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豐子愷的名言警句快點
正當的遊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預備。
世間的大人都為生活的瑣屑事件所迷著,都忘了人生的根本。
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沒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為你做什麼,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要為你自己負責。
2. 豐子愷的名言名句大全
1、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2、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3、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4、 你住幾層樓?——「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5、 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怍於人,無懼於鬼。這樣,人生。
6、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7、 哭的時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戲都甩全力去干。
8、 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 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飢餓感受的人一定 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 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9、 上海是騷擾的寂寞,山中是清凈的熱鬧。
10、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練的孩子們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烏托邦,以為逃避現實之所,但我也可笑他們的屈服於現實,忘卻人類的本性。
11、世事之樂不在於實行而在於希望,猶似風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
12、善寬以懷,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業。 這般,最佳。
13、在莫扎特,音樂是音的建築,其存在的意義僅在於音樂美。至於貝多芬,則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徵,故更有光輝。即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則是靈魂的藝術。
14、這便是為了人生的飽暖的愉快,戀愛的甘美,結婚的幸福,爵祿富厚的榮耀,把我們騙住,致使我們無暇回想,流連忘返,得過且過,提不起窮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氣,糊塗到死。
15、全為實利打算,換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極端,做人全無感情,全無義氣,全無趣味,而人就變成枯燥、死板、冷酷、無情的一種動物。這就不是「生活」,而僅是一種「生存」了。
16、要在自然中看出生命,要在一草一木中發見自己,故必推廣其同情心,普及於一切自然,有情化一切自然。
17、世間的人,本來都有像你那樣的天真明凈的生命,一入人世,便如入了亂夢,得了狂疾,顛倒迷離,直到困頓疲斃,始倉皇地逃回生命的故鄉。
18、人們談話的時候,往往言來語去,顧慮周至,防衛嚴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樣。我覺得太緊張,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語。
19、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20、天地萬物,沒有一件逃得出榮枯,盛衰,生滅,有無之理。
3. 豐子愷有哪些名言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桐鄉石門鎮人,名仁,又名嬰行。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鋒、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景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卷簾櫳,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和《會議》。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麼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少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4. 魯迅 冰心 豐子愷名言
由預想進行於實行,由希望變為成功,原是人生事業展進的正道 —— 豐子愷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 —— 豐子愷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 冰心
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 —— 冰心
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樂也愈大。 —— 冰心
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了。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 —— 冰心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葯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 魯迅
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 —— 魯迅
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 魯迅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 —— 魯迅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 魯迅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學習上的。 —— 魯迅
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啞我的。 —— 魯迅
要在文化上有成績,則非韌不可。 —— 魯迅
