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聯想風雲
擴展閱讀
股票盈利20個點買嗎 2025-08-08 04:46:52
中國透雲的股票價格 2025-08-08 04:46:08

聯想風雲

發布時間: 2021-10-18 06:16:48

❶ 《聯想風雲:揭密聯想集團管理內幕(精彩章節)》txt全集下載

聯想風雲:揭密聯想集團管理內幕(精彩章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聯想風雲:揭密聯想集團管理內幕(精彩章節) 作者:凌志軍
內憂外患(1)
年年冬季都是公款購物的高峰,也是微機銷售的黃金季節,可是這個冬天中央政府控制支出的手段分外嚴厲,中南海推進的「宏觀調控」已經進入第七個月,還是沒有一點松動的跡象,人人都說「手頭太緊」,導致公司的微機銷售合同處處擱淺:工商銀行那批300萬元的定單被突然取消,大港油田的微機購貨談判也被延期。幾個月前銷售人員還能簽訂「先交貨後付款」的合同,但是現在財務人員禁止繼續用這個辦法。他們警告說,欠款不還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時候大家才知道。最大的問題來自金融方面。通貨膨脹卷土重來,銀行連續7次提高存貸款利率,讓企業的貸款成本增加至少三倍。這還不算,最要命的是銀行里「只進不出」,有如長城集團的抱怨,「貸款我們如期歸還了,但銀行卻扣著我們微機款遲遲不付。」說老實話,造成這種局面,也不能全怪銀行,當日國務院副總理朱 基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免了職,自己親自接任,向銀行「約法三章」,其中一條就是「限期收回貸款」。銀行官員全都擔心自己隨了「老行長」的命運,所以個個見錢就收,弄得企業不敢把錢送進銀行,去買保險箱,還發明了一個新詞來描述這種局面:體外循環。兌換一美元需要支付的人民幣,在過去12個月里由元增加到 元,這還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要論黑市價格,那就是11元了。這意味著人民幣在迅速貶值,也意味著計算機製造廠商在進口配件時的成本每……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❷ 誰能准確告訴凌志軍是否真的去世了

截止2021年6月13日凌志軍沒有去世。2020年2月29凌志軍當時被醫生定義為「肺癌晚期」,活不過3個月。然而,憑借著對癌症治療的冷靜和理性,凌志軍和他的家人創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跡。而凌志軍則將治療癌症期間一波三折的求醫之路。

寫進了自己最新出版的書籍《重生手記》之中。凌志軍「向死而生」,對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說,很多癌症患者最大的難關是心理上的,覺得自己倒霉,甚至得抑鬱症,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進入了生命的另外一個境界。



凌志軍抗癌經歷

他不曾離開過這個體制,現在仍然是《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體制內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受體制的限制,夠不到天花板,但其實是他們自己的很多東西沒有發揮出來,「即便是在體制外,寫作也應該是負責的」。

從《交鋒》《變化》到《聯想風雲》再到《中國的新革命》,他轉變得很自然。他相信,如果今天還寫《交鋒》這樣純政治的題目,影響會完全不一樣,因為人們現在更關注經濟、技術的領域。這些年對他觸動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變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凌志軍

❸ 聯想公司總部在美國,它注冊地在哪它是中國企業嗎

下面是我自己的回答,希望能夠讓你明白:
1,聯想是中國企業,他的根在中國,是1984年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投資,柳傳志等幾個創業者靠賣當時的漢卡起家的,後來該做代理電腦做大,再後來就開始銷售自己的品牌電腦,取名聯想。柳傳志培養了兩個接班人,一個就是楊元慶,一個是郭為,但是掌管聯想集團只能有一個人,為了不丟下任何一個人,聯想分拆成了兩家公司,一個就是現在的聯想集團,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聯想,由楊元慶掌舵,一個是神州數碼,是做IT服務和IT代理銷售的公司,郭為掌舵。聯想集團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他的大股東就是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目前由聯想的領袖柳傳志任董事長。另外聯想控股底下還有幾家投資公司,他們其實都是和聯想集團,神州數碼是兄弟公司。聯想集團為了加快國際化進程,後來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也因此一下子成為全球僅次於戴爾,惠普的第三大電腦公司。為了表明自己是國際化公司,聯想集團的總部設在了美國。總部設在美國,可以更好的服務於全球市場。但是他的核心其實還是在北京。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建議你看一本書,那就是《聯想風雲》,相信看了以後會對他有個詳細的了解,這也是一個值得耐人尋味的公司。聯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要佔到三分之一,無人能敵,這自然有它的道理。

