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子如何預防疾病的傳播
細菌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微粒,它們可以任意漂浮在空氣中,伴隨著空氣被吸入人體內產生各類疾病。因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孩子接觸刺激性氣味及煙霧。例如:屋內盡量少用蚊香、燃香、油漆、樟腦丸、殺蟲劑等有刺激氣味的物質,甚至有些孩子對香水味也會有反應;廚房內宜使用抽油煙機,以減少油煙散漫;廁所也要經常清洗,防止臭味產生。這些刺激性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嬰幼兒的眼睛、呼吸道及胃腸,增加生病的機會。
孩子房間內可使用空氣濾凈器,以減少空氣中的雜質、灰塵。
照顧嬰兒者,或者家中的其他人感冒時,應該盡量避免與孩子「親密接觸」,如果孩子暫時無法托旁人照顧時,也要避免與其面對面的呼吸、咳嗽、打噴嚏;幫孩子沖泡牛奶或調理食物時,應先洗手,避免對食物說話、咳嗽、打噴嚏。
疾病感染流行期間,嬰兒應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及人潮擁擠之處,如游樂場、戲院、百貨公司等,避免呼吸道直接的感染及接觸傳染。
天氣變化較多的季節,如春夏之交、秋冬之際,早晚溫差變化很大時,應注意嬰兒保暖,以減少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② 幼兒園疾病預防小常識有哪些
如下:
一、注意春季飲食飲水衛生,預防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發生:
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呈黏液、黏腖或膿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等症狀,嚴重者可表現為中毒型菌痢。該病主要通過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傷寒副傷寒是由傷寒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持續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玫瑰疹、相對緩脈等。該病主要通過水、食物、生活接觸傳播;大家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做到不喝生水;食用安全衛生食品,不吃不潔食品;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二、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的一種)是由腸道病毒70型和柯薩基病毒A組24型變種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潛伏期很短,數小時至2天,一般為1-2天,常雙眼先後或同時發病。
臨床表現為眼瞼及結膜水腫,瞼、球結膜中、高度充血,常見點、片狀結膜下出血,伴有劇烈的異物感、眼刺痛、流淚、畏光等刺激症狀,早期分泌物為水性。
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預防措施上市民應養成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洗臉、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理發、浴室、游泳池等行業加強管理、消毒和宣傳教育;一旦發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診治療,家庭做好隔離消毒。
三、注意室內通風,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現在正值春季,日均溫差較大,形成早晚涼、中午熱的氣侯特點,若不注意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預防措施上,應注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外,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時添加衣物;同時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生活上應保持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③ 怎樣給孩子做疾病預防
維生素A中毒
維生素A在魚肝油中含量很高,有人為了防止孩子缺鈣,往往給孩子吃過量的魚肝油,有的人甚至把濃縮魚肝油作為補品長期過量服用,造成體內維生素A蓄積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厭食、嗜睡或煩躁、骨疼等。如果孕婦服用過量,還會造成胎兒齶裂畸形。所以說不要把魚肝油做營養劑來大量食用。
維生素D中毒
魚肝油中除含有較大量的維生素A外,也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對預防佝僂病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用量過大會出現:不思飲食、多尿、惡心、嘔吐、低熱等症狀。如果到醫院里做有關方面的檢查,可進一步發現血鎂升高,膽固醇含量高於正常值,有時心電圖會出現異常情況,甚至腎功能會有損害。
④ 小孩子怎麼預防疾病呢
幼兒處在發育時期,抵抗能力差,對各種疾病都不注意。家長通過什麼方法,採取有效措施,將疾病的發病率穩步地降下來呢?應從以下五個環節做起:
增強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抗病力我們提倡每個兒童從小就鍛煉身體,使之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讓小兒經常和外界冷空氣接觸,增強皮膚、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經系統對寒冷刺激的適應能力,當外界氣溫驟然變化時,就不至於感冒生病。開展各種運動或游戲,能刺激孩子的感官並激發情緒,在跑跳中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加強內臟器官的代謝和生理活動能力。運動還能促進食慾,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總之,從小鍛煉身體,是預防疾病最關鍵、最根本的措施。
