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汶川在廢墟上重建
8月5日下午5時49分,青川縣發生6.1級餘震,造成1人死亡、23人受傷。此前的8月1日,平武、北川地區發生6.1級餘震,造成231人受傷,2000多間房屋倒塌。兩三個月來,震區餘震不斷,次生災害頻仍,岷江峽谷中的汶川縣城,已成一片「聳立」的廢墟,縣府所在地威州鎮約3萬人至今大多仍居住在帳篷中。
從阿壩州到汶川縣的各級政府官員,已經接到上級的明確指示:汶川「原地重建」。據了解,8月8號,汶川縣政府將召開會議議定重建具體方案,且需在10號拿出整體方案向上級匯報。如今,由縣發改委牽頭制訂的原址重建方案已大致成形。
雲朵上的羌寨
「6·18」汶川羌族大遷移,說起來確有史詩般的悲壯。
「雲朵上的民族」,是人們給予羌族的美譽,它聽起來很有浪漫的色彩,但安家在高山峭壁之上,更多的是生之艱辛。
龍溪鄉是汶川縣西北雜谷腦河東岸的一個羌族聚居鄉。羌寨散落在龍溪溝兩岸的懸崖峭壁之上,最高的寨子是大門村的馬房組,海拔2780米,其次垮坡村的夕格組,海拔2600米,布蘭和龍溪這些寨子也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6月中上旬,寨子幾乎盡數垮塌的龍溪羌民在雨季來臨之際,又不得不面對泥石流的威脅——一些寨子現正位於或臨近大面積的滑坡體,一旦連續降下暴雨,整個寨子就可能被泥石流裹挾而去。在這種情狀下,汶川縣政府組織龍溪鄉羌民進行了「6·18 」大遷移。
那日,村民們賤賣了家畜,背著柴火、鋪蓋,和一些從廢墟中刨出來的家私,從山上轉移到政府預先在玉龍搭建的臨時安置點——雖說安置點的條件也很艱苦,水電未及通,但畢竟是相對安全的。長龍般的搬遷隊伍盤旋在高聳入雲的山間。
不想,一個月之後,大多從山上轉移下來的羌民,又在政府勸說之下返回山上。返回後,許多村民才發現家中已是一無所有,家畜沒有了,田地也乾涸了。
記者抵達龍溪寨時,村民剛返回一個多星期,許多人家只剩下一些土豆勉強度日。一位大媽說起便泣不成聲,政府的救濟金和救濟糧只發了一個月,即便是政府的救濟錢糧及時發放下來,龍溪寨的村民重建家園的日子也遙遙無期——舊的寨子位於一個大的滑坡體上,根本不能原地重建,而唯一可能的重建點則是村民的耕地,如果在耕地上重建,那麼他們未來又能向哪裡討生活呢?
一位垮坡村村民幽默地說:「我們為什麼叫『垮坡村』,就是年年都垮坡。地震後就沒法了,連水源都震沒了。不然,我們哪裡願意離開。」他指了指安置點兩旁已被震松的山體,說其實這里也不安全,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和「不曉得 」已經成了汶川人的口頭禪。
汶川縣常務副縣長張通榮是個難得的幹才,在汶川百姓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在過去的兩個月中,無論高山羌民的大遷移,還是後來迫不得已的遷返,政府方面都是由他出面去說服村民。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才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從山上轉移下來。但轉移到玉龍之後,問題又來了,因為臨時安置點佔用了玉龍的耕地,玉龍的老百姓又不幹了。」張通榮說,矛盾激化了,只能採取權宜之計,勸說龍溪的村民暫時返鄉。
不難想像,這位副縣長所承受的壓力之重。
據了解,汶川縣原有耕地10.65萬畝,地震導致滅失土地4.2萬畝,嚴重損毀4.8萬畝,僅存耕地1萬多畝。換句話說,汶川有近半數耕地已經完全消失。那麼,原地重建的汶川未來該如何解決5萬農村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呢?
