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竇光鼐
擴展閱讀
股票的現金怎麼看 2025-08-01 01:16:57
高通股票行情實時 2025-07-31 23:43:49

竇光鼐

發布時間: 2021-10-20 16:26:31

⑴ 對聯趣聞(108)徐文長巧諷竇光鼐

有一年秋試,嘉靖皇帝派竇光鼐到紹興主考。這竇光鼐可不是等閑人物,此人學識淵博,皇上御筆親賜」天下無書不讀「金牌一面。竇光鼐每次外出,都要將此金牌懸掛轎前,以示榮耀。這一次,他坐著大轎路經紹興東郭門時,卻見一個小孩光著上身躺在官道中間。竇光鼐將這孩子喚到轎前怒沖沖地問道:」你是什麼人,如此大膽,竟敢擋住本主考的去路?「這小孩卻毫不畏懼地答道:」我是徐文長,這里太陽好,我在曬肚子里的萬卷書呢!」竇光鼐心想:「你是在譏諷我『天下無書不讀』的金牌呢,我非得治治你。「便對小孩說:」既然你肚子里有萬卷書,我出個對子考考你,行嗎?「徐文長拱手說:」請出上聯。」竇光鼐稍加思索,便說: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徐文長不慌不忙地對道: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竇光鼐聽後,心想:「此聯絕妙,這小孩果然不凡,難怪他有如此膽量。」
竇光鼐正在思想之際,徐文長卻指著「天下無書不讀」的金牌對他說:「我也有一個上聯,不知大人能否賜教?」竇光鼐心想:「一個小孩再聰明,又能怎樣?」因此,明知小孩是為金牌而來,也不在乎,點頭應允。徐文長緩緩說道:

書有未曾經我讀;
竇光鼐心想:「果然是不服我這面金牌,倒要小心應付。」誰知,他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一個恰當的句子來,只得認輸。徐文長便幫他對出下句:
事無不可對人言。
說罷,徐文長一揖而去,竇光鼐又羞又愧,暗悔自己過於託大,當時就令人取下金牌,從此再也不掛了。

