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油價上漲禍首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油價上漲禍首

發布時間: 2021-10-01 12:24:01

『壹』 為什麼石油價格上漲美元就會貶值

美元與石油的「蹺蹺板效應」

在一國國內,貨幣發行權的濫用會導致通貨膨脹;在國際貿易中,一國濫用貨幣發行權就會導致本國貨幣被市場拋棄。

既然如此,「貨幣發行已達到毫無節制隨心所欲的程度」的美元為什麼沒有被拋棄?有專家分析說,這其中存在一個例外,那就是濫發的貨幣是世界基準貨幣,無法被使用者所淘汰。

按說,布雷頓體系解體之後,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準貨幣,它是如何讓各國無法淘汰它的?這就需要被人稱為「黑金」的石油出場了。

布雷頓體系解體之後,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隨之迅速貶值。為了重建世界對美元的信心,美國必須找到一種能有效影響價格的實物。1973 年底,石油危機爆發,油價飛漲,這給了美國找到可以替代黃金的硬通貨的機會。到1975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這些國家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

這樣一來,全世界需要進口石油的國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價上漲,進口國就需要持有美元更多,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又一次找到了依靠。

從那以後,「美元與石油」結成了類似「美元與黃金」的參照物關系。通過石油這種全球工業的糧食,美元再一次成為世界基準貨幣。美聯儲也得以繼續大量印刷綠色鈔票而不引起貶值。

如今,又到了「油價飛漲」的時候。

有人分析,此番油價飛漲,雖然與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大增有關,但主要的罪魁禍首卻是美元。因為身陷次級貸風波,讓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愈加強烈,美元出現了迅速的貶值。

由於原油價格是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和原油就像是在玩蹺蹺板,一端下沉就會引起另一端高高翹起。由此,美元貶值,油價自然地會出現上漲。

『貳』 油價暴跌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均價周三跌破每桶30美元,創近12年以來新低。分析指,中 國市場的動盪正對所有資產造成沉重打壓。歐佩克成員國沙特和委內瑞拉正大的風險,若2018年前還不能迫使非歐佩克產油國減產,沙特或考慮改變策略。

瑞士研究機構Petromatrix
GmbH的董事總經理雅各布(Olivier
Jakob)表示,中 國市場的動盪「正對所有資產造成沉重打壓」。

前不久,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國際油價仍然面臨進一步下跌風險,油價在跌到現金成本的每桶20美元前可能不會停止腳步。就連歐佩克也持悲觀態度,該組織近日發布原油市場年度展望認為,雖然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大於求,但這種情況將在5年內得到改善,預計國際原油市場需求將逐漸上升,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原油產量僅會小幅增長,這使國際原油市場有望重新走向平衡。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刮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做原油,想在這個投資市場翻倉;

『叄』 今年油價要漲到好多

問美國佬,他們最清楚。因為美聯儲量化寬松,但只美元下跌,全球原油價格隨之上漲。罪魁禍首,是美國。

『肆』 油價為啥又漲了

首先鄙視一下 發改委 之才是罪魁禍首 不漲價怎麼賺錢啊他們今天的油價是82.37美元/桶,最近4個月都在70-80左右波動,沒有明顯增幅。根據之前政府出台的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適度調整國內油價的政策,油價有可能會在國際油價漲到了08年的150桶/美元的情況下漲到10元/升以上。 樓主應該不太了解石油行業的利潤。08年中國石油、石化是虧本巨大的,因此政府還補貼了點錢。就按照國際油價150元/桶計算,摺合成人民幣13元吧,那時買的是7元左右,也就是說每賣一升就虧6塊。由於政府為維持社會穩定,要求虧本銷售。但是這2個單位為降低虧損,所以控制銷售,導致了那年的油荒。09年隨著國際油價的下降,市場資源的充沛,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市場份額明顯下降,但是還是有所盈利,比08年強很多。所以國際油價越低,反而兩大石油巨頭的利潤是越高的。大部分人都像樓主這么想,是由於根本不了解這個行業造成的。 樓主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建議你先深入了解下這兩家公司的年營業額以及利潤構成。

『伍』 沙特兩處石油設施遭襲之後,為什麼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呢

沙特的油田遭遇襲擊,導致全球石油供給減少,所以國際油價上漲。沙特油田被襲擊以後,全球都在關注沙特的油田。很多人都會想是誰襲擊了油田。先前胡塞武裝表示是自己襲擊了油田,但是美國和伊朗對比並不認可,依舊認為是伊朗襲擊了油田。


沙特油田遇到襲擊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一方面油田遭遇襲擊後全球的石油供給困難。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上漲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果是伊朗襲擊了油田的話,伊朗也是有目的的。

『陸』 一個人的決定真得可以影響很多人么我變成了他說的樣子是不是就可以回到從前了

不可能,即使你變成他所說的樣子但他肯定也不會喜歡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他喜歡的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虛偽的自己

