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本拉登家族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本拉登家族

發布時間: 2021-10-01 05:11:00

A. 美國為了徹底消滅本拉登家族,使用了哪些手段

在當時出現了「911」事件之後,美國就開始發動戰爭了,也是費盡心思的想要抓住本拉登,並且滅掉本拉登的家族的,所以從2001年開始到2011年本拉登被槍斃,美國差不多就花費了7000多億美元,就是為了徹底消滅本拉登的家族,因為當時的「911」事件對於美國和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有影響的一件事情的。

所以美國也是借著本拉登的名義,然後發動戰爭來捍衛自己的霸主地位,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搶奪石油資源,所以和伊拉克的戰爭也是長達了好幾年的。所以可以說本拉登是一個幌子,因為美國除了想要消滅本拉登的家族之外,還想要伊拉克的石油,畢竟對於美國這個大國來書,石油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B. 本拉登和小布希究竟是什麼關系

布希家族與本拉登家族之間確實是有生意上的關系了,有個美國的記錄節目就詳細揭露了裡面種種赤裸裸關系。

美國「凱雷投資集團」自198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媒體關注的中心。凱雷集團通過旗下的21個基金管理著160億美元的資產,投資領域涉及國防和航天、通信、媒體、消費品、醫療保健等,凱雷給投資者的年均回報率高達34%,這也使凱雷集團被稱做「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賺錢機器」。

在凱雷集團的投資回報人中包括兩位總統,一個是現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另一個則是小布希的父親美國前總統老布希。

鮮為人知的是在凱雷集團的投資人中也包括本·拉登家族的成員。也因此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以及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奇曾一同受邀成為本·拉登家族在沙特豪華別墅的坐上賓。只是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本·拉登家族與凱雷的關系才宣告結束。

C. 他的家族為何會被稱為全球提款機本·拉登為什麼自稱不

間隔本·拉登引爆美國大使館曾經過去了19年,離本·拉登一手籌劃的,震驚全球的美國9·11事情曾經過去了16年,而間隔宣布本·拉登被擊斃也曾經過去6年了。當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清晨,奧巴馬在白宮宣布本·拉登當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北部150公里的城市阿伯塔巴德一處住宅內被海豹突擊隊擊斃時,這就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恐懼組織嘍羅本·拉登的確消逝在了大家的視野中。只不過,當人們再提起他時,似乎會有很多講不完的『傳奇故事』,就比方說:本·拉登的私人財富到底有幾?他的家族為何會被稱為全球提款機?本·拉登為什麼自稱不愛錢?這些至今都為大家所津津有味。

在那個大家談恐色變的年代,本·拉登似乎成為了它的代名詞,他也曾是名列美國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的人物。自從本·拉登被擊斃之後,英美媒體對拉登家族的發家史及其重要成員停止了細致的引見。

據理解,1957年的本·拉登本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個建築業富商家庭,按理說本·拉登是衣食無憂的,但是在龐大的家族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機密。作為家族的一員,如何將家族的『輝煌』持續下去,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義務。

其實拉登家族的發跡之路要從拉登的爺爺說起,他的爺爺白手起家,創立了沙特的本·拉登集團,很快開展成為承當整個沙特根底設備建立的御用建築商。1967年,老拉登不測墜機身亡,之後拉登的父親薩利姆就接收了整個家族的生意,薩利姆他穩固了老拉登所創立的建築企業,成為了沙特最富有的建築業大亨,具有幾十億美圓的家產,同時他還鼎力投資軍火和製造業,入股瑞士銀行本部,以及在中東地域一切的分支機構。除了跟沙特王室堅持關系之外,他還積極和美國的政界高層人士接近。但是1988年,薩利姆在得克薩斯州駕駛飛機時也不測墜機身亡。在薩利姆死後,由拉登的大哥貝克爾接收了他們家族的事業。

而本·拉登繼承父親的事業,同樣成為了一個出色的企業家,在中東、海灣地域還有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有本人控股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本·拉登前往巴基斯坦,在一個叫白沙瓦的中央開端鍛煉新軍,鍛煉的兵士被拉登稱為「戰士」。可以樹立本人的軍隊,可見其財力之雄厚。這些鍛煉的兵士除了作戰之外,還擔任在較為機密的中央建築公路、發掘隧道,這些大工程的資金全部由其控股公司提供。他還聯絡蘇丹的幾位企業家興辦了如今的仍是蘇丹實力最強的北方銀行。除了在中東、非洲投資項目以外,上世紀九十年代,本·拉登在倫敦的資產就有五千萬美圓以上。所以本·拉登到底有幾錢,詳細數目已無法計算了。總之,一個基地嘍羅可以建銀行、組織部隊、挖隧道,可見其財力資本應該是非常雄厚的。但是拉登自己的生活貧苦而自律,曾經有記者問拉登是不是基本不喜歡金錢時,拉登答復道:「我不需求,但我的事業需求金錢。」或許有錢人的思想都是如此清奇吧!

