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一得閣
擴展閱讀
過滿則虧 2025-07-30 11:54:45
泰凌醫葯股票行情 2025-07-30 11:46:46
氯鹼化工股票價格 2025-07-30 11:45:23

一得閣

發布時間: 2021-10-21 04:32:28

1. 一得閣的淵源

一得閣開山鼻祖謝崧岱,諱征熾,正名(學名)崧岱,字祏(shi)生,湖南湘鄉人。謝崧岱祖父謝興宗,是清朝道光壬午科進士,先後做過浙江蕭山、紹雲、義烏、金華等縣知縣。謝崧岱父親謝寶鏐,是清咸豐庚申科進士,曾作戶部主事,後轉員外郎。謝戶部生有四個兒子,謝崧岱為長子。據謝氏家譜《謝氏大宗族譜》記載,謝松岱於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初五生。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12歲的謝崧岱從湖南前往北京,後選送太學,即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他曾官授國子監典簿、正七品文林郎,相當於現今的高校辦公室文案工作。自幼聰明好學、潛心學問的謝崧岱和表兄及四川好友劉博萬(字炳靈)、饒儀庭(字登逵)、彭葆初(字廷弼)等四人認真研究制墨的方法。「將數年所歷試者詳其原委」的制墨過程總結成「取煙第一,研煙第二,和膠第三,去渣第四,收瓶第五,入盒第六,入麝第七,成條第八」的「制墨八法」。光緒十年(1884年)謝崧岱寫成《南學制墨札記》,謝崧岱的兄弟謝崧梁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寫成《今文房四譜》。制墨首先要從取煙開始,經研煙、和膠、去渣、收瓶、入盒、入麝,最後成條。多道的工藝,繁瑣的過程,謝崧岱看在眼裡,想在心頭。他堅定的認為「塊而硯,硯而盒,盒而汁,古今遞變亦其勢」。按現今的話說,就是從墨塊演變到墨汁,這肯定是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從宋、元、明的《墨經》、《墨譜》、《墨史》、《墨法集要》到晚清謝松岱的《南學制墨札記》、《今文房四譜》,都是我們的先人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謝崧岱在國子監飽讀聖人之書,身受研墨之苦,與同學好友認真鑽研製墨之理,探索變革之路。經過「屢試屢誤,屢誤屢悟,漸知收瓶入盒之法遂無忽淺忽深之弊」,終於研製出了墨汁,成為墨汁製作、生產的第一人。
作為官宦書香之後,謝崧岱承繼父業順理成章,但他另闢蹊徑,由殷殷學子潛心研究墨汁的初衷興趣愛好,終於變成了棄學經商的理性選擇。由墨錠、墨汁的產品創新到專業生產的鋪設,由店面的確定到市場產品的推介,他已在研學、著書、經商之間游刃有餘、逍遙自得。墨汁試製成功後,謝崧岱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開辦了墨汁店。墨汁店堂前書寫了一副藏頭楹聯:「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表露了店主人獨創墨汁的自豪情懷與不忘前輩的自謙心理。墨汁店坐落在東琉璃廠中部北側,二層小樓,前有游廊,東靠東北園胡同,西依雙魚胡同,與其他商店互不銜接,兩個胡同像個轎杠挑著墨汁店,很有「閣」載文苑的意思,頗具文墨通商的風水。謝崧岱取楹聯頭字,稱謂此店為「一得閣」,以表心跡。坐落北京琉璃廠的一得閣,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無不關顧,名人顯赫、宿儒賢達流連忘返,一時成為琉璃廠必去的一景。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謝崧岱親自題寫匾牌「一得閣」高懸店堂。太學儒生出身的謝崧岱,在這匾額上顯示出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其字凝重而不刻意、至美而不失古樸,特別是「閣」的寫法獨具匠心。一個「閣」字容納了「行」、「草」、「楷」三類型體之書法,「門」字刪繁就簡毫無矯揉造作,「各」字行草結合更是立意標新。黑底金字的「一得閣」匾牌既彰顯了坊主的儒雅風采,也暗喻了謝崧岱墨里淘金的良苦用心。
一得閣一不拜佛,二不拜財神,每逢年、節或收徒拜師之時,上香敬貢,先拜墨聖,再拜掌櫃。一得閣的三個墨聖第一位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據宋朝趙彥衛撰《雲麓漫鈔》中引蘇東坡詩「書窗拾輕煤,佛帳掃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金。」說的就是掃燈煙制墨。謝崧岱說是從他那裡得到取煙的方法。另一位是宋代的制墨名家、《墨經》的作者晁季一,謝崧岱說是從他那裡得到和膠的啟發。第三位是明代的沈繼孫,他編著的《墨法集要》是歷史上第一部制墨的工藝書。這部書保存了古法制墨的21幅插圖,謝崧岱稱這部書「集墨家大成,為造墨家空前絕後之書」。而謝崧岱的功績是使文化薈萃的琉璃廠文化街出現了前店後廠的首創墨汁第一家
.
謝崧岱門下弟子徐潔濱,是河北省深縣人氏,此人頭腦靈活經營有方,為擴大生產開設了墨汁製造廠(現廠址:北京宣武區南街新華街25號)他沿用了人工古法製作墨汁,先後在文人雲翠的地方天津市和鄭州市開設了分店,在上海和西安市聯合辦專營代銷店。生產的墨汁有兩大類[油煙]類的品種有:雲頭艷墨汁、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大單童和雙童墨汁、油煙墨汁等。[松煙]類的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油煙墨汁是書畫家們用的佳品,[松煙]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它的配方比例按照季節氣候進行調整,以適合四季的氣候變換。
書畫是離不開印泥的,一得閣生產的八寶印泥是歷史傳統的產品。不但有稀有珍貴的物質,還需要百年的蓖麻油進行調制,經過陽光曬和冬天的自然冷凍,使之一年四季適用,其特點:顏色純正、印鑒清晰、不怕日曬、不怕火烤、不怕水浸、久存不幹、氣味清香,無論那個國家有中國的書畫,就有一得閣的八寶印泥和一得閣的墨汁,所以此產品是馳名中外。