⑵ 竇光鼐的民間傳說

竇光鼐小時候即顯示出過人的才華,老百姓都說其有大處,是天上的星宿,是神仙下凡,自然便有了許多神奇的傳說。 據說竇光鼐讀私塾的時候,因為聰穎,點子也多,所以年齡雖不大,卻是小夥伴中的頭。
有一天,竇光鼐領著小夥伴去城隍廟玩,玩著玩著,看到城隍爺的塑像,一時詩興大發,便順手在城隍爺的身上題了一首詩:
城隍,城隍,差你去南洋,巳時去戌時還鄉,若有延遲,打你兩皇杠!
第二天,竇光鼐和小夥伴們剛在私塾里坐定,私塾先生便慢吞吞地開了口:
「昨日誰去城隍廟玩了?」
竇光鼐和小夥伴們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城隍爺自竇光鼐在其身上題詩後,不知所措,但又不敢多問,便在當夜托夢求助私塾先生:
「老爺差我去南洋,兩個時辰便返鄉,時間太緊且不說,所為何事應端詳。」
老先生夢醒後,便覺此事蹊蹺,遂查問此事。
竇光鼐連忙站起來說他領著小夥伴們去玩過。
老先生依舊板著臉說:「有沒有誰亂寫亂畫?」
竇光鼐連忙承認自己在城隍的身上題了一首詩。
老先生急問:「是何詩?還背得出嗎?」
竇光鼐把詩背了一遍。
老先生大驚,料定竇光鼐將來必大有作為。
老先生定了定神,繼續問道:
「你讓城隍巳時去戌時返鄉,這么遠,他回得來嗎?再說,去南洋干什麼?」
竇光鼐只好如實相告,只是一句玩笑而已,並不當真。
「那還不快快擦去?!」
竇光鼐急忙跑到城隍廟里,只見那城隍的身上已是大汗淋漓。 在竇光鼐讀書的附近,有一處早已荒廢多年的大戶人家的宅子。據說有一群狐仙在裡面住著。經常有人在半夜時分聽到裡面傳出嘈雜的聲音,曾有膽子較大的人在晚上進去過,卻再也不見活著出來。
有一天,同學們跟竇光鼐說起此事,竇光鼐說他不怕,並且敢在裡面睡一晚上,同學們自然不信,遂與他打賭。
入夜,竇光鼐翻過高牆進入院中,只見院里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竇光鼐找不到甬路,便分開雜草,到處看看,除了滿院的一人多高的雜草和幾處殘牆斷壁,並無特別之處,所有的房子全部上了鎖,根本打不開,屋裡黑咕隆咚的什麼也看不清,除了院里不時傳出不知名的蟲子的叫聲,再也沒有其他聲音。竇光鼐覺著無聊,便在屋前的台階上找了個地方躺了下來,慢慢地便睡著了。
也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竇光鼐隱隱約約聽著身邊有說話的聲音,聲音很小。只聽一人說道:「咦,老爺怎麼睡在這里?」又聽另一人道:「噓——,別驚醒了他老人家!」
竇光鼐聽到這里,便起身坐了起來,只見面前站了好多人,男男女女都有,大家對他都畢恭畢敬的樣子。
看到竇光鼐醒來,他們便邀請他到屋裡喝酒,並請他坐上首。
竇光鼐也不客氣,便坐了下來,桌上的菜非常豐盛,竇光鼐從未吃過。用的桌布、餐具也非常精美、豪華,最特別的是那酒杯,可能是一套,共九個,好像用玉雕刻的,杯里、杯外雕刻著很多小龍,非常別致。
酒至半酣,竇光鼐心想,今晚所見,同學們必不相信,須帶一物證才好。看著手裡的酒杯,非民間所有,便推說酒足,順手將酒杯藏在衣袖裡,隨後依舊來到窗外的台階上打起瞌睡來。躺下不多時,便聽屋裡有人尖聲叫道:「怎麼少了一隻酒杯?」
只聽另一位壓低聲音說:「別聲張,是老爺拿去了,他跟別人打了賭,捎去做物證的!」
第二天,同學們一見竇光鼐毫發無損,十分驚奇,竇光鼐跟他們說起喝酒一事,都不相信,竇光鼐微微一笑說:「我料定你們有此一說。」遂從懷里拿出那隻酒杯,同學們一見,無不睜大了眼睛,其中一個說:「這是九龍杯呀!皇帝用的,怎麼到了你這里!」於是眾人這才相信竇光鼐確非常人可比。 竇光鼐是清朝的文學家,他小時候生活十分貧苦,在私塾讀書時,才能卻十分出色,發言常常出人意料。
那時,有一門課叫「對對子」,老師出上句,學生要對下句,字數要相同,詞性也要一致。這是做各種有韻文所必須的基本功。這天,老師出了上句「月圓」,學生們有的對「虹曲」,有的對「雲厚」,可竇光鼐卻對了「風扁」,他剛剛出口,便引起了同學們的鬨堂大笑:「這風沒形沒影的,怎麼能是扁呢?」
竇光鼐把大家帶到門後頭,外邊的風隔著門縫颼颼吹過,他說:「風要是不扁,怎麼能進得了門縫呢?」同學們一時無話以對。
一天,老師又出了句「鳳鳴」,學生們有的對「魚跳」,有的對「馬嘶」,可竇光鼐對的卻是「牛舞」。這又引起了一場大笑:「牛又粗又笨的,怎麼能舞呢?純粹是在瞎說呀!」老師問他有什麼講究,他反問:「牛算不算獸?」老師說:「當然算啦。」竇光鼐說:「既然算獸,那麼,這牛能舞也算聖人說的和經書上記載的了。」他隨即翻開《尚書》,找到兩處「百獸率舞」的句子給大家看,同學們又都沒有話說的了。
老師稱贊說:「竇光鼐的才能十分高,出語驚人。才分,不在於家貧家富,而在於博學活用。你們要向他學習呀!」 傳說竇光鼐小時候在如今滄灣公園的亭子下面讀書,正值夏日,蚊子叮咬他,令他癢的無法安心讀書,他大喝一聲,別咬我啦,到別處去!池塘里的青蛙總是吱哇亂叫,弄得竇光鼐心煩意亂,便朝池塘吆喝一聲,別叫了,叫的我心煩!果真蚊子不咬了,青蛙不叫了。至今諸城滄灣公園里青蛙不叫,蚊子不咬人。

