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枸杞苗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枸杞苗

發布時間: 2021-10-02 10:43:33

1. 枸杞怎麼種植容易成活

種植枸杞的方法:

枸杞樹的種植首先需要先准備枸杞種子,枸杞種子比較易得,可以自己在秋季的時候收集,也能夠專門購買。枸杞一年四季都能夠播種,春季三四月是最合適的。枸杞種子非常容易發芽,可以不用催芽,直接播種就可以。播種後一般一兩周時間就能夠發芽,在枸杞苗生長到5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間苗,保障枸杞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第二次間苗一般在枸杞苗生長到15公分左右的時候進行。

枸杞樹的管理

施肥:枸杞樹對肥料需求比較旺盛的時候主要是花期前和采果之後,種植者可以根據土地肥力情況和枸杞樹的生長狀況進行施肥,如果說是家庭栽種的枸杞樹,施肥相對比較簡單,可以直接施一些稀釋後的腐熟的餅肥,每隔一兩個月施一次就行。如果是農田大面積種植的話,施肥要求就較為嚴格。一般需要兩到三次施肥工作,第一次一般在花期前進行,第二次一般在六月初,第三次在六月下旬進行。每株一般需要復合肥150克左右。

修剪:枸杞樹修剪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幼樹主要以定型為主,這里主要講一下成年枸杞樹的修剪,成年枸杞樹的修剪一般選擇在春季和秋季進行,主要是將枸杞樹的一些老枝、病枝、過密枝及時的進行剪除,增加枸杞的產量。

澆水:枸杞樹比較耐旱害怕水澇,一般春秋季節澆水次數可以適當的減少,盆栽的話一周兩到三次即可,大田種植一般每隔兩周左右澆灌一次即可,另外在采果後需要及時的澆水。

網頁鏈接

2. 在哪能夠買到枸杞子苗

到淘寶上搜一搜,想要幾年的苗都有。

3. 枸杞苗什麼季節種植

春、夏、秋季均可播種,以春播為主。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40cm開溝條播,深1.5-3cm,覆土1-3cm,幼苗出土後,要根據土壤墒情,注意灌水。苗高1.5-3cm,鬆土除草1次,以後每隔20-30d鬆土除草1次。

苗高6-9cm,時定苗,株距12-15cm,每1hm2留苗15萬-18萬株。結合灌水在5、6、7月追肥肥3次,為保證苗木生長,應及時去除幼株離地40cm,部位生長的側芽,苗高60cm時應行摘心,以加速主幹和上部側枝生長,當根粗0.7cm時,可出圃移栽。


(3)枸杞苗擴展閱讀

枸杞苗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 夏枸杞的嫩莖葉,枸杞為蔓生灌木,高達1米余。枝條細長,幼 枝有稜角,外皮灰色無毛,通常具短株,生於葉腋; 醬果圓形或 長圓形,深紅色或橘紅色; 種子多,腎形而扁,棕黃色。花期6 ~9月,果期7~10月。

一般用於做冷盤的食物。 大多數生產於寧夏 枸杞,別名枸杞果、白疙針、旁米布如。屬茄科。果實、根皮及嫩葉可入中葯。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以寧夏為主要產地,尤以寧夏中寧縣出產的枸杞質量為最佳。是「寧夏五寶」之首的「紅寶」

4. 寧夏枸杞苗分寧杞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它們都有啥區別

品種不同,所以果實、產量等方面有所差異。
比如寧杞7號,該品種是從寧夏枸杞生產園中選育出的無性系新品種,在多年多點的品種對比試驗與區域試驗中表現出生長快、自交親和水平高、抗逆性強、豐產、穩產、果粒大、等級率高等特點。該品種單果重0.72克較寧杞1號的0.56克增加近30%,乾果等級率250~290粒/50克較寧杞1號提高一個等級,枸杞多糖含量3.97g/100g,比寧杞1號增加10.9%;甜菜鹼1.08g/100g,比寧杞1號增加29.2%;胡蘿卜素1.385g/100kg,比寧杞1號增加12.6%。
再比如寧杞9號,是以「寧杞1 號」同源四倍體98-2與河北枸杞雜交選育獲得。幼果綠白色,成熟後鮮紅色,具3~4條規則縱棱,先端鈍尖。鮮果平均果長1.93~2.31cm,果徑0.7~0.96cm,果肉厚0.7~1.4mm,內多含飽籽1粒,稀2粒,庇籽16~19粒。

