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 閱讀答案
1.邏輯順序
2.列數字 作比較
突出准確的說明了氣溫上升或下降1攝氏度對經濟的影響
②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五三全優卷
①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對環境溫度升降1℃,似乎不太關心,但是氣象經濟學家發現,氣溫變化1℃,不僅事關全球氣候變化,還跟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②美國氣象學家對全球平均氣溫變化1℃的評價是:氣溫上升1℃,經濟效益也跟著上升;氣溫下降1℃,經濟效益也跟著下降。世界平均氣溫下降1℃,全球產值就減少70億美元。
③氣溫變化1℃,對農業生產有著更驚人的影響。美國達爾奇教授認為:若全球氣溫比20世紀70年代平均氣溫下降1℃時,玉米在全球60%的地區增加收成2100萬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圍內歉收,損失約22億美元;水稻65%的地區損失9.56億美元。中國氣候學家張家誠研究論述了若氣溫升降1℃,對中國糧食作物的影響:據測試,氣溫變化1℃,大體相當於農作物變化一個熟級。每變化一個熟級,產量變化10%,意即氣溫上升或下降 1℃,糧食產量具有增產或減產10%的潛力。例如,我國著名商品糧生產基地——東北地區,若當年平均氣溫出現了「涼夏」,則糧食肯定減產200億至300億斤。反之,若出現了「熱夏」,則糧食可多收幾百億斤。
④氣溫升高1℃雖然會使農作物增產,經濟有所增長,但是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環境及社會問題也著實令人擔憂。
⑤聯合國有關機構最新報告預測,假若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計劃得不到有效的實施,21世紀全球的平均氣溫將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類總有一天會掉進自掘的「熱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國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黃河三角洲、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風暴潮的危害也會加重。由於氣溫上升,導致黃河和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可能增長 15%左右,北方水資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澇等災害出現頻率也會增加。
⑦德國刑偵專家也研究發現,每年3月犯罪率開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達頂峰,9月開始下降。統計分析:每不氣溫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氣溫達到37℃時,碰到紅燈待停時間長,司機間爭吵的概率比氣溫32℃時高出30%以上。
⑧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經過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③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是圍繞什麼中心意思來寫的
可圍繞氣溫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來寫,分別寫出對人類社會有利的一面,又寫不利一方面,最後對比小結。
④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是圍繞哪一句寫的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是圍繞哪一句寫的氣溫變化的利與弊的話是圍繞著氣溫的這種變化模式,因為氣溫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他們的利和弊的關系也是不斷的變化的。
⑤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中熱陷阱是什麼意思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世界性的變暖。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和服務中心周凌晞研究員說,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世界性的變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據聯合國的氣候變化政府座談小組(IPCC)2001年度報告中指出,上個世紀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大約攀升了℃,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度還將上升℃到℃,而海平面會上升9到85厘米。「但是由於各個地區排放所引發的效應不太一樣,而且由於火山爆發或氣溶膠引起的降溫效應也不確定,所以各個地區變暖的程度不太一樣,但總體上是增溫的。」目前在地球歷史上也處於一個溫度峰值期。地球每10萬年是一個冷暖交替的周期,交替活動主要由日照控制,而地球的日照量是由它的軌道和天體的方位決定的。「從地質年代的角度看,目前在地球歷史上也處於一個溫度峰值期,所以在全球變暖的基礎上又疊加了一部分影響。」
⑥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就那全球變暖來說吧。
不利的:全球變暖對那些低地國家可能是夢魘,海平面上升會吞噬不少的陸地,同時氣溫上漲對低緯度國家的影響也是很嚴重的,像印度的高溫就熱死了不少民眾,同時溫度的上升會使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颶風更容易生成,對大洋沿岸的國家照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等等
凡事都是相對的,禍兮福所倚。
有利的:全球氣溫變暖讓北極的冰川消融,是人類可以更好的開發北極,北極的資源豐富,有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還有大量的金屬礦藏,如鐵、錳等。北極可以被開辟成新航道,讓航線變得更短。縮短了北美到歐洲的時間等。同時溫度上升是高緯度的國家可以更好的開發本國的土地之源,畢竟高緯度的地方人口稀少,土壤未能被人來開發利用。如: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未來就可能是亞洲或者是世界的新糧倉。
⑦ 氣溫的變化受什麼影響
1)緯度 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這是因為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是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的。一般熱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12℃左右;溫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8.0~9.0℃;極圈內氣溫日較差為3.0~4.0℃。
(2)季節 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於冬季,但在中高緯度地區,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大值卻出現在春季。因為雖然夏季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白天溫度高,但由於中高緯度地區晝長夜短,冷卻時間不長,使夜間溫度也較高,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平地,平地大於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低凹地形,空氣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通風不良,熱量不易散失,並且在夜間常為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匯合之處,加上輻射冷卻,故氣溫日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於海拔高和方圓面積小的關系,氣溫受地表影響小而主要受周圍空氣的調節,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 氣溫日較差通常比同緯度的平地小氣溫日較差小,平地則介於兩者之間,山谷大於山峰;高原大於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質量、水汽、雜質相對較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大,晚上大氣逆輻射弱,所以氣溫日較差較大;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水域面積大,大氣質量、水汽、雜質集中在對流層底部。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晚上大氣逆輻射強,所以氣溫日較差較小。
(4)下墊面性質 由於下墊面的比熱特性和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氣溫日較差也不同。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於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鬆土壤上的氣溫日較差分別比粘土、淺色土和潮濕緊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氣 晴天氣溫日較差大於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因為晴天時,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增溫強烈,夜晚地面有效輻射強降溫強烈。大風天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6)地勢 不論什麼地方,都是離地面越近,日較差越大,因為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長波輻射。
⑧ 記錄一周的氣溫變化的優缺點
根據統計圖的特點可知,
氣象站記錄一周的氣溫變化情況,用折線統計圖較好;東鄉村要反映各種農作物種植面積情況,用扇形統計圖比較好.