⑶ 竇光鼐的拗口詩作

竇光鼐主持浙江鄉試(一說福建鄉試)時,以「南蠻鵡舌之人」命題,因此引起考生不滿。據說竇光鼐最後不得不作詩一首,令考生用家鄉方言誦讀,結果無一人能夠讀得下來,風波才得以平息。此詩即後世廣泛流傳於齊魯之地的《別蠻詩》——意即區別南方蠻子的詩。
《別蠻詩》
館閣居官久寄就,朝臣承寵出重城;
散心蕭寺尋僧敘,閑戲花軒向曉行。
情切辭親摧寸草,拋撇朋輩譬飄萍;
生逢盛世識書士,蠻貊氓民慕美名。

⑷ 不顧上級阻攔,執意要在乾隆面前賣弄文學詩詞,為何丟了性命

這個不顧上級阻攔,只要在乾隆面前賣弄文學詩詞的人叫章知鄴,他的上級叫竇光鼐。何至於會丟了性命,是因為章知鄴不做本分的事情,因為賣弄詩詞被乾隆貶到邊境去卻還對竇光鼐抱有敵意,乾隆知道之後直接處死了章知鄴。

章知鄴用錢財賄賂竇光鼐,竇光鼐是個有主見的人,依然還是拒絕了章知鄴,然後章知鄴就只能威脅竇光鼐說:「如果不把我的詩給皇上看的話,那麼就要上奏彈劾你。」竇光鼐沒有辦法,只能讓找個機會讓章知鄴去見了皇上,乾隆當然是能看得出這詩的好壞優劣,就訓斥了章知鄴.

章知鄴看到這個情況就解釋說自己原先是一位軍人。乾隆更生氣,說人應該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然後章知鄴就被貶到邊境去了。章知鄴還不安分,想覺得這都是他的上級竇光鼐的錯,就對竇光鼐耿耿於懷,並且找尋各種方法攻擊他,這讓乾隆十分的惱火,就下令處死了章知鄴。

⑸ 歷史上,和珅在朝堂上的真正對手是誰呢

和珅一生四大政敵分別是阿桂、福康安、劉墉與董誥。其中劉墉的爭議比較大,因為年齡與和珅相差比較大,且交集甚少,但從國泰案中能夠反應二人做人做事的差別之大。再有影視劇中展現的紀曉嵐、海升等或子虛烏有,或屬虛構人物,並非史實。在歷史上明確記載的與和珅作對的還有包括永貴、謝振定、曹錫寶、錢灃、尹壯圖、王念孫、廣興、朱珪、王傑、吳熊光等等,這些人或間接針對和珅,或在嘉慶掌權後配合皇帝鏟除和黨,都算得上和珅的對手。

