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新糧
擴展閱讀
股票中的價格 2025-08-12 15:58:36
深萬宏源股票行情 2025-08-12 15:49:27
油品 2025-08-12 15:49:14

新糧

發布時間: 2021-10-10 08:52:57

⑴ 新浪微博和新浪有什麼關系

新浪微博是一個由新浪網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Twitter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客戶端、手機簡訊、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話博客」。用戶可以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寫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分享給朋友,一起分享、討論;還可以關注朋友,即時看到朋友們發布的信息。

新浪網是由王志東創立,和搜狐、網易、騰訊並稱為「中國四大門戶」。新浪網下轄北京新浪、香港新浪、台北新浪、北美新浪等覆蓋全球華人社區中文網站的全球最大中文門戶網站。新浪微博和新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新浪旗下的公司。

⑵ 新浪sina在日語中是什麼意思

「支那」一詞早在西學東漸前就已由中國傳入日本,其語音「希吶」並非來自於「China」、或「Sino」。雖說早先「支那」並不帶有貶義,但辛亥革命後,日本一味地堅持將易引起誤解的「支那」作為中國的國號,這便徹底地改變了「支那」一詞的原有性質,「支那」由此便演變成了日本蔑視中國的一個典型象徵。因此,國內的商業機構不宜使用「支那」及其音譯詞「Shina」、或「Sina」來作為自己的商號名稱。另一方面,在日本,雖然「sina」和「SINA」與「支那」同音,但它們並不是「支那」的標准音譯形式。是故,將「sina」、「SINA」等同於「支那」,進而認為新浪網有必要更名之觀點值得商榷。 關鍵詞∶ 新浪網;域名;支那;中日關系。 一、引言近來,部分人士為「sina」究竟是不是日語「支那」的羅馬字注音、新浪網究竟要不要更改其域名「sina」一事爭論得異常激烈。一部分人認為:日語「支那」原本來自於西語的「China」、「Sino」,且均為古代中國的自稱「秦」的音譯,因此大可不必對其過於敏感,更不能為此搞「文字內戰」,否則將會影響中國網路工業的發展。另一部分人認為:「支那」乃少數日本人對中國的蔑稱,「sina」乃其羅馬字注音,故新浪網不應使用「sina」來作為自己的域名,否則將會使多數旅日華人感到非常難堪。新浪公司的解釋則是∶雖然在日本「sina」可能帶有某種特殊涵義,但在古印度和古希臘它卻是對中國的敬稱,問題的關鍵在於新浪網域名「sina」乃是「Sino」和「China」的合拼,同日語「支那」沒有絲毫關聯,故新浪網沒有必要更名。 筆者認為上述三種說詞均存在欠妥之處,其共通的瑕玷是爭論各方對日語「支那」的把握都不夠准確、全面。基本事實沒有釐清的爭論,即使精彩,也沒有意義;即使結論正確,也難以令人信服。因此,本文擬先考察一下日語「支那」的語音、詞性、羅馬字注音等基本問題,然後再就新浪網域名的是與非問題談些粗淺看法。 雖然梵文「Cinasthana」中的「cina」和「Mahachinasthana」中的「china」起源於秦國的「秦」的語音之說論據較為有力,但學界仍未就此達成共識。不過,「Cinasthana」、「Mahachinasthana」皆為古印度對中國的稱謂之說則早已成了定論,而且漢語中的「支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Cinasthana」、或「Mahachinasthana」之說也早已獲得了公認4。 據考證,唐玄裝等僧侶在其著作中敘述赴印度取經的情形時,曾將古印度對中國的呼稱「Mahachinasthana」音譯成了「摩訶脂那國」、「摩訶至那國」、「摩訶震旦」等。梵文「Mahachinasthana」中的「Maha」乃「大」的意思;「sthana」讀作「斯坦」,乃「國境」的意思;「china」則為「秦」的語音。因此「Mahachinasthana」的意譯應為「大秦國」。不過唐朝僧侶並沒有意譯它,而是對它進行了音譯,於是漢語典籍中便開始出現了一組同義音譯詞:「脂那」、「至那」、「震旦」、「支那」等。此後,這些音譯詞在漢語典籍中雖然不時露面,但總的來說出現的頻率不高;且即使出現了,也大都作為歷代中國的統稱而被使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不少特定情況下,譬如說在匯編各朝代中國人的佛教著作時,只署記某一朝代的名稱顯然不合情理,故人們不得不使用跨越多個朝代的統稱。當時,人們雖然有選擇其他統稱的自由,但對佛門弟子來講,無疑沒有哪個統稱比源於梵文的譯語「支那」更能體現自己的虔誠和博學的了,因此「支那」比較多見於佛教經典。 「支那」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可以上溯到九世紀初。日本著名僧侶空海大師著述時曾多次使用「支那」一詞。由於空海曾於八○四至八○六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過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支那」乃是從大唐僧侶或漢譯經典那裡學來的。總的來說,在東西文化發生大規模碰撞之前,除少數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模仿先哲使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之外,一般日本人很少使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這一時期,日本著作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唐土」、「中土」、「中國」以及相應朝代的名稱,如明、清等。