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茅迪芳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茅迪芳

發布時間: 2021-09-30 16:42:56

㈠ 關於"千手觀音"誰是編導的問題

這2個人都給我上過課!
真的就是各有各的說法
高金榮 給我看過一本書,上面寫的是她現在享有國家金帖,還說什麼她是墩皇舞蹈創始人之一
她排過《千手觀音》但是好像沒有注冊版權
這場官司就以為這一點,沒有注冊就算你前好幾十年也沒用

張紀綱呢 就說其實《千手觀音》是他的原創,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這版《千手觀音》就是他的作品,但是在這之前也有這個舞蹈的出現
他說他沒有看過,也沒有聽說過,但是我有點不信,不可能他沒有聽過,看過嘛我到不趕保證

這也不是什麼權大不大的問題,就是高金榮笨了,啞巴吃黃連啊?誰都不能怪誰```

㈡ 茅迪芳的從藝經歷

茅迪芳在莫斯科留學期間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師從戴愛蓮、吳曉邦、韓世昌、馬祥林、白雲生、候永奎、王萍、索科斯基、巴蘭諾娃)
1956年: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國立音樂學院舞蹈系深造學習舞蹈導演專業1959年:歸國任雲南省歌舞團舞蹈編導
1962年:進入中國舞蹈家協會
1979年:出席全國第四屆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
1980年:出任甘肅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1980年:調入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任舞蹈編導
1981年:茅迪芳(著名舞蹈編導)被收錄進入《中國藝術家辭典》
1986年:茅迪芳(中國傑出婦女)被《中外著名婦女辭典》收錄
1996年:退休
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就任中國北京群眾藝術館舞蹈教員;
茅迪芳在捷克留學期間,1951年:創作了著名的群眾廣場舞蹈《青年友誼圓舞曲》為主的群眾集體舞;如《歡樂的節日》、《野遊》、《豌豆花》等等十餘個群眾集體舞,並延續至今依舊是中國廣場群眾舞蹈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舞蹈,為建國初期開展的群眾舞蹈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80年調入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任舞蹈導演。
在此期間《景頗刀舞》(集體舞)、軍旅題材《激流飛渡》、《灤水情》等多部作品屢屢獲獎(詳見作品表) 1987年中國古典集體舞《吉祥天女》(又名:《大佛》、《千手觀音》等詳見歷年節目單)本作品汲取了敦煌壁畫、山西大同彩塑、雲南筇竹寺羅漢堂等中的『千手千眼』觀音造型為核心,融匯了傣族舞蹈、印度舞蹈的特色並吸取了當時年輕人時尚的霹靂舞等多種舞蹈貫穿語匯為主要創作。

㈢ 茅迪芳的介紹

茅迪芳,女,1935年浙江出生,中國著名舞蹈編導家1。代表作品:電影《阿詩瑪》獲得國際電影節舞蹈片大獎2,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舞蹈編導 3、《趕擺》、《吉祥天女(即「千手觀音」原作)》4 《綉金匾》 5、《阿瓦人民唱新歌》 6、《青年友誼圓舞曲》 7《景頗刀舞》 8等,親自發掘培養出: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蘭、楊麗萍、楊麗坤、馬羚、獨臂舞蹈明星馬麗以及左青、趙明、官明軍、趙小津、李福祥、韓茹、張衛東、許建、劉露等多名軍旅舞蹈家。其創作的近百餘部舞蹈作品多部作品獲得全國、全軍獎項並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㈣ 茅迪芳的作品年表