再如陝西道監察御史曹錫寶,他發現和珅家奴劉全超規制修建房子,前邊說阿桂一向看不起和珅,而這個曹錫寶又是阿桂一手提拔的,所以他覺得是時候報答知遇之恩了,於是上書彈劾和珅縱容家奴。其實這件事情紀曉嵐曾出面阻攔,因為紀曉嵐與曹錫寶同時任職修書,關系不錯,所以在未弄清楚之前,他建議曹錫寶不要魯莽,可曹錫寶只求抓住機會。哪只和珅家奴劉全是奉命修建宅院,目的是為了和珅之子豐紳殷德迎娶乾隆帝的小女兒。這一彈劾算是掉進坑裡,惹怒了乾隆帝,質問曹錫寶一個朝廷大員,為何與別家奴才混在一起,是否別有用心,隨後將其革職查辦,紀曉嵐為此也廢了一番功夫解釋。

此類事情其實並不少見,如火燒和珅華車的謝振定;曾被和珅擋在軍機處外的吳熊光,在嘉慶帝遲疑是否治罪和珅時,堅定其決心;在和珅被收監前,掀起彈劾輿論的朱珪、王傑等。這些人雖然不能在乾隆時期決定和珅命運,但在和珅倒台之際,皆在關鍵環節予以下手,對手並非有實力才可以稱之,人在順風順水時沒有對手,但在虎落平陽時皆是對手。

⑹ 阿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阿桂雖然有許多優點,但是卻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缺點,那就是公私不分,甚至還因為私情而濫用職權。清乾隆四十三年,浙江平陽知縣黃枚多次因虧空庫實而被撤職,時流傳「黃梅(枚)時節家家苦,青草池塘處處冤」的謠言。但是因為有後台在身,屢罷不成。後來乾隆五十一年,浙江提督學政竇光鼐主持院試,高宗令他就所見聞上奏。竇於閱卷中,見平陽縣童生楊中所寫並非制藝,而是黃枚的罪狀,讀後大驚。經查實:該縣虧空已在10萬以上,黃枚猶藉此向民間勒借。遂上奏。朝廷派大學士阿桂會辦。阿桂為黃枚義父,與曹文埴等串通,復奏反誣竇光鼐所奏不實。而黃枚直到找到確實證據之前,仍與阿桂反誣竇光鼐。直到證據確鑿之後,阿桂才據實以報。

⑺ 「乾隆治貪,越治越貪」,甚至出現不少冤假錯案,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乾隆在位時期,對貪污腐敗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為什麼貪污卻越演越烈,出現了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大案,如甘肅捐監冒賑貪污案、烏魯木齊侵貪案等案。

乾隆懲貪屢禁不止的根源,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正因清朝處在封建社會,且又是末期,那些弊病顯露無疑,所以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措施,在不改變制度的前提下,都不能取得懲貪的最終勝利,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⑻ 竇光鼐在諸城縣志中的記載

諸城市隸屬山東省,由濰坊代管,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西漢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置縣,宋代為密州州治所。
諸城位於山東省中東部,濰坊市境東南端,濰河上游。2010年總面積2183平方千米,總人口108.8萬。
諸城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線貫穿諸城,市內6條干線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諸城地處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平原窪地。諸城年平均氣溫12℃,年均降水量776毫米。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石英石、螢石、膨潤土、鉀長石、明礬石、雲母、大理石、黃崗石等。為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盛產蘋果、板栗、獼猴桃。諸城有王盡美紀念館、大舜苑、恐龍博物館等名勝古跡。
諸城是中國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因此,諸城又稱"龍城"。
諸城在第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排名第32位。