威州居民,何去何從?
威州鎮是汶川的縣城所在,因為扼守要沖,該鎮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不過,解放前威州鎮的人口並不多,且多聚居在山上的姜維城一帶。地震後,岷江斷流長達10分鍾,政府將全城居民轉移避險之處,即是姜維城。
解放後,人們開始在姜維城下的岷江河谷的狹長地帶繁衍生息,至今威州鎮聚居的常住人口多達3萬,加之阿壩師專的7000名學生以及外來人口,近4萬人。人們不僅利用了原本狹窄的岷江河谷沖積扇,還大肆地圍河造田,如此頻繁的人類活動,給岷江峽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負擔——現在深陷於周邊垮塌山體的新樓盤時代廣場即為明證。如今,阿師專幾千學生已經疏散,其餘近3萬人要麼外出投親靠友,要麼居住在隨處搭建的帳篷中。
汶川僅有幾處耕地可用於建設集中安置點:一處位於雁門鄉,可安置2057戶;另一處位於七盤溝,可安置120 0戶,距縣城分別為3.5公里和4公里。此外,綿虒鎮尚有239畝耕地可用,留足安全間距後僅能安置2958戶,但也受到山體滑坡和洪水上漲的雙重威脅,其餘各鄉鎮已無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由於活動板房緊張,8月1日前後汶川縣政府頒布了相關規定,城鎮「三無」人員優先入住活動板房,待前述人員安置完畢之後,再行安置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如城鎮「三無」人員放棄入住活動板房,則可得到每月約90元的補貼。
不過,由於離城區太遠,生活不便,加之活動板房都搭建於岷江邊潮濕的耕地之上,許多住進活動板房的人已經患上風濕病,不少人又紛紛撤回到城裡的帳篷。而居住在帳篷中的普通城鎮居民和機關工作人員,已出現情緒煩躁,瀕臨崩潰的狀況。
孩子的未來
記者去汶川的直接緣由,是聽聞汶川映秀鎮映秀小學將於8月15日前在原址搭建的活動板房內復課。
映秀鎮是汶川地震的震中所在。映秀小學總共473名學生,共有225人遇難。該校校長譚國強妻子、小孩全部遇難,幾乎一夜白頭。「在剛剛死去幾百名學生的地方復課,旁邊又緊埃著映秀萬人坑,這些孩子怎麼讀書?怎麼成長?」汶川畫家大唐卓瑪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禁淚流滿面。
然而,知情人說,沒有辦法,映秀小學決定原地復課之後,家長反而不鬧了。小學的孩子哪能自己作主?許多教師自然不願留在那裡,只能想辦法給他們調換環境。
在映秀小學采訪時,恰好一個女學生由外婆領著登記。她的外婆告訴記者,女孩的母親瘋了,父親在地震中死去,她沒有經濟能力,只好把她送到山西寄讀,在那裡讀書不需要任何費用,包括生活費。
「如果有能力的話,我也不願送她去那麼遠的地方。」孩子的外婆說。女孩也說,她寧願留在映秀小學,也不願去山西。對她來說,山西遠在天邊。
汶川負責文教工作的王蕾副縣長說,汶川除三江鄉、水磨鎮、白石村、水田坪村和映秀鎮小學以及縣幼兒園原址復課之外,其餘約1.3萬名學生不得不選擇異地復課:汶川縣桑坪中學1400名學生和200名教師,遠赴廣東碧桂園;璇口中學1200名師生將由山西長治市和潞寶集團接納;威州中學3100名學生則轉移至成都龍泉驛陽光體育城復課;威州小學遷往自貢復課;雁門小學異地安置在四川資中;龍溪小學在宜賓異地復課;而接納了不少高山羌族學生的特教中心則遷往西昌,因為路途遙遠,許多家長選擇了讓孩子退學……為安置這1.3萬多名學生異地復課,王蕾等人可謂忍辱負重,歷經艱辛。
有媒體稱,這是地震災區所有縣市中汶川獨有的「風景」。因為,汶川根本無處原地復課。
接下來,學生的生活費用怎麼辦?「能夠指望的經濟來源只有三個部分:對口支援、愛心捐助以及國家的政策性補貼。」王蕾說。
此外,坐落於汶川威州鎮的阿壩州師專和威州民族師范學校由於分別直屬於省教育廳和州教育局,已自行安排異地復課。當記者見到阿壩師專馬校長時,他明顯有些不堪重負——他不僅要安排學校在彭州和郫縣兩處異地復課,還得為籌集學校的運轉經費四處奔波。
原址重建
汶川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它曾經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時,汶川的耿達和卧龍被劃歸其中,這幾乎佔去原汶川國土面積的一半。前幾年,紫坪鋪水庫修建時,又淹沒了汶川的百花鄉、老璇口鎮以及映秀和水唐的一部分村子。當時,都江堰曾允諾將玉堂的土地劃給汶川,作為補償,後來卻不了了之。汶川也未曾在紫坪鋪水電站的發電收益中分利。
玉堂鎮曾被一些人認為是汶川異地重建的不二之選。當時,玉堂便打出了「寸土不讓」之類的橫幅標語。打破行政區劃,自然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清華大學尹稚教授曾提出以「壓縮規模、舒解功能」為方針進行汶川重建。在尹稚教授的設想中,四川省應當劃給汶川兩塊「飛地」,作為產業用地和教育用地。當然,這只是專家原有的設想。