❹ 神州數碼的創始人是柳傳志嗎

神州數碼源自聯想,可以說其實是聯想最初起家的分銷業務的全部繼承,也可以理解為是柳傳志創始的。

❺ 求《聯想風雲》的電子版,txt和pdf

鏈接:

提取碼:mjci

《聯想風雲》是2005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凌志軍。

❻ 「能用」和「好用」的區別是什麼

「能用」和「好用」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妨看一個故事:

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主管,拒絕了一位老總交付的一項臨時性工作,理由是這件事與她的職位及工作無關,老總不勉強她,也不能說她錯,因為確實與她的分內工作無關,但從此這位老總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這個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出自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CEO何飛鵬的自傳《自慢——從員工到總經理的成長筆記》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一個非常鮮明的理念——「好用」的人正當紅。

為什麼「好用」的人正當紅?在書中他對上述故事做了很好的分析

「理由很簡單,她在公司內是個不『好用』的人。雖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內稱職負責,可是當公司有變動、有急用時,她僵硬的態度,畫地自限,自然無法與公司同舟共濟。」

他還進一步分析道:「日本知名財經雜志President,就曾提出這個『好用』的觀念。在21世紀的新經濟時代,企業內當紅的專業經理人的一項特質就是『好用』,『好用』的人態度開放、不自我設限、專長多樣、學習力強、可塑性高、願意挑戰新事物,也願意以公司的需要為己任,而不是只自滿於自我的期待。」

看完這個故事,相信你已經知道能用之才與好用之才的區別。能用之才就是能幹、有能力的人;好用之才就是不光有能力也服從安排的人,換句話說,是一切行動聽指揮的人。

一切行動聽指揮有個重要標志:一說就動,立即執行。

「好用」的人正當紅,不好用的人在單位里步步難行,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不信,我們看下面這個故事。

小齊畢業之後在一家電器公司實習,被上級安排在車間,主要負責生產線上的材料供給。

有一次,生產流水線臨時缺人,車間主任就讓她和其他的幾個同事一起幫忙,但凡進過工廠的人都知道,在流水線上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盡管她很不情願,還是服從了安排,看著流水線上的電子產品傳輸著,她都覺得頭暈。最郁悶的是,她被安排做穿線的工作,賣過電子產品的人都知道,一段長線是有一個白色的齒條穿過固定的,齒條在冬天是需要用熱水泡的,不然堅硬的齒條會把手劃出血口子。

她痛苦地堅持了兩天,終於能夠回到原來崗位,剛剛坐下,車間主任就尾隨走來了,他站在線體前對她和其他幾個員工說:「你們怎麼回來了,那邊的活還沒幹完呢?」幾個員工立馬不高興了,其中一個說:「那邊負責人讓我們回來的啊!」

車間主任似乎不管她們樂意不樂意,堅決地說:「活沒幹完,你們現在再去吧。」一聽這話,小齊頓時就想大哭一場,心想:「穿線的工作實在太辛苦了,而且也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再也不想去了。」

車間主任好像很著急,一個勁兒催促著,小齊越想越生氣,看著車間主任站在面前沒有半點離開的意思,小齊十分委屈說了一句:「我不想去。」

車間主任立即生氣地說:「你為什麼不想去?趕緊起身過去吧。」小齊一下子急了:「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去,不去!」