⑼ 竇光鼐的生平

竇光鼐的生平:
竇光鼐,[清]字無調,號東皋,山東諸城人。風節挺勁,於書無所不窺,尤工擘窠書。卒年七十六。自幼好學,穎悟過人,十二歲為秀才,十五歲鄉試第三名,乾隆七年(1742)
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左中允、內閣學士、左副都御史、浙江學政、吏部侍郎、暑光祿寺卿、宗人府府丞、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提督浙江學政,順天府尹,光祿寺卿,福建鄉試正考官等。死後魂歸故里,並葬於山東安丘市臨浯鎮高家莊村,竇氏墓地位於高家莊村後,碑文正面題有「文官御史祖,一代帝王師」。系乾隆皇的的老師,同乾隆時期宰相劉墉為姑家表兄弟。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浙江學政,彈劾浙江巡撫福菘與平陽知縣黃梅等人勒索漁戶,重臣阿桂赴浙再查,企圖將大事化小。
乾隆五十二年(1787),與朱筠奉旨刊刻《日下舊聞考》。乾隆帝曾賜詩:「兩浙山川常毓秀,諸生越旦汝司文。從來士習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聞。見外發中務清正,涵今茹古去織棼 。曰公似矣曰明要,簽後紓予一念殷。」
竇光鼐為官清廉,忠於職守;任順天府尹時,懲治奸臣,查處玩忽職守之官吏。當時城郊蝗災嚴重,他頂烈炎,冒酷暑,親自督捕。旗庄(滿貴族村)抗令不遵,他憤然斥之,從而獲罪降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修改不當律例100多條,常常廢寢忘食。在代理兵部左侍郎奉命祭南海時,地方官吏競相送禮,都被他拒絕。其父病故時,有人以厚金相贈,他拒絕說,我自翰林院至京城為官,從未接受過人的禮物,哪能借父親的喪事而謀利呢?
乾隆六十年(1795),任會試大總裁,因復試貢生,牽扯對滿族弟子的爭議被免官,以四品銜告休。同年農歷九月十七日卒,歸葬於家鄉高家莊。

基本介紹:
竇光鼐(1720~1795)清代官員、學者。字元調(一說符調),號東皋,山東省諸城市舜王街道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左都御史、上書房總師傅。歷督學政,所得士位至公卿者眾。竇氏立朝五十年,風節挺勁,無所阿附,清高宗深器重之。詩文宗韓杜,制義則自成一家,著有《省吾齋詩文集》。

⑽ 竇光鼐的人物生平

竇光鼐,[清]字無調,號東皋,山東諸城人。風節挺勁,於書無所不窺,尤工擘窠書。卒年七十六。 自幼好學,穎悟過人,十二歲為秀才,十五歲鄉試第三名,乾隆七年(1742)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左中允、內閣學士、左副都御史、浙江學政、吏部侍郎、暑光祿寺卿、宗人府府丞、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提督浙江學政,順天府尹,光祿寺卿,福建鄉試正考官等。死後魂歸故里,並葬於山東安丘市臨浯鎮高家莊村,竇氏墓地位於高家莊村後,碑文正面題有「文官御史祖,一代帝王師」。系乾隆皇的的老師,同乾隆時期宰相劉墉為姑家表兄弟。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浙江學政,彈劾浙江巡撫福菘與平陽知縣黃梅等人勒索漁戶,重臣阿桂赴浙再查,企圖將大事化小。
乾隆五十二年(1787),與朱筠奉旨刊刻《日下舊聞考》。乾隆帝曾賜詩:「兩浙山川常毓秀,諸生越旦汝司文。從來士習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聞。見外發中務清正,涵今茹古去織棼 。曰公似矣曰明要,簽後紓予一念殷。」
竇光鼐為官清廉,忠於職守;任順天府尹時,懲治奸臣,查處玩忽職守之官吏。當時城郊蝗災嚴重,他頂烈炎,冒酷暑,親自督捕。旗庄(滿貴族村)抗令不遵,他憤然斥之,從而獲罪降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修改不當律例100多條,常常廢寢忘食。在代理兵部左侍郎奉命祭南海時,地方官吏競相送禮,都被他拒絕。其父病故時,有人以厚金相贈,他拒絕說,我自翰林院至京城為官,從未接受過人的禮物,哪能借父親的喪事而謀利呢?
乾隆六十年(1795),任會試大總裁,因復試貢生,牽扯對滿族弟子的爭議被免官,以四品銜告休。同年農歷九月十七日卒,歸葬於家鄉高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