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眾的裡面,假使他天天在為這世界幹些什麼,那麼,他總在生長,雖然衰老病死仍舊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業 —— 魯迅
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 魯迅
5. 最全的豐子愷經典名句
豐子愷名言名句
1、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凈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3、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4、人生一方面求壽命之長,一方面又求生活過去之快,兩者看似矛盾,而其實無妨。因為這是在實際上求壽命之長,而在感覺上求生活過去之快,人工的時間劃分,便是在感覺上求生活過去之快的一法。
5、正當的遊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預備。
6、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7、成人的世界,因為受實際的生活和世間的習慣的限制,所以非常狹小苦悶。孩子們的世界不受這種限制,因此非常廣大自由。
8、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9、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為你做什麼,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
10、世間的大人都為生活的瑣屑事件所迷著,都忘記人生的根本。
11、由預想進行於實行,由希望變為成功,原是人生事業展進的正道。
12、青春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名詞!自古以來的人都贊美它,希望它長在人間。
13、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真正的『人』。
14、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
15、全為實利打算,換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極端,做人全無感情,全無義氣,全無趣味,而人就變成枯燥、死板、冷酷、無情的一種動物。這就不是「生活」,而僅是一種「生存」了。
16、時間劃分愈細,感覺上過去愈快,生活上興味愈多。故「快」就是「樂」,快樂稱為「快活」。
6. 豐子愷名言
全為實利打算,換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極端,做人全無感情,全無義氣,全無趣味,而人就變成枯燥、死板、冷酷、無情的一種動物。這就不是「生活」,而僅是一種「生存」了。
「世間的大人都為生活的瑣屑事件所迷著,都忘記人生的根本」;
「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
「成人的世界,因為受實際的生活和世間的習慣的限制,所以非常狹小苦悶。孩子們的世界不受這種限制,因此非常廣大自由」。
兒童「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現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
「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真正的『人』」
7. 豐子愷的名言
青春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名詞!自古以來的人都贊美它,希望它長在人間。 —— 豐子愷
由預想進行於實行,由希望變為成功,原是人生事業展進的正道。 —— 豐子愷
全為實利打算,換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極端,做人全無感情,全無義氣,全無趣味,而人就變成枯燥、死板、冷酷、無情的一種動物。這就不是「生活」,而僅是一種「生存」了。 —— 豐子愷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豐子愷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豐子愷
8. 豐子愷的名言和著作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1941年進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19年畢業。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豐子愷生平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
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裡第一個兒子。因為父親也只有一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裡染坊中的伙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六歲,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學名豐潤。
父親豐璜本是清末舉人,廢除科舉取仕後,就在家開設私塾,教授孩子們讀書。豐子愷在父親那裡學《三字經》、學《千家詩》,也學父親在中秋之夜飲酒吃蟹賞月的名士風度……9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把他送到另一個私塾繼續就讀,一直到12歲,豐子愷接受的都是傳統的教育,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國傳統文人特有的溫文敏感,從容和善的氣質。也許是家裡開染坊的緣故,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那本為他開蒙的《千家詩》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塗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畫譜,給同學們畫,給鄉親們畫,甚至應私塾先生之命為學校畫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們叫做"小畫家"。線條和色彩的魅力被他發現,並自此終生吸引著他。
1910年,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讀書,改名豐仁。
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是應革命風潮建立起的新式學堂,在這里,豐子愷剪掉了辮子,並為了適應民主選舉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難認的「潤」字改為易寫易認的「仁」字。新學堂開設有音樂課,同學們唱李叔同的《祖國歌》、唱《勵學》歌,音符的震撼力使豐子愷大受感染,成為他後來鑽研音樂的發端。1914年春,豐子愷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畢業。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改名子愷。
