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24節氣歌
擴展閱讀
10號風球 2025-08-13 14:46:57
遠東動力股票行情 2025-08-13 14:40:37

24節氣歌

發布時間: 2021-10-09 02:57:02

Ⅰ 二十四節氣歌全文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1)24節氣歌擴展閱讀:


1,二十四節氣介紹:


1.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2.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3.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4.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5.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6.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7. 立夏:夏季的開始。

8.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9.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10.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11.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12.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13. 立秋:秋季的開始。

14.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15.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16. 秋分:晝夜平分。

17.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18.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19. 立冬:冬季的開始。

20. 小雪:開始下雪。

21.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22.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23.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24.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二十四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3,二十四節氣諺語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隨著不斷地觀察、分析和總結,節氣的劃分逐漸豐富和科學,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現在我們習慣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4,二十四節氣順口溜

中國農歷的24節氣為: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為: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蘇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閑。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復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曬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卜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谷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閑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產承包繼續干,歡歡喜喜過個年。

Ⅱ 24節氣歌是什麼

24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

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數九計日。

數九歌全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Ⅲ 求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

鏈接:

提取碼:e2ie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Ⅳ 24節氣歌歌詞

鏈接:

提取碼:229a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

Ⅳ 24節氣歌的每個字的意思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春雨、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分別指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分別指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綠色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具有極強的文化價值和意義。

四季八節是24節氣的骨架,也是歷法的骨架。其它十六個節氣則是骨架上的枝條或肉。枝條或肉的用處是天文四季通向氣象四季的橋梁。

Ⅵ 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歌可以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關於氣候的實用技巧。全文如下:

二、後兩句話主要是講每個節氣具體的日期,當然這個是那農歷計算的。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平均每個月有兩個節氣,而且每年這個節氣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差一兩天的樣子。接下來「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這句話就更明確地指出了各個節氣的時間,上半年的節氣基本都是在每月的初六和二十一,而下半月的節氣基本都是在初八和二十三。

這樣一具體的描述,大家立馬就能從每個人時間的變化推算出氣節來,真的是方便很多。

在古代,人們沒有專門的記錄氣候變化的文字性的東西。普通的勞動人民想要知道什麼時候適合耕種、收獲等等,完全就是靠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所以,在長久的勞動實踐當中,大家總結出了這樣的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Ⅶ 24節氣歌的全文

1、《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順口有意境的二十四節氣全歌》

漁者新編

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

春分近清明,採茶穀雨前;

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

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

3、《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