5. 枸杞子的種植方法

種植方法:

1、園地選擇:建園時最好選擇土壤深厚,通氣性良好的輕壤、沙壤和壤土建立種植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好在1%以上,地下水位保持在1米以下。

2、園地規劃:枸杞果園要有健全的排灌系統,要具備引水灌溉的主渠、支渠和毛渠,還要有排水溝,做到旱季能灌水,雨季能排水,種植地四周要設置四通八達道路方便運輸。

3、起苗假植:枸杞定植時間大約在3月下旬至3月中旬,起苗時做到主根完整,少傷側根,起苗後立即放在陰涼處,對於起苗後不能及時定植的苗木挖15~20厘米深的假植槽。

4、修剪浸泡:苗木定植前要進行一次修剪,對挖苗時挖傷的根要剪平,剪掉越冬時枯乾的枝條,修剪後將一萘乙酸溶解在酒精里稀釋到15~20ppm,放入苗木浸泡12~24小時隨後移栽。

5、挖穴施肥:定植前按株距1.5米、行距2米定點挖定植穴,挖定植穴的長40厘米、寬40厘米、深40厘米,表土和心土分別放在一邊,在定植穴內施入復合肥100~150克再填入心土。

6、定植方法:定植穴心土與肥料混合均勻後填入表土,放入枸杞苗木,最後用腳踏實,栽苗深度要求和原來苗圃中生長時的深度相一致,栽植後要及時灌水一次。

枸杞部分品種自花授粉結實率低,枸杞老樁不結果可能是缺乏授粉樹的原因。如果枸杞樹能正常開花,但是座果不正常,可以考慮一下這方面的原因。

枸杞環境適應能力強,抗性好,但對光照有較高要求,充足的光照是枸杞正常開花結果的保證,枸杞一般要求全日照養護,養護環境過於蔭蔽,一般只長枝葉不結果。

(5)枸杞苗擴展閱讀:

枸杞的播種方法:

1、種子採集:在6~11月間果實呈紅色時採摘,摘下後用30~35℃溫水浸泡24小時,撈出揉搓,在清水中淘洗出種子。除去果肉果皮,取出沉入水底的成熟飽滿種子,晾乾後即可播種。

2、種子存儲:枸杞種子如不馬上播種,可以用1份種子加3份濕沙拌合均勻,放入木箱內,置20℃的室內層積催芽,翌年春待有30~50%種子裂口露白時取出播種。

3、適時播種:春、夏、秋均可播種,以春季3月下旬為好,在整好育苗地上按行距25厘米左右橫向開播種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後覆細土,稍加壓實,畦面蓋草保溫保濕。

6. 每天吃枸杞苗好不好,有什麼作用

初春枸杞長出嫩苗,嫩苗又稱枸杞或枸杞苗,略帶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內熱、咽干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枸杞子含有肌甙、谷氨酸、門冬氨酸、精氨酸等,營養成分十分豐富。《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眼澀痛有翳者,可用枸杞頭100克、車前葉100克,煮熟食用;急性眼結膜炎者用枸杞頭50克、雞蛋1隻,稍加調味品,煮湯,每日服1次;腰膝酸痛、陽氣衰弱者用枸杞頭500克、羊腎1對、米100克,加蔥等調味品,煮粥食用。

枸杞子功用類似枸杞頭,但作用更勝一籌。枸杞子的營養十分豐富,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質4克、脂肪0.8克、糖類19.3克、鈣55毫克、磷86毫克、胡蘿卜素8.6毫克,以及各種維生素。

枸杞子配熟地、黨參、茯苓、鹿茸製成葯酒可補腎強身、柔肝明目;枸杞子20克煎湯代茶常服,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有益;枸杞子、烏梅共研末,加開水泡,代茶飲,能消暑解渴。