『柒』 「保油價邏輯」的背後 意欲何為

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以連續下跌,最近的一次已經讓油價跌至2008年後的新低,與高點相比跌幅達40%。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汽車消費者盼望國內油價與世界接軌,同樣下調價格是眾望所歸,也正因此日前發改委放話「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有關規定,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才引發眾怒,其提出的「因環保原因保持油價」更成為輿論抨擊的焦點。

筆者認為「因環保原因保持油價」在邏輯上根本無法說通。

首先,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到是底是誰,目前仍無定論。「閱兵藍」等量好天氣產生的根本因素在於關停大量使用煤炭的企業,汽車「限行」所起到的作用與之相比相當有限,如果發改委堅持「因環保保油價」,至少拿出一個站得住腳的數據來證明。

其次,退一步講,即使汽車尾氣排放是導致霧霾的罪重要因素,那麼油品質量是否也要進行考量?目前石油產品是國家壟斷經營,油品質量如何自然該壟斷部門來負責,提高油品質量與環保效果密切相關,發改委為何不能督促相關部門、企業提高油品質量?

再次,汽車消費者對石油產品的需求是剛需,今年以來國內油價有過下調,既然發改委認為「保油價」可以減少油品消耗,那麼是否也有數據顯示高價位時油品消耗與降價後的油品消耗有明顯的差別?

國內石油價格一直與國際未能完全接軌,而油品質量與國際平均水準是否存在差距、如果存在差距,國內消費者支出如此高的用車成本,難道不該要求這些「取之於民」的費用用在提高油品質量上么?!對此發改委又該作何解釋呢?

保壟斷國企賬面好看唄!
相關新聞顯示中國11月原油進口比去年同期增加7.6%。數據顯示中國今年截至11月份原油進口增加了8.7%,總進口3億2百萬噸,大約為每天661萬桶。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對於國際有家波動,相關部門並非「無動於衷」,市場敏感度相當高,但在囤積如此多的原油之後,國內消費者卻並未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收益,這又該作何解釋?

有觀點認為導致國內油價下跌遲緩一個重要原因是油價暴跌可能招來通縮魅影,從而重挫物價指數。今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乏振,在歲末之時如果出現因油價下跌導致的嚴重通縮,不僅對宏觀經濟年度目標完成產生不利影響,更可能為明年經濟發展留下陰影。從這一點看,發改委「因環保保油價」極可能是一個托詞,更可能成為一隻「替罪羔羊」。但問題在於:油價下跌固然有導致物價整體下跌的可能,但這並非就一定導致生產利潤的下降——油價下跌降低了物流成本,這本該是生產企業的福音而非噩耗。另一方面,中國物流成本之高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於相關稅費過高,如果為了避免通縮,為什麼不在相關稅費的改革上做些探索?

「讓利於民」是本屆政府一直倡導的,增值稅減半對於汽車消費的拉動作用日漸顯現,而發改委「因環保保油價」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影響了購置稅減半對於汽車消費的利好作用,對於這種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來保證「坐收利益」的行為,消費者有權說「不」,而輿論界更有權力問一句:發改委如此行事,意欲何為?!

『捌』 為什麼近段時間油價天天在漲

供應矛盾急劇加大

此次限產令的頒布頗有「丟卒保車」的意味。在國際油價不斷高企的背景下,中石化中石油6月份均下達命令,要求其下屬幾十家石化工廠塑料裝置再次大幅限產或減產,靠減少LLDPE等產品的主要原料石腦油的消耗來保證成品油供應。

與此同時,歐美市場LLDPE價格也大幅上漲。有消息稱,SABIC已計劃將6月份歐洲市場LLDPE價格提高80歐元/噸。貿易商的進口成本一直無法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國內生產商的狀況,也加劇了該產品供應的緊張。「6月份一向都是石化廠商停產檢修的時間」,國際期貨的易紅兵介紹,目前揚子石化已檢修完畢,而吉林石化和中原石化都處於停車檢修期,前者最早要到本月20號才有望開車,後者可能更晚。2007年數據顯示,這兩家公司的LLDPE年產量共計47.5萬噸,佔全國總產量215.5萬噸的22%。

此時,又傳出茂名石化因遭遇雷擊而起火停產的消息。茂名石化公司乙烯跳閘起火裝置屬於2006年茂名石化的64萬噸新裝置,目前遭受損失和停產的時間還不確定,但據公司高層透露,全面恢復至少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間。

而且,此次起火燃燒的主要物質為石腦油,恰是LLDPE的主要原料。公開資料顯示,茂名乙烯項目去年生產LLDPE22萬噸,占據了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

現貨一日暴漲近千元

「生產商們的出廠價每天都在漲,甚至乾脆不出廠了;貿易商手裡的貨不賣了,囤積起來觀望市場,現在是有錢買不到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塑料交易市場的負責人如此形容目前的LLDPE現貨市場。

