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塞席爾是哪個洲的國家
非洲
塞 舌 爾 概 況
國名:塞席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ychelles)
獨立日:6月29日(1976年)
國慶日:6月18日(1977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上的圖案由五道自左下角放射出的光芒組成,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藍、黃、紅、白、綠五色。蘭色和黃色代表塞席爾民主黨,紅、白、綠三色代表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
國徽:中間為盾徽,盾面上的海水、帆船等圖案代表印度洋;岸上一顆挺拔的椰子樹,象徵該島國的農作物;一隻類似海龜的玳瑁圖案,象徵豐富的海產資源。盾形之上是一隻熱帶鳥,為塞席爾所獨有;兩側的旗魚是該國的特產,象徵人民強悍和勇敢的性格。底端的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一句格言,意為「事竟功成」。
國家政要:總統弗朗斯·阿爾貝·勒內(France Albert Rene),1977年6月5日任職,1979年至2001年間多次在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
自然地理:455. 39平方公里(陸地面積),領海面積40萬平方公里,專屬海洋經濟區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位於印度洋西南部的群島國家,西距非洲大陸東岸1500公里,南離馬達加斯加900多公里。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中心地帶,為亞、非兩洲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距肯亞蒙巴薩港1593公里,西南距馬達加斯加925公里,南與模里西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公里。由115個大小島嶼組成,最大島嶼馬埃島面積148平方公里。塞席爾群島分為4個密集的島群:馬埃島和它周圍的衛星島;錫盧埃特島和北島;普拉斯蘭島群;弗里吉特島及其附近的礁嶼。花崗岩島多山地丘陵,以馬埃島海拔905米的塞席爾山為全國最高點。珊瑚島地勢低平。全境無河流。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熱季平均氣溫30℃,涼季平均氣溫24℃。
人口:81167人(2000年12月)。多民族國家,居民主要是班圖人、克里奧爾人(歐洲人和非洲人混血)、印巴人後裔、華裔和法裔等。克里奧爾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和法語。90%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8%居民信奉英國聖公會教,還有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維多利亞(Victoria) ,人口25241人(1996年)。熱季平均氣溫30℃,涼季平均氣溫24℃。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5個區。
簡史:16世紀,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島」。 1756年,法國佔領,以「塞席爾」 命名。1794年,英國取代法國。後英、法多次易手,輪流佔領。1814年,英法簽訂和約,塞席爾成為英國殖民地,歸英國在模里西斯的殖民當局管轄。1903年,改為英直轄殖民地。1970年實行內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民主黨主席曼卡姆任總統,人民聯合黨主席勒內任總理。1977年6月5日人民聯合黨發動政變,推翻曼卡姆,由勒內任總統。
政治:1993年6月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塞席爾為民主共和國,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掌行政權,總統任期五年,可連任三屆。議會實行一院制,立法權屬國民議會,有立法權和罷免總統的權力。議員由直接選舉和按比例選出。實行總統內閣制。
經濟:旅遊業和漁業為兩大經濟支柱,工農業基礎薄弱,糧食和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金槍魚等漁業資源豐富。海域遼闊,專屬海洋經濟區為200海里(約合100萬平方公里)。森林面積約2000公頃。
由於原料和國內市場狹小,主要發展中小型企業,主要有金槍魚罐頭廠、飲料廠、飼料加工廠、肉類加工廠、乳製品廠、電視機組裝廠等。工業產品有食品、油漆、傢具等。農業基礎薄弱,可耕地極少,約1萬公頃。主要種植椰子、肉桂、茶葉等經濟作物。糧食、肉類和蔬菜大都靠進口。漁業為國民經濟支柱。金槍魚罐頭和對蝦分別為塞第一、二大出口商品。塞席爾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主要景點有馬埃島、普拉蘭島、拉迪格島和伯德島等。主要出口魚、椰干、肉桂皮等,進口機器設備、車輛、日用品、食品及石油等。法、英、荷蘭、義大利、南非、模里西斯和新加坡等為重要貿易夥伴。
新聞出版:《塞席爾民族報》為官方日報,由財政部用英、法、克里奧爾文出版,是塞唯一的日報;《政府公報》,不定期出版;《人民報》系執政黨黨報,屬人民進步陣線周刊;《塞席爾周報》是民主黨報,1963年創刊,1977年被取締,1992年9月復刊;《觀察》周報,反映反對黨塞席爾人黨的觀點;《群島回聲》是天主教辦的雙月刊。塞席爾新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1979年成立,用英文、法文發稿。塞席爾廣播電台建於獨立前,原為私有,後改為政府電台,每天用克里奧爾語、英語和法語播出。國家電視台於1983年投入使用,亦用以上三種語言播出節目。
外交: 奉行中立、不結盟、睦鄰友好和多元化外交政策,注重經濟外交。主張在尊重主權和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關系。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積極維護中、小國家利益。重視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特別是西南印度洋島國間的區域合作。
與中國關系:1976年6月30日,塞席爾同中國建交。
2. 塞席爾屬於那個國家的