到目前為止,拉登家族控制了中東地域諸多重要的行業,在中東的資產據估量說早曾經超越了50億美圓,加上在海外資產,數目更是大地驚人。此外,拉登家族的投資公司觸及美國微軟集團、波音公司在內的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的大量股份。曾經沒有人可以統計處這個龐大的家族到底有幾資產?而拉登公司的銀行帳戶網應該說普及全世界,同全球80多個同伴有商業聯絡。總之,拉登財富來源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公開也有蔭蔽的商務活動,非法或者是合法的外匯買賣,也有各種各樣的捐款。英國媒體說,拉登運營活動普及世界60多個國度,具有名不虛傳的全球提款機。如此龐大的『經濟帝國』難怪讓美國如此恐慌!

D. 當年本拉登家族遭到美國政府的打擊,為什麼他的小兒子卻存活了下來

因為當時美國政府雖然打壓本拉登家族,可是還是對其造成不了致命的傷害,在其後雖然派人暗殺了本拉登,但是畢竟是暗殺,目標有限。無法去進更一步斬草除根,由此可以看來本拉登家族的反偵察能力和自保能力還是算比較高的,因此這么多年來才成功暗殺了本拉登一個。

在2019年8月1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的三個高級官員對外宣稱恐怖分子現任頭目,本拉登的小兒子哈姆扎·本·拉登的死亡信息,但是美國方面並沒有確切的表明他的死因,以及現在基地組織的詳細信息,但這不難看出一定是美國方面採取了一些非常的手段,也可能因為基地內部發生了一些矛盾所以才導致他終歸惡有惡報。

E. 本拉登是哪個國家的

沙烏地阿拉伯人,後被沙特開除國籍。

本拉登全名:奧薩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2011年5月2日),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組織首領,該組織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恐怖組織。本·拉登篤信伊斯蘭教遜尼派瓦哈比派。

拉登出生在一個有權有勢,而且子孫眾多的家族,和拉登同輩的兄弟姐妹就有高達52人,拉登在其中排名第17。

這個家族產業主要是建築和工程。在老家吉達、首都利雅得等大中城市,隸屬於拉登家族的建築工地隨處可見,他的父親老奧薩馬是這個家族的繼承者,但是在1967年,也就是拉登只有10歲的時候,父親死於一場意外的墜機事件。

拉登人生有三個轉折點,其一是10歲時父親墜機身亡;其二是親自「拉幫結伙」到阿富汗抗擊蘇聯入侵者;其三是對海灣戰爭時沙特政府的表現失望。其中父親墜機身亡,應該是令拉登「早熟」的重要原因。

(5)本拉登家族擴展閱讀:

本拉登被美國政府指控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和2001年9.11事件的幕後主謀,名列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他的亡命生涯由此開始,本·拉登本人雖然立刻強烈否認了這項指控,但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卷錄像帶顯示他在講話中談到攻擊這個詞,該錄像帶暗示他至少是「9.11」襲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但後來有美國人拍紀錄片試圖為本·拉登洗脫罪名,本拉登也否認道:「我所信仰的教義就不允許我做出這種事情。」

2004年3月18日,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一項法案,將本·拉登被捕的賞金從2500萬美元提加到5000萬美元。雖然人們普遍認為本·拉登藏身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一帶,但外界沒有人知道本·拉登藏身在何處,甚至指他早已死亡。

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被美國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突襲擊斃。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事後引來巴基斯坦的強烈不滿。

F. 本拉登是誰

奧薩馬·本·拉登(1957-2011),亦稱本·拉登或本·拉丹,是基地組織的首領,現被指為美國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總策劃人,並被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名單的首位,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分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本·拉登一直被普遍認為藏身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一帶。2011年5月1日晚,美國官員表示本·拉登已經死亡,美當局已經找到他的屍體。奧薩馬·本·拉登被擊斃時,美國總統為第44任貝拉克·海珊·奧巴馬。

