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一程,水一程的下一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出自清朝詩人納蘭性德的古詩詞作品《長相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
⑴長相思。唐教坊曲詞牌名,雙翅小令。又名《雙紅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⑶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⑷千帳燈:皇帝出巡臨時住宿的行帳的燈火。千帳言軍營之多
⑸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⑹聒: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⑺故園:故鄉,這里指北京;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翻譯】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賞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納蘭並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於扈從的情懷。」「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准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為什麼羈旅勞頓之後深夜不寐呢?
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凄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二字反復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撲打著帳篷的情況。這怎不使詞人發出凄婉的怨言:「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卧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景入心的表現,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王國維曾評:「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㈡ 求 納蘭容若《長相思》(山一程) 賞析
冬季
風雪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㈢ 《長相思·山一程》的含義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詞中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全詞純用自然真切、簡朴清爽的白描語句,寫得天然渾成,毫無雕琢之處,卻格外真切感人。
全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全文翻譯: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編輯於 2015-11-26
零售-教輔書籍_正版下載
㈣ 《長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麼意思
釋意: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
㈤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是什麼意思
意思: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
出自:清 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原文:
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釋義: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5)山一程擴展閱讀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雲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清初詞人於小令每多新創意境。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宏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
「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於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於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
說「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聒碎鄉心,用的是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一夜徵人盡望鄉的愁腸百轉的心態。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
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喻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淤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
㈥ 山一程 水一程的意思什麼表現了什麼
「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是: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
表現了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情構成尖銳沖突。
「山一程,水一程」出自《長相思·山一程》。
《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6)山一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雲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清初詞人於小令每多新創意境。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宏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
㈦ 山一程,後面是什麼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㈧ 山一程 [程]什麼意思
一程路,泛指一段路程。其距離長短不定。
比方:「扶上馬,送一程。」,只是說送一段路而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就是泛指一段山路,一段水路而已。
㈨ 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詩意
《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2、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3、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4、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5、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6、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7、故園:故鄉,這里指北京。
8、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詩意:
走過一條條山路,走過一條條水路,
正向榆關那邊走去。
夜深了,人們在帳篷里點燈。
晚上又刮風又下雪,
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
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㈩ 山一程水一程中程是什麼意思
「程」的意思是:道路、路程。
原詩: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出處:清·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10)山一程擴展閱讀:
《長相思·山一程》是一首創作於清朝初年的塞外行吟誦,屬於小令。與傳統古詩詞相比,其語體風格中白話氣重一些,語言簡潔優美,朗朗上口,語淡情深。
這首出自納蘭性德《飲水詞》的《長相思·山一程》寫於1682年詞人隨康熙出關東巡,行至山海關時風雪交加的苦寒天氣之中。
上闕通過白描的方式描寫了長途跋涉的行軍過程中的空間轉換和「深夜千帳燈」背後的無窮盡的無奈與無眠情緒,而下闕則以時間流轉為線索,借景言情,點明思想主題,抒發羈旅之人綿長的「長相思」。全詩語言淳樸,情真意摯,境界闊大,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