雖然中國的朝代時常發生變化,但是近代以前的日本人一直喜歡使用含有「漢」、或「唐」字的名稱來統稱中國或中國人8。 西學東漸後,日本開始與西方發生直接接觸,這樣西語「China」傳入日本便成了遲早之事。一七一三年,儒者新井白石在譯介荷蘭語地理書籍時首次將「China」與「支那」相連,不過他給「支那」加的注音假名的讀音並非是「希吶」,而是「契吶」。一七八三年,蘭學者大槻玄澤在著述《蘭學階梯》時,雖然也採用了「支那」這個譯語,但他給這個譯語加的注音也只不過是「希依吶」。洋學興起之後,受西語「China」的影響、將中國稱為「支那」的洋學者與日俱增,但這些洋學者在著作中將「支那」的語音標注為「希吶」的為數非常有限。翻閱一下明治初期的教科書,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時期,既有按英語「China」的發音「恰依吶」為「支那」加註假名的;又有按傳統的中國稱謂「唐」的發音「卡拉」、「唐土」的發音「毛姥烤希」為其標注假名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由文部省組織發行的兩本地理教科書均將「支那」的語音標記成了「恰依吶」,似乎有意提倡按英文「China」的語音來訓讀「支那」一詞。 「支那」演變成為中國的常見稱謂、其語音統一為「希吶」,事實上是甲午戰爭之後的事。為什麼甲午戰爭之後「支那」的語音統一成了「希吶」,而沒有統一成英語語音「China」、或日本早期對中國的稱呼「卡拉」、「毛姥烤希」呢?這是一個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民國初期的一位留日學生認為這是由於「支那」的語音「希吶」與日語中的木偶、物品、將死同音、或諧音之故。我們雖然很難斷言「支那」的語音演變成「希吶」一定與這些詞的諧音有關,但是不論日本人使用「支那」稱謂 誠然,從字面上看「支那」一詞並不帶有什麼不良的意思,但是考察一個詞的含義、性質不能只看文字元號,還要看它的語音以及它被使用的語境。關於這一點,維特根斯坦說得再也透徹不過了。「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脫離具體的語言游戲、脫離具體的生活形式去了解語言;按照指稱關系來理解詞的意義;……如此等等,都屬於對語言的用法迷惑不解,錯誤理解語言用法的范圍,都會產生哲學混亂或哲學問題。」一些人在考察詞語的意義時,只看到文字元號的要素,很少考慮語音這個要素,更沒有想到語境也是考察語義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他們看來,只要「支那」這兩個文字元號本身不含有貶義,那就不必對此過於在意。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支那」的含義不是在語言活動過程中被人們逐漸賦予的嗎? 辛亥革命後,作為同文國的日本政府傲慢無禮,無視中國民眾以及政府的要求,拋棄中國人自主選擇的漢字國名不用,單方面將易引起誤解的「支那(希吶)」規定為中國的正式稱謂。這便徹底地改變了「支那(希吶)」一詞的原有性質,「支那(希吶)」由此便演變成了日本蔑視中國的一個典型象徵。中國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終於以戰勝國的身分出現在日本,並通過戰勝國組織責令日本不要再使用這一稱謂,從而伸張了正義、實現了無數先烈夢寐以求的願望。今天,作為他們的後人,我們當然不同意少數日本右翼分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忽視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與研究。

⑶ 新浪老總是誰

曹國偉(新浪董事長兼CEO、微博董事長)

曹國偉先生1965年11月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此後又獲得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新聞學碩士及德州奧斯丁大學商業管理學院財務專業碩士。曹國偉先生1999年9月加入新浪,先後任主管財務的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總裁和CEO等職,2012年8月,擔任新浪董事長,成為新浪歷史上第一位董事長兼CEO。

⑷ 新浪是什麼企業

新浪( )是一家服務於中國大陸及全球華人社群的領先在線媒體及增值資訊服務提供商。新浪擁有多家地區性網站,以服務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為己任,通過旗下五大業務主線:新浪網( )、新浪無線(SINAMobile)、新浪熱線(SINAOnline),新浪企業服務( ),新浪電子商務(SINAE-Commerce),為廣大網民和政府企業用戶提供網路媒體及娛樂、在線用戶付費增值/無線增值服務和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新浪在全球范圍內注冊用戶超過1。8億,各種付費服務的常用用戶超過4200萬,日瀏覽量最高突破4。5億次,是中國大陸及全球華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聯網品牌。新浪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網路內容服務及無線增值服務提供商,兩項收入均居行業之首。
在多項調查評比中,新浪也均被稱為最有價值的品牌,最受歡迎的網站。

⑸ 「新浪」是什麼意思

新浪.就是SINA的中文譯音.