踢一腳好球 愛看西方電影
「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身高達到193公分-198公分之間,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像個文弱書生,平時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長袍,講起話來輕聲輕語。」這是美國著名記者約翰·米勒筆下描述的一位阿拉伯老人。不過,可別以為他是慈祥的鄰家大叔,米勒告訴你,這個人其實是「恐怖大王」本·拉登。
見過拉登的人都會對拉登外貌和他所作所為的強烈反差印象深刻,並會對他如何走上恐怖主義的道路充滿好奇。米勒也不例外。
談到1998年在阿富汗山區采訪拉登的場景時,米勒說,拉登對他喋喋不休地談論美國人的壞處,並發誓要戰斗到最後一刻。「當談到這里的時候,拉登瘦弱的身軀,彷彿一下子充滿了力量,似乎回到了血氣方剛的年輕時代。」
美國媒體曾報道稱,拉登年輕時是個積極的人,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他都嚴守宗教信條,並且以助人為樂為好。
1957年,拉登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由於家族與沙特王室沾親帶故,所以拉登出生後一直享受著當地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在吉達,拉登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時光,這段日子對拉登今後的人生影響極為重要,因為吉達是穆斯林聖城麥加的門戶,當地宗教學研究十分繁盛,拉登就讀的就是宗教學校,從小熟稔教義,並樹立了復興阿拉伯王朝的志願。
由於少年拉登成長的年代正好是石油價格暴漲導致西方經濟危機之際,這更加堅定了拉登輕視西方的信仰。同時一些阿拉伯國家的社會問題,讓拉登也感到社會的不公。
拉登的親戚曾對美國媒體介紹,少年拉登是一名阿拉伯理想主義者,他和朋友們談論的話題,不是哥哥姐姐們所喜歡的名車和珠寶,也不是到倫敦和巴黎去度假,而是怎麼把金錢用來服務於一個傳統的阿拉伯社會。「他小時候,只要見到街上的乞討者,就會央求著大人給他們施捨;看到有朋友穿著短袖衣服,就會指責他們不穿長袍違反教義。」
雖然拉登從小就表現出了潛在保守的宗教立場,不過西方媒體也曾引述拉登家族朋友的話說:「他雖然和其他孩子有點不同,不過要是玩起來,也絕不含糊。」[3]
拉登家族的友人卡里德·巴塔費曾說,拉登小時候很喜歡運動,踢球、登山都比較內行,是個活潑的孩子。巴塔費比拉登大幾歲,在十幾歲的時候,幾個人經常踢足球,而拉登的球技比他們都好。
巴塔費還對美國媒體透露,拉登年輕的時候甚至喜歡看西方的電影,不過沒聽見他發表過什麼評論,但是會模仿主角的打鬥場景比比劃劃。而且,他去電影院通常都是一個人。
米勒也回憶說,拉登確實比較喜歡安靜的獨處,而且立場堅定,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放棄一切。他在和拉登交談的時候,發現拉登周圍的陳設非常簡單,似乎過著一種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他的幾個孩子穿的衣服和普通的孩子沒有區別,有些地方還磨出了口子。
當米勒問他,是不是不喜歡金錢。拉登回答:「我的事業需要金錢,但我不需要。」
拉登過著極為簡朴的生活,把「吃肉和用電」看做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才能攢下大筆錢用於資助「基地」的恐怖活動。
扎瓦赫里還說,拉登款待客人十分「慷慨大方」,雖然拉登本人平時只吃麵包和蔬菜,但是卻會為客人准備豐盛的宴席,甚至為了招待大批客人買了一群羊來宰。
他還說,拉登對身邊的保鏢也十分慷慨,所以他的保鏢都對他誓死效忠。

(參考網路)

G. 本拉登的身世

奧薩馬·本·拉登1955年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其父是沙特建築業大亨。拉登早年在吉達求學,後畢業於利雅得大學經濟管理系20世紀70年代億萬身家拉登作為工程師,從石油和建築業賺取了巨資。他在西方擁有數家公司,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父親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築業大亨阿瓦得·本·拉登。他的父親以建築業聚積了50億美元家財,拉登繼承了3·5億美元。他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17。拉登的母親據說是他父親的第十房妻子。
由於家族與沙特王室沾親帶故,所以拉登出生後一直享受著當地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在吉達,拉登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時光,這段日子對拉登今後的人生影響極為重要,因為吉達是穆斯林聖城麥加的門戶,當地宗教學研究十分繁盛,拉登就讀的就是宗教學校,從小熟稔教義,並樹立了復興阿拉伯王朝的志願。