⑤ 兒童常見疾病預防要點有哪些
這段時間,各種找上門的疾病真是把爸爸媽媽們搞的焦頭爛額——孩子不是咳嗽了,就是發燒了......幼兒園、小學的家長群都快變成了請假群。
病毒、細菌活躍等是外在誘因
甘肅省婦幼小兒呼吸科石永生主任說,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兒童容易出現頭痛、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尤其是肺炎發生率較高,其中感染病毒的人群以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兒童為主,所以這類人群要尤為注意。
究其原因,石主任說,冬季病毒、細菌活躍,室外溫度過低,沒有適當增減衣物,都是兒童易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外在誘因。孩子自身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也易受病毒、細菌的侵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冬季比較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進入冬季後,流感患兒明顯增多,並且有持續時間長、群發等特點。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狀明顯,體溫可達39℃至40℃,一般持續2天至3天後減退。全身症狀好轉後,原先較輕的鼻咽部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少數患者會出現食慾不振、惡心、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由流感引起的咳嗽,恢復起來比較慢,持續10天甚至半個月都算正常。如果體溫正常,乏力感已消失,就無需過於擔心。但如果持續咳嗽,吃葯也不見緩解,就需要考慮有肺炎或支氣管炎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復診。
在冬季,兒童的哪些疾病需要重點防治呢?
1、肺炎
肺炎在冬季的發病率最高,幾乎佔全年的80~90%,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據統計約佔小兒疾病的一半以上。小兒肺炎起病急、進展快、病情重,是威脅小兒健康甚至生命的主要疾病。小兒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 、流鼻涕、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細濕啰音,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在治療上,葯物治療不可或缺!日常護理上,要讓兒童有意識地深呼吸,經常洗手;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每天開窗2到3次,控制室內的溫濕度,溫度約在18℃~22℃,濕度約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要多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鼻塞、鼻堵時可用沾有溫水的潔凈棉棒濕潤鼻痂,將鼻痂輕取出;幫孩子多翻身拍背,幫助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流行感冒(病毒性流感)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肆虐的季節,不僅大人容易患流行性感冒,兒童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襲。病毒傳播很快,往往存在於病人的呼吸道中,可以在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兒童。其中2~4歲剛進幼兒園的寶寶是流感的高危人群,5~7 歲的兒童是流感的高發年齡組,感染率可在50%以上,比成人高1.5~3倍。流行感冒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燒、臉部潮紅、頭痛、肌肉疼痛、咳嗽及發冷,有時合並咽喉發炎,眼睛症狀(流淚、畏光、動眼時疼痛)與鼻塞。這些症狀會持續2~5天。當全身症狀漸漸消退時,咳嗽及鼻塞等症狀會變得更明顯,且持續4~10天。對於寶寶高熱可給予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退熱。
3、冬季腹瀉
腹瀉也是兒童冬季常見的疾病,並困擾著許多家長們。冬季腹瀉一般是因為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的,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輪狀病毒在氣溫下降時期滋生很快,小兒抵抗力弱,免疫系統不能很快適應天氣突變 ,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感染輪狀病毒後,多數兒童常常突然起病,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先有嘔吐,接著大便次數增多,如「蛋花湯」樣,有時帶有少量黏液,如果做輪狀病毒快速檢查多數為陽性 。整個病程3—8天,由於嘔吐、腹瀉、吃母奶或一般的配方奶可使症狀加重,所以數天病程以後「元氣」大傷, 經過1—2個月的精心護理體重還恢復不到原先的水平。
如何預防?
家長在日常中應做好那麼防護措施?石主任說,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要勤洗澡、勤換衣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家長照顧感冒發燒的孩子,總的原則是保持孩子舒適,仔細觀察。感冒低燒時不要急於使用退熱葯退熱,讓孩子多喝水,防止孩子脫水,還可以減少呼吸道內分泌物黏稠度,利於孩子咳出痰液;給孩子提供易消化和溫熱的食物;要關注孩子的體溫變化和精神狀態,檢查孩子的皮膚和黏膜有無異常,有無腹瀉、嘔吐等其他異常症狀;少帶孩子去空氣質量差的場所。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艾七寶微信公眾號,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葯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⑥ 兒童疾病預防知識
這個就要看是哪個方面了!要不都是就是網路的文字黏貼了!
