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玉米產地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玉米產地

發布時間: 2021-10-01 13:04:50

1. 中國盛產玉米主要城市是哪裡

我國的玉米產地主要分布在黃淮地區和東北、內蒙古東部區域,晉、冀、魯、豫8省區生產了全國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東北地區(含內蒙),常年玉米播種面積800萬公頃,近年來播種面積有所下降,正常年份玉米產量4000萬噸左右,產量佔全國的三成多,東北地區也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玉米產地。

2. 中國玉米的主要產區在哪裡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產量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播種面積的增加和雜交技術的廣泛採用,我國玉米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1998年全國玉米總產量達到創記錄的1.33億噸,比1979年的6004萬噸增加1.22倍,1999年全國玉米總產量又達1.28億噸,是歷史上第三個高產年。2000年由於玉米播種面積調減和天氣乾旱,全國玉米產量將由上年的1.28億噸下降到1.06億噸,降幅達17.24%。玉米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8%提高到90年代末的近27%,因此玉米生產是我國糧食生產中最為活躍的因素。

我國玉米生產很不平衡。玉米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西北,北方的遼、吉、黑、內蒙、晉、冀、魯、豫8省區生產了全國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東北地區(含內蒙),常年玉米播種面積800萬公頃,近年來播種面積有所下降,正常年份玉米產量4000萬噸左右,產量佔全國的三成多,東北地區也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玉米產地。華北地區的晉魯冀豫四省常年玉米播種面積800萬公頃,正常年份玉米產量4000萬噸左右,產量約佔全國的30%。而長江以南(含長江流域)的15省市區常年玉米播種面積600萬公頃左右,正常年份玉米產量2800萬噸左右,約佔全國玉米總產的21%。近二十年來,西北五省區的玉米播種面積的比例提高了1倍,達到了215萬公頃,產量也由1985年的519.6萬噸上升到1998年的1115.6萬噸,由銷區變為產區。在2000年的國內種植結構調整中,擴種玉米又成為南方解決早秈稻積壓的主要措施,2000年長江以南的一些省、市、區玉米播種面積有了較大幅度增加;而東北地區(含內蒙)由於玉米積壓過多,在種植結構調整中,玉米播種面積減幅達17%以上,由1999年的826.8萬公頃減少到672萬公頃;全國玉米播種面積也由1999年的2590萬公頃減少到2306萬公頃,減幅為11%。

從玉米單產數量來看,東北地區的單產量有所下降,華北地區的單產量穩步增加,華中地區的單產量大幅增長,尤其是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區,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玉米單產量在近十年來出現了很大飛躍。全國玉米平均單產的數量從長期來看,是穩定提高的,但具體到每一年,並不是每年都比上年提高的,並且隨著基數的不斷增大,提高的難度也在加大。

3. 玉米的產地(說出具體的地點,要全面)

玉米
Zea mays; corn borer

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又稱玉蜀黍,俗稱苞谷、棒子、珍珠米等。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原產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歷史4500~5000年 。但其起源和進化過程仍無定論。中國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歷史。相傳於15 世紀初傳入。分布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在世界各類作物中,玉米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谷類作物之首。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中國集中分布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根為須根系,分胚根和節根。花為單性,雌雄同株。子粒為穎果,由果皮、種皮、胚和胚乳組成。子粒有黃、白、紫、紅或呈花斑色(見圖)。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玉米為短日照的四碳植物 ,在砂壤、壤土和粘壤土均能生長 ,pH6.5~7.0最適宜。耐鹽鹼力較差,以氯離子為害較大。玉米全生育期90~150天。可分為苗期、穗期、花粒期3個生育階段。
根據子粒形狀、胚乳澱粉性質及稃殼大小,可分為馬齒型、硬粒型、甜質型、糯質型、爆裂型、粉質型、有稃型7個類型。

品種改良先後採用穗行選種、混合選種、品種間雜交和自交系間雜交等方法。自交系間的雜交種,其雜種優勢強,增產潛力大。為世界各國廣泛應用。
中國各玉米區的主要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春玉米區;華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復雜,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秋玉米為主。栽培方式有單作,或與豆類、薯類間作和麥壟套種等。適期早播對其增產十分重要。根據肥、水條件和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保證足夠苗數和穗數是高產的關鍵。玉米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並可利用上茬剩餘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於10 ppm時,施磷顯著增產。對鋅肥敏感,缺鋅時生長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頃。苗期需水較少,拔節孕穗期增多,抽雄開花期最多,灌漿成熟期較多。玉米不耐澇,多雨地區應注意排水。果穗包葉變黃,基部黑色層形成,籽粒變硬時收獲。