2. 一得閣的介紹

一得閣是北京市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以生產墨汁而聞名與耳,產品有墨跡光亮、濃淡五色、書寫流利、濃度適中、香味濃厚、寫後易干、適宜揭裱、耐水性強、永不退色、沉澱性小、不激紙、四季適用、有古墨之特點等。

3. 學書法的,如何選擇墨汁哪種「一得閣」是真的

剛開學習始可以選擇價格便宜一點的,一塊多錢一瓶的墨汁就可以了,也不用講究什麼牌子。等到進行正式創作的時候可以選一些名牌墨汁,比如一得閣、中華等等。一得閣的種類比較多,常用的就是黑色盒子裝的500ml和250ml的。辨別的時候可以看色澤,聞氣味,真的一得閣氣味芳香,無異味,墨色發亮。

4. 誰的「一得閣」!

! 作者:黔墨 中國書協的「一得閣」?! 上周,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消息,經過對事件的分析和看大家的微博評論,在下整理出來,但沒有結果。因為結果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 新聞是由孟繁韶發布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專用墨試墨會在甘肅瓜州舉行,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開筆。PS:中國書法家協會專用墨"中國書法墨汁"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與一得閣共同研製開發,僅面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使用。」 孟繁韶是誰?他是每日傳播集團董事長、中國國家天文出版人、一得閣董事長。上面的新聞不會假的。 但問題是是針對他的文字和邏輯,很多人表示了不解。 如下(比較火辣): 一、呵呵,墨汁也分三六九等,豬腦子才會想出的營銷手段。會員不過區區萬把人,非會員人數無法估量,只讓會員使用,非會員的生意不做了?會員裡面濫竽充數的大有人在,寫的不好,用手摸墨汁都是枉然。 二、標上幾個字就專用了,不是會員就不能用了,會員用其它墨不行?!這涉嫌消費歧視和商業欺詐。能給個說法不? 三、僅面向會員使用,哈哈。我看如果非會員用了他們能怎麼著?我看會員們如果不使用,他們又能怎麼著?哈哈,僅面向,這詞兒。。。 還有很多,不列舉了。 孟董事長也分別對一些網友問題作了回答: 韓國,日本的「一得閣」?
如下: 一、哈哈,韓國專用,日本專用,我們早就推出了。 二、這個產品由中國書法雜志社與中國書法協會銷售,一得閣負責研發與生產,敬請關注最近的中國書法雜志。 三、不懂請勿妄加評論,至於專用墨的研發那是我們的事情,如果不懂尊重,不懂禮數,請回去重新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一得閣負責研發與生產,產品由中國書法雜志社與中國書法協會銷售。 大家的問題:如何銷售?比普通一得閣貴不?會員有沒有優惠?要不要出示會員證?出示中國美協會員證中不?不是會員能不能用?用了又咋整?還有木有計劃研發與生產「中國書協理事用墨」?「中國書協副主席用墨」?「中國書協評委用墨」?「中國書協雅集用墨」?「中國書協展覽參賽用墨」?等等。 我在此僅作為圍觀者。

5. 墨汁」一得閣」的歷史

關於這個公司歷史詳解如下:
北京一得閣始建於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以墨汁名揚於天下,產品遍布神州大地及海外。一得閣座落在北京琉璃廠古文化街,宣武區南新華街25號。創始人謝松岱自家鄉湖南湘鄉到北京就讀國子監,典簿敕授七品文林郎。因深感研墨不便,經「屢試屢誤、屢誤屢悟」終於研製出可以與墨錠媲美的墨汁,開店銷售獲得使用者的好評,並親自手書「一得閣」牌匾,店名是以楹聯「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冠首取之。解放前在天津、鄭州開設分店,並在上海和西安開辦了專營代銷店。
「一得閣」成立於1865年,現已有143年歷史,2004年企業改制為「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司」。

