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人所得稅怎麼扣法
企業為職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有兩種情況:第一,職工自己承擔個人所得稅,企業只負有扣繳義務;第二,企業既承擔稅款,又負有扣繳義務。舉例說明如下:
第一,企業作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按規定扣繳該職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代扣個人所得稅時,借記「應付工資」科目,貸記「應交稅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科目。
例1:企業為職工顧某發放9月份工資3600元。稅款由顧某自己承擔,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顧某應納稅額=(3600-800)×15%-125=295(元)。
月末發放工資時,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工資 3600
貸:現金 3305
應交稅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95
繳納稅款分錄略(下同)。
第二,企業為個人代負個人所得稅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按照合同或者協議規定,納稅義務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全部或部分由企業負擔。這種情況通常是企業的自願行為。二是因企業未履行扣繳義務,個人所得稅由企業賠繳。這種情況是稅法對企業未履行扣繳義務的一種「處罰」。企業除了賠繳稅款外,還需按規定繳納一定數量的滯納金和罰款。
由於個人所得稅是對取得應稅收入的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其稅款本應由個人負擔。企業代納稅人負擔的稅款屬於與企業經營活動無關的支出,應記入「營業外支出」 科目。與之相適應,企業代負的個人所得稅也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在年終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應全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例2:企業為職工王某發放9月份工資3200元。按協議規定,王某個人所得稅由該企業承擔。按照國稅發[1995]065號文件的規定,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速算扣除數)÷(1-稅率)=(3200-800-125)÷(1-15%)=2676.47(元);
應扣繳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676.47×15%-125=276.47(元)。
賬務處理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276.47
貸:應付工資 276.47
若該企業當年度稅前利潤總額為120000元,營業外支出賬戶中列支代負本單位職工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為30000元,不考慮其他納稅調整因素。則: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120000+30000=150000(元);
應納企業所得稅額=150000×33%=49500(元)。
需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企業支付的工資本應是含稅的,企業代負的稅款和職工實際取得的收入,是企業本應支付給職工的含稅工資。因此,應將為職工代負的個人所得稅,記入應付工資賬戶貸方和相應的科目中,以體現實際發放工資總額的真實性。即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等科目,貸記「應付工資」科目,同時借記 「應付工資」科目,貸記「應交稅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科目。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是將本應由個人負擔的個人所得稅名正言順地改由企業負擔。這與國家開征個人所得稅的意義直接相違背,其結果必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從而減少了企業所得稅。
應為:
1、月末計提員工工資
借:管理費用/營業費用/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企業繳納社保/住房公積金/個人所得稅時
借:其他應付款-社保(匯總所有員工承擔的)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匯總所有員工承擔的)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匯總所有員工承擔的)
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承擔的部分)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承擔的部分)
貸:銀行存款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承擔的部分)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承擔的部分)
B. 公司的個人所得稅怎麼扣除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內容主要包括:個稅起征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其中大家最關心的當屬個稅起征點,因為這一點對於所有人的執行標准都是一樣的,而且簡單易懂。
有些人只知道個稅起征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但是卻並不清楚個稅到底是怎麼扣的,其實並非5000元以上就要扣稅。
下面融360理財分析師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工資是如何扣稅的。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舉例說明。假設你的月薪是8000元,在北京工作,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如下:
個稅改革力度空前 你知道工資是怎麼扣稅的嗎?
這裡面我們只用考慮個人繳費比例,不用考慮單位繳費比例。
1、工資要先扣除五險一金
個人需要繳納的五險一金為8000×(8%+0.2%+2%+12%)+3=1779元,8000-1779=6221元
2、其次要減去個稅起征點
再減去個稅起征點3500元,還剩6221-3500=2721元,這部分的金額叫作「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說,其它的錢都不用扣稅,這部分錢要扣稅。
3、套入個稅計算公式
個稅改革力度空前 你知道工資是怎麼扣稅的嗎?
應納稅所得額2721元對應的稅率為10%,然後再減去「速算扣除數」,最終扣的個稅如下:
2721×10%-105=167.1元。
稅前工資-五險一金-個稅=到手的工資。
案例中最終到手的工資=8000-1779-167.1=6053.9元。
那麼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之後,繳納的個稅會減少到多少呢?