全車間的人齊刷刷地看著她和車間主任,主任怒氣沖沖,但考慮到全車間的人在工作,就沒有再多說什麼,離開了。

實習期之後,小齊雖然離開了車間,調到其他部門工作,但是她拒絕服從車間主任安排的事情,給上級留下了「不好用」的壞印象,她最終只好被迫離開那家公司。

小齊面對上級的安排選擇逃避,「說了也不動」,即便她再有能力也是很難有大發展的。

那什麼才是一說就動的好員工呢?讓我們看看神州數碼的總裁郭為是怎麼做的。

郭為是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得力助手。他之所以取得這樣大的成就,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具備一說就動的素養。在凌志軍所著《聯想風雲》等書和有關報道中,記錄了他不少這樣的事跡。

1.不推辭,不找借口

郭為是國內第一批MBA,還沒有畢業就進入了聯想,13年中他換了11份工作,聯想哪裡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

當聯想還處在發展期時,發生了一件事,因為之前負責全國分公司的市場主管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導致各地的業務都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當時已經是柳傳志得力助手的郭為,被派去接替該負責人的職務,並且領導要求他處理好各個分公司的業務。

那是一個很棘手的任務:要解決問題就要過問賬目;要查清楚賬目,就要徹查管理層的開支。所有人都避而遠之,生怕把自己牽扯其中,處理不好自己也會受到處罰。

郭為來不及想這些,為了處理分公司存在的問題,他立即趕往外地,一口氣跑遍了所有建立聯想分公司的城市。

他查清了所有賬目,把分公司一年贏利的金額和投資回報率都詳細地做了出來,甚至還把分公司賬面混亂下丟失的商品和積壓貨物,以及存在的欠款等都一一列出了詳細的清單。他把存在嚴重失職的某分公司經理撤了職,將經營不當的某個分公司關了門。

正是郭為的這次清查,使得分公司的業務恢復了生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郭為在公司得到了一個「替老闆堵槍眼」的評價。

面對難題,人人都想避而遠之。看似得罪人又不落好的事,郭為卻一說就動,不推辭,也不找借口,直到把事情做好。

2.不抱怨,服從安排

郭為和楊元慶一直被視為柳傳志總裁的左膀右臂,2000年,聯想電腦與神州數碼分家,郭為連同神州數碼被分了出去。

消息一傳出,大家議論紛紛,甚至認為郭為沒有得到柳總的賞識,最終無緣成為聯想的接班人。

郭為得知消息後非常吃驚,他萬萬沒想到柳總會有這樣的安排。分開之後,神州數碼不能用聯想的名字,郭為也要交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的列印機業務。

一般人也許無法體會郭為的心情,進入聯想初期,就連聯想的Logo都是郭為帶領團隊集體用智慧提煉出來的。其間,郭為成功地組織了「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創意廣告宣傳,也有效提升了聯想的知名度。注冊聯想集團都是郭為親自辦的,與聯想一起成長的十幾年中,郭為早就把聯想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從開始的創辦到企業的管理,郭為傾注了很多心血。

得到這種結果,郭為非常委屈,他覺得自己為聯想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聯想就是不能容下他呢?

一般人得到這樣的待遇肯定會惱羞成怒,乾脆選擇辭職不幹。郭為卻沒有這樣做,他最終接受了領導的安排。

郭為領軍神州數碼獨闖天下,苦心經營,風雨飄搖5年的神州數碼在創業道路上,慢慢提高了銷售業績,從80億上升到200億。

盡管難以抉擇,郭為還是一說就動,不抱怨、不推辭地服從了安排。

假設換作是我們,面對領導這樣的安排,我們會怎麼做呢?