⑵ 汶川什麼時候重建完成
對於汶川重建完成時間在2020年4月。 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漢中人民舉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奮力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天津對口援建,搭建了津漢兩地全方位、多渠道交流協作的平台,帶來了天津推進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同時,漢中緊緊圍繞 「三市」建設目標,緊扣綠色循環、生態宜居戰略定位,攻堅克難,埋頭苦幹,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取得跨越式發展。 十年磨礪,十年奮進,天漢大地,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恢復走向振興。漢中市幹部群眾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銳意進取,真抓實干,譜寫漢中新時代追趕超越、建設「三市」新篇章。 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波及漢中全市,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但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傾力支援下,特別是在天津人民的幫助下,漢中人民團結一致,砥礪前行,重建家園,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事業全面恢復和跨越發展,向全國人民和漢中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源:新西部
⑶ 汶川大地震中的汶川會在原址重建嗎
要重建的
但有不分保留
只有北川全部保留
⑷ 汶川重建到現在有什麼變化
9月14日,來自中央媒體和全國各省(區、市)35家黨刊的74位負責人和記者奔赴汶川地震災區進行為期3天的采訪,見證災後重建奇跡,感受中國力量,謳歌時代精神。 目睹安縣福利院老人的幸福生活 采訪團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於上午11點到達安縣社會福利中心。這座由遼寧省援建的社會福利中心,是目前全省規模最大、設施最全、標准最高的社會福利中心。 走進院里,記者看到老人們有的在健身,有的在閱覽室讀書。福利中心餐廳、娛樂室、醫務室等一應俱全。記者們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老人們的幸福瞬間。 「看到老人在這么好的環境里生活,我很欣慰,回去後我要將災後重建中所彰顯出來的偉大精神體現在我們的黨刊上。」來自遼寧黨刊集團的副總編輯李增福欣喜不已。 見證北川縣城的巨大變遷 在崛起的新北川,映入記者們眼簾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民房、整潔的街道和優美的環境「沒想到,真的沒想到重建得這樣又快又好!」記者們感嘆重建創造的奇跡。 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個詞語就是「震撼」。《今日新疆》記者謝中說,第一個震撼是被巨大的地震災難所震撼,慘烈的地震廢墟給我很大震動,讓我的心情沉重;第二個震撼是被重建速度和重建成果所震撼,這樣短的時間就興建起這么美的一座新城,速度之快、成果之大,真是奇跡。 把恢復重建的奇跡告訴全國人民與世界人民 從東汽新基地到映秀新鎮、水磨新鎮,從北川新縣城到都江堰、彭州記者們邊看、邊問、邊記,見證了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的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用鏡頭、筆頭記錄下了災區人民幸福的生活、燦爛的笑臉。 地震災後重建的巨大變化,讓記者們驚嘆不已。新疆《兵團建設》記者劉雲月說:「災區不僅實現了住房的重建,也實現了產業的重建。我要把四川災後重建和創新的思想帶回新疆去。」青海《黨的生活》記者韓軍表示,要將這次采訪的所見所聞寫成文章,發表在黨刊上,把四川災後重建奇跡傳播給青海人民。 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說,這次采訪活動對每個記者來說都有不少的收獲,也有很大的啟發,「我們做媒體的有責任把四川災區人民在恢復重建中表現出來的戰天斗地的事跡,以及前後發生的巨大變化,告訴全國人民與世界人民。」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
