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華鵲、開明復活的傳說是什麼
神話中蜀人的祖先是「蠶叢」和「魚鳧」。蜀與「鐲」通,即野蠶。蠶叢「目縱」,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蠶叢、柏砱、魚鳧三代都有數百歲,「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績是「教民蠶桑」。從《蜀王本記》到今日川西民間口頭故事都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蠶叢,即蠶叢氏,是蜀人的先王。
魚鳧即魚老鴰,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神話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圖騰,現溫江縣一帶有不少關於魚鳧的故事和遺跡。關於魚鳧國破,古文獻的記載都寥寥數語。「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蜀王本紀》)」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華陽國志》)還有一個版本的《蜀工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引《御覽》卷八八八)這就紿後來的學者和作家留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到「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治水的開明,都和農業生產有關。
蜀人對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傳播也最廣。史書上說:「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
據說,杜宇是「從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則是從井中出來的。他的最大功績是「教民務農」,以致他「仙去」後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來臨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種,以致啼出血來。
傳說蜀人最崇奉的祖先杜宇,當他的部下鱉靈帶領人馬去治水之際,他卻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歸來,一種說法是他「自以為德行不如鱉靈」學堯之禪讓,委國而去;另一種說法則是鱉靈用武力將他趕走,因此後人的詩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誰」,「似向春風訴國亡」這樣的句子。《四川通志》有「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的說法。望帝化鵑的故事,除《蜀王本紀》中只有簡短的記載,但在民間傳說中卻派生出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把他樹成理想之君。
取代杜宇之後開創「開明」王朝的鱉靈,據說是從楚國漂上來的一具死屍,到紋山下復活了。被杜宇任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接著的開明王朝,又因好色而帶來滅頂之災的。
相信大家都從電視、網路上知道從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凸目大耳的青銅人面像,那你們知道我們四川的祖先為什麼會將人面打造成這個模樣嗎?
歷史上稱成都及附近地區的早期居民為「蜀人」。起初的蜀人生活在成都還平原以西的「蜀山」(岷山)之中,他們在首領「蠶叢」的率領下,以採集食物和狩獵維持生活。
相傳,蠶叢「縱目」,眼睛長得很特別。腦後梳著以髻,打扮也很特殊。蠶叢的眼睛到底是什麼樣子,千百年來人們對之有很多猜測。後來,四川廣漢三星堆青銅凸目人面像的出土,似乎為這個猜測找到了答案:蠶叢「縱目」就是指他的眼睛突出。還有一些人則認為,生活在岷山中的蠶叢少有鹽吃,缺碘,因此眼珠突出.
從其他地方復制過來的
Ⅱ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其中蠶叢
蠶叢是「蜀」的化身,是中國華夏第一個把山上野蠶變為家蠶的人。是古蜀國第一個蜀王。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以其偉大的膽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發展生產和經濟,鑄就了古蜀國的歷史輝煌。瞿上城,是蠶叢在成都平原立國治蜀建立的第一個都城(在今天成都市雙流縣城南牧馬山),是蠶叢王創造輝煌古蜀國歷史的第一個「指揮所」。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他說的是傳說中的古蜀國。
Ⅲ 蠶叢的故事大意
故事大意說:有個叫蠶女的嫻淑女子,生活在「高辛氏」年代,當時蜀地沒有蜀王,都是些零零星星的小部落,人民也在這些部落首領的統攝下各自過著聚族而居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狀態難免會引起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吞並和戰爭。有一次,廣漢城址被相鄰的部落燒殺劫掠,蠶女的父親也被抓去做了人質,家中只剩下一匹父親平時乘坐的老馬。蠶女非常思念父親,於是就對馬說:馬啊,如果你去把我父親救回來,我就嫁給你做老婆。這馬聽了蠶女的話,高興得不得了,便偷偷地跑去把主人馱了回來。但是這個被救回的父親一聽說要把女兒嫁給馬做老婆,就不幹;馬當然很生氣,又是跳又是嘶鳴,還以絕食相威脅,蠶女的父親也不是好惹的(可能他是部落中的一個首領),就一氣之下把馬殺了,剝下的皮和肉都晾在廚房中。這天蠶女從廚房中經過,那張馬皮突然跳起來,一陣風似的把蠶女捲走了;過了幾天,人們看見馬皮落在對面的桑樹上,蠶女變成了一條蠶,正在一邊吃桑葉,一邊吐絲把自己裹住成為一隻繭。這則故事雖為神話,但它記錄了古蜀時期「廣漢之墟」各部落間的矛盾關系,故顯得十分珍貴。
Ⅳ 《蜀道難》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引用了什麼典故