⑦ 小學生怎樣預防疾病知識
閆月《15堂兒童常見病預防和護理課,全年輕松守護孩子健康成長!》(完結)(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⑧ 小學生怎樣預防疾病
小學生春季疾病和預防: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因此細菌、病毒也不例外,它們加速繁殖,再由於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也使春天成為了一個疾病好發的季節,對我們的小學生來說,春天容易患二大類疾病:一類是傳染性疾病(主要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經呼吸道傳播。譬如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腦,麻疹等),另一類是過敏性疾病(譬如有菜麻疹,過敏性鼻炎,嚴重的甚至發生支氣管哮喘),但是,小朋友也不要過於擔心,害怕,只要我們在平時能做到下面幾點,這些疾病還是可以預防的。
1、我們在平時學習之餘,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如跳繩、跳步、打球等,只有我們的身體強壯了,疾病才不能乘虛而入。
2、我們的教室、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的新鮮,流通。
3、平時要盡量少去人多,擁擠,尤其是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
4、我們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據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6、不能偏食,平時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裡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氣好的時候要勤洗、勤曬)
8、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過於疲勞,因疲勞容易使我們的抵抗力下降。
9、對衛生防疫制訂安排的各種預防接種,我們一定要按時去接種。因為很多的預防接種,都是針對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疾病,衛生防疫部門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和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以後,還是可以起到一定預防的作用的。
另外,對於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來講,因為自然界中的過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蟲蠕、動物羽毛、冷的空氣,所以要特別注意:如對花粉過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公園里,鮮花房,家裡不養貓、狗等小動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我想,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幾點,一定會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 中小學生常見6種疾病早預防 近視眼就好像是學生的職業病。據統計,小學生的近視眼患病率在30%到40%,初中生為40%到50%,高中生的患病率則在60%以上。一旦近視,對學習、工作都會造成一定的妨礙,所以,愛護雙眼,正確用眼才是預防近視的良方。
下面是專家開具的護眼葯方:
1、用眼不可過勞。2、近距離用眼,需要間歇性休息。3、照明亮度要適中。4、充足的營養。眼睛是非常忙碌的細胞組織,需要大量的營養和能量。5、睡眠充足。6、巧看電視。看電視其實是項極其用眼的勞動,不過也有一些竅門兒可以幫助您保護雙眼。一是看電視距離起碼在1米以外,1米半以上最好。
電視和室內光線反差不能太大,特別是在晚上不要熄滅所有燈光看電視。另外電視機的亮度也不要調得太亮。看電視半小時最好適當休息幾分鍾。7、定期檢查視力。如果視力出現下降趨勢,就要開始尋找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採取一些輔助治療手段,如針灸、按摩、點眼葯等。如果視力已下降至1.0或以下時,需到眼科散瞳驗光。散瞳後如視力有提高,屈光檢查屬正視或輕度近視,就是假性近視。此時注意愛眼護眼,視力還有恢復正常的可能。但是大部分的視力下降都是真性近視,應盡早到正規醫院驗光並配戴眼鏡。
齲齒小小蟲牙不可忽視
學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莫過於齲齒,也就是蟲牙。其實,蟲牙裡面並沒有蟲子,而是因為咀嚼食物後沒有及時刷牙漱口,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鈣、軟化,進而慢慢形成空洞,也就是齲齒。據統計,我國兒童的乳牙齲齒患病率為80%至90%,恆牙患病率為40%。