我想大多數人肯定不會甘心如此,甚至會想「13年的努力難道就這樣白費了?憑什麼要我去另一個地方?這不是把自己的成績白白讓給別人嗎?不行,我要找領導據理力爭不可」。

而最好的執行者一定是這樣想:「領導的安排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讓我去神州數碼創業也必然有他的道理,既然這樣我何必抱怨,倒不如努力大幹一場。」

如果當時的郭為辭職不幹或者找領導理論,還會成為今天神州數碼的總裁嗎?還能帶領神州數碼創下高額業績嗎?

這正是一般人與郭為的差距,一般人服從安排前先考慮自身利益,而最好的執行者卻從大局著眼。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開創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則》

❼ 聯想公司的歷史可以看《聯想風雲》 想了解微軟和蘋果的歷史看什麼書 謝謝!

微軟公司(Microsoft)創建於1975年,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鄰近西雅圖)。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微軟公司現有雇員6.4萬人,2005年營業額368億美元。
其主要產品為Windows操作系統、Internet Explore網頁瀏覽器及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體套件。1999年推出了MSN Messenger網路即時信息客戶程序,2001年推出Xbox游戲機,參與游戲終端機市場競爭。
微軟公司於1992年在中國北京設立了首個代表處,此後,微軟在中國相繼成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開發中心、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等科研、產品開發與技術支持服務機構。如今微軟在華的員工總數有900多人,形成以北京為總部、在上海、廣州設有分公司的架構,微軟中國成為微軟公司在美國總部以外功能最為完備的子公司。
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在《巴倫周刊》公布的排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十二。該企業在2008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名。微軟總部美國最受贊賞公司排行榜第16位。網路搜索風雲榜 今日IT品牌排行榜第十四名。
[編輯本段]微軟的歷史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譯培基。基意思就是「初學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碼」,是一種設計給初學者使用的程序設計語言),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一家旅館房間里創建了微軟公司。1977年,微軟公司搬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在那裡開發PC機編程軟體。1979年,MITS公司關閉,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BASIC解譯器為主。當時的計算機愛好者也常常自行開發小型的BASIC解譯器,並免費分發。然而,由於微軟是少數幾個BASIC解譯器的商業生產商,很多家庭計算機生產商在其系統中採用微軟的BASIC解譯器。隨著微軟BASIC解譯器的快速成長,製造商開始採用微軟BASIC的語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確保與現有的微軟產品兼容。正是由於這種循環,微軟BASIC逐漸成為公認的市場標准,公司也逐漸佔領了整個市場。此後,他們曾經(不太成功地)試圖以設計MSX家庭計算機標准來進入家用計算機市場。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系統軟體,這是公司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復雜,微軟公司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的一位程序編制者Tim Patterson(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QDOS的使用權,在進行部分改寫後提供給IBM,並將其命名為Microsoft DOS(DOS是Disk Operating System縮寫,意為磁碟操作系統)。 IBM-PC機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其他PC製造者都希望與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許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機的標准操作系統。1983年,微軟與IBM簽訂合同,為IBM PC提供BASIC解譯器,還有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隨後,微軟公司繼續為IBM、蘋果公司以及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體。但隨著微軟公司的日益壯大,Microsoft與IBM已在許多方面成為競爭對手。1991年,由於利益的沖突,IBM公司和蘋果公司(Apple Computer, Inc.)解除了與微軟公司的合作關系,但IBM與微軟的合作關系從未間斷過,兩個公司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關系。微軟公司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體[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操作系統其中一種個人電腦上的版本,由微軟公司在1979年開始為Intel處理器所發展的,它還能在DEC PDP-11或是Apple Lisa電腦執行。 繼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備了多人多工的工作環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介面規格 (SVID)]、操作環境軟體(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體MS-Office等、多媒體及計算機游戲、有關計算機的書籍以及CDROM產品。1992年,公司買進Fox公司,邁進了資料庫軟體市場。1983年,保羅·艾倫患霍奇金氏病離開微軟公司,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會。1986年,公司轉為公營。蓋茨保留公司45%的股權,這使其成為1987年PC產業中的第一位億萬富翁。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已超過180億美元。1997年,則達到了340億美元,98年超過了500億大關,成為理所當然的全球首富。Windows操作系統(中文翻譯為「視窗」)是微軟公司最著名的產品,它占據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個人電腦的桌面。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軟在其MS-DOS操作系統的基礎上推出了Windows 3.x系統,進行了一次有利的嘗試。1995年,微軟推出了獨立於DOS系統的Windows 95操作系統,它迅速佔領了全球的個人電腦市場。微軟乘勝追擊,在98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98操作系統,這是其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最成功的操作系統之一,在此基礎上,微軟推出了Windows 98第二版(SE版)以及千年版(Millennium版,即ME版)。
在伺服器應用領域,微軟先是推出了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統,接著在此基礎上推出了Windows 2000系列操作系統。
2002年,微軟結合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系列的優點,推出了Windows XP操作系統,XP的意思是「體驗」。XP系統重點加強了安全性和穩定性,首次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集成了微軟自己的防火牆產品。它還拓展了多媒體應用方面的功能。XP系統主要有家庭版和專業版兩種,其中專業版保留了Windows 2000中的用戶管理、組策略等安全特性,並使其更加易用。Windows XP又一次成為軟體發展史上的經典之作。
2007年,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Vista」有「展望」之意。Vista系統引入了用戶帳戶控制的新安全措施,並且引入了立體桌面、側邊欄等,是界面更加華麗。它還添加了家長控制等實用功能。Vista擁有7個版本。然而,由於Vista對系統資源的佔用過大,它在推出後市場反應不佳,主要用戶集中在OEM領域,大多數人還是願意使用經典的XP系統。
為了挽回市場,微軟正在醞釀新一代的Windows 7系統,該系統的beta版(測試版)上市。
在專業應用領域,繼Windows 2000後,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 2003 Sever系統和 Windows 2008 Sever系統。
在IT軟體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告誡:「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體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已經對軟體同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壟斷法的被告位置。連多年來可靠的合作夥伴Intel也與之反目,對簿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低迷,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訴微軟反壟斷法案告一段落。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全世界雇員人數近91,000人。