⑸ 汶川地震後重建汶川縣城是否移址
汶川縣城重建將縮減規模 三年建成特色旅遊城市
(10月1日)是國慶節,四川汶川縣威州鎮茨里村村民余朝琴一大早便從村委會領到了5床棉被,高興地告訴記者:「全家老小可以過一個暖和的冬天了,再也不用擔心著涼受凍。」據悉,廣州市首批支援汶川地震災區價值638萬元的27194件越冬物資9月28日抵達汶川縣威州鎮後,連夜分發到各村。
昨日,全鎮幾乎全部災民都領到了棉衣、棉被等物資。
部分學生安排在廣州上學
記者昨日走訪了威州鎮牛腦寨村,發現這些村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災後重建難度很大。連接牛腦寨村與鎮里的村級公路在地震中全部被毀,前不久廣州援建的簡易泥土盤山公路竣工,才得以解決村民的出行問題。
說起重建,村主任佘蘇俊有點犯難地說:「村寨都建在山坡上,公路在地震中被徹底填埋了。建設物資要靠村民背上山,費工又費時。」
羌族村民杜少秀得知記者是廣州日報的記者,便拉著記者的手說:「我女兒在廣州讀初二,你能不能幫我捎句話,要她好好讀書,不要想家。」據介紹,地震過後,汶川縣各村7歲以上的中小學生幾乎全部由政府安排在廣州、西昌等異地就學。
據威州鎮政府負責人介紹,全鎮重建計劃項目總投資37.89億元,其中需廣州市直接對口支援投資總額21.36億元。
汶川縣城重建將縮減規模
汶川縣縣城威州鎮有布瓦黃泥土碉群及姜維城等國家級文物單位,七盤溝省級風景名勝區、茨里高山水庫等旅遊資源。據威州鎮政府負責人介紹,受地形地貌限制,縣城將縮減規模,外遷部分企業及單位。「靠近姜維山的一側塌了的不再重建,靠近岷江的一側將建一條沿江路,縣城都得往裡縮。但目前外遷的選址和重建難度都非常大,情況非常復雜。」
廣州支援汶川地震災區重建前線工作組目前正在組織開展恢復重建規劃前期准備工作,組織廣州有關單位前來汶川全面分析現有災後地質、測繪、水文、環境評估等基礎資料,規劃編制所需要的地質、水文、地籍調查。廣州市公路勘查設計院工作人員龍翔對記者說:「根據目前初步勘查情況,有關援建公路的難度比想像中大得多。」
四川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 不再考慮整體搬遷
昨日,汶川縣委宣傳部吳部長向記者透露,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不再考慮整體搬遷的計劃。
據了解,震後汶川縣城周邊的地質災害點為3750處,為保證災後群眾生命安全,全縣已對7萬餘人進行了緊急避險安置。在隨後的重建計劃中,由於主張選址重建和就地重建的專家各執一詞,因此重建計劃始終沒有形成。
「就地重建的大方向已經確立。」昨日,汶川縣縣委宣傳部吳部長說,經過長時間的權衡,懸而未決的重建規劃已於近日敲定。
在該計劃中,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其中受地質災害影響較大的地點將進行整體搬遷,目前選定的新址為兩處,其間可能性較大的一處為縣城以外、棉池鎮以內的地段。
吳部長透露,此方案的主要思路為,科學選址就地安置。對於實在無法安置的災民,縣政府將進行認真統計後逐級上報,以求解決。
目前,指揮部已對急需恢復或安置的重點單位進行了排序,例如所有學校已遷出縣城進行異地復課,對於醫院、廣播電視台等重要部門將優先考慮重建。(記者 崔木楊)
汶川將原址重建卧龍鎮 將其打造成大熊貓保護區
根據災後評估,汶川縣擬在原址重建卧龍鎮、耿達鄉、草坡鄉、三江鄉,將其打造成為大熊貓保護區和生態旅遊觀光集鎮。這是記者從日前出台的《汶川縣災後恢復重建接受對口支援初步實施意見》中獲悉的。
實施意見中,汶川還將重建威州鎮,按生態環境容量測算,建設一個歷史文化名鎮;重建映秀鎮,保留汶川縣「5�6�112」大地震遺址;重建水磨鎮、漩口鎮,將其打造成為汶川縣現代工業園區;綿虒鎮、雁門鄉、龍溪鄉、銀杏鄉等4個鄉鎮將依託原有產業在原址重建。
以旅遊為骨乾的文化產業將是震後汶川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汶川將與廣東省合作進一步挖掘旅遊資源,高品質策劃和開發羌文化、大禹文化、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和地震遺址博物館等人文、自然景觀。
⑹ 汶川重建需要多少錢
四川重建工程總投資超1萬億元 嚴防有人發橫財