故答案為:折線,扇形.
⑨ 《氣溫變化的利與弊》第4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
承上啟下
⑩ 氣溫變化的利於弊 閱讀短文 答案
說明文閱讀中考演練——氣溫變化的利與弊(答案) 2010年01月09日 星期六 11:38 A.M. ①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對環境溫度升降1℃,似乎不太關心,但是氣象經濟學家發現,氣溫變化1℃,不僅事關全球氣候變化,還跟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②美國氣象學家對全球平均氣溫變化1℃的評價是:氣溫上升1℃,經濟效益也跟著上升;氣溫下降1℃,經濟效益也跟著下降。世界平均氣溫下降1℃,全球產值就減少70億美元。
③氣溫變化1℃,對農業生產有著更驚人的影響。美國達爾奇教授認為:若全球氣溫比20世紀70年代平均氣溫下降1℃時,玉米在全球60%的地區增加收成2100萬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圍內歉收,損失約22億美元;水稻65%的地區損失9.56億美元。中國氣候學家張家誠研究論述了若氣溫升降1℃,對中國糧食作物的影響:據測試,氣溫變化1℃,大體相當於農作物變化一個熟級。每變化一個熟級,產量變化10%,意即氣溫上升或下降 1℃,糧食產量具有增產或減產10%的潛力。例如,我國著名商品糧生產基地——東北地區,若當年平均氣溫出現了「涼夏」,則糧食肯定減產200億至300億斤。反之,若出現了「熱夏」,則糧食可多收幾百億斤。
④氣溫升高1℃雖然會使農作物增產,經濟有所增長,但是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環境及社會問題也著實令人擔憂。
⑤聯合國有關機構最新報告預測,假若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計劃得不到有效的實施,21世紀全球的平均氣溫將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類總有一天會掉進自掘的「熱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國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黃河三角洲、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風暴潮的危害也會加重。由於氣溫上升,導致黃河和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可能增長 15%左右,北方水資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澇等災害出現頻率也會增加。
⑦德國刑偵專家也研究發現,每年3月犯罪率開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達頂峰,9月開始下降。統計分析:每不氣溫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氣溫達到37℃時,碰到紅燈待停時間長,司機間爭吵的概率比氣溫32℃時高出30%以上。
⑧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經過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選文採用了哪種說明順序?(2分)
2.第②段畫「 」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3.下面句子出自選文第⑥段,分析其中語是如何體現說明文語言特點的。(3分)
到2030年,中國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黃河三角洲、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風暴潮的危害也會加重。
4.氣候變暖會給人類帶來諸多危害,但選文也介紹了氣溫升高帶來的好處,請你從內容或寫法的角度分析,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麼?(4分)
5.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渡排放導致全球變暖,請你提出兩條應對全球變暖的措施?(2分)
1.邏輯順序(2分) 2.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2分)突出、准確地說明了氣溫上升或下降1℃對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大意對即可,2分)共4分 3.「可能」表估計,推測。(1分)說明出現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況幾率大,(1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科學性。(1分)共3分 4.內容:為了更全面、客觀地說明氣候變化帶來的利弊。 寫法:把氣溫升高的利與弊進行對比,更加突出地說明了氣溫升高的弊大於利,(大意對,答出一方面即可,4分)5.措施:減排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建人工湖,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