傳說蜀人最崇奉的祖先杜宇,當他的部下鱉靈帶領人馬去治水之際,他卻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歸來,一種說法是他「自以為德行不如鱉靈」學堯之禪讓,委國而去;另一種說法則是鱉靈用武力將他趕走,因此後人的詩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誰」,「似向春風訴國亡」這樣的句子。《四川通志》有「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的說法。望帝化鵑的故事,除《蜀王本紀》中只有簡短的記載,但在民間傳說中卻派生出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把他樹成理想之君。 李白《蜀道難》中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商隱《錦瑟》詩中有「滄海月明珠有淚,望帝春深托杜鵑」,李重元詩"杜宇聲聲不忍聞",這些詩中都引用了古蜀國帝王的典故。
取代杜宇之後開創「開明」王朝的鱉靈,據說是從楚國漂上來的一具死屍,到紋山下復活了。被杜宇任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接著的開明王朝,又因好色而帶來滅頂之災的。
杜宇的網路: http://ke..com/view/335871.html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5835724.html?si=2
Ⅳ 李白說的「蠶叢及魚鳧」是啥意思專家為啥懷疑古蜀歷史
古代中原人士對古蜀地的認識,莫過於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蜀道難》,朦朧的古代歷史,險阻難越的高山,為遠古的蜀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我們今天通過出土的文物和傳世文獻的勾勒,大致可以窺見古蜀國的面貌。最早的蜀人創造了燦爛的三星堆文明,但同後世一樣,四川地區不斷有外來人口遷入,因此古蜀國的王族先後有本地土著和南部民族、楚人、秦人。也許正是這種兼容並包和海納百川的歷史性格,才締造了豐富多彩的蜀地文化。
Ⅵ 蠶叢的釋義
1.借指蜀地。
2.見「蠶叢路」。
3.蜀國首位稱王的人。
釋義3相關介紹
Ⅶ 蠶叢及魚鳧是指什麼
蠶叢及魚鳧指的是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
選段: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譯文: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7)蠶叢擴展閱讀:
全詩47句,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來描寫入蜀道路之艱難。詩歌一開篇連用5個感嘆詞,極言蜀道之難。
在藝術上,詩人以變化莫測的筆法,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向讀者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此外,作者以激情貫注全篇,將抒情與寫景融為一體,使讀者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見詩人的高大形象。在語言形式上,本詩大量使用了散文化的句子,字數從三言四言直至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
Ⅷ 求蠶叢及魚鳧的典故
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
蠶叢氏,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蠶神。是蜀國首位稱王的人,他是位養蠶專家,據說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樣是向前突起,頭發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樣式向左交叉,他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今四川茂縣北疊溪)中。後來蠶叢為了養蠶事業,率領部族從岷山到成都居住。
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將軍扁攻打蠶叢和有緡氏,於是蠶叢跟有緡氏說用美女來讓夏桀沒有打仗的心情,果然夏桀被美女迷惑後,宣布要回到朝廷。西周時期,蠶叢被其他部落打敗後,蠶叢的子孫後代,都各別逃到姚(今雲南姚安)和雟(今四川西昌),最後由新勢力魚鳧來結束這次戰爭。
該句出處:
《蜀道難》
唐代 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多麼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青泥嶺多麼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岩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勞地長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可怕的岩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盪的空山!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要來到這個險要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Ⅸ 蠶叢的讀音
蠶叢的讀音:cán cóng
蠶
讀音:cán
釋義:
1、昆蟲,有「家蠶」和「柞(zuò)蠶」,通常指「家蠶」,吃桑葉,吐絲做繭。絲可織綢緞。「柞蠶」吃柞樹葉,絲可織繭綢:~絲。~繭。~食。~寶寶(蠶的愛稱)。
叢
讀音:cóng
釋義:
1.聚集,許多事物湊在一起:~生。~聚。~密。2.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為~驅雀(喻不善於團結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祠。3. 姓。
Ⅹ 蠶叢和魚鳧的故事
蠶叢是古蜀國的開國國王,傳說他發現了一種食人蠶,馴服了這種食人蠶後利用它們吐的絲織成衣服。魚鳧,指一種食魚鳥,是古蜀國第三任國王,傳說他發明了捕魚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