1950年8月11日,蘋果創始人Steve Wozniak出生
1955年2月24日,蘋果創始人Steven Jobs誕生
1976年,Wozinak和 Jobs創辦蘋果公司。
1977年6月5日,蘋果推出劃時代的Apple II電腦
1981年7月12日,蘋果宣布新一代電腦Macintosh將於1982發布,並公布定價和性能
1983年1月19日,蘋果公司發布喬布斯領導研製的新一代電腦Lisa
1983年4月9日,蘋果公司聘用百事可樂總裁John Sculley擔任CEO
1984年1月4日,蘋果公司贏得Macintosh和操作系統的復制侵權案件
1984年1月24日,蘋果公司革命性產品Macintosh開始銷售
1984年2月16日,蘋果發布可以直接輸入計算機的數字相機
1984年3月1日,Commodore公司宣布將生產IBM PC兼容機,當時IBM和蘋果各得28%和25%的市場份


1984年4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Apple Iic可便攜電腦
1985年2月6日,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宣布離開公司
1985年2月19日,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榮獲全美技術獎章
1985年5月31日,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被迫下崗,離開公司
1985年6月3日,蘋果公司宣布喬布斯不再負責Macintosh 電腦的生產與銷售
1985年9月18日,創始人喬布斯宣布辭職,離開蘋果
1985年11月22日,微軟和蘋果簽署協議,同意微軟拷貝蘋果的界面
1986年9月15日,蘋果推出新版個人電腦IIGS,瞄準學校和家庭
1987年8月11日,蘋果主席Sculley在MacWorld上推出第一個廣泛使用的超文本軟體HyperCard
1988年1月10日,蘋果公司新創建的軟體公司Claris 發布第一批軟體產品
1988年3月1日,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個用於Apple II和Macintosh的CD-ROM驅動器
1988年3月17日,蘋果公司起訴微軟的Windows 2.0剽竊Macintosh的用戶界面
1988年5月7日,蘋果公司大受歡迎的iMac發布
1989年8月30日,蘋果和Gannett聯合推出面向大學報紙編輯的電子新聞服務
1990年7月11日,軟體天才Bill Atkinson宣布離開蘋果
1990年10月15日,蘋果翻新大多數Mac產品線,代之以低成本的新產品
1991年4月12日,IBM和蘋果召開秘密會議,商討推出PowerPC,對抗Wintel
1991年5月13日,蘋果推出Mac系統軟體System 7.0
1991年7月3日,IBM和蘋果宣布結盟,共同開發應用於RISC晶元的操作系統
1991年8月21日,過去一直堅持不使用其他公司軟體的蘋果第一次宣布使用Adobe的字體控制軟體
1991年10月2日,IBM和蘋果宣布建立合資公司,開發和銷售PowerMac
1991年10月11日,蘋果電腦公司與披頭士樂隊的蘋果公司就標識訴訟一事達成和解
1992年1月10日,蘋果公司宣布進軍消費電子市場