1960年: 多次深入雲南西盟及瀾滄佤族地區撰寫了《阿佤族舞蹈介紹》並發表於1980年第一期舞蹈雜志(成為舞蹈從業者學習阿佤族舞蹈的範本)
舞蹈作品:
1951年:創作了著名的群眾廣場舞蹈《青年友誼圓舞曲》為主的群眾集體舞《歡樂的節日》、《野遊》、《豌豆花》等。
1959年:傣族舞蹈《趕擺》(群舞)領舞:刀美蘭,本作品吸收進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改編為獨舞。本作品是為國慶十周年的獻禮作品)。1962年: 佤族舞蹈《舂米》(群舞);僾尼族舞蹈《採茶舞》(群舞);其中:《趕擺》、《舂米》和《採茶舞》被電影《彩蝶紛飛》收錄。僳僳族舞蹈《簸箕舞》(群舞)。
1963年:中國首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舞蹈電影《阿詩瑪》;任舞蹈導演與(電影導演劉瓊合作)。主演:楊麗坤。於1982年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舞蹈片獎》成為中國第一位同時也是至今的唯一一位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此殊榮者。
1964年:茅迪芳舞蹈《激流飛度》僾尼族舞蹈《採茶》。
1966年:阿佤族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群舞);傣族舞蹈《草鞋歌》(群舞);傣族舞蹈《筒裙之歌》(群舞)。
1967年:傣族舞蹈《一江水》(獨舞:表演者:刀美蘭)。
1988年:大型舞劇《召樹屯與婻姆諾娜》(另名《孔雀公主》原領舞女主角:楊麗萍)任舞劇藝術指導並親自參加編舞,兼任舞蹈基本功訓練教員。 漢族陝北舞蹈《綉金匾》(群舞);撒拉族舞蹈《奶茶獻給華主席》(群舞);軍旅題材舞蹈《冰峰雪蓮》(群舞)。
茅迪芳舞蹈《吉祥天女》 漢族陝北舞蹈《綉金匾》及撒拉族舞蹈《奶茶獻給華主席》《冰峰雪蓮》作品獲得《第四屆全軍文藝匯演》優秀舞蹈作品獎(被收錄入電影《勝利號角》)
軍旅題材《永不下崗》及軍旅、藏族題材《雪山曙光》被評為全國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匯演優秀節目獎。(表演者)左青、韓茹等。 軍旅題材《山花浪漫時》獲得蘭州軍區創作獎
軍旅、土族舞蹈《追星星》,
軍旅、裕固族舞蹈《紅柳叢中戰歌亮》軍旅、彝族舞蹈:《紅燈照彝水》 舞蹈作品:
1980年作品:景頗族舞蹈《景頗刀舞》(集體舞)(獲得1985年獲全軍第五屆文藝匯演優秀舞蹈作品獎、1999年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體育舞蹈比賽獲『金獎』) 。
1980年作品:中國古典舞《心中的玫瑰》雙人舞 1983年作品:軍旅題材《激流飛渡》。
茅迪芳舞蹈《永不下崗》領舞:趙明、張衛東,本作品獲得全軍第五屆文藝匯演優秀作品獎 。
1983年作品:軍旅題材集體舞《灤水情》為引灤入京工程特別創作的作品,獲得北京軍區表彰,抗日戰爭題材女子集體舞蹈:《八女投江》。1984年:中國古典舞、雙人舞《橘頌》表演者:趙小津等。 彝族舞蹈、雙人舞《酒歌》表演者:A組:趙永斌、楊青,B組:趙香 、張明(中央民族歌舞團)(使用罕見的彝族煙盒舞為舞蹈的主要語匯)。
1984年:中央電視台大型連續劇《西遊記》全劇舞蹈編導;與著名電視導演:楊潔合作。表演單位:北京舞蹈學院、煤礦文工團、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等等……
1985年:傣族舞蹈《盤鼓燈》(又名:《吉祥之光》)表演者:A組:朱梅 B組:馬羚 C組:楊麗萍 本作品獲得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藝術
節:『優秀作品獎』、『表演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匯演優秀
創作、表演獎(本作品使用手中托舉明火蠟燭的祭祀為舞蹈主要語匯。)
1987年:中央戲劇學院話劇《桑樹坪記事》舞蹈總設計(與著名戲劇導演徐效鍾合作)
1987年:中國古典集體舞《吉祥天女》(又名《大佛》、《千手觀音》等)
表演單位:
A: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表演者:李彤、張博、劉露
B: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
C:中國東方歌舞團,本作品汲取了敦煌壁畫、山西大同彩塑、雲南節竹寺羅漢堂等中的『千手千眼』觀音造型為核心。
1987年:佤族舞蹈《猛侗》集體舞(應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團特約創作)表演者:官明軍,表演單位: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
1988年:軍旅題材《清風送爽》 1988年:大型舞劇《召樹屯與婻木喏娜》(復排)表演單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
其中,1987年的作品,中國古典集體舞《吉祥天女》於1999年被領舞演員,劉露教授給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於2000年世界殘疾人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表演並於2005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播出,大獲好評並獲獎。
2010年為青年殘疾人舞蹈家馬麗、小偉(3+3舞蹈組合)創編了藉助輪椅比較完美的表現雙人舞的技巧及托舉。並於2010年3月參加國際慈善晚會首演成功。

