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折枝是什麼意思
折枝,花卉畫的一種。畫花卉不寫全株,只畫從樹幹上折下來的部分花枝,故名。
扇頁之類的小品花卉畫,往往以簡單折枝經營構圖,彌覺雋雅。此外,「折枝」,也指七言律詩中對仗的頷頸二聯,「折」其中「枝」而已。故折枝詩也就是對仗的七言聯句。
(1)折枝擴展閱讀
折枝詩又名詩鍾,是韻文中一種別具風裁的傳統文學。清初從福建興起。據清代徐兆豐《風月談余錄》雲,作詩鍾,在確定題目之後,用線綴以銅錢,系香寸許。
下面用銅盤承接,香焚線斷,錢落盤鳴,其聲鏘然,有如擊缽催詩,作為構思時間的限制,故名詩鍾。折枝為七言詩中的兩句,要求對偶,如折花之枝,逞艷揚芬,故又名折枝詩。
從傳世作品看,北宋·趙昌《杏花圖》、北宋·趙佶《桃鳩圖》、南宋·林椿《果熟來禽圖》、《梅竹寒禽圖》、南宋·馬麟《橘綠圖》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鳥畫法。
2. 文言文中「折枝」含義
.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為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難也。"一說為按摩。趙岐注:"折枝,案摩。"一說為折腰。支,通"肢"。見《文獻通考.經籍考》引宋陸筠《翼孟音解》。後亦用為為長者效勞之典。 2.花卉畫法之一。不畫全
3. 花開堪折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什麼意思
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
當花開了能夠折取的時候一定要摘掉它,不要等到沒有花摘的時候面對空枝就後悔莫及了。
比喻:
愛情到來時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一定要及時收獲愛情,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首詩出自:
唐朝時期的《金縷衣》是一首七言樂府詩,作者無名氏。
此詩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義深永的小詩,它叫人們不要重視榮華富貴,而要愛惜少年時光,可以說它勸喻人們要及時摘取愛情的果實,也可以說是啟示人們要及時建立功業,正因為它沒有說得十分具體,反而更覺內涵豐富。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錡作,是不確切的。
全文是: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金縷衣」的詩,詞句直白,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久傳不衰,至今還常為人吟誦和援用。可誰知道這首小詩竟改變了作者杜秋娘一生的命運,使她獲取了一段絢爛多姿的「折花」歲月。
(3)折枝擴展閱讀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
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反復詠嘆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
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後,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因此而被廣泛流唱了。
參考資料
網路—金縷衣
4. 求階下囚(折枝)by困倚危樓txt
鏈接:
《階下囚/折枝》
(推文)
——一半虐一半甜,後面真的很甜。
作者困倚危樓
那一年,段凌九歲被歹人擄走,在天絕教(魔教)遇見一俊美持鞭少年!
只一眼,段凌就對少年生出好感,可少年後來的種種打消了段凌所有痴想!
原來此人就是魔教教主的愛徒,將來最有望繼承魔教的傳人——陸修文!
段凌在魔教的師兄陸修文!
青梅竹馬的師兄弟,豈能不同門情深?
非也非也,陸修文此人喜怒無常、生性多疑,心狠手辣……
5. 有個成語叫什麼折枝
蟾宮折桂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釋】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出處】《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結構】偏正式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考試得中
【近義詞】金榜題名
【反義詞】名落孫山
【例句】只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老爺,我們老爺就可以中舉,名叫~。(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英譯】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6.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謝空折枝。出自何詩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金縷衣》,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具體作者已不可考。
全詩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釋:
⑴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⑵須惜:珍惜。
⑶堪:可以,能夠。
⑷直須:盡管。直:直接,爽快。
⑸莫待:不要等到。
譯文: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6)折枝擴展閱讀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復的因素。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
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琅琅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盪,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回腸盪氣了。
7. 折枝花贈行這首詩的翻譯
摘下一支花為情人送行離開
8. 折枝的特點是什麼
折枝,是一種花紋較為寫實的圖案格式。「折枝」,顧名思義就是折斷的一枝花,上面有花頭、花苞和葉子。在折枝紋樣的安排處理上,要求布局勻稱,穿插自如,折枝花與折枝花之間的枝梗無須相連,應保持彼此間的間斷與空地。
9. 《孟子》中為長者折枝 是什麼意思
「為長者折枝」通常直譯為:為長者折樹枝。引申義較多。後比喻為長者效勞。
1、為年老的人按摩。支,通"肢"。肢體,身體。
2、向長輩彎腰行禮。支,通"肢"。腰部。
原文選段如下: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釋義:
要一個人把太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揉胳膊,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願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一天下,不是屬於把太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的一類,而是屬於為老年人揉胳膊的一類。
「尊敬自己的老人,並由此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並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心裡運轉一樣容易治理了。
(9)折枝擴展閱讀:
《梁惠王章句上》選自《孟子》。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參考資料:
網路-《梁惠王上》出處
10. 「為長者折枝」是什麼意思
其意思為年長者折樹枝,後比喻為長者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