1992年3月27日,蘋果和夏普(Sharp)宣布共同開發手持電腦
1992年5月29日,蘋果公司展出Newton的概念模型
1992年8月7日,蘋果控告微軟和惠普侵犯界面知識產權遭遇重大打擊
1992年9月3日,包裝得如同聖誕禮物一樣,第一顆PowerPC晶元到達蘋果
1993年1月11日,蘋果公司掌上電腦Newton推出
1993年3月9日,WordStar推出Macintosh字處理軟體,瞄準蘋果市場
1993年3月26日,蘋果公司宣布將Newton技術許可給5家公司
1993年6月2日,蘋果起訴微軟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被法官駁回
1993年6月17日,由於惡劣的財務狀況,蘋果緊急召開董事會,採取挽救措施
1993年6月18日,蘋果總裁Sculley被迫辭職,但依舊保留董事長一職
1993年8月2日,蘋果發布Newton掌上電腦,後來備受詬病
1994年1月5日,蘋果宣布推出專有的在線系統服務e-World
1994年2月9日,蘋果宣布Macintosh Quadra電腦大降價
1994年3月1日,蘋果發布與DOS兼容的Quadra 610軟體,可以與Windows操作系統切換
1994年3月4日,為了挽回面子,消解廣泛的批評,蘋果推出新版Newton產品
1994年3月14日,蘋果公司新產品PowerMac推出
1994年3月21日,IBM和蘋果合資的軟體公司Taligent發布可在多平台運行的新操作系統
1994年5月25日,Compaq超過IBM和蘋果,成為全球PC之王
1994年6月8日,蘋果發布多媒體演示軟體QuickTime VR
1994年10月26日,蘋果發布電腦、電視和CD機三合一的新產品TV-PC-CD
1994年12月6日,蘋果控告競爭對手Canyon侵犯QuickTime的知識產權
1995年2月15日,蘋果終於同意兼容機的生產許可
1995年5月23日,蘋果和AT&T簽訂協議聯合開發視頻電話
1995年6月6日,IBM、蘋果和惠普合資的軟體公司Taligent發布首款
1996年1月23日,華爾街日報宣稱Sun將可能購並蘋果公司
1996年2月1日,蘋果宣布國家半導體前CEO Gilbert Amelio擔任公司新CEO
1996年3月3日,蘋果宣布將關閉苦苦掙扎的在線服務eWorld
1996年3月31日,蘋果在線服務eWorld關閉
1996年12月21日,斯蒂芬?喬布斯回歸蘋果公司
1997年1月7日,新一代蘋果操作系統Rhapsody發布
1997年4月22日,IBM、Compaq和蘋果等計算機公司就顯示器尺寸誤導消費者的案件達成解決方案
1997年7月9日,蘋果公司CEO Amelio被驅逐
1997年7月22日,蘋果推出Mac OS 8,這是該操作系統1991推出以來最大的升級
1997年9月2日,蘋果宣布中止兼容機生產許可,因為喬布斯認為許可損害了公司利益
1998年1月15日,經過連續2的虧損,蘋果第一次宣布贏利
1998年2月27日,蘋果宣布停止Newton操作系統的開發
1998年3月2日,蘋果發布令整個產業震驚的消息,蘋果將停止生產耗資5億美元開發的Newton
1998年4月16日,蘋果宣布贏利狀況超過市場預期
1998年8月7日,微軟宣布向在困境中掙扎的蘋果投資1.5億美元
1998年8月15日,蘋果發布新穎別致的新產品iMac