但是網上說這個網站是日本人的.

"SINA"這個發音在日語里就是"支那"的意思.

這是日本人在二戰期間對中國及中國人的蔑稱.

⑹ 新浪屬於哪個公司

新浪屬於新浪公司

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務於中國及全球華人社群的網路媒體公司,成立於1998年12月,由王志東創立,現任董事長曹國偉,服務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新浪擁有多家地區性網站。

新浪通過門戶網站新浪網、新浪移動和社交媒體微博,幫助廣大用戶通過電腦和移動設備獲得專業媒體和用戶自生成的多媒體內容(UGC)並與友人進行興趣分享。

新浪將於2021年退市

9月28日,新浪宣布已經與New Wave控股集團達成私有化協議。New Wave將收購新浪所有已發行的價值約25.9億美元的普通股,並購方的報價為每股43.3美元。

New Wave為新浪董事長曹國偉控制。今年7月,新浪就已宣布公司董事會收到New Wave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該要約提議以每股41美元現金的價格

最終的報價較新浪上周五收盤價上漲近8%,較7月6日收到New Wave不具約束力私有化要約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漲約18.1%。此項交易預計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新浪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浪

⑺ 新浪網站是誰在控股

序言:新浪是一個十分受網友們歡迎的網路媒體公司,新浪的實際控股方是誰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新浪公司的業務范圍。

新浪公司旗下的新浪網主要負責的是相關的網路媒體和娛樂性的服務。其中,新浪網內的新浪新聞,新浪財經,新浪體育,新浪娛樂,新浪汽車以及新浪科技等都是新浪網的重要板塊。新浪微博作為新浪公司旗下的另一個業務,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客戶們傳播相關的社交內容,主要是一個具有社交性的媒體平台。同時,新浪微博是具有公開性質的,可以讓用戶自由大膽的在這一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並且新浪微博擁有普通民眾熱點明星以及相關的其他公眾人物等廣泛的用戶群體。新浪移動主要是為移動客戶提供定製性的相關服務。

⑻ 新浪什麼意思

新浪(NASDAQ:SINA),是一家網路公司的名稱,和搜狐、網易、騰訊並稱為「中國四大門戶網站」。以服務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為己任,新浪擁有多家地區性網站,通過旗下五大業務主線為用戶提供網路服務,網下的北京新浪、香港新浪、台北新浪、北美新浪等覆蓋全球華人社區的全球最大中文門戶網站。2012年11月新浪注冊用戶突破4億。首席技術官(CTO)兼聯席總裁許良傑。

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務於中國及全球華人社群的網路媒體公司。新浪通過門戶網站新浪網、移動門戶手機新浪網和社交網路服務及微博客服務新浪微博組成的數字媒體網路,幫助廣大用戶通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獲得專業媒體和用戶自生成的多媒體內容(UGC)並與友人進行興趣分享。

⑼ 新浪和搜狐有什麼區別嗎

1、內容上不一樣。新浪傾向於整合新聞,而搜狐則注重要有自己的觀點,要解讀新聞。另外,新浪的實用性新聞較多,而搜狐新聞的娛樂性更強。

2、版式上不一樣。新浪的頭部網站導航做的很清晰整齊,左側是logo,還很人性化的植入了天氣預報,接下來就是一個矩形的廣告區,下面是新浪的搜索引擎,並且有不同的搜索方面提示。

而搜狐的頭部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雜亂,左側同樣是搜狐的logo,然後是一堆網站分類關鍵詞,下面也是大篇幅的廣告,接下來是搜狐默認的搜索引擎搜狗。

3、兩者定位不一樣。新浪將自己定位成與網民同等地位的客體,而不是高於網民的一種存在。這商業網站的從業人員,要以平民的心態和身姿為同樣是平民的網民服務。搜狐還將新聞的目標人群定義為「都市勞動力人群」。它的特徵是:不同階層、不同收入的讀者,但有著相同的價值取向,比較關心世界的變化,並希望提高自己的興趣來適應這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