㈤ 千手觀音原創作者是誰

《千手觀音》原創作者叫「張繼剛」。
但是這個人物是比較有爭議的。舞蹈《千手觀音》走紅後,先有高金榮,後是劉露都宣稱自己是原創,她們上法庭的上法庭,見記者的見記者,然後就都悄無聲息了!茅迪芳也是也是頗有爭議的人之一,她也曾經說過她是原作者,但有很多人不相信她是原創。因為春晚上的節目和她以前的那個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㈥ 茅迪芳的人物簡介

茅迪芳,中國著名舞蹈編導家,1935年她浙江出生,1951年開始從事舞蹈事業,1956年赴捷克布拉格音樂學院戲劇系學習舞蹈編導及教育專業,1958年回國後歷任:雲南省歌舞團、蘭州軍區歌舞團、北京軍區歌舞團編導、教員。任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全國第四屆文代會代表,甘肅舞蹈家協會第一任副主席等職務;
茅迪芳是中國當代著名舞蹈編導家,其個人傳記於1981年被《中國藝術家辭典》收錄,於1986年被《中外著名婦女辭典》收錄。
茅迪芳編導的代表作品:電影《阿詩瑪》獲得國際電影節舞蹈片大獎,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舞蹈、《趕擺》、《吉祥天女(即「千手觀音」原作)》《綉金匾》、《阿瓦人民唱新歌》、《青年友誼圓舞曲》《景頗刀舞》等等,其創作的近百餘部舞蹈作品多部作品獲得全國、全軍獎項並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作為舞蹈教育方面茅迪芳親自發掘培養出: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蘭,著名白族舞蹈家楊麗萍,著名彝族電影演員楊麗坤、著名時裝設計、影視、主持多棲明星馬羚、著名獨臂舞蹈明星馬麗以及多名軍旅舞蹈家:左青、趙明、官明軍、趙小津、李福祥、韓茹、張衛東、許建、劉露等等,桃李滿園碩果累累。

㈦ 感動中國《千手觀音》,輝煌背後恩怨不斷,幸好還有誰

我國著名聾啞人舞蹈家邰麗華參加了文藝界抗擊疫情主題MV的拍攝,年過不惑的她風采依舊,身上依然散發出舞蹈家特有的魅力。

此時,距離邰麗華在春晚和20位搭檔共同表演《千手觀音》已經過去十幾年了。

但是,要說舞蹈《千手觀音》最大的人生贏家是邰麗華也不準確。筆者認為,這支舞蹈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社會意義,那就是帶給無數殘疾人和殘疾兒童父母深刻的影響和恆久的信心。

當命運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㈧ 茅迪芳的狀告《千手觀音》侵權

2005年春節,張繼剛以編導身份署名並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單位演出的《千手觀音》在央視春晚演唱後引起好評。因認為舞蹈《千手觀音》侵犯自己的著作權,71歲的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原舞蹈編導茅迪芳女士將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告上海淀法院。茅迪芳稱,自己的《千手觀音》最初名為《吉祥天女》,創作於1987年8月,為12人版,排演的時候,就被稱作「千手千眼」、「千手觀音」、「大佛」等名字。她認為張繼剛春晚版《千手觀音》和自己作品主要相同點在於,首先,主題思想沒有變,都是灑向人間都是愛;其次使用了長指甲和手心裡的眼睛。茅迪芳在雲南生活了15年,在蘭州呆了8年,傣族就有一種長甲舞,她把這種舞蹈運用到了《千手觀音》。最重要的相同點是造型和韻律上的相同,在造型上茅迪芳吸收了敦煌、大同、雲南、西藏等壁畫和雕塑的精華,其所使用的舞蹈語匯多為傣族舞和印度舞蹈的韻律完成,另外加入了當時的時尚元素霹靂舞蹈動作。此外,兩部作品在結構、道具、表演者性別設置、靜態造型、動態造型、音樂篇章、節奏等方面也都是一致的。海淀法院於2007年作出判決,駁回了茅迪芳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審理後認為,作為編導,茅迪芳只享有編導的署名權。因此,茅迪芳作為署名編導,有權主張自己的署名權,並不享有署名權之外的其他權利。而且經過對比,《吉祥天女》與《千手觀音》兩個舞蹈的背景音樂、舞美、燈光、演員服裝等均不相同。兩個舞蹈並不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㈨ 她是《千手觀音》的最大受益者,拒追求8年的富豪,如今怎樣了