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湯。中醫很早就有「枸杞養生」的說法,認為常吃枸杞子能「堅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當作滋補調養和抗衰老的良葯。

常吃枸杞子可以美容。這是因為,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膚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還能起到美白作用。

7. 枸杞怎麼種 枸杞苗種植技術

枸杞子的適合播種的時期是四月下旬到五月的上旬。在播種之前可以先把乾的種子放入二十攝氏度的溫水裡面浸泡八個小時,然後將種子從水中撈出來。

開始准備播種,畦面要開四厘米寬的溝,溝的深度要在一厘米,種子和細沙混合在一起均勻的撒進溝厘米,在上面覆蓋一層一厘米厚的細濕土,可以稍微的壓實,再在上面蓋上一層濕土,防水保墒。株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十厘米比四十厘米。

種子的貯藏時間一般是不可超過四年的時間是最合適的。

光照充足,枸杞枝條生長健壯,花果多,果粒大,產量高,品質好。枸杞多生長在鹼性土和砂質壤土,最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枸杞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在乾旱荒漠地仍能生長。生產上為獲高產,仍需保證水分供給,特別是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長期積水的低窪地對枸杞生長不利,甚至引起爛根或死亡。

杞喜冷涼氣候,耐寒力很強。當氣溫穩定通過7℃左右時,種子即可萌發,幼苗可抵抗-3℃低溫。春季氣溫在6℃以上時,春芽開始萌動。枸杞在-25℃越冬無凍害。

(7)枸杞苗擴展閱讀:

枸杞品種及分布:

1、中華枸杞: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常生於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在我國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葯用、蔬菜或綠化栽培。

2、寧夏枸杞:由中國西北地區的野生枸杞演化的,現有的栽培品種仍可以在適宜的條件之下野生。我國早期的葯用枸杞就是西北地區採集野生枸杞的產品,在秦漢時期的醫葯書籍中已經有葯用枸杞的記載。

3、雲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Kuang)或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mKuang)等地方性枸杞種類,由於這些種類分布范圍狹窄,不易看見,所以更多的還是中華枸杞或寧夏枸杞。

而且根據兩種枸杞的分布特點,也可作簡單判斷,即如果在中國東部、中部、南部地區發現,基本為中華枸杞或其變種、如果在西北發現,基本為寧夏枸杞或其變種。

8. 枸杞苗什麼時間種植

一般樹苗春天種植最好了,枸杞苗分為扦插苗和根生苗,一般扦插苗比較好
枸杞生命力頑強,在我國多個地區都有分布,葯用價值和使用價值也很高,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我們那裡盛產枸杞和枸杞苗,最近開始培植枸杞盆栽。挺不錯的

9. 枸杞苗的葯用

春食枸杞有補益

初春枸杞長出嫩苗,嫩苗又稱枸杞或枸杞苗,略帶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內熱、咽干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枸杞子含有肌甙、谷氨酸、門冬氨酸、精氨酸等,營養成分十分豐富。《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眼澀痛有翳者,可用枸杞頭100克、車前葉100克,煮熟食用;急性眼結膜炎者用枸杞頭50克、雞蛋1隻,稍加調味品,煮湯,每日服1次;腰膝酸痛、陽氣衰弱者用枸杞頭500克、羊腎1對、米100克,加蔥等調味品,煮粥食用。

枸杞子功用類似枸杞頭,但作用更勝一籌。枸杞子的營養十分豐富,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質4克、脂肪0.8克、糖類19.3克、鈣55毫克、磷86毫克、胡蘿卜素8.6毫克,以及各種維生素。

枸杞子配熟地、黨參、茯苓、鹿茸製成葯酒可補腎強身、柔肝明目;枸杞子20克煎湯代茶常服,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有益;枸杞子、烏梅共研末,加開水泡,代茶飲,能消暑解渴。

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湯。中醫很早就有「枸杞養生」的說法,認為常吃枸杞子能「堅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當作滋補調養和抗衰老的良葯。

常吃枸杞子可以美容。這是因為,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膚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還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養生別亂吃

任何滋補品都不要過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現在,很多關於枸杞子毒性的動物實驗證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裡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長期食用。

