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滴滴專車的重要事件
2015年1月,交通運輸部肯定了專車模式的創新,滴滴專車、一號專車的市場推廣似乎大有持續之勢,與此同時,易到用車、神州租車大舉挺進專車市場。盡管這一市場的發展尚未成熟,圍繞商業模式的探索已與市場推廣並行展開。滴滴開始向專車司機按天收取份子錢,滴滴專車方面則稱所收費用其實是租車費,按天向司機收取160元至180元不等。
2015年1月20日,滴滴專車方面對記者強調,向司機所收汽車租賃費「是會交給租賃公司的」。對於該筆費用的具體收取進展及規劃,滴滴專車方面則未作回應。滴滴專車此時向司機收費有些早,這一商業模式能否成立也有待市場檢驗。從長遠來看,有法可依是專車市場得以健康有序競爭的前提,這對維護車主和乘客的利益同樣重要。
2015年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表示已向滴滴快的發放《上海市出租汽車經營資格證書》,核准經營范圍為約租車網路平台,這標志著上海市對約租車行業發展開始實施准入管理,這也是國內首張發放給互聯網專車平台的牌照。 滴快的也成為第一家獲得網路約租車平台經營資質的公司。
Ⅱ 滴滴司機發瘋殺人事件,現場畫面曝光。對此你怎麼看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因為方便快捷,加之個性化的服務,諸如滴滴之類的網約車已經成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雖然它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了人們打車難的問題,但自從互聯網打車出現之始,就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它的安全問題一直被社會大眾質疑詬病。前不久剛發生了貨拉拉女孩兒跳車身亡事件,最近在福州市又發生了一起滴滴司機故意開車撞人,又反復沖撞乘客,最後致使乘客死亡的悲劇。
Ⅲ 滴滴慘案頻發的根源是什麼
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除了乘客遇害這樣的惡性事件,滴滴因平台車輛、司機相關證件不全而被處罰的事例不勝枚舉。2017年年11月至2018年08月,僅溫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就已對滴滴公司做出行政處罰244次,處罰金額達100餘萬元。
然而,對滴滴司機投訴難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屢罰不改甚至屢罰屢犯,折射出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3)滴滴事件擴展閱讀
「溫州滴滴事件」之所以被推到輿論漩渦,自然是公眾對生命凋零的痛心,從空姐案到樂清女孩案,只有3個多月的時間,已不能僅僅用「偶發事件」來解釋。
《濟南時報》總編辦主任邵顯亭表示,從媒體的關注方式來看,更為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成為眾多媒體共同的責任所在。以《濟南時報》為例,除了關注夜間打車的安全問題,更質疑了滴滴所謂的整改措施,在《又一女孩遇害!滴滴順風車咋整改的?》這篇文章里,發出強烈質疑:
為什麼喪心病狂的惡魔,可以繼續藏身順風車司機里?為什麼保護乘客的機制,沒能發揮任何效用?從一個女孩遇害到另一個女孩遇害,滴滴做了什麼?一系列發問,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溫州滴滴事件」涉及民生,因此,民生新聞在第一波報道中表現突出。8月26日,《錢江晚報》在頭版選擇匯總網友對此事件的觀點,同時,打破常規的頭版設計在朋友圈不斷刷屏,「良心」之說擊中了公眾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並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的前列。
Ⅳ 如何看待滴滴事件
滴滴事件對國家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對它的查處是正常的。
Ⅳ 滴滴出了什麼事情被約談
上個月,空姐深夜打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再次引發全社會對於網約車安全問題的關注,一時間滴滴被湧上了風口浪尖,其順風車服務也暫停一周。而除了乘客安全問題外,近期滴滴因免密支付安全隱患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約談。
5月6日凌晨,河南省鄭州市航空港區發生一起命案,受害人李某珠(女,21歲,山東濟南人)在搭乘網約車途中被害。受害人是一名空姐,今年21歲,身高1米74,是家中的「獨生女"。這起惡性的刑事案件讓滴滴的安全問題再度被推到風口浪尖。
Ⅵ 乘客幾次遇害滴滴做了什麼
8月24日,浙江溫州樂清一名20歲女孩趙某在上了一輛滴滴順風車後失聯。25日,@樂清公安官方微博發布通告,稱失聯女孩趙某遺體已被尋獲,犯罪嫌疑人為順風車司機鍾某,已被抓獲。鍾某隨後交代了強奸並殺害趙某的犯罪事實。
但為什麼,在已經進行了大范圍整改之後,依然存在「漏網之魚」,再次出現了乘客遇害事件?此為其三。
滴滴回應:車牌系臨時偽造
25日下午,滴滴方面在其官方微博對網友的質問進行回應:
①經核實,嫌疑人鍾某背景審查未發現犯罪記錄,是用其真實身份證注冊;
②在接單前通過了平台的人臉識別,但案發車牌系鍾某線下臨時偽造;
③鍾某作案前一天,被另一名乘客投訴,客服沒有及時調查處置,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④至於為何不給車牌號等信息,滴滴稱,無法短時間內核實來電人身份的真實性,也無法確認用戶本人是否願意平台將相關信息給到他人。
年輕的生命,
如花的年紀,
短時間內,接連凋零。
除了道歉和賠償,
滴滴,還有別的嗎?