塞席爾是位於非洲東部的印度洋上的獨立國家。
塞席爾由115個大小島嶼組成。西距肯亞蒙巴薩港1593公里,西南距馬達加斯加925公里,南與模里西斯隔海相望,東北距印度孟買2813公里。
塞席爾的居民主要為班圖人、克里奧爾人(歐洲人和非洲人混血)、印巴人後裔、華裔和英法後裔等。官方語言為克里奧爾語、英語、法語。居民90%信奉天主教,4%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新教、印度教或其他宗教。
16世紀,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島"。1756年,被法國佔領,並以「塞席爾」命名。1794年,英國取代法國統治塞。後英法多次易手,輪流佔領。1814年,英法簽訂和約,塞席爾成為英國殖民地,歸英國在模里西斯的殖民當局管轄。1903年改為英直轄殖民地。1970年實行內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
(2)seychelles擴展閱讀
塞席爾的對外關系:
塞席爾奉行中立、不結盟、睦鄰友好和務實外交政策,主張在尊重主權和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關系。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積極維護中小國家利益,主張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
近年,重點加強同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的關系,積極發展同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的關系,爭取外援外資。重視氣候變化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問題,支持國際社會打擊索馬裏海盜,積極參與東部非洲和印度洋地區事務,倡議建立印度洋和平區。
塞席爾是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環印度洋聯盟、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印度洋委員會等組織成員國及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總部所在地。2015年3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7月正式成為南共體自貿區成員。
3. 塞席爾位於哪個位置
我網路一下:塞席爾共和國位於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塞席爾群島,是英聯邦國家。是旅遊的好去處。
4. 塞席爾在哪裡
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
塞席爾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eychelles),簡稱塞席爾(Seychelles),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
塞席爾經濟不發達,工農業基礎非常薄弱,一般人民以農漁為業,並養有許多家禽家畜。其他方面的國家收入,大部分是依賴入境觀光客的消費。2015年3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7月正式成為南共體自貿區成員。
2011年,塞席爾邀請中國在馬埃島設立軍事基地,以加強打擊海盜。
(4)seychelles擴展閱讀:
塞席爾第一次被寫入航海日記是在1502年。記載它是葡萄牙人瓦斯科·達·迦瑪。
從1685年開始,大量海盜船以塞席爾為據點,頻繁攻擊非洲東海岸的商站和中東地區的重要港口。面對財物的大量損失和一些商站有可能關閉的威脅,英、法兩國派出海軍進入這片海域追剿海盜。
從1718年開始,海盜逐漸減少,並於1730年徹底絕跡,但至今人們還是堅信在島上藏著大量寶藏。
海盜被消滅以後,法國開始看重塞席爾群島的戰略意義,因為從模里西斯出發,經塞席爾群島去往印度的航程更短並且更為安全。塞席爾被正式宣布為法國領土是在14年以後,即1756年,法國新任模里西斯總督宣布了馬埃島及其周邊島嶼的主權並以當時法國財政部長的名字命名為「塞席爾」。
已經被宣布為法國領地的塞席爾,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法國海盜船的基地。受到法國 「官方」海盜攻擊的英國人為了維護其印度公司的利益,決定取得非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之間的海上控制權。
1794年5月16日,在完全不設防的情況下,塞席爾被英國海軍佔領。從宣布主權到失去主權,法國對塞席爾的控制僅僅持續了38年,但其影響卻極其深遠。
1903年8月31日,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正式宣布塞席爾英國殖民地的地位。同年,首都維多利亞市中心建起形狀相同但規模較小的「大本鍾」。維多利亞醫院也正式開始運營。
5. 如何長期在塞席爾居住
塞席爾人(Seychellese)
印度洋西部非洲島國塞席爾民族。又稱塞席爾克里奧爾人、克里奧爾人。主要分布在馬埃島。屬黑白混血人種。使用克里奧爾語(以法語為基礎的混合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部分人通用英語和法語。多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塞席爾群島古
時無人居住。最早發現該島的是阿拉伯人,16世紀葡萄牙人曾一度涉足,1756年被法國佔領。1770年,法國從模里西斯島和留尼汪島遷入一批黑白混血種
人,隨後又從法國本土移民。1794年英國奪取該島後,又陸續從東非運來大批班圖黑人,從印度招募來不少契約勞工。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經過長期交往與混
合,逐漸形成今日以黑白混血種人為主的塞席爾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塞席爾人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中團結戰斗,民族意識日益增強,
於1976年獲得民族獨立。經濟以旅遊業和漁業為主。工業只有一些小工廠和小作坊。近年來,旅遊業發展較快,其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
6. 塞席爾是哪個洲的國家