玉米病害有30多種,主要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蟲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粘蟲等。採用葯劑防治。
子粒含澱粉73%、蛋白質8.5%、脂肪4.3%左右;含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較多。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飼用,可燒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業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澱粉製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製糖果、糕點、麵包、果醬及飲料。穗軸可制糠醛;莖稈可造紙和隔音板;果穗苞葉可編制手工藝品。子粒可作精飼料。蠟熟期收獲的莖葉、果穗,是牲畜特別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飼用時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

4. 玉米的原產地是: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

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廣泛分布於美國、中國、巴西和其他國家,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為一重要穀物。

玉米在中國糧食作物中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優良的糧食作物。

(4)玉米產地擴展閱讀

玉米的營養價值

1、鈣: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鈣,幾乎與乳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豐富的鈣可起到降血壓的功效。

2、谷胱甘肽:玉米中的谷胱甘肽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長壽因子,它在硒的參與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這是一種抗老防衰、延緩衰老的成分。

3、胡蘿卜素: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而玉米中的植物纖維素則能加速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物的排出。

4、維生素E:玉米中天然的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

5、黃體素等:老年黃斑性病變(AMD)是眼睛老化所造成的疾病,嚴重時會造成視力缺損。攝取較高量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能降低43%罹患老年黃斑性病變的幾率。因此食用玉米可以對抗眼睛老化,預防老年黃斑性病變的產生。

5. 中國最大的玉米產地是哪個

中國最大的玉米產地是北方春播玉米區,最多種植的省份是黑龍江。

我國玉米種植可以劃分為六個區:

  1. 北方春播玉米區:該區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和寧夏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陝西和甘肅的一部分,種植面積佔全國33%左右,總產佔38%左右。屬寒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帶。

  2. 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該區位於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種植面積佔全國39%左右,總產佔39%左右。屬溫帶半濕潤氣候。

  3. 西南山地玉米區:該區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雲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陝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16%,總產佔14%左右。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

  4. 南方丘陵玉米區:該區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灣等省的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是中國水稻的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很少,種植面積為全國的6%,總產不足5%。屬亞熱帶和熱帶濕潤氣候。

  5. 西北灌溉玉米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部和甘肅省河西走廊和寧夏河套灌區,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3.5%,總產約佔3%。屬大陸性乾燥氣候。

  6. 青藏高原玉米區:該區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由於海拔高,其種植面積及總產都不足全國的百分之一。屬高原山地氣候。

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

黑龍江、吉林、河北、山東、河南、內蒙古、遼寧,山西等省份。

這8個省份玉米播種面積佔到全國總播種面積的66%左右。

6. 全球玉米的主要產區在哪裡

全球的玉米的主要產區在美國、中國、巴西等地。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發源地。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歷史也已有3500年。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目前廣泛分布於美國、中國、巴西和其他國家。

(6)玉米產地擴展閱讀

玉米作為高產量糧食作物,具有以下價值:

1、作為中國的高產糧食作物,玉米是畜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2、由於玉米資源極為豐富、廉價且易於獲得,它們還具有許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殺菌等,其具有廣闊的開發及應用前景。

3、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麥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4、玉米中含有的核黃素等高營養物質,對人體是十分有益的。

7. 玉米原產地是哪裡何時傳入中國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沒有具體傳入中國的時間,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歷史也已有3500年。

考古學家已經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發現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間玉米文化的遺跡,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獵活動日漸稀少的同時,逐漸開始採摘野果並過渡到人工種植玉米的過程。



(7)玉米產地擴展閱讀

玉米生態特徵:玉米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較高的溫度。玉米生物學有效溫度為10℃。種子發芽要求6-10℃,低於10℃發芽慢,16-21℃發芽旺盛,發芽最適溫度為28-35℃,40℃以上停止發芽。苗期能耐短期-2--3℃的依溫。

拔節期要求15-27℃,開花期要求25-26℃,灌漿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國早熟品種要求積溫2000-2200℃。

中熟品種2300-2600℃;晚熟品和2500-2800(3000)℃。世界玉米產區多數集中在7月份等溫線為21-27℃,無霜期為120-180天的范圍內。

8. 中國玉米主產區在哪裡

我國玉米主產區劃分為北方春播玉米區,黃淮海夏播玉米區等2個主要產區。此外,還有南方丘陵玉米和西北灌溉玉米區。 (1)北方春播玉米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的全部,山西、寧夏的大部,河北、陝西的北部和甘肅的部分,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產區。玉米面積約佔全國42%,總產量佔全國45%。本區為春播玉米區,一年一熟制,種植方式以玉米單作為主。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包括黃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東、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陝西關中和江蘇、安徽省北部的徐淮地區,是我國玉米第二大產區。玉米種植面積佔全國29%,也有書稱:我國玉米市場分兩大主產區,即東北玉米主產區,華北玉米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