據北京市牙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韓永成醫師介紹,預防齲齒的方法主要有三點:1、使用含氟牙膏。北京地區生活用水中含氟量較低,所以選擇含氟牙膏是個不錯的補充。這種牙膏可以使牙齒更加堅固、抗酸,可以抑制細菌,還能增加牙齒再礦化能力。
經過科學論證,長期使用含氟牙膏對身體沒有任何不利因素,是一種安全的護牙方法。2、窩溝封閉方法。實際上這是防止齲齒的最佳方法。每個人的後牙(磨牙)咬合面上總有一些深淺不一的溝,那就是窩溝。窩溝封閉是在這些容易生長齲齒的地方提前填滿高分子樹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在孩子的磨牙新萌出的一年之內進行窩溝封閉效果最好。韓醫生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口腔醫院的預防科進行窩溝封閉。3、早期填充。發現了淺齲後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充填治療。
另一個影響學生口腔健康的問題是牙齒的錯位畸形。這主要與遺傳、飲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最佳的牙齒矯正年齡是在12到14歲。因為這時乳牙已經替換成了恆牙。
肥胖年齡越來越小
肥胖是一種由於膳食不平衡、熱量攝入過多而引起的營養過剩性營養不良。它的危害眾所周知。據調查,兒童少年時期的肥胖有42%到80%會發展為成人肥胖,所以預防肥胖應從兒童開始。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段佳麗醫師介紹,1999年北京市城區兒童肥胖患病率已超過15%,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進食過多(特別是油炸食品和糖類食物)。多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蓄積於體內,再加之運動不足使能量消耗降低,就會導致肥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遺傳因素。研究表明,雙親均為肥胖者,子女70%到80%會發生肥胖。
預防肥胖首先要注意合理安排兒童的飲食結構,如早、中、晚三餐熱能及營養素攝入量按30%比40%比30%比例搭配,食鹽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0g,脂肪不超過5g等。第二,兒童青少年每人每天鍛煉應不少於一小時。第三,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的良好飲食習慣。第四,學校、家長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定期做好學生健康監測。在肥胖發生的高峰期(1歲以內、7至9歲之間)尤其應該注意觀察。體重的急劇增長和旺盛的食慾都是發生肥胖的危險信號。通過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可早期發現肥胖兒,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對於具有肥胖傾向或家族遺傳史的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盡早實施運動處方。
沙眼保持衛生是關鍵
沙眼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沙眼只是一種形象的稱呼,實際上沙眼是病瞼結膜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據統計,全國有1.2億沙眼患者,中小學生的沙眼患病率已達21.2%。沙眼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所以預防尤為重要。
沙眼的預防有以下幾點:
沙眼俗稱臟手病,若是手已接觸過病原,再用手揉眼,病原就會在結膜滋生繁衍。所以千萬不要養成用手揉眼的惡習,如果實在感到眼癢,可用干凈的紙巾或手絹擦拭。
勤洗手。抹上肥皂後應該洗一會兒,還要注意手指縫、指甲縫的清潔。
若家中有人得了沙眼,應少到公共場所活動。在家中可使用0.5%的利福平或四環素眼膏,每人一支,堅持3到6個月的治療。盡可能用流動水洗漱。毛巾和臉盆最好單放,而且要經常煮沸消毒,並在陽光下曬干。
貧血發病率上升
由於缺乏鐵元素引起的兒童缺鐵性貧血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約有30%的兒童患有貧血,主要是輕度貧血。