在3年恢復重建期,四川將實施眾多的建設工程,總投資在1萬億元以上。為了確保各級政府災後重建資金、社會各界捐助資金、國有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的使用安全,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省政府日前發出《關於災後重建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的通知》,規定使用國家投資和捐助資金的項目必須招標
重建工程 投資將超萬億元
根據省政府《關於四川省2008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在3年恢復重建期,全省擬實施的工程眾多,投資資金將超過1萬億元。主要項目包括:多數極重災區縣城和鄉鎮都需要原地重建,部分縣城和鄉鎮還需異地新建;347.6萬套農村居民住房,97.8萬套城鎮居民住房;1.18萬所學校,1.1萬個基層衛生機構;19條國省干線公路4907公里,經濟干線公路715公里,農村公路2.88萬公里;災區的城鄉電網、水火電設施、煤礦,修復加固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氣場井設施及輸氣管道等等。
用國家投資和捐助資金的項目須招標
《通知》規定,災後重建中全部或部分使用國有資金(含國家融資)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使用捐助資金的項目,凡達到省政府規定的規模和標准,都必須進行招標(本通知另有規定的除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招標。
因時間較緊、任務重,不能滿足招標法定時間和程序要求的項目,經所在地市(州)政府同意後按規定進行比選。不能滿足招標也不能滿足比選時間要求、必須立即實施的應急工程,經所在地市(州)政府同意可以不招標不比選。但市(州)政府要從嚴掌握應急工程的范圍和標准,嚴禁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保證不發生以權謀私和工程質量問題。
《通知》還規定,具備幾種情形的項目可以不招標不比選,包括直接確定承包人,即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自建自用工程、全額捐資人指定具有相應資質單位建造的工程等。
嚴禁領導幹部利用重建為親友謀利
《通知》規定,所有災後重建工程承包人的確定方式和結果都要公開(保密工程和保密事項除外)。公開招標、比選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應至少在省指定媒介發布,所有項目業主和相關部門應在事後15日內將項目招投標情況報省發改委和省監察廳(省招監辦)備案,並由指定的網路將主要內容向社會公開。
各級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對掛靠投標、串通投標、轉包、違法分包、低價中標高價結算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對在災後重建工程中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實行「禁入制」,3至5年內,全省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業主不得再接受其投標和參加比選,也不得確定其為應急工程的承包人。
《通知》規定,各級領導幹部、行政主管部門和項目業主及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招投標工作紀律,嚴禁干預和插手招投標活動,嚴禁利用職權為子女、親友謀利
⑺ 汶川重建到底花了多少錢
汶川縣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震後重建花費8851億元,人均791萬7665元
⑻ 汶川的重建工作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災後重建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問題。 災後重建的目標是使受災群眾飢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目前看,依靠受災群眾自己的努力,加上四川省本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幫助以及社會各界的捐助,飢有所食和寒有所衣是有基本保障的。但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則需要舉全國之力。災後重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錢從哪裡籌集和人往哪裡安置。 