵連接五個單體,如IgM。五聚體IgM 理論上應為10 個與抗原結合的位點,但實際上由於立體構型的空間位阻,—般只有5 個結合點可結合。
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IgG 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占總的免疫球蛋白的75%,是初級免疫應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體,它僅以單體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體屬於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軍作用,它能夠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調理作用),中和細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結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細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G 在機體合成的年齡要晚於IgM,在出生後第3 個月開始合成,3-5 歲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在自然被動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 還具有調理吞噬和結合SPA等作用。
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兩種,血清型IgA可介導調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機體粘膜防禦系統的主要成分,覆蓋在鼻、咽、氣管、腸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著,減緩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對某些病毒、細菌和—般抗原具有抗體活性,是防止病原體入侵機體的第一道防線。外來抗原進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後,無需中央免疫系統的參與,自身就可進行免疫應答,產生分泌型抗體,即SIgA。已有研究證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兩者呈正相關。
IgM 是抗原刺激誘導體液免疫應答中最先產生Ig 的,IgM 不是細胞,但可結合補體,主要分布於血清中。由於IgM 有較高的結合價,所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體,其殺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 高500- 1000 倍,IgM 在機體的早期防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
運動強度對免疫球蛋白的影響
一般認為,運動強度是淋巴B細胞分泌功能改變的首要因素,如強度過小或時間不長,則不會引起抗體水平的變化。
Edwards 等報道,5min 強度的上下樓梯跑後,B細胞不會發生顯著的改變。Hanson 等在觀察運動員75%VO2max 跑8-12km 後血中抗體也沒有顯著變化;Ricken(1990)和Nieman(1991)指出長期有氧訓練會引起機體IgG、IgA、IgM 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余學好通過對普通學生和太極拳運動員進行一些免疫機能的指標測試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運動的實驗組,血清中的IgM 含量有顯著性提高,並且,實驗組無論運動前還是運動後,血清中的IgG,IgA,IgM 含量都顯著高於對照組。另外,如氣功、太極拳、健身操等運動均可使抗體水平提高[6];蔣桂鳳等研究健身操對女大學生機體免疫球蛋白的影響中得出,每周參加3 次鍛煉者,血清IgG 含量比對照組及每周鍛煉1次者高,且在第10 周與第12 周存在顯著性差異[7];而實驗組間及與對照組血清IgM、IgA 含量差異無顯著性。但也有不同結論,如 Michell 等對11 名青年受試者進行了12 周有氧訓練,觀察運動對人體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測試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響,發現中等強度運動IgA,IgM 會顯著下降。這些與前述結論相矛盾的原因可能與實驗設計、運動方式、實驗系統的差異有關。
但是長時間的或高強度的運動對於身體免疫力反而有著不利的影響。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導致免疫抑制反應,增加急性傳染病的易感源,降低機體抗感染的免疫機能。我國學者嬌偉研究首次發現,持續的大運動量訓練可使運動員血清出現免疫抑制蛋白,其分子量為140KD,說明免疫抑制蛋白在運動與免疫的調節中發揮著作用;Tvede 用溶血空斑法檢測抗體部分細胞(B 細胞),發現降低,但偶爾幾次劇烈運動對主要免疫球蛋白IgG 的濃度基本上無影響,過度訓練也僅引起輕微的降低,主要表現在淋巴細胞的數量及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下降,這種免疫球蛋白的降低隨著運動訓練負荷的增加而顯著加劇。任保蓮觀察一次大運動量訓練課和400m 跑對女子田徑運動員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的影響結果表明大運動量訓練後即刻,IgA、IgM 顯著升高,IgG 非常顯著增高;恢復3h 後,IgM 仍然顯著高於訓練前水平,IgA、IgG 已恢復到訓練前水平。唐蘇麗等觀察國家女子手球運動員大負荷訓練期末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情況得出:大運動負荷後運動員IgA、IgM 水平顯著性降低,表明大負荷強度運動疲勞後機體出現免疫抑制,疾病易感性增加。我國學者觀察到長跑運動員冬訓期間,在加大運動量初期1 個月,IgG,IgA 含量顯著下降,IgM無明顯變化,冬訓2個月後IgG,IgA 均已恢復正常。PtrovaI.V 等發現,高水平運動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而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其非特異性免疫機能同樣明顯降低;浦鈞宗等研究不同訓練量對動物免疫指標的影響指出:5 周遊泳訓練後小鼠抗原引起的抗體應答受到抑制,抗體產生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還有研究指出在劇烈運動或幾星期的強度運動後,抗體產生改變,運動員以高強度跑45km 或75km 時,血清免疫球蛋白減少10%- 28% 達2d 之久。分泌型抗體IgA(SIgA)在粘膜表面起著重要的防禦作用,運動後即刻能減少唾液SigA 的含量,慢性高強度訓練導致SigA 降低可持續一段時間,所以長時間劇烈運動會抑制機體粘膜的免疫功能,這可能是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後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普遍認為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功能,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會降低運動員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下降恰恰是一次次過渡訓練未能充分恢復造成免疫抑制累積的結果,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不能掉入「運動越多越大越好」的誤區,需掌握自身體育鍛煉的最佳范圍,以達到真正強身健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