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解釋及計算
一、移動加權平均法
時值一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二、計算公式如下:
1.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2.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實際成本
3.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採用移動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於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至於例題還是你找書看吧!我在這打上不容易看懂
『貳』 移動加權平均法怎麼計算
9月份存貨成本計算如下:
1、9月10日購入400隻庫存存貨單價=(100*23+400*22.5)/(100+400)=22.6元
9月10日庫存成本=(100+400)*22.6=11300元
2、9月12日發出存貨成本=300*22.6=6780 元
9月12日發出300隻後庫存存貨成本=(100+400-300)*22.6=4520元
3、9月20日購入200隻庫存存貨單價=(4520+200*22)/(100+400-300+200)=22.3元
9月20日購入200隻庫存存存貨成本=(100+400-300+200)*22.3=8920元/4、9月25日發出300隻後庫存存貨成本=(100+400-300+200-300)*22.3=2230元
4、9月30日購入333隻庫存存貨單價=(2230+333*20)/(100+400-300+200-300+333)=20.53元
9月的底的存貨數量(100+400+200+333)-(300+300)=433隻
9月末庫存存貨成本=存貨單價*存貨數量=20.53*433=8889.49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存貨的單價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但是在現在電算化普及的今天,計算一般用電腦處理,公司也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
(2)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庫存成本核算的四種實際計價方式如下:
1、移動平均法
如果出庫單填寫了單價,直接進行記賬處理;如果沒有填寫單價,按現存的結存數量與結存成本來計算出庫單價;如果計算出來的單價為零或者是紅字出庫單,則必須填寫出庫單價。否則不能記賬。
2、先進先出法
在先進先出法下,如果庫存單存貨沒有單價,經過記賬處理後,會按照存貨未出庫的先入庫記賬單價,作為出庫單價;如果庫存單存貨填寫了單價,記賬後,出庫單的出庫成本不變,系統自動填寫入庫單價與應出單價,在計價輔助庫增加出庫調整。
出庫數量大於第一次進貨數量時,會使出庫存貨佔用兩批或兩批以上的進貨,系統中按照先出完最早進貨的原則,按照計算發出總金額,除以出庫數量得出本次出庫的平均單價。
3、全月平均一次單價法
在這種情況下,出庫單的記賬在系統不受限制,記賬後不體現存貨的出庫成本,必須經過期末處理以後才能得到存貨的出庫成本。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某批次存貨購入時的實際單位成本,作為該批發出時的實際成本。在個別計價的出庫單上標明了所出的批次,應按批次分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