❽ 聯想是中國的企業嗎如果是為什麼要把總部設在美國

聯想是中國的企業。

聯想集團全球分為2大總部,第1個為位於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全球行政總部的所在地聯想中國大廈,第2個是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時在紐約剛設立的臨時總部,稱為聯想國際,而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聯想中國大廈是聯想集團真正的全球行政總部所在地。

聯想的全球行政總部為位於中國北京市的聯想中國的聯想大廈,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設立的兩個主要運營中心,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製造並銷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

(8)聯想風雲擴展閱讀:

收購Medion

聯想集團3.4億美元收購 Medion

2011年6月1日聯想集團宣布將以每股13歐元的價格收購德國電子廠商Medion36.66%股份,交易總價格達到2.31億歐元(約合3.4億美元)。交易完成後,聯想在德國的市場份額將擴大一倍,成為第三大廠商。德國是歐洲最大個人電腦市場。

聯想集團是通過德國子公司Bidco實現這一收購的。據此協議,聯想集團將以每股13歐元的價格在公開市場收購Medion流通股,收購價較Medion過去3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約25%。

本次出售股份的賣方是Medion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erd Brachmann。交易完成前提是Gerd Brachmann之外的其他股東至少出售Medion 15%的股份,等到最終交易完成後,聯想集團對Medion持股將超過51%。

聯想集團將為此項購股支付2.31億歐元(約合3.4億美元),其中現金部分佔80%,其餘20%將通過發行股票支付。發行新股的價格為4.48港元,共發行115120635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想電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想集團

❾ 聯想風雲港幣兌換人民幣的故事

聯想風雲知道

❿ 聯想的業務

聯想成立於1984年11月。當時名稱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80年代業務說白了就是賣電腦,那時候還沒有聯想品牌的電腦出來,只是代理國外各個IT廠商的產品,包括整機,零件等。還獲得過惠普集團的優秀代理商的稱號。當時創辦初期因為經濟困難甚至還賣過電子表,褲衩等。。。主要業務自然就是電腦銷售。當時的亮點是開發了能夠將國外進來的電腦英文系統翻譯成中文的一塊聯想式的漢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且銷售情況極好,聯想的名稱也就由這塊漢卡而來。
90年代業務說白了也是賣電腦,只是90年聯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電腦,90前代前期是自有電腦和國外品牌電腦代理一起做,後期只賣聯想電腦。當時的業務范圍也僅僅擴展到了列印機,相機,掌上電腦等這些和IT相關的產品。主要業務還是賣電腦,或者說IT。當時的亮點是聯想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提出了家用電腦的概念,並使電腦向娛樂化邁進,並起了個名稱叫1+1,改變了之前電腦都是硬邦邦的形象,使之更多的為尋常百姓所接受。如果以前稍對電腦關注一些的人一定知道,還開發出了一鍵上網電腦。

總的來說聯想集團在20世紀業務比較單一,就是造電腦,賣電腦,做和IT相關的事情,算是一個IT企業。進入21世紀後聯想集團才開始向對其他領域發展,投資,通訊,房地產等等,成為了一個控股集團。

看來樓主對聯想不是很了解,如果有興趣的話推薦一本書《聯想風雲》,非常不錯,見證了中國聯想從一個資金20萬,11人,整天考慮如何吃飯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IT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