缺鐵可以使機體很多含鐵酶和鐵的依賴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多種代謝過程,從而損害神經、消化、肌肉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影響兒童智能的發育,致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缺鐵性貧血與年齡有一定關系,年齡越小患病率越高。青春期時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加速,女生月經來潮,所以11至13歲是缺鐵性貧血發病的一個小高潮。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原因。由於我國膳食中植物性鐵攝入佔70%到90%,而人體對植物性鐵吸收極低,同時維生素C缺乏也會影響植物性鐵的吸收,所以,多吃富含人體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的食物,如肉類、動物肝臟、禽蛋類、木耳、海帶、芝麻等食品才能充分地補充鐵元素。另外還要多食用水果和生食蔬菜,增加人體的維生素C的含量,以促進飲食中鐵的吸收。此外,食用鐵強化食品也可改善兒童、青少年鐵的營養狀況。
蛔蟲防病從洗手開始
蛔蟲病是中小學生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蛔蟲的感染主要是由吃進感染性蟲卵而引起的。生活中,用於接觸蟲卵污染的地面或泥土,以致蟲卵附著於手上或指甲縫里,經口進入人體。不剪指甲,飯前便後不洗手,生吃未洗凈的瓜果和蔬菜,把手放在口裡等不衛生習慣,是導致蛔蟲的主要原因。
蛔蟲感染大多無明顯的症狀,通常僅限於輕度消化不良、如食慾不振、瘦弱、易受刺激、夜眠不安、磨牙、夜驚等。少數兒童有輕微腹痛。
蛔蟲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培養個人良好的衛生行為,如飯前便後認真洗手。即使感染了蛔蟲,也可選用安全、廣譜、高效、服用方便的驅蟲葯,如阿苯噠唑、甲苯噠唑(甲苯咪唑)和復方甲苯噠唑(復方甲苯咪唑)等葯物。
⑨ 怎麼對小兒進行疾病預防
1.「胎記」不需治療
孩子落生乃至以後一段時間里,可以見到身上有青色的斑塊,這就是俗稱的「胎兒青記」。胎記多見於孩子的背部、骶骨部、臀部,少見於四肢,偶發於頭部、面部,形態大小不等,顏色深淺各有差異。這種青色斑是胎兒時期色素細胞堆積的結果,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兒童時期逐漸消退,不需要治療。
2.預防克汀病
克汀病是由於小兒體內缺少甲狀腺素而引起的一種病。甲狀腺素是人體生長發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分泌激素。小兒缺乏這種激素,就會影響小兒腦細胞和骨骼的發育。若在出生後到1歲以內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則會造成孩子終身智能低下和身體矮小。
克汀病主要病因有2種:1某些地區缺乏微量元素碘,缺碘的婦女懷孕後,供給胎兒的碘就不足,導致胎兒期缺乏甲狀腺素。2孩子先天甲狀腺功能發育不良。
怎樣早期發現克汀病呢?母親應注意,在新生兒期,如果孩子黃疸持續不退,吃奶不好,反應遲鈍,愛睡覺,很少哭鬧,經常便秘,哭聲與正常孩子不一樣,聲音嘶啞,便應請醫生檢查。如果延誤診斷,到2~3個月時會發現更多的症狀,例如舌大且常伸出口外,鼻樑塌平,脖子短,頭發干而黃,且稀疏、皮膚乾燥粗糙,肚子相對較大,這時便不可再耽誤,一定要盡早請醫生診治。
治療克汀病,必須爭分奪秒,早一天給孩子用上甲狀腺素治療,孩子的智力發育就要好一些。
3.多給孩子曬太陽
不論春夏秋冬,家長每天要抱孩子曬太陽,因為在人體皮膚中含有一種維生素D源,這種物質須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後,才能轉變為維生素D,這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維生素D的作用在於促使身體吸收鈣,預防佝僂病。
曬太陽時,要盡量暴露孩子的皮膚,才能多接受紫外線。不要在室內曬太陽,因為玻璃擋住了大部分紫外線,隔著玻璃曬太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讓孩子接受日光的直射,強烈的日光照射皮膚對人體是有害的,可以選擇上午9∶00~10∶00和下午4∶00~5∶00,避開陽光最強烈的時刻。在寒冷的冬季,要選擇天氣較好的中午,抱孩子曬一曬太陽,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4.不要用電風扇直吹嬰兒
在酷暑盛夏季節,可不可以給孩子吹電風扇呢?由於年齡越小的孩子,體溫調節中樞越不完善,所以嬰兒既怕熱也怕冷。電風扇不斷地吹會使孩子感冒、腹瀉、消化不良。因而即使天氣很熱,電風扇也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更不要離孩子很近,吹的時間也不能過長;還要避免風扇固定在一個方向,最好是讓風扇搖頭旋轉,風量開到最小,形成柔和的自然風,以降低室內溫度,促進人體散熱。
另外,在小兒吃飯、睡覺、大小便、生病的時候不要吹電風扇。小兒出汗較多時也不要吹電風扇,否則容易著涼生病。
5.不能用茶水給嬰兒喂葯
茶是中國人最喜歡喝的飲料,具有提神、助消化和防癌等作用。盡管茶水有這些優點,但是不宜用茶水給嬰兒喂葯。這是因為茶葉里含有鞣質,鞣質略帶酸性,遇到某些葯物,可引起化學變化,改變葯性或發生沉澱,影響葯物吸收,產生副作用。所以說不能用茶水給嬰兒喂葯。
⑩ 兒童秋季預防疾病小常識
收寄一封那個疾病小常識的話,我就跟你一個按照那個正常程序走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