1、工資先扣除五險一金
這部分與上述結果不變,五險一金扣除1779元,還剩6221元
2、再減去5000元的個稅起征點
6221-5000=1221元,這是應納稅所得額
3、計算個稅
1221元對應的稅率為3%,繳納的個稅為1221×3%=36.63元
個稅少繳了167.1-36.63=130.47元,降幅為78%,幅度還是挺大的。
另外,有一點大家被忽略了,這次不僅上調了個稅起征點,還下調了部分稅級的稅率,具體如下:
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所以,如果你的工資為1萬元以上,不僅個稅起征點上調了,對應的稅率也會下調,少繳的個稅會更多。
假設你的稅前工資是1.2萬元,個稅改革之前,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611.6元,個稅改革之後,每個繳納的個稅只有129.99元,比原先少繳了481.61元,這下就能看到差距了。
最後融360理財分析師還要說兩點
1、我們所說的個稅起征點為5000元,針對的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後的金額,所以實際工資在6000元以上才需要扣稅。
2、除了上調個稅起征點、降低部分稅率之外,還增加了專項扣除項目,比如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和房租等,實際節省的個稅會更多。
結論就是,這次個稅改革的幅度其實要大於大家的預期,對工薪族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減負。
C. 個人所得稅怎麼扣
對你的問題我舉例說明回答你:
第一、現在工資薪金申報個人所得稅是執行:累計預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當前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對應稅率計算累計應預扣稅額,減去以前月份累計已預繳稅額。
第二、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三、舉例子:
假設某員工1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2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21000元,如該員工有住房貸款利息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每月定額扣除3000元,該員工每月三險一金為1000元,則1月份和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稅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計工資應預繳稅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資已預扣預繳稅款,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為:570-210=360元。
第四、從上你可以看出:兩個月合並申報工資,並不會造成多繳或者少繳。
D. 個人所得稅是怎麼扣的
在現代社會,交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有一句名言是,世界上只有兩件事兒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 那麼在我們中國,上班族的個人所得稅是如何扣除的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稅後工資是等於稅前工資減去個人社保扣費,再減去個人公積金再減去個人所得稅,而這個個人所得稅怎麼算呢?是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再減去一個速算扣除數 ,有人會問啦,什麼是當月應納稅所得額呢?和這個月工資收入有什麼關系呢?還有這個速算扣除數又是什麼呢?
E. 個稅怎麼扣
(一個月所有得到的錢 X元(包括:普通工資;獎金等等所有;公司提供住宿如果是先補錢再扣除的話,這些也要加進去) - 社保 - 起征點)* 稅率(要根據前面得到的數字X元去查)- 扣除數(與稅率對應的)
具體你的情況可以簡單的算下:((2500-20)-2000)*5%-0
(你的普通工資為2500;遲到扣20元,應該要先扣除不算工資內;水電扣30元,交稅前不能扣;住宿扣50元,交稅前也不能扣。至於 獎金,社保 等你沒有提到要按上面的算。)
實發工資=2500-20-(((2500-20)-2000)*5%-0)-30-50。
起征點2000的稅率表 前幾個級數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扣除數
1 不超過500元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F.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一、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二、適用稅率:
三、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6、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
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6)個人所得稅怎麼扣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減免項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的文件法規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政策主要有: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鄉、鎮以上(含鄉、鎮)人民政府或經縣以上(含縣) 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有機構、有章程的見義勇為基金會或類似組織,獎勵見義勇為者的獎金或者獎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免徵個人所得稅。
(3)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4)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進一步規定,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國稅發(1999)180號文件也進一步規定,在中國工商銀行開設教育存款專戶,並享受利率優惠的存款,其所取得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5)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指國家對為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頒發的一項特定律貼,並非泛指國務院批准發放的其他各項補貼、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稅的補貼、津貼(目前僅限於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G. 個人所得稅怎麼扣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我國充分考慮到了民生和發展問題,從最早的個稅起征點定為800元到現在個稅起征點定為5000元,從1級稅率5%改為1級稅率3%,從個人所得稅稅率級均等到為中低收入人民減稅、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發展經歷了多次優化和完善,切實保障了我國人民生活幸福感、提高了生活水平質量。目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5)經營所得;(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7)財產租賃所得;(8)財產轉讓所得;(9)偶然所得。其中,居民個人取得第(1)項至第(4)項所得,需要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第(1)項至第(4)項所得,需要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所有納稅人取得第(5)項至第(9)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具體扣稅標准為:取得第(1)項至第(4)項所得稱為綜合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取得第(5)項所得稱為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取得第(6)項至第(9)項所得稱為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為20%。個人所得稅的扣除起征點是5000元,未超過5000元不需要繳稅。應納稅所得額部分應當以月度收入扣除5000元、扣除三險一金、扣除其他專項附加項後,剩餘部分按照3%-45%的稅率范圍徵收個人所得稅,基本計算方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作中一般由公司代為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