6. 一得閣墨汁怎麼希釋

北京一得閣墨汁,有三種。雲頭艷,高濃,中濃。
一般人認為墨汁放點水酒稀釋了,這是不對的
一得閣墨汁比較濃,稀釋時最好用熱水稀釋,並且一邊添水最好一邊磨開,這樣墨汁會很均勻,寫起字來很順
注意:千萬不要方太多水,要不然會很稀,導致難掛墨。

7. 一得閣的創始人

謝崧岱(1849~1898) 湘鄉人 ,曾獲任國子監典籍。治學之餘,悉心研究古人論墨之書,經數年研製,創造出即用墨汁。 其父謝寶璆,曾佐左宗棠幕府。其兄謝崧梁,著有《今文房四寶》。中國傳統書法與墨有著密切的關系。魏晉時期出現了用漆煙、松煙製作的「墨丸」,後來逐步發展為墨錠。傳說,謝崧岱進京趕考不幸落第,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想,如果能制出一種墨直接用於書寫,既省時又省力。於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選用油煙,再加上其他輔料,製成了可以與墨錠相媲美的墨汁。墨汁研製成功後,謝崧岱就在京師城南一帶開設了一間製造墨汁的作坊(自產自銷,生意很是興隆。
謝崧岱親自書寫對聯贊美墨汁:「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店名「一得閣」,就取自這一對聯的首字。謝崧岱親自書寫匾額「一得閣」。這塊匾額至今保存完好,仍掛在北京琉璃廠東街。謝崧岱去世後將店鋪傳給了弟子徐潔濱。徐潔濱是河北省深縣人,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在他的掌管下,「一得閣」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徐潔濱不僅開設了墨汁製造廠,還在天津、上海、西安、鄭州等文人雲集的大城市先後開設分店,使「一得閣」聲譽日盛,買賣更加興旺。「一得閣」生產的墨汁有兩大類:「油煙」類和「松煙」類。「油煙」類的品種有雲頭艷墨汁、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等,「松煙」類的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墨汁質量較高,受到了書畫家的廣泛歡迎。書寫作畫往往離不開印泥。「一得閣」生產的八寶印泥馳名中外,不但採用上等硃砂、天然紅寶石、珊瑚、珍珠等珍貴材料,還用百年的蓖麻油進行調制,特點是顏色純正、印鑒清晰、不怕日曬、不怕火烤、不怕水浸、久存不幹、氣味清香。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雨後,1956年,「一得閣」實現公私合營,組建了一得閣墨汁廠。2004年,一得閣墨汁廠改制為「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如今,「一得閣」擁有一得閣墨汁店和藝苑樓文房四寶商店,不僅銷售墨汁、印泥、印台、墨錠等產品,還經營毛筆、硯台、紙張、字畫、古玩等。「一得閣」生產的墨汁主要有中華牌墨汁、一得閣牌墨汁。墨汁具有獨特的配方和生產工藝,實用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極高。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曾為「一得閣」題詞:硯池旋轉萬千磨,終朝碗里費幾多。墨汁制從一得閣,書林誰不頌先河。

8. 一得閣墨汁與曹素功墨汁有何不同

1、性質不同:曹素功墨是安徽省歙縣的地方傳統手工藝。一得閣墨汁則不是。

2、生產時間不同:北京一得閣以生產墨汁而聞名與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曹素功墨綿延300餘年。

3、原材料不同:一得閣墨汁是採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膠、冰片、麝香、苯酚為原材料,運用傳統工藝精細加工而成。曹素功墨則不是。

(8)一得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書寫完作品後要放置24小時晾乾,讓墨固定下來,以免托裱時跑墨。

2、冬季凝凍是傳統墨汁的特性,所以應在高於10℃的室內存放。如果凝凍,可以用溫水浸泡瓶身即可融化,質量如初。

3、千萬別將墨汁沾在衣服上,否則很難徹底清洗干凈。

4、墨汁雖然使用方便,而濃談卻是固定的(墨汁廠生產墨汁的時候就已經調好了),書寫的時候墨汁太濃,拉不開筆、容易滯澀,墨汁太淡,筆一上紙就洇墨,總之濃淡不合適的話都會影響到書寫。因此墨汁濃了就要加水,淡了就應用墨研研,使墨濃淡適宜,才能寫出好字來。

9. 一得閣與曹素功哪個好

曹素功主要生產墨塊,一得閣主要生產墨汁。都是大品牌,都可以用。當然用慣哪個剛換另一個大多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比如適應一下含膠比例,兌水比例等。
建議用細梳子或牙簽梳理一下筆毛。小心梳理!

10. 一得閣的簡介

北京「一得閣」以生產墨汁而聞名與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
清朝同治年間,湖南一個姓謝名松岱的文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想,如果能制出一種墨汁直接用於書寫,既省時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藝足供天下用」嗎?於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選用油煙,再加上其他輔料,製成了同墨塊效果相同墨汁。一經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同治四年,謝松岱在北京琉璃廠44號開設了第一家生產經營墨汁的店鋪,店鋪名稱叫「一得閣」,並親手書寫牌匾,懸掛於門前。這便是「一得閣」墨汁的來歷。