「一日一價」,現貨市場的價格每天都在漲,一開始的時候每日約上漲100到200元不等,而當限產量與茂名石化期貨消息傳出後,塑料價格單日漲幅最高近千元。6月4日到5日,LLDPE出廠價格,齊魯石化上漲700元/噸,中原石化上漲700元/噸,廣石化上漲900元/噸,吉林石化上漲900元/噸。市場主流出廠價格已達14750-15200元/噸。易紅兵慨嘆:從來沒有見到過LLDPE現貨漲得這么快。

而貿易商們藉此機會囤貨待沽,現貨市場報價混亂。數據顯示,自5月26日以來,各大石化公司出廠價漲幅已超千元,其中廣石化上漲1200元,揚子石化上漲1100元,齊魯石化上漲1000元。

由於茂名石化和廣東石化均位於廣東,目前一個起火一個停產,導致華南市場6月5日貿易商再度大幅提價。LLDPE最高報到16500-18000元/噸。

華東市場貿易商大多封盤,在具體損失尚未出台之前,很少有貿易商報價,為數不多的報價都在16000元/噸以上,最高的餘姚市場報出17000元/噸的最高價。華北市場報價混亂,中原市場有16500元/噸的高價報出,臨沂市場最低只報14700元/噸。

後市或轉入震盪

LLDPE的價格還能漲多久?分析師之間存在有較大分歧。而從市場交易情況來看,許多投資者們也在觀望。

6月5日開盤,LLDPE就借之前三個漲停之勢大幅高開,最高上沖16575元。但這一漲勢並未延續,許多獲利盤趁機平倉,隨後價格急劇下滑,最低跌到16130元,上下拉差達到445元。盡管午盤再被拉起,但當日價格並沒有跟隨之前的大幅上漲,僅僅上漲45元。

「關鍵是,現在茂名乙烯受到多少影響還不得而知」,易紅兵認為,這一數據的出爐對目前的行情可能有較大影響,因此投資者們並不敢一味看多。

關於茂名石化受損的估計,分析師們相差甚遠,易紅兵認為,據最保守估計,至少要影響到1/3的產量約7萬噸的產量。而劉文旺則認為,這一影響有可能只有2萬噸左右。

「盡管我比較看好這一品種,但這三次漲停之後,後市將很可能轉入震盪。」易紅兵認為,目前的價格持續高揚、交易量急劇放大這一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投機資金造成的,茂名石化數據的出台將可能導致市場的一次震盪,但隨後,這些資金是否會繼續留在LLDPE市場里還是一個未知數。

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國際油價才是此次上漲的「罪魁禍首」,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限產令也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至於茂名石化,短期來看作用顯著,但長期的影響不大。目前油價的回落使得市場並不敢一味看多。

此外,劉文旺提醒,盡管目前的國內的供應緊張似乎無法得以緩解,但這一局面很可能刺激到進口數量,致使價格被壓低。

「我國的LLDPE進口價一向都是高於國內的價格,貿易商們進口是要賠錢的,他們通過其他的途徑來獲取利潤,這種情況下市場達到一種供需平衡,而據我計算,目前國內價格的大幅上揚使得這一局面已改變,貿易商進口已經盈利。」

劉文旺說,「這樣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貿易商進口數急劇增加,打破市場平衡,從而壓制國內價格。」

據他介紹,聚乙烯進口市場上,進口價低於銷售價的情況已出現過2次。一次是2006年11月到2007年1月,還有一次是2007年底到2008年1月。這兩次的結果都是導致進口量劇增,供需緊張不僅得以緩解,而且迅速變為供大於求。

『玖』 沙特油氣設施遭襲,我們的油價又要漲了嗎

沙特作為石油出口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是人盡皆知的,此次兩處主要石油設施遭遇無人機的攻擊所導致的大火,將會極大的削減石油產能,據不完全統計,損失的石油產量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5%,如此大的比例導致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也就在所難免,而受損失的沙特阿美公司不但失去了半數左右的產能,原定的上市計劃也很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油價的上漲如果只是經濟層面的影響,那麼中東地區的局勢一旦惡化,此次襲擊事件就會在性質上發生明顯的轉變,個人認為導致地區局勢進一步復雜化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如果持續停產的態勢得不到緩解,或許會在國際原油市場和中東地區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拾』 怎麼看待沙特兩處石油設施遭襲之後,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呢

沙特作為石油出口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是人盡皆知的,此次兩處主要石油設施遭遇無人機的攻擊所導致的大火,將會極大的削減石油產能,據不完全統計,損失的石油產量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5%,如此大的比例導致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也就在所難免,而受損失的沙特阿美公司不但失去了半數左右的產能,原定的上市計劃也很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油價的上漲如果只是經濟層面的影響,那麼中東地區的局勢一旦惡化,此次襲擊事件就會在性質上發生明顯的轉變,個人認為導致地區局勢進一步復雜化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如果持續停產的態勢得不到緩解,或許會在國際原油市場和中東地區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