第一個問題:錢從哪裡籌集 災後重建需要大量資金,僅靠政府的財政資金和群眾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除了財政資金之外,我們建議通過以下5條渠道籌集。 一是國有企業利潤收一點。2007年,150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9968.5億元,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62萬億元。國家擁有國有企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建議向2007年利潤超過1億元的國有企業徵收2007年利潤20%的社會公益金。按照2007年國有企業1.62萬億利潤總額推算,籌集2000億應該問題不大。 二是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和國有企業對口支援一點。建議要求年財政收入在1000億以上的省和年利潤超過100億元的國有企業各負責一個鄉鎮的災後重建工作。建議國家要求年財政收入在100億以上的城市和年利潤超過10億元的國有企業各負責一個村的災後重建工作。如果按照一個鄉鎮10億元和一個村1億元來匡算,大約可以籌集1000億重建資金。 三是用土地指標置換一點。對於接收受災群眾的城市,建議按照每接收並安置1個受災群眾增加城市用地指標100平方米的辦法,調動城市政府接收受災群眾的積極性。如果用這個辦法安置10萬人,按每人20萬人民幣計算,大約有200億。對於企業參與就地安置受災群眾的,建議按照每安置1個受災群眾給予100平方米土地50年經營權的辦法,調動其參與安置受災群眾的積極性。如果用這個辦法就地安置100萬人,按照每人10萬人民幣計算,大約有1000億。 四是從電力上徵收一點。2007年,我國全口徑發電量3.26萬億度,2008年會增長一些,如果對每度電徵收2分錢的專項地震災後重建基金,一年可徵收700億左右。 五是請吃國家飯的人節省一點。全國吃財政飯的公務員和國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拿財政撥付的離退休金人員超過5000萬,每人捐獻400元,可以擠出200億。如果同時要求國有企業職工也捐獻同樣比例,則可以籌集500億左右。 第二個問題:人往哪裡安置 總的想法是,災區人口要根據家庭受災情況分類安置。以就地安置為主、以遷移安置為輔。建議將完全依靠外部力量供養的特殊群體(孤兒、孤寡老人、孤獨的殘疾人等)盡量遷出災區。對於就地安置的群眾,則應努力向城鎮遷移,向安全地方遷移,向重建成本低、交通方便的地方遷移,盡量避開地震帶。騰出來的災區土地可用於生態建設。 一是孤兒。這里所說的孤兒是指沒有了直系成年親屬的未成年人。中國人壽公司已承諾負擔他們到成年的生活。建議集中安置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寧波、杭州、蘇州、南京、青島等10個經濟條件比較好、孩子未來發展空間比較大的城市。給這些孩子以安置城市戶口。鼓勵所安置城市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居民領養孩子。不願被領養的孩子則集中安置。應盡量將同一個縣或者鄉鎮的孩子安置在同一個城市。所需要的資金由安置城市及中國人壽公司共同負擔。對那些不願意到上述城市安置的孤兒,可尊重孩子意願在成都安置,或鼓勵他們投親靠友,由中國人壽公司給予生活和上學費用。 二是孤獨學生。這里所說的孤獨學生是指沒有了直系成年親屬的成年學生,包括大學生、中專生等。建議學校免除這類學生的一切收費,並給予全額生活補貼。學校所在城市給這類學生以正式戶口,並在畢業時優先安排他們就業,並免費安排適當的經濟適用房。 三是孤寡老人。這里所說的孤寡老人是指沒有了贍養人又沒有養老金的老人。建議集中安置到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5個經濟條件比較好省的有接收能力的地級城市,給他們所安置地級城市的戶口,納入安置城市低保體系。盡量將同一鄉鎮、村社的老人安置在同一個敬老院。所需要的資金由安置城市負擔。對那些不願意到上述城市安置的老人,可尊重老人意願在成都安置、或就地安置、或投親靠友。 四是孤獨的殘疾人。這里所說的孤獨殘疾人是指沒有了直系親屬又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建議集中安置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廣西、陝西等6個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省的有接收能力的城市,給他們所安置城市的戶口,納入安置城市低保體系。盡量將同一鄉鎮的殘疾人安置在同一個城市。所需要的資金由安置城市負擔。