二年級起從李叔同學習圖畫、音樂,從夏丏尊習國文。1914年,豐子愷沒有辜負母親臨行前給他預備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這所著名的師范學校、當時江南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裡,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啟蒙,也在為人處世上為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為圭皋,成為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裡,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為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李叔同是豐子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他不僅教音樂、繪畫,還教做人。在李叔同那裡,豐子愷學會了寫生畫法,為之深深著迷,便「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學了許多可貴的精神:李叔同是個頂認真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養,認為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且認為「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為懷,豐子愷也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中年以後,豐子愷也皈依佛教,沒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嬰行,並從此茹素。雖然豐子愷成名後表示,如果沒有遇上李叔同,便不會走上繪畫的道路,但李對他的影響卻不是被動的,它與豐子愷的氣質、稟賦都有很大的關系。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籌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西洋畫教師。
師范畢業後,豐子愷與同學劉質平、吳夢非在上海小西門黃家閥路的一座舊房子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在學校尚未掛牌前,豐子愷與吳夢非、劉質平、劉海粟、姜丹書等組織了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社團之——中華美育會,並創《美育》雜志。會員多為全國各地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他們普及圖畫、音樂知識,培訓中小學圖畫、音樂教員。 在投身藝術教育的同時,豐子愷自覺地探索著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在上海專科師范的籌備階段,豐子愷應邀在上海東亞體校任教,在校刊上,他發表了《圖畫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後者是日本學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節譯,這是目前所知豐子愷最早關於美術教學的著譯。在《美育》雜志上,豐發表了《畫家之生命》、《藝術教育的原理》等文,視畫家的道德修養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學習藝術,十個月後回國。
如果沒有日本之行,豐子愷的畫也許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或者根本就不會有「子愷漫畫」。在日本的一個舊書攤上,豐子愷發現了竹久夢二的《夢二畫集*春》,夢二清新脫俗的簡筆畫一下子吸引了他。豐子愷稱他的畫為「無聲之詩」,又最推崇其畫中「詩趣的豐富」,正是這詩畫相融的風格引起了他觀念和情感上的極大共鳴。豐子愷自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藝術上,最好的詩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最好的畫是「平淡天真」的,總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應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夢二的畫,摒棄漫畫的戲謔,專寫日常的生活場景而表現出深沉嚴肅的人生滋味,理趣並重,既合於豐子愷的文人氣質,又具醒世勸戒的作用,沒有遠離他所熱愛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紹至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開始用毛筆作簡筆畫。
豐子愷任教音樂、美術的春暉中學位於清靜的白馬湖畔,豐在湖邊建了一所「小楊柳屋」,把妻兒接來同住,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暢的生活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被竹久夢二和陳師曾的畫深深觸動的豐子愷,不滿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畫的技巧表現中國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詩趣融入現代的生活。豐子愷最早的一幅畫是在他參加完一次校務會議後,有感於同事們神態各異地垂頭拱手伏在議席上的有趣樣子而作的,從此,這些過去被人忽視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現在他筆下。
1924年,發表《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走上畫家的道路。
豐子愷第一幅公開發表的作品《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編輯的雜志《我們的七月》上,畫面是茶樓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著茶具,捲起的簾外懸著一彎新月……這樣簡單的畫,對畫家的要求卻是很高的,廖廖的筆畫要求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基礎和概括能力;畫龍點睛的題詞要具備豐厚的文學素養;題材的選擇又要細致的人生體驗,而這些都是豐子愷具備而且擅長的,於是,一種具有「溫柔敦厚」的中國文化氣息的漫畫產生了。