枸杞子雖然具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的。由於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http://www.ohayoo.com.tw/%ACe%A7%FB%A4%A7%AA%BE%C3%D1(%A4W).htm枸 杞 之 知 識 ( 上 )

枸杞苗葉,名「天精」,亦供葯用。天精味甘而苦,有清熱毒、散瘡毒、除煩熱、健胃之功。我的家鄉川北一帶,每到春天,人們便采其嫩芽(當地叫作「狗地芽兒」)作菜,炒食、涼拌均佳。但為什麼叫「狗地芽兒」呢,多年以來我一直不明白,後來才想到這可能是「枸杞芽」的誤讀,再想一想,「枸」是枸杞,「地」則是枸杞的根「地骨皮」。最近有人研製出一種保健葯「仙人杖茶」,即用枸杞葉作茶。「仙人杖」乃枸杞之別名,但竹筍欲成竹時枯死者也叫仙人杖。我在劉民叔《魯樓醫案》中見過,但不知他用的是哪一種「仙人杖」?吾當起劉前輩於地下而質之。

枸杞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荒野河灘,幾乎處處有之。但吾蜀所產,其果實既小,顏色呈橙黃色,也不甜。寧夏產枸杞子,最大者長可近寸,糖分也多,顏色深紅,為正宗產品。中醫處方中有寫「甘杞子」者,是因為寧夏古屬甘州的緣故。

枸杞屬茄科落葉小灌木,植株高可二、三尺,但也有大者,西苑至頤和園之間同慶街有一家門口栽種的枸杞,就高逾二、三米。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甘家口有一棵枸杞高一丈多,一到掛果的時候,一大叢綠葉像瀑布般傾瀉而下,枸杞子則如紅寶石般閃爍其間。我在1997年曾寓居甘家口半年多,攜妻女溜彎時曾留心找過,都不曾找到。後來讀沈括《夢溪筆談》,說陝西枸杞竟有「高達丈余,大可作柱,葉長數寸者」,那恐怕就是「枸杞王」了。

枸杞子性平味甘,《神農本草經》說枸杞「苦寒」,是就整株而言。李時珍說枸杞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甘淡而氣寒,子則味甘氣平,誠是。

枸杞子是著名的滋補強壯葯,古方龜鹿二仙膠、左歸丸、右歸丸、還少丹皆用之。以其性平,故為平補之品,凡精血不足者,無論陰虛陽虛皆可用。古有「去家千里,無食蘿摩、枸杞」之說,遂使人誤以其為壯陽之葯,實不足憑也。今在寧夏,其鮮者可作水果食用,就是明證(當然不能吃得太多)。葉天士說「王道無近功,多用自有益」,枸杞子之補,乃屬「王道」無疑,危急之時,不能拿它救命,但補益精氣,強壯身體,自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所以李時珍把它的作用歸於「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一類。今日臨床,枸杞子常用於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萎縮性胃炎、肺結核病、貧血、神經官能症等慢性疾病,證屬肝腎虧虛,症見頭目眩暈、腰膝酸軟、面色蒼白或萎黃、遺精陽痿、視物昏花者。現代研究證實枸杞子確有促進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促進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保肝、降糖的作用以及促進生長的作用。

枸杞根皮,名「地骨」,即中醫處方中的「地骨皮」。地之骨,似言其根之深也。吾蜀中醫耆宿熊寥笙老先生說「其(枸杞)根直達黃泉,得地之陰氣甚厚,是以性寒涼,長於去癆熱,退虛熱」。我不明白老先生說的「黃泉」是什麼地方,但他說的葯效卻是極對的。地骨皮長於瀉腎火,治有汗之骨蒸潮熱,亦能清肺中伏火,治肺熱咳嗽咯血。近時葯理研究更認為地骨皮除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外,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均有一定療效。

地骨皮入葯,清肺腎之熱,一般常用量為15~25g。蒲輔周老先生治療陰虛血熱而致的月經過多或崩漏,用鮮地骨皮120g(干者減半)燉瘦肉吃。他認為地骨皮涼而不凝,不傷胃氣,所以用大劑量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