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朱元章是誰
明太祖 創立大明王朝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❷ 朱元章是誰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漢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❸ 朱元章是那裡人
你是問明朝的朱元璋嗎?他是安徽鳳陽人,是明朝開國皇帝。你問的朱元章人在我國應該也有不少吧,我們不認識,更不知道他是那裡人,你可|以通過戶口所在地查找。
❹ 朱元章是干什麼的
應該叫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廟號明太祖。
❺ 朱元章簡歷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漢族,明朝開國皇帝。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於南京明孝陵。
❻ 明朝朱元章
向全方位的了解的話給你推薦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再就是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特點:】
穩,行事穩;
准,用人准;
狠,殺人狠。
大部分從底層上來的人都據有些特別的特質,比如堅韌,比如殘忍。朱元璋並不是其中這些品質最突出的一個,如果說在陳友諒張士誠一幹人中,朱元璋有什麼特別的優秀點的話,那就由於初期碰到了好的戰略師,他採取的低調戰略幫了他大忙。
其一用人其二心狠其三勤奮
先說其一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朱元璋與劉邦有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用人,知人善任】。也就是韓信所說:善將將。 朱元璋創業初期(剛造反的時候...)被郭子興趕走之後,他招募了徐達,湯和,周德興,馮國用,馮國勝(之後的馮勝)兄弟,李善長,朱文正(侄子),李貞(姐夫),李文忠,常遇春,創業中期(佔領南京之後),他又迎來了劉伯溫,丁普郎,傅友德,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他現在班子,絕對是豪華陣容。
我們從這些人的能力和他們干過的事情來評價朱元璋的用人能力,徐達傳中說「(徐達)與常遇春皆為軍鋒冠」,所以常為先鋒,馮勝李文忠擅長奔襲,建國之後,奉命北伐,追著元朝殘余到處跑,朱文正擅長防守,朱元璋打張士誠期間,防守洪都(南昌),頂著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硬生生防守三個多月。文官方面,就不多說了,劉基李善長之於朱元璋,正如張良蕭何之於劉邦,劉基擅長兵法謀略和帝王之術,負責籌劃全局,李善長有智計擅長法家之術,所以負責賞罰章程,後用為丞相(宰相)。
另外,從後來他用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剿滅元朝,以及整死能打仗的將領,給孫子朱允炆留下能防守的耿炳文也可以看出他的用人務盡的能力。
忘了說...補充一下,他其實也用錯過人,就是他兒子朱棣,他對自己的子孫...太過於寬容,留下朱棣守國門...結果這孩子奈不住寂寞,就殺了回來
其二【心狠 】
劉基之死,徐達之死,藍玉之死,朱文正之囚,李善長之死,廖永忠之死,傅友德之死,周德興之死,馮勝之死
除此之外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藍玉案(洪武四大案)
隨便google一個詞條,就可以知道是怎麼回事...這里不一一說明,功臣之死,固然有他們自己的失誤,但是這樣死絕...又不能不說朱元璋心狠,而且洪武四大案,隨便一個拉出來都死上萬人
排除以上,建國之後,數次北伐,直到藍玉殺到貝加爾湖,把黃金家族正統幾乎趕盡殺絕
不得不說,小時候受過苦的創業者,想留給後代幸福生活,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
其三【勤勞 】
朱元璋其人,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勤奮皇帝之一,先引用一段話吳晗先生統計過,從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然後說幾個事情: 1朱元璋給官員的年假是:一年三天,冬至,過年,朱元璋的生日
2他制定了非常完備的社會制度,包括戶籍,流動人口,公務行政,甚至街道清潔...
3明故宮沒有御花園,只有御菜園
除此之外,他還具備了創業者應有的很多優點:節約,野心,善決斷等等等等
望採納!
❼ 明朝朱元章是哪裡人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
❽ 朱元章是什麼朝代的
朱元章是什麼朝代的
朱元璋
年代:明代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勛很少有善始善終者,這是他的缺點。
人物生平
出身布衣
元文宗天歷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朱元璋在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根據朱元璋御制《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業」,後徙居泗州盱眙縣和濠州鍾離鄉。
❾ 朱元章是哪位神仙
不是神仙是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❿ 朱元章皇帝簡介。
朱元璋出身布衣,後加入反元義軍,參加農民起義,經過努力,建立明朝。
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漢族,原名朱重八(也稱朱興宗),後取名朱國瑞(1328年-1398年),
《明太祖實錄卷一》曰—「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字國瑞。其先顓頊後,周武王封其苗裔於邾。春秋時子孫去邑為朱氏,世居沛國相縣(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內)。出生於元文宗天歷元年九月十八日(公歷1328年10月21日未時)丁未時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重八隻得離鄉為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因其友湯和(疑似)的一封信,參加了起義軍,並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蒙元的璋(璋,古代的一種玉器)。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馬皇後。後來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
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甲子日,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借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蒙古汗國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蒙古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
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潼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明洪武元年(1368年),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通州。蒙酋妥歡貼睦爾率酋妃、酋子和酋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軍進入大都,蒙古至此北遷,蒙古在南方的統治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元朝對中國的統治,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