Ⅶ 滴滴事件有法律責任嗎
依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滴滴作為承運人,沒有將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對乘客構成違約,且在運輸途中乘客發生了傷亡,滴滴應當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Ⅷ 滴滴打車負面新聞事件
合肥市民滴滴打車遭遇強制收費 投訴後獲補償
時間:2016-03-02 03:50:46
摘要 前兩天,合肥的霍先生用滴滴打車遇到了一位「奇葩司機」。「起初他跟我說是不小心點錯了,可當我要求他取消付費時,對方死活不接電話」。
「用『滴滴』打車,沒坐上車還要給錢!」前兩天,合肥的霍先生用滴滴打車遇到了一位「奇葩司機」。「起初他跟我說是不小心點錯了,可當我要求他取消付費時,對方死活不接電話」。對於霍先生的舉報,目前滴滴方面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給當事司機封號處理,並且給乘客優惠券作為補償。
霍先生說,2月27日20:55,他在裕銅路口公交站附近用「滴滴」叫了一輛快車,一直等到21:00對方都沒有和他聯系。隨後霍先生主動打電話詢問車子到哪兒了,對方回答快到了。可在等車的過程中,滴滴軟體顯示乘客已經上車了。「我還在等車呢,怎麼就說我上車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霍先生仍是一肚子氣。
很快,軟體又顯示他已被送到指定地點。「我連車子都沒坐,就被要求付費7元。」事後,霍先生打電話詢問。滴滴司機稱,他不小心點錯。「我讓他收錢後把錢退給我,他居然直接掛掉了電話。」滴滴司機的舉動令霍先生不能理解。「我不支付的話,就不能繼續打車。」霍先生告訴記者,當晚他多次聯系這位司機,對方始終不接電話。「第二天我跟滴滴客服投訴,工作人員把錢退給我了,滴滴表示道歉,說給我10元優惠券」。隨後,記者致電滴滴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針對霍先生的投訴,他們已對涉事司機作了封號數日處理,另外也補償了消費者優惠券。
Ⅸ 說說你對滴滴事件的看法
滴滴只是一個平台,這個平台上什麼樣的人都有。出事前誰都不會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誰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致使滴滴對乘客安全考慮不周全,只是對滴滴駕駛員技術的要求,這就存在駕駛員技術過關到人品如何篩選不到的問題。總的來說也許人們會認為滴滴是主要責任著,但如果這女孩自己安全防範意識強,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安全意識,大晚上,不管是誰,出事的概率百分之九十九。
Ⅹ 此次滴滴順風車事件的全過程,以及你的看法。
滴滴在有人投訴後沒有形成重視,未進行處理,這是它最大的問題;其實如果沒有前一天發生的事,這個事件也很難避免;其實一個女生出門單獨打車,本身就不安全,就算是坐的士也一樣,也免不了有人起歹心;所以關鍵還是女生的自我保護,這才是最關鍵所在,盡量不要單獨坐陌生人的車,要學習一些防身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