H. 拉登家族的簡介


卡門·杜福爾,是拉登23個同父異母兄弟之一的伊斯拉姆·本·拉登的妻子。卡門出生於日內瓦,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伊朗人,從小在西方世界長大。1973年,在美國念書時,卡門結識了「白馬王子」伊斯拉姆。次年,兩人舉行了童話般的婚禮。起先,夫婦二人住在美國,1976年搬回沙烏地阿拉伯,與家族成員生活在一起。
「9·11」事件後,卡門公開發表了譴責恐怖主義的言論,繼而與拉登家族分道揚鑣,帶著3個女兒離開了沙特。2003年12月,她在倫敦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在不透明的王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書中詳盡、生動地講述了她在拉登家族的生活經歷。
卡門回憶說,在拉登家族生活的許多年間,她總共只見過拉登三回,而且都是偶遇。「有一次,拉登來敲門,我去開門,他一見到我,立刻轉身就走。我在後面喊:『別走,進來呀,你弟弟在家。』可他還是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後來,我的丈夫解釋說,當時我未戴面紗,他們的宗教不允許男人直視未蒙面的婦女,即便是弟媳婦也不行。」
這本書遭到了很多伊斯蘭保守人士的強烈反對。一位穆斯林女性指責卡門「利用拉登的影響力賺取不義之財」,卡門立即反駁說,出書是為了3個女兒:「她們有權利知道,我和她們的父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更重要的是,我要讓所有人了解背負『拉登』這個姓氏的艱辛,讓人們不要以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她們。」
瓦法赫·杜福爾正是卡門和伊斯拉姆的女兒,也就是拉登的親侄女。她也許是拉登家族最高調的人物——先是演電影,再當性感模特,接著與美國人結婚、到法國生孩子,一時間吸引了大量眼球。
與拉登家族的很多年輕後輩一樣,瓦法赫成年後留學美國,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後繼續在紐約發展。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好萊塢影視明星。為實現這一夢想,瓦法赫曾同意與美國的一家影視媒體公司合作,共同拍攝一部有關她個人生活的電視真人秀節目。
瓦法赫還曾在美國著名的<GQ>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題為《成為性感的本·拉登談何容易》。文章稱,「9·11」事件後,她和家人曾多次遭到死亡威脅,自己的心情經常陷入沮喪和困惑之中。她和母親卡門被迫移居日內瓦和倫敦,即便如此,只要她一出現在公眾場合,閑言碎語就會撲面而來。
2006年7月15日,瓦法赫在紐約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新郎是美國紐約公共廣播電台的一名主持人。拉登家族的重要成員悉數出席,其中包括目前實際控制整個家族產業的穆罕默德·伊斯梅爾·本·拉登。據報道,作為結婚禮物,拉登家族專門為瓦法赫在紐約市西郊買了一幢價值750萬美元的豪華別墅,另外還贈送了價值約440萬美元的珠寶首飾。
2007年3月,剛剛當上母親的瓦法赫表示:「其實我只想過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背著我叔叔的名字過一輩子。因為我叔叔,所有西方人都恨我;又因為我選擇了美國的價值觀,所有沙特人也恨我。所以,我懇請大家:讓我過自己的生活吧!」

I. 本·拉登身世顯赫,出身沙特最有錢家族,為何會成為恐怖分子

在美國和西方盟國眼中,本·拉登成為富裕家庭的有錢兒女成為最佳「恐怖分子」的原因與其是美國密不可分。

美好的生活在1979年突然結束。蘇聯出於戰略利益而向阿富汗派遣了軍隊,像許多遜尼派穆斯林少年一樣,本·拉登決心放棄自己的農舍並與蘇聯紅軍作戰。

本·拉登最初只提供了少量的財政支持,並捐贈了數百萬美元來幫助自願到達阿富汗的「地下」人。後來,本·拉登資助了阿富汗聖戰訓練中心的建設,僱用了具有豐富戰斗經驗的教練,在戰場上教授了必要的技能,並為「地下」提供了武器。

J. 拉登的家族為什麼那麼恨美國人

不僅僅是他的家族恨美國,整個中東地區的穆斯林國家都恨西方國家,早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拉登就拿起槍桿抗擊蘇聯,那時候美國很支持拉登的,九零年蘇軍撤離阿富汗,拉登不能為美國所用,即而反目成仇,要知道拉登是打不過西方國家的,他只能選擇搞點背後動作或者游擊,這就是後來被人民普通認同的恐怖活動,打不過美國軍隊,轉而對付平民,拉登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都是不同的信仰和追求,再加上中東地區石油豐富,美國當然眼紅了,伊拉克,伊朗,利比亞都是美國人想控制的石油資源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