塞席爾共和國(Republic of Seychelles),簡稱塞席爾(Seychelles),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
7. 塞席爾是個好玩的地方嗎
【國 名】塞席爾共和國(Republic of Seychelles)。
【面積】陸地面積455.39平方公里,領海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專屬海洋經濟區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人 口】8.5萬(2005年)。居民主要為班圖人、克里奧爾人(歐洲人和非洲人混血)、印巴人後裔、華裔和法裔等。克里奧爾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和法語。居民90%信奉天 主教,8%信奉新教,其餘信奉伊斯蘭教、印度教或其它宗教。
【首都】維多利亞(Victoria),人口2.5萬。熱季平均氣溫30℃,涼季平均氣溫24℃。
【國家元首】總統詹姆斯·阿里克斯·米歇爾(JAMES ALIX MICHEL),2004年4月就任,2006年7月勝選連任。
【重要節日】國慶節:6月18日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4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4 小時。
【國花】:鳳尾蘭。
【簡況】西印度洋群島國家,由115個大小島嶼組成。西距肯亞蒙巴薩港1593公里,西南距馬達加斯加925公里,南與模里西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公里。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熱季平均氣溫30℃,涼季平均氣溫24℃。
16世紀,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島"。 1756年,法國佔領,並以"塞席爾" 命名。1794年,英國取代法國。後英、法多次易手,輪流佔領。1814年,英法簽訂和約,塞席爾成為英國殖民地,歸英國在模里西斯的殖民當局管轄。1903年改為英直轄殖民地。1970年實行內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民主黨主席曼卡姆任總統,人民聯合黨主席勒內任總理。1977年6月5日,勒內發動政變推翻曼卡姆,任總統。
【旅 游 業】塞席爾風景秀麗,全境50%以上地區被辟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1993年在世界十大旅遊點評選中名列第三。主要景點有馬埃島、普拉蘭島、拉迪格島和伯德島等。旅遊業為塞第一大經濟支柱,直接或間接創造了約72%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給塞帶來1億多美元外匯收入,約占外匯總收入的70%,並創造了30%的就業。目前塞每年接待外國遊客約13萬人,主要來自法、英、德、意、瑞士、美國和南非等。塞擁有較大的星級飯店32家,中小型旅館62家。南非和海灣多家公司在塞興建星級酒店並陸續投入運營。
8. seychelles是哪個國家
seychelles是塞席爾共和國.
塞席爾共和國(法語:Repiblik Sesel,英語:Republic of Seychelles)
是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印度洋中西部一個群島國家。
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首都維多利亞。
9. 塞席爾屬於哪個國家的
塞席爾,全稱塞席爾共和國,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
塞席爾於1976年6月29日宣布獨立,並成立塞席爾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半個地區是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天堂」的美譽。
塞席爾經濟不發達,工農業基礎薄弱。一般人生活在農業和漁業,飼養許多家禽和牲畜。國民收入的其他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入境遊客的消費。塞席爾於2015年3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7月正式成為南共體自由貿易區成員。
(9)seychelles擴展閱讀:
塞席爾的發展歷史:
16世紀,葡萄牙人來到這里,把它命名為「七姐妹島」。1756年被法國佔領,以塞席爾命名。1794年,英國取代法國。後一個英國和法國多次易手,並輪流佔領他們。
1814年,英國和法國簽署了和平條約,塞席爾成為模里西斯英國殖民當局管轄下的英國殖民地。1903年,它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1970年實行內部自治。
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共和國宣布獨立,並留在英聯邦。民主黨主席曼卡姆擔任總統,聯合人民黨主席雷內擔任總理。
1977年6月5日,雷內發動政變,推翻了曼卡姆的總統職位。2014年,現任總統詹姆斯·阿利科里·米歇爾於2004年就任,2006年7月再次當選,2011年5月再次當選,任期五年。
10. 塞席爾屬於哪個國家,具體位置在哪裡
塞席爾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
塞席爾的地理位置為南緯3.8度~南緯10.5度,東經55.7度~東經56.7度。西距肯亞蒙巴薩港1593公里,西南距馬達加斯加925公里,南與模里西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公里。
塞席爾地處西印度洋,由115個大小島嶼組成。臨海面積40萬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140多萬平方公里。
陸地面積455.8平方公里,領海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專屬海洋經濟區面積約140萬平方公里。
塞席爾的風俗:
1、塞席爾人熱愛音樂,幾乎人人能歌善舞。當地音樂風格叫做「Sega」,據稱是非洲部落音樂在印度洋島國的「海洋版」。
節奏歡快,讓人忍不住會跟著音樂輕輕搖擺。熱情好客更是塞席爾人引以自豪的民族習性。
2、塞席爾保有古老習俗,常有人戴一隻耳環,據說可避邪。有婚禮遊行之俗,重視女子婚前的貞操。喜舞蹈,民間村社常在夜間燃起篝火跳穆蒂王舞、四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