對那些不願意到上述城市安置的殘疾人,可尊重本人意願就地安置或者投親靠友。 五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在非災區打工,家裡失去房子等物質財產的受災家庭人員。如果打工者本人選擇被安置在打工地,建議給這類家庭的成員以工作所在地的城市戶口,由城市政府分配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並視經濟情況減免或延期收費。對其中經濟困難的家庭納入城市低保體系。為這類家庭的未成年人安排學校,免收本科以內階段的學雜費和擇校費。將這類家庭的勞動年齡段人口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所欠繳的社會保障繳費按照事業單位職工視同交納辦理,並且從現在起免交5年, 5年後正常辦理。通過以上措施,實現讓這部分家庭真正融入打工城市,走上自立自強的目標。對那些不願意到打工地安置的人,可尊重本人意願在戶籍地安置。 六是其他受災人員。對於房屋損壞,家庭財產沒有其他損失的家庭,就地安置,並給予一定的房屋建設補助。對於房屋損毀的家庭,建議與當地的新農村建設統籌進行,盡量安置在城鎮。對於安排在城鎮的受災群眾,免費為這類家庭提供基本住房,並給予適當的家庭生活必需品補助,給予這類家庭成員城鎮戶口,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安排和引導就業,並在失業、養老、醫療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對於選擇在農村安置的受災群眾,政府可集中安排宅基地和基本農田,幫助建房,並適當給予傢具、農具補助。對節省下來的土地、山林等集體財產,可收歸國有,加強生態建設,或交給企業承包經營。
採納哦
⑼ 汶川現在重建的怎麼樣了
四川震後三月全面復甦 提出災區"十年全面小康" 十萬援建大軍,幾十天揮汗如雨、連續奮戰……在地震發生後不到三個月,中國就解決了上千萬受災群眾的住房安置問題。四川人民在全國軍民和海內外各界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斗爭,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抗爭特大自然災害的奇跡。 四川省建設廳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文日前在成都通報,截至今日,四川因地震造成住房損毀需過渡安置的四百四十五點四萬戶家庭、一千多萬受災民眾已基本實現住房過渡安置。 今天,因地震停止對遊客開放達三個月之久的九寨溝、黃龍景區正式解禁,這意味著受汶川大地震影響而一直對團隊旅客關閉的九寨溝、黃龍景區在奧運會前正式全面對中外遊客開放。震後三個月,四川復甦的景象已顯現在各個方面。 七月份,四川省進出口均創單月歷史新高,進出口達到二十一點六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六十二點二,其中出口達到十三點二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七十二點六。 加速「復原」的景象出現在四川工業的各個領域。地震中遭受重創的東方汽輪機廠漢旺本部,六月底其基礎加工件、輔機生產已恢復一半以上,受損嚴重的主機生產也恢復四成以上,預計今年年底將整體恢復八成左右。 在旅遊業方面,目前除重災區以外,四川其他地區的旅遊市場已全面恢復,其中,峨眉山、蜀南竹海、成都武侯祠等一些知名景點旅遊市場已恢復到震前水平。六月以來,成都市策劃、實施了一系列城市形象重塑活動,七月份成都市接待國內遊客人數達到了三百多萬人次,成都旅遊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歷程,目前已駛上了復興的「快車道」。 在汶川、北川、都江堰……六個極重災區除了一座座嶄新的活動板房平地而起之外,民眾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恢復。八月四日,「祥雲」火炬來到地震災區綿陽和廣漢展示,「不屈的脊樑」災區人民用震不倒壓不垮的抗震救災精神迎接奧運聖火的到來。 而對口支援四川地震災區的十八個省市在結束建設活動板房後,支援四川災區的內涵已延伸至工業領域,「川浙工業園」、「川蘇工業園」、「川閩工業園」等陸續開建。 「災後重建也是一種機遇」。月前,「四川地震災後跨國公司投資合作交流會」在成都召開。會上,嘉里集團、家樂福、愛美高等八家企業與四川簽約,簽約總投資額為二十一點八億美元。 家樂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西區總經理阿諾杜邦說:「未來三至四年,我們將把目前在川分店的數量翻一番,其中將考慮在成都新開四家店。」 據了解,四川災後重建預計耗時八年,其中前三年為恢復重建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為發展、提高時期。四川還提出了災區「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標,就是要推進災區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爭取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滿意請採納