1925年,《文學周刊》陸續發表其畫,鄭振鐸冠以「子愷漫畫」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豐子愷與匡互生、朱光潛來到上海創辦了「上海私立立達中學」。在上海,豐子愷結識了鄭振鐸,鄭對豐的畫早就喜愛,便邀請他為《文學周刊》作了一系列插圖,冠以「子愷漫畫」的名字發表,並為之出了第一本畫集《子愷漫畫》,由是,「子愷漫畫」之名鵲起。 豐子愷並不以為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而漫畫也確實在豐之前就在中國出現過,不過那隻是曇花一現,直到豐的漫畫問世,"漫畫"一詞才被廣泛使用,漫畫這種畫種也才在中國流傳開來。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開明書店是由當時一批知識分子創辦的,以青少年讀者為主要對象,面向社會,出版了許多中小學教科書和諸如《婦女問題十講》、《新性道德討論集》等進步有益的書籍。豐子愷不僅是書店的發起創辦者,他當時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開明書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愷畫集》、1928年的《西洋美術史》、1929年的《護生畫集》、1930年的《西洋畫派十二講》、1931年的《緣緣堂隨筆》、1934年的《繪畫與文學》、《藝術趣味》、1935年的《人間相》、《西洋建築講話》、1939年的《漫畫阿Q正傳》、1945年的《子愷漫畫全集》。 譯著有1928年的《藝術概論》、1931年的《初戀》、1932年的《自殺俱樂部》、《音樂概論》。選編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懷娥鈴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風琴名曲選》等。這一串不厭其煩的書單,不僅有豐子愷與書店的深厚情誼,也可以看出豐在學問上的涉獵之廣,繪畫、音樂、建築、文學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的書都是由他自己擔任裝幀設計的。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即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對於豐子愷的皈依佛門,從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認為他實際上是入世的。事實上,豐子愷終其一生都是個居士,沒有正式出家,這與他對人世的熱愛難以分開,他對於現世的迷人風光、各色人物、國家前途都不能忘情,於是他才繪畫、作文、辦教育、開書店……而宗教信仰給了他一顆慈悲敏感的心,影響著他的藝術觀點,他一直認為藝術應該"以仁為本",要「善巧兼備」,藝術家熱愛自然,同情萬物,用藝術去滌盪自己和他人的心靈。這思想最直接的產物便是後來的《護生畫集》。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五年間各類作品二十餘種(部)「緣緣堂」於1938年毀於戰火。
知道豐子愷的人沒有不知道緣緣堂的,它不僅是一座豐子愷曾經住過的屋子,也是他創作的見證者和闡釋者。
1933年,在故鄉石門,高大方正、簡潔明快的緣緣堂被豐子愷用他那支「大紅派克鋼筆寫出來」了(豐語,意即用稿費建造),這建築物朝南的鋪著大方磚的堂屋裡掛著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額和對聯;書齋里有風琴和數千卷圖書;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跡;樓上是寬敞的卧室;門外種著桃花,天井裡有芭蕉、櫻桃和薔薇,後院是冬青、桂樹、葡萄藤和鞦韆架;最重要的是還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這里安寧舒適的生活,使豐子愷的創作豐收,五年間,出版《人間相》等畫集三部;《緣緣堂再筆》等散文五部;《開明音樂講義》等音樂著作三部;《繪畫與文學》等藝術論著八部。緣緣堂就像這些漫畫和隨筆的一個立體的注釋,文氣、明快、既含蓄內斂又時時關懷著世間。豐子愷對緣緣堂懷有深厚的感情,當38年得知它毀於日軍炮火時,豐子愷滿懷悲痛和憤懣寫了《還我緣緣堂》和《告緣緣堂在天之靈》兩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難辭鄉,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等地。
以豐子愷的性格,是最厭惡戰爭的,但弄人的命運卻讓他在戰爭中輾轉了近十年。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戰爭的慘狀深深地觸動了他,使他格外重視起漫畫的宣傳作用來。他仍然畫漫畫,不過是宣傳抗日的"抗戰漫畫",表現他沿途的見聞,畫中多了人民的苦難和對侵略者的痛恨,格調也沉鬱起來。這樣的畫,他不但自己畫,還在各地執教的時候教學生們畫,畫好再分頭下鄉張貼宣傳抗日。在遵義時,他還把新、舊作品重新整理,編作《子愷漫畫全集》,1945年由開明書店出版。1942年起,豐子愷來到較為安定的重慶,建了「沙坪小屋」,重新過起了繪畫作文的生活,並且借在長壽、豐都等地舉辦畫展的機會,飽覽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慶,豐子愷仍以普及藝術教育為己任,出版了《藝術與人生》、《國畫常識》、《畫中有詩》、《音樂初階》等作品。 在抗戰的年月里,從豐子愷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國文人處驚不亂的泰然和從容赴難的勇氣,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愛國的情懷和面對人生的積極。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戰結束,豐子愷由重慶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鄉,但緣緣堂已經不在了,人、物兩非,舊夢難尋,痛飲一場後,便到杭州定居下來。
1949年建國後,定居上海,專心譯著。
建國後,豐子愷在上海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上海分會副主席,60年擔任中國畫院院長,並曾任政協委員和人民代表。為了為社會主義文化、教育服務,推廣蘇聯文化而翻譯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這時他的漫畫以歌頌為主,而散文也平添了許多喜悅。
1966年後,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但暗中仍寫作、繪畫、翻譯。
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豐子愷也沒能逃過文革的厄運。但他身上的寬厚氣質和宗教信仰仍然起著作用,在他寫給朋友的詞中,他仍期望著中國「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時節清明、政治清明」,他仍然暗中繼續著自己喜愛的工作。
1975年4月回故鄉探訪,9月逝世。
1975年,了卻了回故鄉探望宿願的豐子愷在上海逝世。
1978年,平反。終於還是來了,這是對藝術家最好的紀念。
1985年,重建的「緣緣堂」落成。重建的緣緣堂在豐子愷的故鄉樹立起來了,同時樹立起來的還有人們對他的無限敬意和懷念。
9. 豐子愷有哪些走心的名言
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凈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無論從前有多慢,無論現在有多快。我知道,腳下的土地和身邊的愛人,無論從前還是現在,都要盡全力守護。
目光炯炯內心溫暖 微信公眾號【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