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傘形集團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傘形集團

發布時間: 2021-10-01 10:26:35

A. 傘形集團的介紹

傘形集團(Umbrella Group)是一個區別於傳統西方發達國家的陣營劃分,用以特指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議題上不同立場的國家利益集團,具體是指除歐盟以外的其他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挪威、俄國、烏克蘭。因為從地圖上看,這些國家的分布很像一把「傘」,也象徵地球環境「保護傘」,故得此名。

B.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為什麼被稱為傘形集團

傘形集團——除歐盟以外的其它發達國家,包括美、日、加、澳、新等
有2個寓意: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國家的連線確實很象一把傘;另外象徵一把地球的保護傘.

C. 哥本哈根會議上各國的觀點、立場

以上都是現在各國提出的自己的減排方案,不是最終結果,還要看大會能不能達成共識,如果達不成,這些都是虛幻的。

D. 哥本哈根框架協議

同學 下面這個地址直接下載就是。 是pdf版的哦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2009/cop15/eng/l07.pdf

E. 為什麼要低碳生活

因為在事實上,地球正在經歷一個自然逐漸變暖的過程,該過程十分緩慢,不會嚴重影響全球生物.但由於人類(發達國家負主要責任)原因而使其加劇.研究證明只要人類碳排放稍稍減少即可基本忽略其影響.但人類的工業進程又是其較為困難.低碳生活比較平民化,全球人每人每天少扔一個plastic bag,每周少開一兩次車,一個月種一棵樹即可基本解決.關鍵是以美國為首的「傘形集團」基本不做任何努力

F. 哥本哈根會議上有哪些具有相對共同利益訴求的利益集團

一、分為三大方:
1『、最大的陣營就是發展中國家,也就是「77國加中國」集團
2、另外一方就是發達國家,又劃分為歐盟、「傘形集團」等一些利益集團。
3、另外一個集團,由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等發達國家組成,稱為「傘形」集團,因為這些國家名稱的首字母組合類似英語單詞「傘(umbrella)」而得名。
二、各方具體共同利益訴求:
先說歐盟,歐盟現在提出來,不管別人干不幹,單邊承諾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0%。如果其他發達國家(指美國)承擔相應的減排指標,發展中國家也採取國內適當的減緩行動,並實現比基線排放偏低15%-30%,歐盟將承諾30%的減排指標。

美國現在提出來相對於2005年減排17%的目標,但現在還沒有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從現在反饋回來的消息看,美國參議院不太可能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批准這樣的方案,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參加哥本哈根會議的談判,可能是兩手空空,拿不出具體承諾的方案。

發展中國家集團要求氣候變化談判應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作為主渠道,堅持公約和議定書的原則和相關規定,其中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應該在近中期(2012-2020年)大幅度減排,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至少減排40%,以便為發展中國家騰挪出發展空間。

G. 杭州天堂傘業集團企業性質,組織結構

杭州天堂傘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制傘企業之一, 20多年來,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和各級政府的扶持下,企業得到了穩健持續的發展,已擁有子公司6家 ,控股企業2家,職工5100人。公司總佔地面積520畝,有制傘、雨衣、車鎖三大生產基地以及機械設備製造 基地,並正在籌建出口產品生產基地。公司在品牌、質量、技術、市場、規模和效益等方面擁有相當穩定的 實力優勢,曾榮獲多項國家和省市級榮譽稱號。為地方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堂」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公司主導產品天堂牌晴雨傘是中國名牌產 品,素以輕、新、美、牢著稱,產品質量和技術工藝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的聲 譽和廣泛的影響,公司在全國設有46個銷售分公司和辦事處,擁有一個以全國大中城市5000餘家商場、700多 個市場總經銷和550家專賣店為基本陣容的銷售網路,她以優秀的品質和誠信的服務贏得了全國最廣大的消費 市場,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連續12年保持全國同行之冠,產銷量遙居首位。 公司擁有實力雄厚的專業技術力量,有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計量 檢測體系、標准化體系、信息化體系和現代化科學管理手段,保持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優勢,在國內同行業 中無可爭議地處於領先地位,成為中國傘業界公認的龍頭企業和優秀代表。

H. 傘形集團的五大要素

正在進行的國際氣候談判,涉及具體議題眾多,每一個議題都涉及各自利益,圍繞巴厘路線圖所明確的共同願景、中期減緩目標、適應、技術和資金五大要素。 資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減緩、適應和技術需要穩定持續的資金來源。滿足資金需求,一方面依靠市場促進資金流動,另一方面需要籌集非市場的公共資金。為了在公約框架內繼續推進資金議題,各國就建立專門用途的新的資金機制提出了許多新的建議。就有關資金機制的管理問題,涉及資金的來源及分配方式,向締約方會議進行匯報的義務,成員國之間的均衡,透明度和易於使用等,也受到各方的關注。鑒於不同機制之間可能引起的資金分散問題,一些國家建議可以考慮建立傘形資金機制框架,在締約方會議的指導下統一協調和管理。除公約框架外的談判,在公約框架外新出現的資金機制備受關注。由英國、日本和美國三方出資、世界銀行具體運作的信託基金,包括三個特定的基金,即:清潔技術基金、森林投資基金和適應氣候彈性示範基金,另外還有戰略氣候基金,主要通過與地區發展銀行合作用於支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項目。

I. "傘形集團"是那些國家

傘形集團,指除歐盟以外的其它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從地圖上看,這些國家的連線很象一把傘。

J. 傘形集團的基本信息

舉世矚目的哥本哈根會議於2009年12月7日召開,根據《巴厘行動計劃》,必須在本次會議上就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的國際氣候制定達成新的協議。國際氣候談判已經形成兩大陣營、三股力量、多個主體、多重博弈的利益格局,各方角力左右著國際氣候制度走向。氣候變化終究是一個發展問題,它因發展而生,其應對措施也與發展階段有關。
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出於其國內利益需要和國際戰略考慮,沒有歐盟積極主動高調,但也不願意放棄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話語權。奧巴馬新政府上台之後,美國展示出積極姿態,但其中期減排目標甚至遠低於其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減排幅度,且以發展中大國參與作為自身行動的先決條件。其它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在政治立場上追隨美國,形成「傘形集團」。 氣候變化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限於專業領域的問題,而是全球每一個國家都需要面對並承擔各自責任的問題。出於各自利益的不同,當前的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分成三股力量——歐盟、傘形集團、發展中國家(77國集團+中國)。
歐盟將自己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在節能減排立法、政策、行動和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歐盟強調美國應承擔減排責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制定通過,與歐盟的積極推動有密切關系。但金融危機暴發後,歐盟的談判態度走向消極,在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上,歐盟尤其缺乏誠意 。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傘形集團國家的立場類似,中期減排目標低,且以一些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為前提條件。其中,最不積極的美國在奧巴馬上台後態度有所轉變,氣候變化成為奧巴馬政府首要政策重點之一,其清潔能源技術最近幾年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不過,美國迄今拒絕接受《京都議定書》。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不過同樣把主要排放國家參與減排作為前提條件,且迄今未闡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來自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77國集團主席國蘇丹的代表11月底在北京發表聲明,宣布與會各方就談判中有關重大問題形成一致看法,堅持《京都議定書》應繼續有效,要求發達國家承擔第二承諾期減排指標。此外,哥本哈根會議成果應涵蓋長期合作共同願景、減緩、適應、資金和技術轉讓等內容,並應考慮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