⑽ 汶川地震之後多長時間大概能重建大原來水平求大神幫助
中新網7月12日電 四川汶川八級特大地震發生已整整兩個月。據悉,將於不久後報國務院審批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提出,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四川省災後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使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生產條件達到和超過災前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恢復重建規劃強調民生優先 據《四川日報》報道,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蔣巨峰昨天主持會議,對《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初審稿)》(以下簡稱《規劃》)進行審議。 《規劃》確定的四川省恢復重建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尊重自然,科學布局;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創新機制,協作共建。圍繞恢復重建城鄉居民住房、公共服務及城鎮、基礎設施、產業、生態環境和改善災區群眾生活等主要目標,《規劃》明確了四川省災後恢復重建的總體布局、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和實施機制等。四川省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進一步完善《規劃》內容提出了修改意見。 蔣巨峰對《規劃》編制工作給予肯定,認為文本框架已比較成熟,接下來要結合剛剛出台的新政策和恢復重建中出現的新情況,繼續修訂和完善,盡快形成正式文本。他並要求《規劃》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和災後重建9個專項規劃的銜接,並對重建目標、政策措施等重大問題作進一步細化研究。 減征五至九成個人所得稅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為了支持企業吸納就業,近日出台的《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中規定,受災嚴重地區的企業在新增加的就業崗位中,招用當地因災失去工作的城鎮職工,經縣級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定額標准為每人每年4800元。該《意見》還調整了重災縣營業稅起征點。三年恢復重建期間,重災縣(市)按期繳納營業稅的起征點調整為月營業額5000元。 該《意見》還規定,對因災造成重大損失的個人,可在3年內減征五至九成個人所得稅。「五至九成」的減征標准,省政府授權給各災區縣(市)級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地震傷殘人員康復情況良好 另據四川日報報道,留在四川省內治療的因地震致殘傷員有400多人,其餘傷殘人員轉入外地治療。留守傷員中第一批57人轉入該省肢體傷殘康復中心,已裝配假肢24具,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四川迎來震後最大旅遊考察團 四川新聞網報道說,由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理事長姚大光率領的台灣旅行商考察團一行九十餘人,已經澳門輾轉抵達成都,開始對四川旅遊資源震後恢復情況,組團可行性等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調研。這是地震之後,四川迎來的最大旅遊考察團。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