聾啞人一直都是中國非常關注的一個群體,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音樂,只能用心去感受。

而要說起「千手觀音」,可能不少人對於千手觀音的印象都在200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

當年這個節目可以說是讓觀眾們都十分的吃驚,不僅給人視覺上的沖擊,華貴典雅的樣子也讓人十分難忘。

也希望邰麗華能夠延續這樣的精神,並且能與丈夫白頭偕老!

㈩ 86版《西遊記》里「十家人」,許晴姐妹客串,楊潔夫妻搭檔,還有誰

《西遊記》首席攝像師王崇秋在網路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記錄了《西遊記》劇組中曾經出現過的「一家人」。他們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子,有的是母女,有的是父女,還有的是姐妹。筆者選擇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十家人」做了一個集錦,以紀念這些為《西遊記》的拍攝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們。

先從主演們來吧:

吳桂苓的老伴呂中老師是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只是由於時間不湊巧沒能在《西遊記》中客串,但她還是發揮所長為黑狐精的化身做了配音。

七、林如和王雪純母女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著名的《致橡樹》,林如老師的朗誦版本是其中評價最高的。她在《西遊記》中為車遲國王後配音。

林如的女兒是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和主持人王雪純,她的聲音甜美而且可塑性很強,在《西遊記》中她先後為哪吒和紅孩兒配音。

八、鄒赫威和李文玲夫妻

《西遊記》《計收豬八戒》一集中,給豬八戒的老丈人和丈母娘配音的是一對夫妻鄒赫威和李文玲。

鄒赫威聲音變化很強,他先後給高太公和豬八戒化身配音,李文玲還是一位出色的演員,晚年在一些熱播劇如《好先生》中都有出鏡。

九、許曄和許晴姐妹

許晴的父親許國成和楊潔導演很熟悉,當劇組尋找太上老君身邊兩位童子時缺少一個,有人推薦了許國成的女兒許晴。

十幾歲的許晴一來,楊潔導演就看中了,因此就讓她出演了這個有些嬰兒肥的小道童。《西遊記》全部播出的那一年,許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鮮為人知的是,許晴的姐姐許曄也在《西遊記》中出演了一個角色,就是《坎途逢三難》那集中,黎山老母身邊的小丫鬟,這個標致的小姑娘一出現就被豬八戒看上了,她扭頭一聲「哼」平添了可愛勁兒。

正是由於豬八戒偷看許曄,這才導致黎山老母決定給豬八戒一次教訓,於是就有了真真、愛愛和憐憐。

平心而論,許曄的顏值可不比許晴低,而且導演還給了特寫。

十、王崇秋楊潔夫妻

說《西遊記》是個夫妻店也是說得通的,因為劇組里最重要的幾個人里必定有導演和攝像師兩位,《西遊記》的導演是楊潔,首席攝像師甚至是唯一攝像師則是王崇秋。正是楊潔和王崇秋的夫妻合作才有了這么多精彩的鏡頭。

值得一提的是,楊潔導演要比王崇秋大14歲,根絕楊潔導演自傳顯示,當年她帶著三個女兒和王崇秋結婚在中央台也是一個驚世駭俗的事情。不過說起來兩人走在一起也很正常,一個是轉播導演,另一個是攝像師,工作上本來就是最緊密的搭檔。兩人合作了幾十年,堪稱國內電視劇的神仙眷侶。

人說「舉賢不避親」,從《西遊記》劇組里這么多的一家人來看,他們是對這句話貫徹最好的團體了,有了這么多一家人的努力,才有了經典流傳的《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